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年11月14日印尼马鲁古海7.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及海啸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志国 王君成 +2 位作者 王宗辰 梁姗姗 史健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7-1431,共15页
2019年11月14日16时17分(UTC),印尼马鲁古附近海域发生了M_(W)7.1地震,并引发小规模海啸。为深入理解和认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和发震构造特征,评估其引发海啸的危险性,文中初步分析了该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震源机制以及海啸数值模拟等... 2019年11月14日16时17分(UTC),印尼马鲁古附近海域发生了M_(W)7.1地震,并引发小规模海啸。为深入理解和认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和发震构造特征,评估其引发海啸的危险性,文中初步分析了该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震源机制以及海啸数值模拟等内容。W震相快速矩张量解反演结果表明马鲁古海地震是一次浅源、以高倾角右旋斜向逆冲为主的地震事件,余震呈SSW-NNE向带状分布,推测此次地震是在马鲁古海东、西两侧哈马黑拉弧-桑义赫弧碰撞所产生的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发生的以挤压破裂为主的地震事件。海啸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高倾角发震断层近垂直倾滑的逆冲过程中,海底地形产生了同震垂直位移,使得震源上方的水体突然抬升,从而产生了小规模的局地海啸;震源周边大部分潮位站记录的海啸首波理论波形和观测波形的到达时间和波形幅度都较为一致,说明结合W震相反演所得的地震断层面的几何参数能够用于海啸早期预警,可有效地预测海啸地震产生的海啸波高,并对于认识海啸成灾过程及灾害分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鲁古海地震 弧-弧碰撞 震源机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北京地震台gPhone重力仪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江林 沈萍 田鑫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3-561,共9页
地震的同震响应包含了地震破裂及传播过程中的大部分信息,因此可用这些同震信息对地震震源的一些参数进行估计。2014年9~12月,马鲁古海发生5次Ms6.1~7.1强震,北京地震台的gPhone重力仪均有同震响应。本文从首波初至、地震频带响... 地震的同震响应包含了地震破裂及传播过程中的大部分信息,因此可用这些同震信息对地震震源的一些参数进行估计。2014年9~12月,马鲁古海发生5次Ms6.1~7.1强震,北京地震台的gPhone重力仪均有同震响应。本文从首波初至、地震频带响应、地震面波、同震变形幅度、同震持续时间等方面分析了重力仪的同震响应特征,并与STS-2宽频带地震计进行了波形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宽频带地震计,gPhone重力仪亦能提供丰富的由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信息,其首波初至、地震频带响应等与宽频带地震计有高度相似,且gPhone重力仪对长周期地震面波的响应很好,表现出其独有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震响应特征 gPhone重力仪 马鲁古海地震 北京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