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1
作者 赵建鹏 武江民 +1 位作者 贾腊春 曹源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2-611,共10页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和熵权-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57个区(县)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分析各流域及各区(县)生态系统健康等级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有助于发现生态系统问题并提出合理的管理恢复...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和熵权-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57个区(县)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分析各流域及各区(县)生态系统健康等级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有助于发现生态系统问题并提出合理的管理恢复策略。结果表明,2010—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显著提升,2013—2016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2016年后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黄河干流流域1健康程度较高且健康值变化幅度最大,洮河流域健康状况改善较大,其余流域健康程度低且健康值涨幅较小。在整体准则层层面,黄河流域甘肃段驱动力、压力指数波动增长,状态与响应指数持续上升,表明2010—2020年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得到稳定改善。人口增长、人均水资源量、建设用地比例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是影响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系统健康等级变化的主要因素。优化土地利用、促进人口均衡分布、推动水资源均衡分配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促进黄河流域甘肃段绿色发展与生态屏障建设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生态系统健康 熵权-变异系数综合赋权 黄河流域甘肃段
下载PDF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的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何晔宇 匡耀求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2-368,共7页
将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风险形成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识别影响海岸带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将海岸带生态安全归纳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准则... 将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风险形成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识别影响海岸带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将海岸带生态安全归纳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准则层,选取26个能够反映生态安全状况的因子来构建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岸段两个沿海县(区)2007、2010、2013、2015、2016年的海岸带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惠东县这5年海岸带生态安全等级分别为预警(Ⅲ)、较安全(Ⅱ)、较危险(Ⅳ)、较安全(Ⅱ)、较安全(Ⅱ);大亚湾区海岸带生态安全等级分别为预警(Ⅲ)、预警(Ⅲ)、预警(Ⅲ)、较安全(Ⅱ)、较安全(Ⅱ)。(2)“十二五”规划所采取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措施对惠州海岸带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岸带生态安全状况于2013年有明显恶化,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措施及力度仍不足以抵消这一时期持续增加的生态环境压力,同时,海岸带生态环境对于响应措施的反应具有一定程度的滞后性。(3)影响惠州海岸带生态安全的主要原因有工业的发展及污染物排放、人类活动密集及人类对海洋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政府响应措施实施力度、自然和人为原因所造成的海洋灾害和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 海岸带生态安全 粤港澳大湾区 惠州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人居环境韧性评价
3
作者 王丽芸 杨民安 +3 位作者 钱勇生 曾俊伟 魏谞婷 王昀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7期292-300,共9页
为了研究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居环境的韧性能力,通过综合权重法确定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权重,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反距离空间插值法确定关中平原城市群2010—2021年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时空的分异和演变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 为了研究关中平原城市群人居环境的韧性能力,通过综合权重法确定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权重,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反距离空间插值法确定关中平原城市群2010—2021年城市人居环境韧性时空的分异和演变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驱动力是韧性水平的主要影响指数;各城市的人居环境韧性在时间序列上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韧性指数的变化趋势显著;韧性水平在空间演化上表现以西安和咸阳为中心沿着陇海铁路为发展轴的空间发展形式;在影响因素上,教育水平、经济动力为主要因素影响人居环境韧性水平,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平原城市群 人居环境 韧性 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云南省湖泊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侯磊 卢江蓉 +1 位作者 梁启斌 王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5-492,共8页
为探究云南省湖泊的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及驱动机制,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框架下,建立了5个相应的项目层,选取16个反映生态安全状态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公报、统计年鉴和规划数据对2009—2018年云南省湖泊生态... 为探究云南省湖泊的生态安全变化趋势及驱动机制,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框架下,建立了5个相应的项目层,选取16个反映生态安全状态的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公报、统计年鉴和规划数据对2009—2018年云南省湖泊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湖泊生态安全指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11年达到最低值0.153,其生态安全等级经历了3个类型,由Ⅳ级(较危险)经Ⅴ级(危险)向Ⅲ级(预警)转变,2014—2018年呈现稳步变好趋势;项目层指数变化趋势与生态安全指数一致,对生态安全指数贡献最大的状态层和影响层指数值偏低,湖泊水体化学需氧量、总氮及富营养化指数是限制因素;生态安全指数与压力层外的各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反映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调控难度最大。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截污治污、生态恢复等政策调控举措对改善云南省湖泊生态安全状态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生态安全评价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 政策调控
下载PDF
山区铁路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评估研究
5
作者 闫林君 陈慧鑫 +2 位作者 鲍学英 王起才 李亚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3-1623,共11页
山区地质复杂、环境敏感、生态脆弱,致使铁路隧道建设难度大,且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较高要求。绿色设计作为绿色建设的先行环节,对减少隧道建设对资源环境的扰动作用,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的起关键引领作用。为定量评... 山区地质复杂、环境敏感、生态脆弱,致使铁路隧道建设难度大,且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较高要求。绿色设计作为绿色建设的先行环节,对减少隧道建设对资源环境的扰动作用,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的起关键引领作用。为定量评估山区铁路隧道工程的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衡量隧道设计的绿色程度,提出一种山区铁路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分析方法。首先,基于“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DSR),以隧道设计参数为驱动力指标、资源环境状况为状态指标、隧道设计措施为响应指标,构建山区铁路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各指标分级标准;其次,运用一种具有自学习自调整能力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对隧道工程的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进行评估;再次,以驱动力指标和响应指标为分析对象,运用考虑指标间关联关系及叠加效应的敏感性分析法,甄别对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优化具有重要影响的隧道设计因素;最后,以某山区铁路隧道工程为例,得到该隧道工程的资源环境影响效应值为4.7157,对应等级为较好,表明该隧道工程绿色设计水平较好,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较合理、环境保护力度较大,可为其他类似工况隧道工程的绿色设计提供借鉴。此外,分析结果显示,注浆加固效果是导致该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变化最敏感的因素,其次为清污分流比例,可着重从这2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的进一步优化。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山区铁路隧道工程资源环境影响效应评估及明确隧道工程优化设计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隧道工程 资源环境影响效应 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 支持向量回归模型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DPSIR-TOPSIS模型的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江春燕 罗志军 +1 位作者 赵杰 赵越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7期294-298,共5页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是区域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基于DPSIR-TOPSIS模型构建了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2006—2015年的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提出提高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对策。结果表明:(1)江西省2006—2015年的...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是区域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基于DPSIR-TOPSIS模型构建了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对2006—2015年的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提出提高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对策。结果表明:(1)江西省2006—2015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处于不断提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较不安全转为临界安全状态。(2)各子系统中,除压力系统有下降外,驱动力系统、状态系统、影响系统、响应系统生态指数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3)2015年江西省各地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值中,南昌市为0.6,且高于全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 TOPSIS模型 江西省 对策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杭州市大气评价指标设计及其分析
7
作者 杨文培 何曙慧 《上海环境科学》 CAS 2020年第5期203-207,216,共6页
在对杭州市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参考杭州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相关政府网站统计数据以及专家估值,根据DPSIR模型建立了目标层、要素层和指标层3级城市大气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出DPSIR各因... 在对杭州市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参考杭州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相关政府网站统计数据以及专家估值,根据DPSIR模型建立了目标层、要素层和指标层3级城市大气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出DPSIR各因子指数,对杭州市大气指标进行评价分析,指出了构建的指标模型存在的3点不足之处。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之间有很强的因果关系,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为杭州大气首要污染来源;杭州市的大气环境压力逐年减少,但是由于污染排放基数较大,近年来有回返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设计 城市大气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相应模型 改进层次分析法 杭州市
下载PDF
基于变权可拓云模型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综合评价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丽叶 张涛 +1 位作者 卢志刚 杨林林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89-2799,共11页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IES)在提升能源利用水平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合理有效地对其进行评价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前提。该文计及系统运行状态不确定性对于评价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变权可拓云模型的RIES综合评价模型。...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IES)在提升能源利用水平和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合理有效地对其进行评价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前提。该文计及系统运行状态不确定性对于评价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变权可拓云模型的RIES综合评价模型。首先,综合考虑系统的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和外部资源支持,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建立RIES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结合可拓云模型,以指标云关联度计算的随机性贴合评价中系统运行状态的不确定性,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熵值法-变异系数法求得各指标权重,并利用惩罚型变权改善了模型中掩盖“短板效应”的问题,确定了RIES的综合运行评价等级;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文中所提模型的评价综合性和处理状态不确定性问题的有效性,并对指标的优化顺序进行了灵敏度仿真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运行状态不确定性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 可拓学 模型 惩罚型变权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志鼎 王玲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60,共4页
为评价城市小流域健康状况,以潜江市后湖管理区为例,于2019年10月对18个样点进行生态环境调查,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包含压力、状态、响应指标3个层次的健康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应用综合健康指数法评估后湖管... 为评价城市小流域健康状况,以潜江市后湖管理区为例,于2019年10月对18个样点进行生态环境调查,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包含压力、状态、响应指标3个层次的健康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应用综合健康指数法评估后湖管理区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全流域18个采样点中,6个处于健康状态,7个处于亚健康状态,5个处于不健康状态,后湖管理区健康状态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城市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人口密度和水资源利用率,未来的小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应注重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正确处理人类行为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小流域健康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熵权法 人类影响
下载PDF
基于DPSR模型的用户智能用电能效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壮茂 彭显刚 +1 位作者 林哲昊 朱俊超 《广东电力》 2018年第6期91-98,共8页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riving forces-pressure-state-response,DPSR)模型提出了有效的工业用户用电能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22个次要指标,使用直觉模糊(intuitionistic fuzzy,IF)、专家意见集结和基于平均解距离评价(...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riving forces-pressure-state-response,DPSR)模型提出了有效的工业用户用电能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22个次要指标,使用直觉模糊(intuitionistic fuzzy,IF)、专家意见集结和基于平均解距离评价(evaluation based on distance from average solution,EDAS)模型计算每个指标的权重并评价用户用电能效水平。多维度指标体系可以揭示用户内部和外部环境造成的用户用电驱动力、压力和状态的完整因果链,并最终采取响应措施。最后,应用实际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能效评价 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直觉模糊 基于平均解距离评价
下载PDF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旅游生态安全测度及障碍因子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倩倩 张鑫 吴寒青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2-60,共19页
旅游生态安全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旅游生态安全研究有利于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以安徽省16个市为研究对象,考虑旅游生态安全自身模糊性,兼顾模糊物元模型与欧式贴近度的优势对各市旅游生态安全进行测... 旅游生态安全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旅游生态安全研究有利于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以安徽省16个市为研究对象,考虑旅游生态安全自身模糊性,兼顾模糊物元模型与欧式贴近度的优势对各市旅游生态安全进行测度,利用ArcGIS10.6对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借助地理探测器探测安徽省旅游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1)2011-2020年,安徽省旅游生态安全欧式贴近度呈现“V”型变化趋势,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仍以较不安全状态为主;(2)在子系统中,驱动力、状态、影响、响应指数波动性上升,压力指数呈现下降趋势;(3)在主导因素探测上,游客接待量、星级饭店(宾馆)数量、旅行社数量、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比例、降水量、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人均旅游收入的旅游生态安全影响因子q值平均超过0.5117,城镇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以及环保投入占GDP比重的q值波动中不断上升,表明上述指标对安徽省旅游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旅游生态安全有着向好的发展态势,但总体上处于较不安全状态,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据此提出政策启示:加大旅游生态安全资金保障,支持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构建多元化旅游业态;制定地方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打造特色旅游生态片区;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完善环境治理机制,加大环境响应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安全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 模糊物元模型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石油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翠娟 林向义 孙明明 《技术经济》 CSSCI 2012年第7期99-103,共5页
针对石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评价问题,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石油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筛选优势指标,确定环境影响水平分级标准。以某实际... 针对石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评价问题,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石油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筛选优势指标,确定环境影响水平分级标准。以某实际的石油工程项目为例,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人才一体化的内涵要义及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蓉 宋杰 《科技和产业》 2022年第9期248-252,共5页
从人才环境支持带动、城产才融合推动、人才资源结构联动、科创协同互动、人才体制机制驱动等层面阐释人才一体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基于人才环境服务的最佳化、人才规模效益的共享化、人才资源结构的联动化、人才产出价值的充分化、人才... 从人才环境支持带动、城产才融合推动、人才资源结构联动、科创协同互动、人才体制机制驱动等层面阐释人才一体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基于人才环境服务的最佳化、人才规模效益的共享化、人才资源结构的联动化、人才产出价值的充分化、人才投入活力的最优化等方面提出人才一体化的内涵要义。据此,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框架,对人才一体化响应机制进行探析,可为定量化研究人才一体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一体化 响应机制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
下载PDF
基于PCA-SLM的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时中 郭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56-2166,共11页
为准确评估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空间滞后模型(SLM),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元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呈循环“升-降”的变化特征,各省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东部地区大... 为准确评估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空间滞后模型(SLM),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元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呈循环“升-降”的变化特征,各省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东部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最优,东北地区其次,而中西部地区欠佳,区域非均衡特征较为明显。2)以2012年为界,大气污染治理子系统指数排序差异显著;大气污染治理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大子系统指数分别呈现“平稳发展”“波浪形升降”“先升后降”“整体下降”和“波动上升”的演变特征;截面上,大气污染治理压力指数最高,驱动力指数与状态指数居中,影响指数与响应指数最低,均呈不同的变动趋势。3)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具有“高-高”“低-低”集聚特征;影响因素上,地方政府竞争、科技创新、贸易开放度显著促进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提升,上述因素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废气治理设施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作用相反,上述因素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据此,阐释了提升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的具体路径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大气污染 治理效果 空间效应 主成分分析 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 空间滞后模型
下载PDF
AHP法在崇启高速公路生态环境综合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元松 《上海公路》 2011年第2期58-61,67,共5页
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对于可定量分析的指标,采用实地监测的方法来获取,对于定性描述的指标,采用专家咨询和分级打分的方法来获取。得到各个评价因子的数值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个影响因子的权值,最后加权平均。以... 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对于可定量分析的指标,采用实地监测的方法来获取,对于定性描述的指标,采用专家咨询和分级打分的方法来获取。得到各个评价因子的数值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个影响因子的权值,最后加权平均。以崇启高速公路施工期和营运期为例,对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综合影响评价 层次分析法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下载PDF
基于PSR框架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驱动力研究——以关中地区为例 被引量:24
16
作者 窦妍 南灵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5-618,共4页
论文以关中地区为评价区域,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综合指数法对陕西关中地区及各地市2000-2009年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价。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影响耕地... 论文以关中地区为评价区域,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综合指数法对陕西关中地区及各地市2000-2009年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价。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2000年-2009年关中地区耕地集约度呈现波动变化,并在近两年具有下降趋势;关中各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社会经济和耕作制度因素以及自然因素是影响关中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集约利用 驱动力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关中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PSR-灰靶模型的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熊鸿斌 周凌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77-1987,共11页
针对目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指标标准值难以确定以及权重确立存在较强主观性的问题,以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影响特点并结合相关数据,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理论基础,从压力、状态、响应3... 针对目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评价指标标准值难以确定以及权重确立存在较强主观性的问题,以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为例,分析其生态环境影响特点并结合相关数据,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理论基础,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借助灰靶模型对巢湖环湖防洪治理工程施工期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定量评价,以增强不同评价单元之间的可比性,并选取常用的综合指数法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肥西县、包河区、肥东县、巢湖市和庐江县的靶心度总得分分别为0. 779 0,0. 761 0,0. 616 1,0. 688 8,0. 600 1,对应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分别为良、良、一般、一般和较差;(2)对于压力层靶心度高,而状态层、响应层靶心度相对较低的肥西县,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积极治理、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相较于状态层、响应层靶心度,包河区、肥东县、巢湖市、庐江县压力层靶心度低,所以应尽可能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和时间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防洪治理工程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灰靶模型
原文传递
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演变格局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旭海 韩玲 +1 位作者 白宗璠 刘惠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378,共15页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分析框架,耦合空间距离指数模型(SDIM)构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体系(LDSES),结合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演变图谱,定量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分析框架,耦合空间距离指数模型(SDIM)构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评价体系(LDSES),结合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演变图谱,定量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在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期间的时空演变,并引入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CA-Markov)模型模拟沙漠化敏感性未来演变机制,进而采用地理探测器揭示了前20 a演变进程中主要驱动因子对其演变的影响特征及解释力。结果表明:(1)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敏感性整体上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低敏感区位于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周边林草地覆盖区,高敏感区则位于西南部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等沙地和戈壁地区;(2)从沙漠化敏感性时空演变上来看,研究期间沙漠化敏感性改善的区域,占总面积的30.65%,沙漠化敏感性恶化的区域,占总面积的4.48%,沙漠化敏感性类型维持稳定不变的区域占总面积的52.72%,整体来看土地沙漠化潜力逐渐降低,土地生态质量逐渐好转;(3)2030年沙漠化敏感性模拟结果显示未来10年沙漠化敏感性以低度敏感为主要类型(26.43%),沙漠化潜力将大幅下降,生态工程措施将取得一个较好的结果;(4)驱动力分析表明,沙漠化敏感性对气候因素的响应尤为敏感,其中降雨量对沙漠化敏感性分异的解释力最大;在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起主要影响,说明经济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各驱动因子交互对沙漠化敏感性呈现增强作用,表明沙漠化敏感性的分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可为半干旱区沙漠化防治和策略的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敏感性 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 耦合空间距离指数类型(SDIM) CA-Mwarkov(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模型 敏感性图谱 驱动力 内蒙古自治区
下载PDF
世界农业科学中心的转移规律与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颖明 王子彤 +1 位作者 汪明月 刘昌新 《科学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1-703,共13页
加快农业强国建设需要锚定构建世界农业科学中心的目标。利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探究世界农业科学中心的转移规律,构建“状态-压力-响应”模型识别影响世界农业科学中心形成的因素,并通过聚类分析对世界农业科学中心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 加快农业强国建设需要锚定构建世界农业科学中心的目标。利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探究世界农业科学中心的转移规律,构建“状态-压力-响应”模型识别影响世界农业科学中心形成的因素,并通过聚类分析对世界农业科学中心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研判。研究结果表明:(1)世界农业科学中心的形成是以总体科技水平为基础状态,受农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条件等压力因素驱动,以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科技响应的过程;(2)世界农业科学中心存在转移现象,且可以同时有多个中心;(3)促使世界农业科学中心形成的驱动力有多种,其中农业经济压力与基础科技状态影响最为显著;(4)亚洲的世界农业科学副中心正在形成,中国的世界农业科学中心特征日渐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农业科学中心 中心识别 影响因素 状态-压力-响应模型
原文传递
韩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安全评估
20
作者 管雅芳 焦阳 臧传富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0期91-99,共9页
本研究旨在揭示韩江流域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安全评估状况,为韩江流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相关科学依据。采用转移矩阵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和驱动力概况,在此基础上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构建土地生... 本研究旨在揭示韩江流域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安全评估状况,为韩江流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相关科学依据。采用转移矩阵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和驱动力概况,在此基础上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估其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980—2020年间,建设用地增加1301.61 km^(2),耕地减少1013.89 km^(2),是韩江流域变化最显著的2种土地类型,两者相互转化,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流域东南部的潮汕平原地区;两大主要因素——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驱动流域的城市化进程,加剧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之间的矛盾;2000—2019年韩江流域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变化为“较不安全级—不安全级—较不安全级”,土地生态环境呈现恶化后逐渐改善的过程。韩江流域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并长期处于不稳定的态势,需要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格局来缓解土地生态安全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江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安全评估 驱动力 时空变化特征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