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Real-Time PCR从无症种薯上快速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文军 朱水芳 +1 位作者 夏明星 陈红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Real—Time PCR 马铃薯环腐病菌 病菌检测
下载PDF
马铃薯环腐病菌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2
作者 汪万春 袁钧 +1 位作者 郑春生 高文娜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2,共4页
选择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基因组DNA特有的保守区域(pCSL0067)设计一套LAMP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马铃薯环腐病菌LAMP检测体系。利用多种参比菌的DNA为模板对LAMP检测体系特异性进行了验... 选择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基因组DNA特有的保守区域(pCSL0067)设计一套LAMP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马铃薯环腐病菌LAMP检测体系。利用多种参比菌的DNA为模板对LAMP检测体系特异性进行了验证,利用马铃薯环腐病菌DNA溶液和菌液梯度稀释液对LAMP检测体系的检测灵敏度进行了验证。在特异性试验中,LAMP检测体系仅对马铃薯环腐病菌进行扩增,对非靶标菌不产生扩增。LAMP检测体系DNA和菌体检测灵敏度分别达到了0.527×10-3 ng/uL和150 CFU/mL。为马铃薯环腐病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快速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环腐病菌 介导等温扩增 检测
下载PDF
嵌套式PCR超灵敏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 被引量:2
3
作者 何云霞 白艳菊 +2 位作者 胡林双 于德才 马纪 《中国马铃薯》 2005年第4期204-207,共4页
马铃薯种薯中存在环腐病菌潜伏侵染,这种潜伏侵染逐代累积、逐渐表现症状,这是马铃薯环腐病无法根除的根本原因。本研究应用国外成功报道的根据存在于pCS1质粒和环腐菌染色体中一个1.3 kb的插入因子IS1121、高度重复的DNA片段设计的环... 马铃薯种薯中存在环腐病菌潜伏侵染,这种潜伏侵染逐代累积、逐渐表现症状,这是马铃薯环腐病无法根除的根本原因。本研究应用国外成功报道的根据存在于pCS1质粒和环腐菌染色体中一个1.3 kb的插入因子IS1121、高度重复的DNA片段设计的环腐病菌亚种特异性引物序列合成出引物对CMSIF1-CMSIR1和引物对CMSIF2-CMSIR2。以环腐标准菌株、黑龙江省环腐菌株以及马铃薯上其它主要的细菌病原菌(青枯病、软腐病、黑胫病)为试验材料进行直接PCR和嵌套式PCR扩增,结果只有环腐标准菌株和黑龙江省环腐菌株出现特异性片段(直接PCR扩增出1046 bp的片段,嵌套式PCR扩增出864 bp的片段)。将环腐菌纯菌种菌悬液稀释成浓度梯度并与马铃薯组织液混合进行直接PCR和嵌套式PCR检测灵敏度比较,结果表明嵌套式PCR检测灵敏度比直接PCR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0 ̄1000倍。以明显感病症状的块茎、无明显感病症状的块茎和健康块茎为试验材料进行直接PCR和嵌套式PCR,结果除明显感病症状块茎外,所有无明显感病症状的块茎也均被检测出带有环腐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环腐病菌 分子检测 嵌套式PCR
下载PDF
应用自制检测试剂盒(NCM-ELISA)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
4
作者 胡林双 闵凡祥 +4 位作者 王晓丹 郭梅 吕典秋 于德才 马纪 《中国马铃薯》 2007年第4期231-234,共4页
马铃薯环腐病(Potato Ring Rot)是由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引起的一种危害输导系统的细菌性病害,它是马铃薯生产上危害较大的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每年都造成较大损失,世界各国也把它列为重要的进出口... 马铃薯环腐病(Potato Ring Rot)是由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引起的一种危害输导系统的细菌性病害,它是马铃薯生产上危害较大的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每年都造成较大损失,世界各国也把它列为重要的进出口植物检疫对象,要求种薯带病允许率为"0"。近几年来,在我国马铃薯主产区环腐病普遍发生,危害日趋严重。这种病菌主要通过种薯传播蔓延,而种薯带菌又是马铃薯环腐病历年发病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侵染源,由此可见,控制种薯病原菌是防治环腐病蔓延的重要措施。马铃薯环腐病菌在马铃薯块茎上侵染后,前期没有症状表现,用传统的革兰氏染色、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检测方法又无法检测到病菌;用分子检测方法成本比较高,要求操作人员素质也很高,需要的仪器也比较多、昂贵,很多实验室没有相应的人员和仪器设备,所以该检测方法无法普及。因此,限制了对马铃薯环腐病的检测检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环腐病菌 检测试剂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植物检疫对象 细菌性病害 远距离传播 应用 仪器设备
下载PDF
双重PCR检测马铃薯晚疫病和环腐病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秀丽 庞博 +2 位作者 张金文 王蒂 张俊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19,共6页
通过克隆马铃薯环腐病菌和晚疫病菌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比较,选取差异位点分别设计了两对引物P.IN1/P.IN2和C.IN1/C.IN2,并检测了引物的特异性及方法的灵敏度。引物P.IN1/P.IN2可扩增出1条363bp马铃薯晚疫病菌... 通过克隆马铃薯环腐病菌和晚疫病菌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比较,选取差异位点分别设计了两对引物P.IN1/P.IN2和C.IN1/C.IN2,并检测了引物的特异性及方法的灵敏度。引物P.IN1/P.IN2可扩增出1条363bp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特异性条带,在DNA水平上其灵敏度达18fg/μL;引物C.IN1/C.IN2可扩增出1条218bp马铃薯环腐病菌的特异性条带,在细菌数上检测灵敏度为104 cfu/mL。混合这两对引物构建双重PCR反应体系,能从马铃薯环腐病菌和晚疫病菌的混合DNA及感染这两种菌的马铃薯植株中同时扩增到363bp和218bp的特异片段。实现了同时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和环腐病菌的快速可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双重PCR 马铃薯晚疫病菌 马铃薯环腐病菌
下载PDF
抗菌肽基因导入马铃薯“甘农薯1号”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邢小萍 《甘肃农业科技》 2004年第11期12-15,共4页
利用已构建载体 p TB M2 0 ,转化马铃薯普通栽培种“甘农薯 1号”试管苗的研究结果表明 ,以 Kan 5 0mg/ L 和 1 0 0 mg/ L 作为筛选转基因细胞和植株的剂量 ,外植体预培养的时间为 4 8h,有利于 T- DNA向受体细胞的转移和整合 ,其转化率... 利用已构建载体 p TB M2 0 ,转化马铃薯普通栽培种“甘农薯 1号”试管苗的研究结果表明 ,以 Kan 5 0mg/ L 和 1 0 0 mg/ L 作为筛选转基因细胞和植株的剂量 ,外植体预培养的时间为 4 8h,有利于 T- DNA向受体细胞的转移和整合 ,其转化率最高达 1 7.86 % ;外植体经侵染后与病菌共培养 96 h其转化率最高为 1 6 .6 7% ;NAA浓度对外植体材料的成愈率有影响 ,以 1 .0 mg/ L和 2 .0 mg/ L较好 ,成愈率分别为 4 8.6 5 %和 4 8.5 7% ;分化培养基中不同激素配比以 MS+ 6 - BA 3 .0 0 m g/ L + GA3 1 0 .0 0 m g/ L和 MS+ 6 - BA 3 .0 0 mg/ L + IAA 0 .1 0 mg/ L为最佳 ,分化成苗率分别为 1 5 .79%、1 5 .0 0 % ;冠瘿碱分析表明 ,分化苗整合了抗菌肽 Shiva A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农杆菌介导 抗菌肽基因 马铃薯环腐病菌
下载PDF
马铃薯环腐病生防菌株P1的鉴定、防病效果及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瑞霞 贺运春 +3 位作者 赵廷昌 田宏先 李荫藩 刘飞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73,共8页
在马铃薯环腐病区采集健康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从中分离到1株对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sepedonicum具有强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P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菌株P1归属为Bacillussp.,进一步经16SrDN... 在马铃薯环腐病区采集健康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从中分离到1株对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sepedonicum具有强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P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菌株P1归属为Bacillussp.,进一步经16SrDNA序列对比分析,确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megatherium。经证明,P1菌株的培养液抗菌粗提物属于蛋白类,该抗菌蛋白对紫外光不敏感,pH为7.0时抑菌活性最强,温度高于80℃时抑菌活性明显下降。温室试验表明,P1菌株能显著提高马铃薯植株的株高、茎粗、产量及大薯率,其对马铃薯环腐病防效达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环腐病菌 内生细菌 促生 防病效果
原文传递
江苏省应施检疫的有害生物、植物及植物产品 被引量:2
8
作者 龚伟荣 《农家致富》 2010年第3期39-39,共1页
一、应施检疫的有害生物甘薯小象甲、柑桔瘤壁虱、苹果绵蚜、桔小实蝇、小麦全蚀病菌、马铃薯环腐病菌、大瓶螺(俗名: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
关键词 有害生物 植物产品 检疫 江苏省 马铃薯环腐病菌 加拿大一枝黄花 小麦全蚀病菌 苹果绵蚜
下载PDF
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研制及其对三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高以宸 谢树莲 +3 位作者 王梦亮 任璐 蔡瑾 赵雯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1期93-107,共15页
马铃薯环腐病菌、番茄溃疡病菌、白菜软腐病菌这3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以红蓼挥发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溶剂和乳化剂筛选及毒力实验,确定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配方,并以该配方配制植物源杀菌剂进行活体检测实验,分... 马铃薯环腐病菌、番茄溃疡病菌、白菜软腐病菌这3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以红蓼挥发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溶剂和乳化剂筛选及毒力实验,确定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配方,并以该配方配制植物源杀菌剂进行活体检测实验,分析其防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5种溶剂及7种乳化剂的筛选,得出无水乙醇为溶剂,吐温-20为乳化剂。确定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的配方为:按质量比,红蓼挥发油2%,无水乙醇8%,吐温-208%,用水补至100%。该配方配制的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分散性、稳定性、pH、热储稳定性及冷储稳定性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在活体检测实验中,该杀菌剂对马铃薯环腐病菌的预防效果为30.00%~88.33%,治疗效果为43.33%~88.33%;对番茄溃疡病菌的预防效果为50.00%~97.00%,治疗效果为26.67%~96.67%;对白菜软腐病菌的预防效果为48.33%~98.33%,治疗效果为48.33%~97.00%。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考虑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对3种植物病原菌的防治效果及其成本,建议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稀释80倍后对马铃薯块茎浸泡处理,对番茄及白菜喷药处理,从而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红蓼挥发油植物源杀菌剂对3种细菌性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及良好的活体防治效果,可为3种细菌性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绿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蓼挥发油 马铃薯环腐病菌 番茄溃疡病菌 白菜软病菌 植物源杀菌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