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向驯化”:数字世界加速播放功能的极速文化体验
1
作者 廖盈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7期90-94,共5页
加速社会的到来已成为数字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探讨加速主导下数字媒介为用户提供的极速文化体验效果,从驯化理论视角出发,将数字世界中的加速播放功能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加速播放功能带来的极速文化体验与用户的具身关系。研究认... 加速社会的到来已成为数字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探讨加速主导下数字媒介为用户提供的极速文化体验效果,从驯化理论视角出发,将数字世界中的加速播放功能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探讨加速播放功能带来的极速文化体验与用户的具身关系。研究认为,二者之间是一场“双向驯化”的磨合,一方面用户在媒介驯化下获得对抗快感、资源福利、弹性嵌入的权力,另一方面也在反向驯化下面临信息转换困难、数字劳工窘境、作品灵韵危机的去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 驯化理论 极速文化 媒介时间 媒介驯化 反向驯化
下载PDF
从技术驯化到新闻驯化——驯化研究的理论传统与转向探析
2
作者 谢欣 鲁炜明 《新闻论坛》 2024年第3期69-73,共5页
20世纪末,驯化研究形成了技术驯化和新闻驯化这两条主要的理论路线,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却常常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之中,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厘清。经文献整理发现,技术驯化先于新闻驯化而萌芽于上个世纪80年代,成型的技术驯化理论主要包括商... 20世纪末,驯化研究形成了技术驯化和新闻驯化这两条主要的理论路线,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却常常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之中,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厘清。经文献整理发现,技术驯化先于新闻驯化而萌芽于上个世纪80年代,成型的技术驯化理论主要包括商品化、想象、挪用、客体化、整合、转化六个阶段,并以动态连续性和微观研究属性为主要特征。新闻驯化则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它看似是对技术驯化的延续,实则从驯化对象、驯化场所和驯化实施主体等方面对之进行了重塑。如今,虽然技术驯化理论在新闻传播学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但二者分别从数字不平等和新闻多样化的角度为当下的新闻传播研究贡献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驯化理论 技术驯化 新闻驯化 国际新闻 媒介技术
下载PDF
定向驯化罗伊氏粘液乳杆菌F22A089尿酸降解能力研究
3
作者 刘欣蕾 甄冬玉 张家超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共13页
以罗伊氏粘液乳杆菌F22A089对核苷降解能力为例,探究增强其核苷降解能力的驯化策略,为获得高降尿酸能力菌株及对益生菌特定功能的定向驯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体外驯化和体内驯化两种方法对益生菌降解核苷的能力进行驯化。结果发现,体外... 以罗伊氏粘液乳杆菌F22A089对核苷降解能力为例,探究增强其核苷降解能力的驯化策略,为获得高降尿酸能力菌株及对益生菌特定功能的定向驯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体外驯化和体内驯化两种方法对益生菌降解核苷的能力进行驯化。结果发现,体外驯化无法快速增强益生菌株的核苷降解能力,驯化3周后,菌株降解核苷的能力仍无显著变化。而通过饮食驱动小鼠体内的高尿酸肠道环境对益生菌株进行体内驯化的研究表明,罗伊氏粘液乳杆菌F22A089驯化株增强了对核苷的降解能力,部分菌株对鸟苷的降解率达到原始菌株的2倍,说明通过宿主肠道选择压力对益生菌株定向驯化具有可行性。对驯化菌株进行全基因组及转录组测序及突变位点分析,共注释到3个与降尿酸能力相关的突变基因(pbuG_1,rihB和yusV),这些功能基因的突变与驯化菌株降尿酸能力增强密切相关。本研究率先通过体内驯化的方式定向驯化菌株并提高其对尿酸的降解能力,为通过宿主肠道定向驯化益生菌,增强其益生功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驯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定向驯化 体内驯化 降尿酸 罗伊氏粘液乳杆菌F22A089
下载PDF
甘肃民勤沙生植物园荒漠植物引种驯化研究综述
4
作者 赵鹏 纪永福 +2 位作者 唐进年 李昌龙 李得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2,共6页
据统计我国荒漠维管束植物有82科484属1704种,不仅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为人类提供重要生活资料,是维系生态平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以我国第一座荒漠植物园—民勤沙生植物园为案例,对... 据统计我国荒漠维管束植物有82科484属1704种,不仅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为人类提供重要生活资料,是维系生态平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以我国第一座荒漠植物园—民勤沙生植物园为案例,对荒漠植物引种驯化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同时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民勤沙生植物园先后引进各类植物680余种,成功筛选出梭梭、拧条锦鸡儿、细枝羊柴等10余种优良防风固沙造林树种。通过开展蒙古韭、沙蓬、斧翅沙芥、锁阳、肉苁蓉等沙漠经济植物种的驯化栽培与示范推广,丰富了农村产业结构,辐射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未来荒漠区植物引种驯化应面向和美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甘肃省民勤治沙站荒漠植物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平台,强抓国家植物园建设机遇,重视对野生荒漠草本植物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加强荒漠区林草新品种培育,以期为我国西北风沙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引种驯化 乡村振兴 民勤沙生植物园
下载PDF
适宜水工混凝土内环境的矿化微生物梯度驯化优选
5
作者 孟永东 徐晓蔚 +3 位作者 丁毅 王宇 蔡征龙 田斌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8-710,共13页
水工混凝土内部高碱性环境限制了微生物混凝土的自修复效能。利用梯度驯化方法可提高矿化微生物对高碱度的耐受性,优选出适宜混凝土孔隙内环境并具备高诱导矿化沉积能力的增强嗜碱型微生物。首先,在实验室高碱性环境下,对比巨大、科氏... 水工混凝土内部高碱性环境限制了微生物混凝土的自修复效能。利用梯度驯化方法可提高矿化微生物对高碱度的耐受性,优选出适宜混凝土孔隙内环境并具备高诱导矿化沉积能力的增强嗜碱型微生物。首先,在实验室高碱性环境下,对比巨大、科氏、枯草、巴氏等4种芽孢杆菌的活性及诱导矿化沉积量,初选耐碱性较好的微生物并对其开展耐碱性梯度驯化;随后,综合分析驯化微生物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吸水性、渗透性和自愈能力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矿化产物微观形态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巨大、科氏和枯草芽孢杆菌,巴氏芽孢杆菌在高碱性条件下表现出更强的活性,梯度驯化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巴氏芽孢杆菌在高碱性环境中的活性,并证实通过该方法增强的耐碱性具有后代保留的特性;与掺未驯化微生物组试样相比,掺驯化微生物混凝土试样养护28 d的抗压强度提高了16.59%,吸水系数降低了37.74%,渗透系数减小了19.22%;掺驯化微生物混凝土试样的裂缝自修复试验得到裂缝最大修复宽度为0.57 mm,超过了未驯化微生物组的0.44 mm。本研究为基于微生物诱导矿化沉积技术的微生物水工混凝土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混凝土 裂缝自修复 矿化微生物 梯度驯化 微观分析
下载PDF
高效烃降解菌群的驯化、降解特性及初步应用
6
作者 邓春萍 陈思科 +6 位作者 马闻馨 龚汉意 杜国勇 陈美伶 陈方沙 唐德凤 解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176,共10页
微生物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获得具有高降解效率的菌(菌群)是保证高效修复的关键。该研究从4种不同含油土壤中驯化、培养获得稳定、高效降解石油烃的1号菌群,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确定菌群组成;研究不同环境... 微生物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获得具有高降解效率的菌(菌群)是保证高效修复的关键。该研究从4种不同含油土壤中驯化、培养获得稳定、高效降解石油烃的1号菌群,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确定菌群组成;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该菌群石油烃降解能力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对菌群降解石油烃的特性和降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探究了该菌群在较高浓度含油土壤中的应用潜力,以及以破碎荞麦壳为载体,将菌群固定化后修复石油烃-镉复合污染土壤的能力。结果表明,该菌群主要由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等组成;在原油质量浓度为0.5%,p H为8,盐度为1%,温度为35℃,C∶N∶P为100∶2∶1,以硝酸铵为氮源的最佳条件下,培养10 d后,菌群对石油的降解率由52.1%提高至76.6%;GC-MS分析结果显示,培养9 d和24 d后菌群对C13~C26烷烃平均降解率分别为90.3%和97%,说明该菌群能够快速高效降解中长链烷烃。菌群对原油初始浓度为0.5%和4%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将菌群接种于石油含量为4 631 mg/kg、8 591 mg/kg的土壤中,40 d后降解率分别为47.7%、26.4%;固定化后的菌群用于修复石油烃-镉复合污染土壤,石油烃降解率、土壤脱氢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其他组,可交换态镉的浓度低于其他组。以上结果充分显示了该菌群在石油浓度较高的土壤以及石油烃-镉复合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降解菌群 驯化 固定化 生物修复
下载PDF
采后黄瓜在冷驯化处理过程中的转录组变化
7
作者 王斌 杨盼迪 +1 位作者 王玉昆 蒋园园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70,共15页
采后黄瓜是冷敏性果菜类蔬菜,在低温贮藏时易发生冷害。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冷驯化处理通过诱导采后黄瓜耐冷性,减少冷害发生。为探究冷驯化处理诱导的转录组学变化,以采后黄瓜为试材,分析冷驯化处理期间的转录组变化。与贮藏前(0 h)相比... 采后黄瓜是冷敏性果菜类蔬菜,在低温贮藏时易发生冷害。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冷驯化处理通过诱导采后黄瓜耐冷性,减少冷害发生。为探究冷驯化处理诱导的转录组学变化,以采后黄瓜为试材,分析冷驯化处理期间的转录组变化。与贮藏前(0 h)相比,在冷驯化处理12 h和72 h时,分别鉴定到1 870和3 550个差异表达基因。基因表达验证结果表明,RT-qPCR和转录组结果高度一致,证明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冷驯化处理诱导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还原过程、细胞膜组分和转录因子活性3个GO途径中,表明冷驯化处理通过调节细胞膜组分、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增强冷藏黄瓜耐冷性。进一步分析发现,104个转录因子基因响应冷驯化低温,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主要是ERF、bZIP、WRKY和HSF家族,表明转录因子介导的转录调控在冷驯化诱导的耐冷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采后黄瓜诱导耐冷性提供了新见解,有助于加深对冷驯化诱导耐冷性分子机理的认识,为耐冷黄瓜培育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后黄瓜 耐冷性 驯化 转录组学分析 转录因子
下载PDF
印度梨形孢对白及组培苗驯化阶段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钱丽华 尹舒雅 陆娜 《南方农业》 2024年第7期1-4,共4页
为加快白及种苗生长速度,缩短成药周期,分析不同印度梨形孢(serendipita indica)添加浓度及处理方式对白及组培苗驯化阶段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液浸泡的白及苗鲜质量及假鳞茎直径增长倍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白及苗,菌液浓度以25 g·L... 为加快白及种苗生长速度,缩短成药周期,分析不同印度梨形孢(serendipita indica)添加浓度及处理方式对白及组培苗驯化阶段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液浸泡的白及苗鲜质量及假鳞茎直径增长倍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白及苗,菌液浓度以25 g·L^(-1)浸泡24 h最好,其次为50 g·L^(-1);孢子液浸泡以2×10^(8)个·L^(-1)最好;菌液两种处理方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孢子液浸泡则不及浇灌。因此25~50 g·L^(-1)印度梨形孢菌液浸泡24 h或2×10^(8)个·L^(-1)孢子液每株浇灌10 mL均有利于印度梨形孢与白及苗建立共生关系,促生效果明显,培养120 d均达到了出圃苗一级苗标准,驯化周期缩短约5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印度梨形孢 添加方式 假鳞茎直径 促生 驯化周期
下载PDF
资本逻辑与数智技术交融下管理会计工具反驯化效应研究
9
作者 戴理达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9,146,共9页
在数智转型中,资本的“逐利性”与技术的“效率性”深度交织,管理会计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反驯化效应,即对价值创造活动进行“野蛮控制”与“智能束缚”。因此,在进行管理会计工具开发与运用时,应坚守“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实践中... 在数智转型中,资本的“逐利性”与技术的“效率性”深度交织,管理会计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反驯化效应,即对价值创造活动进行“野蛮控制”与“智能束缚”。因此,在进行管理会计工具开发与运用时,应坚守“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实践中,紧扣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价值链重构以及我国“双碳”与“双循环”等战略目标,以顾客价值的智能识别与持续创造为基点,打通信息支撑与管理控制两大系统;结合中国高语境文化,在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中引入关系契约,矫正标准契约在“算法黑箱”中控制弱化之弊病,通过行为者的价值共识提升控制效率;依托产业链大循环构建管理会计全景价值视图,打破管理会计“信息茧房”,实现既见“数据”又见“人”的智能化经营决策格局,以推进商业生态的正向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数智技术 管理会计工具 驯化 价值创造
下载PDF
一株野生粗毛纤孔菌的驯化栽培研究
10
作者 杜忠伟 孙秀霞 +4 位作者 胡志强 王旭 李健 王鑫 朴姬妍 《食药用菌》 2024年第3期196-200,共5页
以采自吉林长白山区域的一株野生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菌丝培养,筛选该菌株菌丝的最适培养温度,并通过制作母种、原种和栽培种,进行出菇试验,观察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该菌株菌... 以采自吉林长白山区域的一株野生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菌丝培养,筛选该菌株菌丝的最适培养温度,并通过制作母种、原种和栽培种,进行出菇试验,观察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该菌株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8℃,在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期间,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5.13 mm/d、6.31 mm/d、5.86 mm/d;栽培培养基采用柞木屑78%、麸皮20%、石灰1%、石膏1%配方,获得的子实体与野生形态相似,子实体从原基形成到成熟需30 d左右,平均产量为336.8 g/袋(干料重720 g/袋),子实体含水量为90%,生物学效率为4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最适温度 驯化栽培 子实体 产量
下载PDF
‘川西’虉草栽培驯化选育报告
11
作者 季晓菲 闫利军 +6 位作者 陈莉敏 李达旭 游明鸿 雷雄 周靖文 罗国清 张建波 《草学》 2024年第2期8-12,共5页
针对用于湿地治理的生态修复草种匮乏的现状,选育团队自2007年开始采集具有耐水淹和抗寒特性的野生虉草资源并进行种植评价,经过3代农艺性状及抗逆性筛选,最终选出物候期一致、性状稳定的‘川西’虉草新品系。2016—2018年开展品比试验,... 针对用于湿地治理的生态修复草种匮乏的现状,选育团队自2007年开始采集具有耐水淹和抗寒特性的野生虉草资源并进行种植评价,经过3代农艺性状及抗逆性筛选,最终选出物候期一致、性状稳定的‘川西’虉草新品系。2016—2018年开展品比试验,2019—2021年开展草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2年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为‘川西’虉草(品种编号:国S-WDV-PA-006-2022)。该品种根系发达、修复效率高、耐水淹性能好、耐寒性强、叶量丰富,修复效率为318d,分别比原始群体和‘川草引3号’虉草少12d和27d,水淹胁迫20d,成活率为100%;平均干草产量17168 kg/hm^(2),比对照‘川草引3号’虉草提高11.9%;粗蛋白含量在初花期为11.8%,比对照‘川草引3号’虉草高2个百分点。因此,‘川西’虉草是一种优良的生态修复和饲草兼用型新品种,主要用于川西高原及西南地区退化湿地、退化草地生态修复,也可用于高产人工草地建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虉草 野生驯化 品种选育
下载PDF
算法掣肘下社交媒体用户“再次驯化”行为研究
12
作者 王慧 《中国传媒科技》 2024年第6期72-76,共5页
【目的】随着支撑算法的不断精进,各大社交媒体软件凭借便捷有趣、精准推送的特点赢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但也难免出现了媒介技术对人类“反驯化”的现象,给用户带来了诸多掣肘。本文旨在探究社交媒体用户“再次驯化”行为的动因和实施... 【目的】随着支撑算法的不断精进,各大社交媒体软件凭借便捷有趣、精准推送的特点赢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但也难免出现了媒介技术对人类“反驯化”的现象,给用户带来了诸多掣肘。本文旨在探究社交媒体用户“再次驯化”行为的动因和实施方式。【方法】采用深度访谈获取原始资料,利用扎根理论三层编码建构研究模型。【结果】环境因素、认知失调以及情绪倦怠是“再次驯化”最关键的触发原因,并详细列举了用户“再次驯化”社交媒体的具体方式。【结论】这种“再次驯化”行为,是作为受众的用户主体根据个体认知和需要将社交媒体塑造成更适合使用状态的重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社交媒体 媒介技术 驯化 再次驯化
下载PDF
鳜鱼苗种配合饲料驯化初探
13
作者 诸葛燕 张红英 《科学养鱼》 2024年第6期20-21,共2页
鳜鱼配合饲料驯化难度大,饲料鳜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此,我们进行了网箱养殖鳜鱼苗种摄食配合饲料驯化试验,总结技术要点,为鳜鱼苗种配合饲料的高效驯化提供参考。一、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池塘位于相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内,长方形,... 鳜鱼配合饲料驯化难度大,饲料鳜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此,我们进行了网箱养殖鳜鱼苗种摄食配合饲料驯化试验,总结技术要点,为鳜鱼苗种配合饲料的高效驯化提供参考。一、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池塘位于相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内,长方形,东西向,面积5亩,水深1.8~2米,水源来自阳澄湖,水质优良,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进排水分离。苗种放养前15~30天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00~150千克/亩清塘消毒,彻底杀灭池塘中的野杂鱼、致病菌及寄生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饲料 野杂鱼 阳澄湖 网箱养殖 渔业用水标准 苗种放养 相城区 驯化
下载PDF
运前密度和温度驯化对斑点叉尾鮰幼鱼模拟运输的影响
14
作者 李豪华 廖涛 +6 位作者 白婵 邱亮 鉏晓艳 李海蓝 陈丽萍 熊光权 王炬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71,共12页
探究了不同运前驯化方式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运输过程中水质、生化参数及组织结构的影响,为其健康运输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控制密度(鱼水质量比分别为1∶2、1∶3、1∶4)和温度(14、19、24℃)两个条件对其先后进行运前... 探究了不同运前驯化方式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运输过程中水质、生化参数及组织结构的影响,为其健康运输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控制密度(鱼水质量比分别为1∶2、1∶3、1∶4)和温度(14、19、24℃)两个条件对其先后进行运前密集驯化和温度驯化,随后模拟运输18 h,并考察模拟运输过程中(第0、第2、第6、第18小时)和运后恢复24 h的水质(氨氮、pH)、生化参数[葡萄糖(Glu)、皮质醇(Cor)、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组织结构变化(皮肤、肠道)。结果显示,运前驯化密度1∶4、温度19℃处理组的氨氮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pH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Glu、Cor、LDH、CAT、SOD和MDA优于其他实验组,并且皮肤和肠道结构损伤程度最低。研究表明,运前驯化密度1∶4、温度19℃能够有效提高斑点叉尾鮰幼鱼在有水运输过程中的抗应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驯化 密度 温度 模拟运输
下载PDF
饲料精氨酸含量对海水驯化虹鳟的渗透调节、抗氧化和免疫力的影响
15
作者 孙云霞 周演根 +4 位作者 周思岐 董暄 李丽 高勤峰 董云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9-1472,I0001,I0002,共16页
实验旨在探究饲料添加精氨酸(Arg)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海水驯化前后渗透调节、抗氧化和免疫力的影响。选择初始体质量(67.04±6.93)g的虹鳟480尾,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Arg含量为1.46%(A-1.46)、2.50%(A-2.50)、3.45%(A-3.45... 实验旨在探究饲料添加精氨酸(Arg)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海水驯化前后渗透调节、抗氧化和免疫力的影响。选择初始体质量(67.04±6.93)g的虹鳟480尾,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Arg含量为1.46%(A-1.46)、2.50%(A-2.50)、3.45%(A-3.45)和4.62%(A-4.62)的4种实验饲料。在淡水养殖5周后,对上述每组虹鳟分别进行为期2d(SA-2)和4d(SA-4)的海水驯化,SA-2为首日从盐度0升至15,次日升至本地海水盐度27;SA-4首日升盐同SA-2,随后每天以4/d的升盐速度至盐度27。在淡水养殖结束和入海后的1d、7d和21d采样并测定虹鳟渗透调节、抗氧化和免疫等指标。结果显示,在淡水养殖结束后,A-4.62组虹鳟末体重、增重率显著低于其他组,表明饲料Arg含量过高会使虹鳟生长受到抑制。在两种驯化方式下,随着入海时间推移,A-3.45和A-4.62组虹鳟血清K^(+)含量先升高后恢复,表明两组虹鳟离子转运能力较好;在入海后21d时,各组虹鳟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其相应淡水值,而A-3.45组虹鳟的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最小,表明A-3.45组可能所受盐度胁迫较小。相比于SA-2方式,SA-4方式下各组虹鳟渗透压较平稳,表明SA-4方式更有利于虹鳟维持其渗透平衡。此外,在SA-2方式入海1d时,A-3.45组虹鳟将体内多余Na^(+)排出体外,使其更好适应海水环境;随着入海时间推移,A-3.45组虹鳟血清溶菌酶(LZM)含量显著升高,表明入海后A-3.45组的体液免疫力显著提高。在SA-4方式入海21d时,A-3.45组虹鳟降低鳃NKA活力来减少Cl^(–)流入,从而更好维持离子平衡。综上,在两种驯化方式下,饲料Arg含量为3.45%时,虹鳟的生长好,适应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海水驯化 渗透调节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力 虹鳟
下载PDF
1株悬浮培养的Vero细胞驯化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6
作者 付兰博 阮朝列 +5 位作者 陈昶旭 高羽 鲍晓琳 刘伯川 周健 李卫东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14,共8页
目的 将贴壁培养的Vero细胞驯化成悬浮培养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无血清培养和“摇床适应法”对细胞进行培养优化,对其进行成瘤性、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形态,以及对流感病... 目的 将贴壁培养的Vero细胞驯化成悬浮培养细胞,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无血清培养和“摇床适应法”对细胞进行培养优化,对其进行成瘤性、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形态,以及对流感病毒敏感性检测。结果 成功建立悬浮细胞系Vero-S,Vero-S细胞生长期在24~72 h,平台期在108~144h之间,衰退期在144h以后,细胞PDT为36 h,细胞密度在14.01~14.88×10^(8)个/L之间,细胞平均圆度在0.73~0.75之间,细胞直径在12.12~14.44μm之间。Vero-S细胞在裸鼠皮下形成肿瘤,而悬浮培养前的Vero细胞不具有成瘤性;STR显示为猴源细胞系;电镜下细胞结构完整;Vero-S细胞对流感病毒感染不敏感。结论 悬浮细胞系Vero-S细胞的生长经历与贴壁细胞类似的生长期、平台期、衰退期,且细胞大小均一,建立的悬浮培养基能够支持Vero-S细胞高密度生长。STR结果表明悬浮Vero细胞具有完全的遗传稳定性,透射电镜下与贴壁Vero细胞无明显区别。为细胞悬浮驯化培养技术提供参考价值,并可用于细胞致肿瘤的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O细胞 细胞悬浮驯化技术 成瘤性 病毒敏感性
下载PDF
昆虫冷驯化及机制研究进展
17
作者 梁馨亓 唐思琼 +1 位作者 苏杰 张建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150-156,共7页
昆虫冷驯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其耐寒力,综述了昆虫冷驯化的方法及耐寒性评估的生物学指标,分析影响冷驯化效果的生物因素(昆虫发育阶段、性别、滞育)和非生物因素(温度、光周期、湿度等),明确了冷驯化对昆虫在生长发育、生殖力及子代发... 昆虫冷驯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其耐寒力,综述了昆虫冷驯化的方法及耐寒性评估的生物学指标,分析影响冷驯化效果的生物因素(昆虫发育阶段、性别、滞育)和非生物因素(温度、光周期、湿度等),明确了冷驯化对昆虫在生长发育、生殖力及子代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并进一步从抗寒蛋白、代谢调节等层面探讨了冷驯化提高昆虫耐寒性的机制。以期为昆虫冷驯化及冷藏保存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以促进天敌利用及害虫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驯化 耐寒力 过冷却点 影响因素 适合度 机制
下载PDF
L929细胞无血清悬浮驯化及其在流产衣原体灭活疫苗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刘东慧 李兆才 +6 位作者 梁林 谭书敏 闫海全 白天俊 王淑芳 闫文军 周继章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4期1-13,共13页
为通过悬浮细胞培养方法规模化生产流产衣原体抗原,采用逐步降血清悬浮驯化法使贴壁L929细胞逐步适应悬浮培养环境,最终获得了一株可无血清悬浮培养的L929细胞株。将流产衣原体接种于L929悬浮细胞上,研究不同的促感染试剂以提高收菌量,... 为通过悬浮细胞培养方法规模化生产流产衣原体抗原,采用逐步降血清悬浮驯化法使贴壁L929细胞逐步适应悬浮培养环境,最终获得了一株可无血清悬浮培养的L929细胞株。将流产衣原体接种于L929悬浮细胞上,研究不同的促感染试剂以提高收菌量,并选择出最佳的培养方法制备流产衣原体灭活疫苗。以25μL、50μL、100μL的剂量免疫Balb/c小鼠,攻毒后检测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当该L929悬浮细胞初始接种密度为5×10^(5)/mL时,培养72 h后细胞浓度可达到约7×10^(6)/mL,细胞活力在95%以上;在细胞密度为6×10^(6)/mL,接菌量为5.5×10^(4) IFU/mL,加入脂质体2000的量为1.7μL/mL、放线菌酮浓度为0.4μg/mL时,菌量增殖倍数最大,48 h内约扩增了52倍。经流产衣原体悬浮培养细胞灭活疫苗免疫后,小鼠产生的抗体水平随免疫剂量的增加而提升;接种50μL、100μL疫苗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IFN-γ、IL-2的含量远高于接种25μL疫苗和注射PBS组的小鼠;对免疫后的小鼠进行攻毒,接种疫苗组小鼠的脾脏、十二指肠、子宫中的流产衣原体基因组含量远低于未接种疫苗组小鼠。注射PBS组及接种25μL疫苗组的小鼠子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坏死及炎症,而其余两组小鼠的子宫无异常变化。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驯化出1株L929悬浮培养细胞株,并且通过悬浮培养工艺制备的流产衣原体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接种50μL、100μL该灭活疫苗可以有效抑制流产衣原体的感染,该L929细胞全悬浮培养株的成功驯化为疫苗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929贴壁细胞 悬浮培养驯化 流产衣原体 灭活疫苗 免疫评价
下载PDF
海水驯化对鲟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宁可源 李永雄 +3 位作者 玄一凡 梁萧 王茂林 王伟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7期11-14,共4页
以海水驯化(海水组)(盐度3.0%)3个月的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肌肉与淡水养殖的鲟(淡水组)(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肌肉为研究对象,开展海水驯化对杂交鲟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分析生、熟鲟样品肌肉纹理、肌肉白度、肌肉质... 以海水驯化(海水组)(盐度3.0%)3个月的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肌肉与淡水养殖的鲟(淡水组)(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肌肉为研究对象,开展海水驯化对杂交鲟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分析生、熟鲟样品肌肉纹理、肌肉白度、肌肉质构。结果表明,海水组生的鲟肌肉样品鲜样色泽更好,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等质构指标显著高于(P<0.05)淡水组;海水组鲟样品内聚性高于淡水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海水和淡水组熟的鲟样品对比发现,海水组肌肉样品偏红,弹性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P<0.05)淡水组,海水组鲟样品胶黏性低于淡水组;海水组内聚性低于淡水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指出,经过海水驯化处理,可以有效改善鲟体色以及肌肉品质,使其具备更好的口感和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构 肌肉品质 海水驯化
下载PDF
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对猕猴桃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范思仪 陈爱强 +2 位作者 张倩倩 刘朴 关文强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1,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低温驯化处理方式结合冰温贮藏对猕猴桃品质的影响,为猕猴桃贮藏保鲜提供新技术。方法将猕猴桃在冰温(-0.5±0.2)℃、快速驯化(4℃驯化48 h)结合冰温和慢速驯化(10℃驯化24 h后再4℃驯化24 h)结合冰温的条件下贮藏180 d... 目的研究不同低温驯化处理方式结合冰温贮藏对猕猴桃品质的影响,为猕猴桃贮藏保鲜提供新技术。方法将猕猴桃在冰温(-0.5±0.2)℃、快速驯化(4℃驯化48 h)结合冰温和慢速驯化(10℃驯化24 h后再4℃驯化24 h)结合冰温的条件下贮藏180 d,定期测定猕猴桃相关指标。结果贮藏结束时,对照组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含量为0.733%、维生素C(Vitamin C,VC)含量为208.7 mg/kg、硬度为0.692 N,而慢速驯化组的TA含量为1.053%、VC含量为259.4 mg/kg、硬度为1.119 N。与对照组相比,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能够降低质量损失率、冷害率及腐烂率,抑制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s,TS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增加,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活性的上升和自由水的损失,以及保持了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结论慢速驯化比快速驯化处理能够更有效地保持冰温贮藏猕猴桃的品质,延长采后贮藏保鲜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温 低温驯化 猕猴桃 品质 贮藏保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