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马鲛鱼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
作者 杨健琪 李昂 柳淑芳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7期67-72,共6页
为了准确快速鉴定马鲛鱼样品,本研究分别以线粒体Cytb和D-loop为靶基因,筛选出康氏马鲛、蓝点马鲛与斑点马鲛的特异性PCR扩增引物,建立了3种马鲛鱼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性进行了验证,随后运用该方法对市... 为了准确快速鉴定马鲛鱼样品,本研究分别以线粒体Cytb和D-loop为靶基因,筛选出康氏马鲛、蓝点马鲛与斑点马鲛的特异性PCR扩增引物,建立了3种马鲛鱼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检测方法的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性进行了验证,随后运用该方法对市售马鲛鱼及其加工制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马鲛鱼的快速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灵敏性检测限低于2.000 ng·μL^(-1) DNA,运用该方法能快速检测出原料及加工产品中的马鲛鱼成分,整个过程最短用时2 h。本研究建立的3种马鲛鱼PCR快速检测方法,可实现马鲛鱼物种鉴定,满足日常检测需求,对防止水产品掺假、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马鲛 快速检测 物种鉴定
下载PDF
不同干制方式对蓝点马鲛脂肪氧化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崔柯鑫 孙永 +7 位作者 佟利惠 于莹 张晋 王明丽 付运红 周德庆 王大军 刘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0,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干制方式对水产品脂肪氧化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以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为原料,采用热风干制、冷风干制和传统自然晾晒法制得对应实验组样品。测定了原料和不同实验组样品的水分质量分数、pH、脂肪含量... 为探究不同干制方式对水产品脂肪氧化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以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为原料,采用热风干制、冷风干制和传统自然晾晒法制得对应实验组样品。测定了原料和不同实验组样品的水分质量分数、pH、脂肪含量、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显示:三种干制方式制得的样品的水分质量分数均在30%左右;pH始终保持在6以上;冷风干制组的AV、POV和MDA含量整体较低(P<0.05);热风干制组中脂肪含量下降最多,AV含量最高,POV和MDA含量显著低于自然晾晒组(P<0.05);自然晾晒组中AV含量最低,POV和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干制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显著(P<0.05),其中自然晾晒组下降最为明显。原料和干制样品中共检出了8大类12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由醛类、醇类和酯类构成。经主成分分析3个主成分对风味的累计贡献率达99.9%,其中自然晾晒组的总体评分最高。结果表明干制方式对蓝点马鲛的脂肪氧化程度和风味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自然晾晒组风味更佳。本研究为传统的水产品加工行业的技术转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蓝点马鲛 脂肪氧化 挥发性风味物质 干制方式
下载PDF
营养美味马鲛鱼
3
作者 郭旭光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3年第2期76-77,共2页
马鲛鱼属鲅鱼科动物,又称蓝点马鲛、鲅鱼,为暖温性中上层鱼类,游泳迅速,夏、秋季节结群向近海洄游。其性凶猛,以上层结群小鱼为主要饵料,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马鲛鱼营养丰富,每百克可食部分中含有水分72.5克,蛋白质21.2克... 马鲛鱼属鲅鱼科动物,又称蓝点马鲛、鲅鱼,为暖温性中上层鱼类,游泳迅速,夏、秋季节结群向近海洄游。其性凶猛,以上层结群小鱼为主要饵料,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马鲛鱼营养丰富,每百克可食部分中含有水分72.5克,蛋白质21.2克,脂肪3.1克,碳水化合物2.3克,钙35毫克,磷130毫克,铁0.8毫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层鱼类 蓝点马鲛 可食部分 鲅鱼 游泳
下载PDF
微生物对低钠干腌马鲛鱼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麦锐杰 潘奕丞 +3 位作者 黄沛麟 吴思亮 杨娟 白卫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7-240,共14页
为明确微生物对低钠干腌制马鲛鱼风味的影响,测定抑菌剂(柠檬烯和肉桂醛)处理对低钠干腌制马鲛鱼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其前体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2种抑菌剂均可以抑制干腌马鲛鱼中风味物质的产生,分别使得风味物质从36种降到2... 为明确微生物对低钠干腌制马鲛鱼风味的影响,测定抑菌剂(柠檬烯和肉桂醛)处理对低钠干腌制马鲛鱼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其前体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2种抑菌剂均可以抑制干腌马鲛鱼中风味物质的产生,分别使得风味物质从36种降到24种和20种。关键香气物质均从9种降到8种(辛醛、壬醛、庚醇、顺-4-癸醛、癸醛、己醛、1-辛烯-3-醇和6-甲基-5-庚烯-2-酮),减少了3-甲基丁醛。抑菌剂同样抑制了风味前体脂肪酸和氨基酸的产生,提示微生物活动对低钠干腌马鲛鱼风味的产生影响显著。本研究结果为干腌马鲛鱼加工工艺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鲛 抑菌剂 风味物质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马鲛鱼内脏抗氧化肽泡腾片制备工艺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薛雅茹 陈紫红 黄茂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4-251,共8页
由于抗氧化肽具有苦味、易吸湿、不易保存、加工过程中容易丧失活性等特点限制其应用范围,为了丰富其产品形式,本文对马鲛鱼内脏抗氧化肽泡腾片的制备工艺进行探究及质量评价。本研究以感官评分、崩解时限、pH及发泡量为指标,通过单因... 由于抗氧化肽具有苦味、易吸湿、不易保存、加工过程中容易丧失活性等特点限制其应用范围,为了丰富其产品形式,本文对马鲛鱼内脏抗氧化肽泡腾片的制备工艺进行探究及质量评价。本研究以感官评分、崩解时限、pH及发泡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泡腾片的制备工艺,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泡腾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酸碱比例1:0.88、甜菊糖苷添加量1.55%、PEG6000添加量10.70%、抗氧化肽粉添加量20%、酒石酸添加量26.60%、碳酸氢钠添加量23.40%、PVP-K30添加量4%、麦芽糊精添加量13.75%。在此工艺条件下进行3次验证试验,得到马鲛鱼内脏抗氧化肽泡腾片的感官评分为(4.615±0.012)分,其崩解时限、片重差异、pH、发泡量、硬度及脆碎度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对泡腾片的质量要求,DPPH·清除率为85.17%±0.07%。泡腾片颜色呈淡黄色,表面光滑,酸甜适宜,冲调后澄清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鲛鱼内脏 抗氧化肽 泡腾片 制备工艺 响应面
下载PDF
马鲛鱼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的制备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6
作者 詹炜君 金星鹏 +1 位作者 陈俪锟 陈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78-287,共10页
目的 探究马鲛鱼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制备的最佳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马鲛鱼为原料,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采用超声辅助酶法制备,并筛选最佳反应用酶;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为响应... 目的 探究马鲛鱼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制备的最佳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马鲛鱼为原料,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采用超声辅助酶法制备,并筛选最佳反应用酶;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为响应值,优化得到酶解最优条件。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等方法测定膜分离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最佳反应用酶为复配的中性蛋白酶与复合蛋白酶(1:1, m:m)。优化所得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50℃,加酶量为0.2%, pH为7.0。在此条件下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37.49%,与回归理论模型基本符合。3个组分的膜分离物中,相对分子量小于1 kDa的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性能力最强。结论 本研究制备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对黄嘌呤氧化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抗氧化性良好,为工业化制备马鲛鱼黄嘌呤氧化酶抑制肽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鲛 酶解 超声 黄嘌呤氧化酶
下载PDF
最是难忘马鲛鱼
7
作者 钟正和 《保健医苑》 2023年第9期51-51,共1页
东海的海鱼品种多,形状各异,滋味千差万别。然而要说到最让人萦回于心的,马鲛鱼当是其中之一。马鲛鱼,又名鱼。鱼身浑厚壮实,内脏部分却很小,一丁点肠子,与偌大的鱼身相比,几乎可忽略不计。加之鱼刺也极少,仅一根脊骨而已。故在民间,素... 东海的海鱼品种多,形状各异,滋味千差万别。然而要说到最让人萦回于心的,马鲛鱼当是其中之一。马鲛鱼,又名鱼。鱼身浑厚壮实,内脏部分却很小,一丁点肠子,与偌大的鱼身相比,几乎可忽略不计。加之鱼刺也极少,仅一根脊骨而已。故在民间,素有“山有鹧鸪獐,海里马鲛”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鹧鸪 马鲛 鱼刺
下载PDF
象山港蓝点马鲛鱼卵、仔稚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被引量:19
8
作者 宋超 王宇坛 +5 位作者 刘尊雷 张辉 林昱 姜亚洲 李圣法 林楠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97-1204,共8页
为了研究象山港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鱼卵和仔稚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在象山港港湾内设置14个站,于2015年4月3日至6月10日期间按周采样,共调查10个航次(I~X),以方形网(网口为1m×2m,... 为了研究象山港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鱼卵和仔稚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在象山港港湾内设置14个站,于2015年4月3日至6月10日期间按周采样,共调查10个航次(I~X),以方形网(网口为1m×2m,网目1.0mm)采集象山港水域蓝点马鲛鱼卵、仔稚鱼,同时利用CTD采集表层水温、表层盐度和水深等数据。结果表明,象山港蓝点马鲛鱼卵出现时间为4月初至6月初,鱼卵的丰度随时间呈先升后降趋势,4月中旬至5月初为高峰期。仔稚鱼出现时间相对滞后且提前结束,持续时间短,集中在5月初至5月中旬。鱼卵和仔稚鱼主要分布于港口和港中部水域,其中鱼卵、卵黄囊期和前弯曲期仔鱼空间分布相似,主要分布在较深水域,而后弯曲期仔鱼和稚鱼主要分布在较浅的近岸水域。鱼卵丰度与表层水温、表层盐度和水深均呈显著性相关(P〈0.05),最适表层水温范围为15-19℃,最适表层盐度范围为25.5-26.0,分布水深为15-30m。仔稚鱼仅与表层水温呈显著性相关(P〈0.05),最适表层水温范围为18—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象山港 鱼卵 仔稚鱼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蓝点马鲛中砷化学形态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发荣 郑立 +3 位作者 王志广 孙杰 韩力挥 王小如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75-1678,共4页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CE)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分析检测砷胆碱(AsC)、砷甜菜碱(AsB)、As(Ⅲ)、二甲基砷酸(DMA)、甲基砷酸(MMA)和 As(Ⅴ)六种形态砷化合物的方法。结果表明,六种砷化合物在20 min内即...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CE)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分析检测砷胆碱(AsC)、砷甜菜碱(AsB)、As(Ⅲ)、二甲基砷酸(DMA)、甲基砷酸(MMA)和 As(Ⅴ)六种形态砷化合物的方法。结果表明,六种砷化合物在20 min内即可得到有效分离,各砷形态在2.0~5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6,检出限为0.10~1.08μg·L^-1,5次平行测定中,六种砷化合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7.0%。利用该方法成功对市售蓝点马鲛中砷化合物进行了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3%~98%,发现蓝点马鲛中的砷主要以AsB形式存在。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好、样品消耗量少、快速、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其他生物样品中不同砷化合物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形态分析 砷化合物 蓝点马鲛
下载PDF
黄海蓝点马鲛mtDNA D-loop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姜艳艳 孔晓瑜 +2 位作者 喻子牛 庄志猛 金显仕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7-183,共7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山东半岛南岸水域的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群体(n=20)的mtDNA D-loop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500 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得到了410bp的核苷酸片段(除去引物及部分...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山东半岛南岸水域的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群体(n=20)的mtDNA D-loop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500 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得到了410bp的核苷酸片段(除去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用Genedoc软件进行排序比较,在这2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54个变异位点,包括2个碱基缺失、1个碱基插入、43个转换位点、7个颠换位点及2个转换与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运用MEGA软件计算出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UPGMA和NJ系统树。用DNASP软件计算出的多态位点数(S)为54、核苷酸多样性(P_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0.0271和11.047。研究结果表明,蓝点马鲛的mtDNA D-loop基因个体变异程度较大,适合于群体内及群体间不同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MTDNA D—1oop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黄海南部春季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渔场海洋学特征与渔期渔场分布 被引量:20
11
作者 袁杨洋 叶振江 +2 位作者 刘群 任一平 杨永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6-510,共5页
以国家"973"项目资料和历史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黄海南部水域渔业海洋学特征、蓝点马鲛洄游行为及与渔场形成、渔期更迭关系。侧重分析2006和2007年春季水温年际变化对蓝点马鲛渔场、渔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2006年冷春... 以国家"973"项目资料和历史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黄海南部水域渔业海洋学特征、蓝点马鲛洄游行为及与渔场形成、渔期更迭关系。侧重分析2006和2007年春季水温年际变化对蓝点马鲛渔场、渔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2006年冷春,2007年黄海南部水域升温较早,渔汛盛期出现于4月25日,较2006年的5月1日左右明显提前,10℃等温线分布是早春南黄海蓝点马鲛鱼群分布与形成渔场的重要因子,而密集中心渔场往往出现于5月初;文中还讨论了南黄海大沙和吕泗渔场的性质特征,以期为蓝点马鲛渔情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南部 春季 蓝点马鲛 渔场海洋学
下载PDF
黄海、东海蓝点马鲛群体的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水柏年 孙希福 +1 位作者 韩志强 高天翔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5-451,共7页
对采自黄海北部(东营、威海)、东海(舟山、宁波、温州)的5个蓝点马鲛群体(共157尾)和广州的1个斑点马鲛群体(20尾)的个体进行了形态特征测定,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黄海与... 对采自黄海北部(东营、威海)、东海(舟山、宁波、温州)的5个蓝点马鲛群体(共157尾)和广州的1个斑点马鲛群体(20尾)的个体进行了形态特征测定,并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在吻至胸鳍起点/叉长(SP/FL)、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叉长(VA/FL)、胸鳍鳍条及鳃耙数上存在差异;斑点马鲛与蓝点马鲛所有的形态特征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群体间差异系数均小于1.28,根据M ayr等提出的75%规则,认为其群体间差异仍属于种内不同地理群体的差异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2.32%、11.92%、7.67%,累计贡献率为51.91%。前两个主成分的分布图显示出黄海与东海的蓝点马鲛已经有所分化。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蓝点马鲛群体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黄海与东海群体之间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形态特征 单因子方差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象山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耳石形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3 位作者 林昱 凌建忠 刘尊雷 李圣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8,共9页
为探讨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的耳石形态学特征,实现以耳石形态学方法科学划分蓝点马鲛种群,依据2016年4~7月在象山港采集的113 ind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102对矢耳石尺寸参数,计算出了环率、圆度、椭圆率、矩形趋近率、纵横... 为探讨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的耳石形态学特征,实现以耳石形态学方法科学划分蓝点马鲛种群,依据2016年4~7月在象山港采集的113 ind蓝点马鲛繁殖群体的102对矢耳石尺寸参数,计算出了环率、圆度、椭圆率、矩形趋近率、纵横比、形态因子、半径比和面密度等8个耳石形态指标;运用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非参数多维标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研究了象山港蓝点马鲛耳石形态的个体差异。结果显示,象山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左、右耳石以及雌、雄个体间的耳石形态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个年龄组间的耳石形态差异显著(P<0.05),年龄组两两之间耳石形态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结果表明,以耳石形态学方法判别蓝点马鲛种群需要考虑样本的年龄因素,以同一年龄的繁殖群体为宜;造成象山港蓝点马鲛繁殖群体不同年龄组耳石形态差异的可能原因,一是同一种群或群系蓝点马鲛的耳石形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相对变化,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二是象山港是多个蓝点马鲛种群或地理群系共同的产卵场,年龄组间的差异来源于群体间的耳石形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蓝点马鲛 耳石 形态
下载PDF
南海北部马鲛流刺网渔获组成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炳忠 杨吝 +1 位作者 谭永光 张鹏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21,共6页
为了明确南海北部马鲛(Scomberomorus)流刺网的渔获组成、主要种类的生物学特征、幼鱼比例等情况,2012年4月21日~24日在海南岛东北部渔场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主要渔获种类的刺挂部位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马鲛流刺网的主要渔获种类... 为了明确南海北部马鲛(Scomberomorus)流刺网的渔获组成、主要种类的生物学特征、幼鱼比例等情况,2012年4月21日~24日在海南岛东北部渔场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主要渔获种类的刺挂部位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马鲛流刺网的主要渔获种类为康氏马鲛(S.commersoni)、白卜鲔(S.guttatus)和乌鲳(Formio niger),其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别为10 969.80、5 502.49和1 937.34;优势体长(叉长)组分别为701~800 mm、501~600 mm和231~250 mm。建议尽快制定主要渔获种类的最佳开捕长度,进行渔具选择性试验,制定并出台最小网目尺寸等相关管理措施,以促进马鲛刺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网 马鲛 渔获组成
下载PDF
耳石形态在黄海蓝点马鲛群体鉴别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英俊 叶振江 +1 位作者 杨永桓 孟晓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155-158,共4页
以耳石长宽比(L/K)、长短叉长比(L_1/L_2)、长短叉宽比(K_1/K_2)、长叉长宽比(L_1/K_1)、短叉长宽比(L_2/K_2)、长叉长与缺口距比(L_1/N)、鱼体叉长(H)与耳石重量比(H/W)为形态学分析参数,比较了黄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 nius... 以耳石长宽比(L/K)、长短叉长比(L_1/L_2)、长短叉宽比(K_1/K_2)、长叉长宽比(L_1/K_1)、短叉长宽比(L_2/K_2)、长叉长与缺口距比(L_1/N)、鱼体叉长(H)与耳石重量比(H/W)为形态学分析参数,比较了黄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 nius)不同群体间耳石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吕泗3个批次样品间耳石形态无显著性差异,赣榆群体与吕泗及胶南群体在个别形态指标上呈显著性差异,吕泗和胶南群体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聚类分析显示吕泗群体与胶南群体、赣榆群体间的欧氏距离分别为3.09和3.38,赣榆群体与胶南群体间的欧氏距离为4.59。吕泗群体与胶南群体间距离较近。结果表明耳石形态学分析是鱼类群体鉴别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耳石形态 群体鉴别
下载PDF
黄渤海蓝点马鲛繁殖生物学的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邱盛尧 叶懋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63-470,T001,共9页
根据1960-1993年在渤海、黄海及东海北部渔业生产和调查中收集的19096尾蓝点马鲛样品,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卵巢成熟度依据外部形态观察、切片镜检、卵内结构分析、卵径测量和成熟系数计算等分为Ⅰ-Ⅵ期;性腺周年内成熟一... 根据1960-1993年在渤海、黄海及东海北部渔业生产和调查中收集的19096尾蓝点马鲛样品,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卵巢成熟度依据外部形态观察、切片镜检、卵内结构分析、卵径测量和成熟系数计算等分为Ⅰ-Ⅵ期;性腺周年内成熟一次,并存在发育、成熟、产卵后和恢复阶段;产卵期为5—7月,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由南至北逐渐推迟;性成熟年龄因捕捞强度增加而提前,明显分为70年代后期为界的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2龄开始成熟,后阶段1龄即性成熟;雌性最小性成熟叉长和体重分别为395mm和495g,雄性分别为360mm和355g;性比为50.2:49.8因年龄和不同生活阶段而异,2龄前和越冬期间雄性为多,3龄后和生殖季节雌性为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繁殖生物学 鱼类 黄海 渤海
下载PDF
蓝点马鲛鱼皮抗氧化肽段对熟肉糜脂肪和蛋白氧化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彭新颜 孟婉静 +1 位作者 周夕冉 张梦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30-1741,共12页
为研究蓝点马鲛鱼皮多肽在肉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以猪肉糜为材料,探讨了蓝点马鲛鱼皮抗氧化肽段对冷藏过程中熟肉糜脂肪和蛋白氧化的抑制效果。将实验肉糜分为6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加入2.0%的6 h蓝点马鲛鱼皮冻干水解物,第3-5组... 为研究蓝点马鲛鱼皮多肽在肉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以猪肉糜为材料,探讨了蓝点马鲛鱼皮抗氧化肽段对冷藏过程中熟肉糜脂肪和蛋白氧化的抑制效果。将实验肉糜分为6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加入2.0%的6 h蓝点马鲛鱼皮冻干水解物,第3-5组中分别加入1.0%、1.5%和2.0%的超滤肽段FractionⅡ(分子量1-4 ku;羟基清除率达55.1%)冻干粉,第6组中加0.02%的BHA。在4℃冷藏过程中测定熟肉糜的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过氧化值(PV)、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和pH值,并对感官指标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比,添加蓝点马鲛鱼皮6 h水解物和抗氧化肽段(FractionⅡ)的熟肉糜处理组能够通过降低肉糜的TBARS值和PV值及降低羰基含量和减少巯基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脂肪和蛋白氧化的发生,其中超滤后的FractionⅡ效果要比6 h水解物好。同时,添加FractionⅡ能够保持熟肉糜鲜红的色泽,抑制变味、酸败味的发生、提高了整体感官评价值,且在一定范围内,添加量越大效果越好。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分子量在1-4 ku的蓝点马鲛鱼皮抗氧化肽段FractionⅡ处理组表现出更好的抑制熟肉糜氧化效果;其中2.0%处理组在冷藏第8天的TBARS值、PV值、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和pH值分别为1.39 mg/kg、1.57 meq/kg、8.27nmol/kg、49.6 nmol/kg蛋白和6.35,有效保持了熟肉糜的品质。可见,蓝点马鲛鱼皮多肽添加到肉糜中能够有效抑制脂肪和蛋白氧化的发生,是潜在的食源性抗氧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鱼皮抗氧化肽 熟肉糜 蛋白氧化 脂肪氧化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序列的中国沿海蓝点马鲛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7
18
作者 曹艳 章群 +2 位作者 宫亚运 吕金磊 杨喜书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5-493,共9页
为了解中国沿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的遗传背景以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种质资源,对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的6个群体76 ind蓝点马鲛线粒体COI基因712 bp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结合Gen Bank中下载的9条南海蓝点马鲛... 为了解中国沿海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的遗传背景以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种质资源,对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的6个群体76 ind蓝点马鲛线粒体COI基因712 bp序列进行了测定,并结合Gen Bank中下载的9条南海蓝点马鲛序列,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种群结构和历史动态。共检测到21个变异位点,17个单倍型,总体呈现高单倍型多样性(Hd=0.702±0.044)和低核苷酸多样性(π=0.002 8±0.000 2)的特点,其中渤海、黄海和东海海域的蓝点马鲛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Hd:0.695~0.816,π:0.002 7~0.003 3),而南海群体明显偏低(Hd=0.442±0.145,π=0.001 7±0.000 6),推测是由于黄海和东海是中心分布区,而南海是边缘分布区的缘故。AMOVA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6.27%^-1.52%)不存在变异,群体内个体间(101.52%~106.56%)的变异是变异的主要来源;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138~0.040(P>0.05),遗传距离N_m值为-81.145^-4.134、11.876~146.559,均大于4或小于0,表明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分化,不同海域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这可能与蓝点马鲛分布范围广、具长距离迁移能力、产卵和越冬时均可发生洄游以及鱼卵具漂浮性且为多次性产卵类型等原因有关。聚类分析的邻接树与单倍型网络图上出现的2个分支均在更新世晚期发生过种群快速扩张事件,但蓝点马鲛总体在数据上未呈现出种群扩张现象,可能是2个分支的叠加造成整体核苷酸不配对分析图呈现多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线粒体COI序列 遗传多样性 中国沿海
下载PDF
基于变性血红蛋白和二胺氧化酶的生物传感器检测马鲛鱼中的尸胺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敏 吴俊铨 +3 位作者 姚嘉文 杨春婷 白卫东 赵晓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88-295,共8页
通过物理吸附法将变性血红蛋白(unfolded hemoglobin,uHb)固定在黏土-纳米金复合材料(ClayAuNPs)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然后以2.5%的戊二醛溶液为交联剂固定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构建一种对尸胺有良好检测性能的电化学生物传... 通过物理吸附法将变性血红蛋白(unfolded hemoglobin,uHb)固定在黏土-纳米金复合材料(ClayAuNPs)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然后以2.5%的戊二醛溶液为交联剂固定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构建一种对尸胺有良好检测性能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电极修饰体系、DAO浓度、过氧化物酶(模拟酶)的类型、修饰电极的稳定性及测试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进行表征,并用于马鲛鱼中尸胺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和尸胺浓度在2.0×10^-12~1.0×10^-11mol/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1),检出限(RSN=3)为6.7×10^-13mol/L。该生物传感器法测定马鲛鱼中尸胺的加标回收率为82.2%~109.1%。该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且灵敏度高,适用于马鲛鱼等样品中尸胺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胺 生物传感器 二胺氧化酶 纳米金 马鲛
下载PDF
蓝点马鲛鱼皮抗氧化肽段对H_2O_2诱导Caco-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彭新颜 黄磊 +1 位作者 崔云 张翠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6-464,共9页
为了研究蓝点马鲛鱼皮抗氧化肽段(FractionⅡ,1~4 ku)对氧化损伤Caco-2细胞的保护作用。将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H_2O_2模型阴性对照组;H_2O_2+FractionⅡ低剂量组(10μg/mL);H_2O_2+FractionⅡ中剂量组(50μg/mL);H_2O_2+FractionⅡ... 为了研究蓝点马鲛鱼皮抗氧化肽段(FractionⅡ,1~4 ku)对氧化损伤Caco-2细胞的保护作用。将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H_2O_2模型阴性对照组;H_2O_2+FractionⅡ低剂量组(10μg/mL);H_2O_2+FractionⅡ中剂量组(50μg/mL);H_2O_2+FractionⅡ高剂量组(100μg/mL)。实验测定了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了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与模型阴性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的FractionⅡ能显著提高Caco-2细胞的存活率,SOD、CAT和GSH-Px活性;且明显降低了LDH活性和MDA含量。其中100μg/mL的高剂量处理组细胞存活率达到了47.10%,SOD、CAT和GSH-Px酶活性分别为45.50、35.10和34.13 U/mg蛋白;LDH酶活性和MDA含量分别降低为20.93 U/mg蛋白和20.77 nmol/mg蛋白。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也证实,一定量的FractionⅡ对氧化应激导致的Caco-2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可见,蓝点马鲛鱼皮FractionⅡ对H_2O_2诱导的氧化损伤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点马鲛 鱼皮抗氧化肽(FractionⅡ) CACO-2细胞 氧化应激 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