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1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数字治理的驱动机制:模型构建与仿真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熊春林 王垭灵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5,共20页
乡村数字治理是技术赋能驱动、组织协同推动、环境牵引拉动的结果。理清各驱动要素的相互关系并以此构建驱动机制,对于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至关重要。基于TOE框架分析乡村数字治理的驱动要素及相互关系,以长沙县为例,构建其系统动力学... 乡村数字治理是技术赋能驱动、组织协同推动、环境牵引拉动的结果。理清各驱动要素的相互关系并以此构建驱动机制,对于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至关重要。基于TOE框架分析乡村数字治理的驱动要素及相互关系,以长沙县为例,构建其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在整个仿真中组织维度影响最明显,环境维度影响次之,技术维度影响相对较弱,而三个维度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为党的领导、村民数字素养、应用场景创新。为此,应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村民数字素养,创新数字应用场景,建立健全组织、技术与环境“三位一体”的乡村数字治理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数字治理 系统动力学 驱动机制 模拟仿真 TOE
下载PDF
鲁中南典型地热区地热水氟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2
作者 李曼 张薇 +3 位作者 廖煜钟 刘峰 魏帅超 何雨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7,共12页
山东省鲁中南典型地热区主要包括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为了探明研究区地热水氟分布特征及其富集规律,综合运用水化学图解、地球化学模拟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地热水水化学数据。结果表... 山东省鲁中南典型地热区主要包括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为了探明研究区地热水氟分布特征及其富集规律,综合运用水化学图解、地球化学模拟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和鲁中隆起地热区地热水水化学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水以Na-Ca-Cl型、Na-Ca-SO_(4)-Cl型和Na-Cl^(-)SO 4型为主,基本为弱碱性水,优势阳离子为Na^(+),氟质量浓度在0.38~4.5 mg/L之间,富钠弱碱性环境有利于地热水中氟的富集。地热水中F-质量浓度与Na^(+)、Cl^(-)和总溶解固体(TDS)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沂沭断裂带地热水样中F-质量浓度还与K^(+)、SO_(4)^(2-)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Mg^(2+)和HCO_(3)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鲁中隆起地热区地热水中阳离子交换作用较沂沭断裂带地热区更为强烈,Na^(+)反应强度明显强于Mg^(2+)。鲁中隆起地热区和沂沭断裂带地热区均为裂隙型热储,热储岩性分别为石灰岩、灰岩热蚀变带和安山岩破碎带,水岩作用强烈。研究区地热水中氟离子的物质来源主要为萤石等含氟矿物的溶解沉淀,受控于阳离子交换等水岩相互作用影响,最终形成高氟地热水,其中高温和富钠对研究区地热水中氟离子富集影响较大。研究成果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隆起地热区 沂沭断裂带地热区 地热水 水岩作用 驱动机制 裂隙型热储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能源碳排放驱动机制及脱钩水平分析——以东北三省为例
3
作者 吕洁华 吉静一 +1 位作者 李超 叶鑫怡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9-46,共8页
在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背景下,选取2006-2020年东北三省面板数据,对其能源碳排放时空分异及驱动机制进行研究,基于Tapio脱钩指数、追赶脱钩模型考察东北三省脱钩状态和与标杆省份的发展差距。结果表明:(1)东北三省2006-2020年... 在中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背景下,选取2006-2020年东北三省面板数据,对其能源碳排放时空分异及驱动机制进行研究,基于Tapio脱钩指数、追赶脱钩模型考察东北三省脱钩状态和与标杆省份的发展差距。结果表明:(1)东北三省2006-2020年的能源碳排放总量先上升后下降,即呈倒“U”型曲线;东北三省能源碳排放量总体呈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的分异特征。(2)人均GDP和能源强度分别是促进和减缓东北三省能源碳排放的关键性因素。(3)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碳排放和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脱钩,具备碳达峰的条件,辽宁省脱钩类型复杂,尚未实现脱钩。(4)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与标杆省份追赶脱钩类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能源碳排放 驱动机制 Tapio脱钩指数 追赶脱钩
下载PDF
2000—2020年阿克苏河流域植被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
4
作者 许丽 岳胜如 胡雪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6-334,共9页
[目的]探究阿克苏河流域植被动态特征及其与潜在影响因子的响应关系,为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气候、地形、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等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2000—202... [目的]探究阿克苏河流域植被动态特征及其与潜在影响因子的响应关系,为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气候、地形、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等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2000—2020年阿克苏河流域植被动态及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①2000—2020年阿克苏河流域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0.0032/a,且人类活动区增速显著大于非人类活动区。②潜在因子对NDVI变化的解释力存在时间和空间差异;土地利用转化是人类活动区NDVI变化重要驱动因子,海拔、土壤类型、距冰川积雪距离、距水体距离是非人类活动区NDVI变化重要驱动因子。因子间交互作用可以提高对NDVI变化的解释力,在人类活动区土地利用转化与土壤类型的相互作用对NDVI变化的解释力最强;背景因子、距补给水源的距离与其他因子的交互是非人类活动区NDVI变化的重要因子组合。③2000—2020年阿克苏河流域超过10%的面积发生土地利用转化,主要表现为裸地和草地的相互转化,耕地、林地、灌木地、人造地表面积显著增加。[结论]阿克苏河流域人类活动区和非人类活动区NDVI变化时空特征及驱动机制存在差异,应因地制宜,合理管理,促使该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苏河流域 NDVI 地理探测器 驱动机制
下载PDF
赣东北丘陵地区县域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驱动机制及预警
5
作者 张晓平 鲍辰浩 +2 位作者 黎德华 多玲花 邹自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73,283,共12页
[目的]探究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模拟土地利用变化格局以作出预警,为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以铅山县2017年和2021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计量... [目的]探究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模拟土地利用变化格局以作出预警,为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方法]以铅山县2017年和2021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识别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的驱动机制,借助PLUS模型预测耕地变化情况,根据预测结果进一步划定预警级别。[结果](1)铅山县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明显,耕地总体变化率和非粮化率高值区聚集在县域北部的河谷平原和南部的武夷山北麓山区,低值区分布在县域东西两侧;耕地非农化率高值区分布较为零散,低值区相对连片。(2)耕地利用等级和人均耕地面积是抑制耕地非农化的重要因素,城乡梯度、道路密度与非农化率和非粮化率呈正相关,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耕地后备资源对非农化率存在正向影响。(3)多情景模拟结果显示,自然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导致耕地数量大幅度减少,耕地管制情景下耕地连片性提高,生态保护情景下存在林地挤压耕地资源的情况。(4)铅山县耕地非农化处于适度预警以上的行政村主要聚集在县域南部乡镇,耕地非粮化预警级别的高值区普遍集中在县域北部乡镇。[结论]未来应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提高乡镇集约节约用地水平,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善耕地流转制度,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的耕地用途管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用途管制 非农化和非粮化 空间分异 驱动机制 预警
下载PDF
四川天府新区BGI复合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景观格局驱动机制研究
6
作者 罗言云 郭淑婷 +1 位作者 王倩娜 王诗源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13,共10页
蓝绿基础设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 BGI)是实现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研究BGI景观格局和功能的空间关系,旨在为城市气候适应性建设提供依据.以四川天府新区(含协调管控区)为例,基于遥感影像数据,从气候适应性视角出发... 蓝绿基础设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 BGI)是实现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研究BGI景观格局和功能的空间关系,旨在为城市气候适应性建设提供依据.以四川天府新区(含协调管控区)为例,基于遥感影像数据,从气候适应性视角出发,进行BGI复合功能评价和空间分异特征分析,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进一步揭示景观格局主要驱动因子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复合功能等级整体呈现从龙泉山脉向东西两侧递减趋势,高服务功能集中分布在龙泉山脉、彭祖山景区和三岔湖景区东南方向的协调管控区域.(2)复合功能等级空间分布格局整体呈显著空间正向自相关关系,具有显著高高(HH)、低低(LL)、高低(HL)聚集特征.(3)景观组成类型、网络结构要素类型、斑块密度指数(PD)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AWMSI)是复合功能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景观组成类型、网络结构要素类型是复合功能空间分异的主要交互驱动因子.研究探明了景观格局对BGI复合功能空间分异的驱动机制,可用于指导研究区城市气候适应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绿基础设施 复合功能 景观格局 空间分异性 驱动机制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耦合协调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机制
7
作者 王兆峰 邱梦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设基础设施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考察分析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基础设施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耦...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设基础设施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考察分析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基础设施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均呈稳步提升趋势,二者耦合协调类型介于中度协调与极度协调之间且较快地实现协调等级跃迁;耦合协调度省际差异显著,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的空间异质性特征。2)耦合协调度呈“东高西低,中部高南北低”空间分布格局,且高、低耦合协调区分别呈空间“扩张-收敛”相背离的变化态势;考察期间基础设施滞后型城市数量逐渐增多,分布于长三角城市群东部浙沪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滞后型城市分布范围逐渐收敛并向长三角北部聚集。3)基础设施水平与旅游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主要受经济拉动力、政府调控力、城市化带动力作用,二者协调发展由8项驱动力形成的经济运行与结构转型机制、政策调控与开放合作机制、人口集聚与消费拉动机制、人才保障与科技创新机制综合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旅游经济 耦合协调度 驱动机制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成都市半城市化地区的特征、驱动机制及规划启示
8
作者 陈晨 刘爽 耿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半城市化地区作为一种在景观格局、社会构成和空间形态等方面发生深刻转变的过渡性地域类型,在不同发展战略引导下,其未来发展可能会出现保持现状、持续发展或依赖陷阱等截然不同的结果。特大城市郊区半城市化地域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 半城市化地区作为一种在景观格局、社会构成和空间形态等方面发生深刻转变的过渡性地域类型,在不同发展战略引导下,其未来发展可能会出现保持现状、持续发展或依赖陷阱等截然不同的结果。特大城市郊区半城市化地域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居环境改善,对其进行主动干预和精明管治势在必行。文章以成都市为例,研究半城市化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其特征演变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从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以及城乡接合部的自发发展3个方面解析成都市半城市化发展的驱动机制,基于成都市环城生态区规划实施与城乡统筹规划的创新做法,进一步探讨半城市化地区如何通过规划介入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发展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半城市化 时空格局 驱动机制 可持续 成都市
下载PDF
近十年哈尔滨市区县级LUCC时序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
9
作者 司海燕 王炳新 +2 位作者 刘妍 李德堡 王彩新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8期97-100,104,共5页
针对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的定量论证问题,从区县尺度分析多时段用地转化特征动态演变有助于得出更精细的结果,为地方政府部门和合理制定规划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采用2014—2022年哈尔滨市区县各项遥感影像数据,结合GDP、人口、DEM、坡... 针对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的定量论证问题,从区县尺度分析多时段用地转化特征动态演变有助于得出更精细的结果,为地方政府部门和合理制定规划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采用2014—2022年哈尔滨市区县各项遥感影像数据,结合GDP、人口、DEM、坡度、气温、降水等影响因子数据信息,离散化后用土地覆被转移矩阵分析哈尔滨市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变化情况,引入地理探测器用单因子贡献率分析和多因子交互贡献率分析方法,探究了哈尔滨市近十年的用地变化的贡献度,综合分析了区县级土地利用时序演变特征及LUCC时序演变的多因子协同驱动机制,多因子交互贡献率对土地覆盖空间分布影响力体现为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的整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时序演变 驱动机制 地理探测器 空间分异性
下载PDF
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驱动机制研究
10
作者 姚冠新 黄莉雪 《生产力研究》 2024年第5期94-100,F0003,共8页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特色农业产业作为乡村产业主体内容之一,其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内在需求和具体路径。从特色农业产业融合的终极目标和发展现状着手,在产业融合驱动机制理论研究成果系统回...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特色农业产业作为乡村产业主体内容之一,其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内在需求和具体路径。从特色农业产业融合的终极目标和发展现状着手,在产业融合驱动机制理论研究成果系统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将“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引入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运用DEMATEL-ISM方法,构建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消费升级是影响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深层次原因。通过盘活地方特色资源禀赋、乡村文化,推动传统农业特色化提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特色农业集群式发展;通过激发潜能、培育动能,打造特色农业多维度增长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 产业融合 影响因素 驱动机制 DEMATEL-ISM模型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文旅产业模式、融合驱动机制与发展路径——以新疆昌吉州为例
11
作者 赵丽娟 《农业展望》 2024年第4期62-67,共6页
农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民族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重要路径。针对当前研究关于农文旅产业模式与融合驱动机制剖析不深入问题,本研究以新疆昌吉州的幸福村葫芦文创产业、月亮地村古村落民宿群、半截沟镇旱... 农文旅融合发展有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民族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重要路径。针对当前研究关于农文旅产业模式与融合驱动机制剖析不深入问题,本研究以新疆昌吉州的幸福村葫芦文创产业、月亮地村古村落民宿群、半截沟镇旱地大麦种植业、玛纳斯县葡萄酿酒产业开展多案例分析发现,昌吉州以特色种植业的多功能性,融合工艺民俗文化与休闲观光旅游作为农文旅产业模式,以规划布局、公共服务支撑、产业政策扶持、市场化运作为驱动力,从示范带动到整体推进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然而,与国内多数农文旅融合产业一样,昌吉州面临农文旅融合层次偏低、多数特色产业未融合发展以及高端人才短缺等共性发展难题。基于此,未来中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为特色产业资源整合、农文旅跨域纵深融合以及复合型人才引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文旅融合 驱动机制 产业模式 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终身教育共同体视角下高校与社区互动利益驱动机制构建
12
作者 孙峰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17,共7页
高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托。高校与社区互动的研究指向,就是突破高校与社区异质主体间体制机制壁垒,化解终身教育共同体构建中“应然”与“实然”间的矛盾和冲突,提升终身教育的实效性。从利益驱... 高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托。高校与社区互动的研究指向,就是突破高校与社区异质主体间体制机制壁垒,化解终身教育共同体构建中“应然”与“实然”间的矛盾和冲突,提升终身教育的实效性。从利益驱动机制的视角出发,塑造高校与社区互动的动力,以共同体理念构筑互惠共生关系,是构建终身教育共同体的关键举措。借鉴国外高校与社区互动的经验,分析当前自身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利益驱动机制构建的多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共同体 高校 社区 利益驱动机制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化赋能企业国际化:驱动机制与实践路径
13
作者 黄浩 徐子贤 《科技中国》 2024年第7期10-15,共6页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不断推进,数据要素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逐渐成为各国发展新动能的着力点。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激活数据要素价值、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近几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据...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不断推进,数据要素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逐渐成为各国发展新动能的着力点。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激活数据要素价值、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近几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和培育,不断提出相关政策,深化战略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国际化 市场化配置 要素市场化 实践路径 驱动机制 数字化浪潮 战略布局 要素价值
下载PDF
东南沿海传统村落人口外流格局及驱动机制的微观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淘 芮旸 +2 位作者 林静怡 王玲 罗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113,共8页
该文以浙闽粤三省95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样本,综合运用加权核密度估计、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在村级尺度多维刻画东南沿海传统村落人口外流的空间格局,利用相关系数和地理探测器定量探测影响因子的作用,进而从地理资本视角分析影响因子的... 该文以浙闽粤三省95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样本,综合运用加权核密度估计、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在村级尺度多维刻画东南沿海传统村落人口外流的空间格局,利用相关系数和地理探测器定量探测影响因子的作用,进而从地理资本视角分析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并构建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东南沿海传统村落人口外流的地形分异和山区集聚格局显著,重心位于闽北山区,核心源区位于浙西南山区;②地形条件、人地关系、城村联系和经济收入是影响人口外流率村际差异的显著因子,人均耕地面积与其他因子的协同作用是主导驱动力;③传统村落人口外流是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等7个显著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是生态资本、区位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口外流 人口流动格局 驱动机制 传统村落 东南沿海地区
下载PDF
近30年来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变化轨迹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加应 彭双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8-288,共11页
[目的]生态用地在维持生态平衡和支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机制对优化生态安全格局、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利用Google Earth En... [目的]生态用地在维持生态平衡和支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机制对优化生态安全格局、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对滇中城市群1990—2020年生态用地进行识别的基础上,采用变化轨迹分析、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对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时空变化轨迹和驱动机制进行了探索。[结果](1)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变化以非生态用地与林地互换为主,并集中发生在林地和非生态用地的过渡地带,而生态用地内部之间(林地和草地)的转换主要发生在研究区北部和南部的山地区域。(2)生态用地变化以低频次变化为主,高频次较少,频次变化在元江干热河谷、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域、滇东滇东南喀斯特地带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效应。(3)耕地面积变化是影响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用地的影响力显著高于自然因素,在自然环境、耕地扩张、生态修复政策等多重驱动下,多因子交互作用对生态用地变化更具解释力。[结论]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破碎,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强极易导致生态用地发生变化,亟需分区域合理制定生态保护措施,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变化轨迹 驱动机制 地理探测器 GEE 滇中城市群
下载PDF
“流空间”视角下西北地区城市群内部网络空间结构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倩倩 张志斌 +1 位作者 马晓敏 陈龙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9,共11页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从交通、经济、人口等多要素流视角分析西北地区城市群网络的层级结构、联系格局与子群特征,借助二次指派程序回归分析方法剖析多元网络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网络中心性地区差异显著,且重心...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从交通、经济、人口等多要素流视角分析西北地区城市群网络的层级结构、联系格局与子群特征,借助二次指派程序回归分析方法剖析多元网络结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网络中心性地区差异显著,且重心位于东翼.交通网络差异相对较小,呈单中心结构,经济网络规模分布最为集中,呈双中心结构,人口网络规模分布相对分散,呈多中心结构;城市联系表现出“东密西疏”的空间网络格局,且等级性显著.交通网络呈带状组团结构,经济网络呈中心辐射状结构,人口网络呈以省会为主的蜂房状多中心结构;网络内部均存在小团体.交通网络子群构成与联系凸显干线的串联带动作用,经济网络择优链接效应明显,人口网络受行政区划约束;地理邻近、交通可达性和经济发展是产生网络共性的主要因素,企业成长、产业结构和社会服务是网络差异性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要素流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结构 驱动机制 西北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的吐鲁番-哈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驱动机制分析
17
作者 傅楷翔 贾国栋 +1 位作者 余新晓 陈立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11-3923,共13页
吐鲁番市和哈密市是我国盐渍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明晰其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和驱动机制对吐鲁番-哈密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筛选2005—2020年6—9月Landsat影像,选取绿度(SVAI)、湿度(Wet)... 吐鲁番市和哈密市是我国盐渍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明晰其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和驱动机制对吐鲁番-哈密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筛选2005—2020年6—9月Landsat影像,选取绿度(SVAI)、湿度(Wet)、热度(LST)、干度(NDBSI)和盐度(NDSI)构建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SRSEI)对吐鲁番-哈密地区生态环境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SRSEI使用SAVI代替NDVI并加入盐度指标(NDSI),与RSEI相比有着更高的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吐鲁番-哈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2)时间尺度上,2005—2020年吐鲁番-哈密地区SRSEI先下降后上升,均值0.49,并在2020年均值达到0.5575,较差和良的面积占比变化显著,较差占比减少了11.54%,良占比增加了30.15%。且未来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还将以改善为主;空间尺度上,北部西山台原和中部莫钦乌拉山生态质量多为优和良,较差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噶顺戈壁。(3)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和经济生产总值是驱动SRSEI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q值均大于0.092;与单因子对生态环境影响力相比,双因子交互产生的影响力更强,年均降水量∩经济生产总值是驱动吐鲁番-哈密地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最强交互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哈密地区 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驱动机制分析
下载PDF
沿海欠发达地区乡村经济的区域分异与驱动机制——以浙江省遂昌县为例
18
作者 胡益平 马芳芳 丁志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3,共10页
为探索沿海欠发达县域乡村经济的区域分异现象,本研究以浙江遂昌县为例,运用泰尔指数与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分析2012—2021年该地区村域经济的时空分异规律并探索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差异的时序演化可以划分为振荡调整期、... 为探索沿海欠发达县域乡村经济的区域分异现象,本研究以浙江遂昌县为例,运用泰尔指数与多种空间分析方法,分析2012—2021年该地区村域经济的时空分异规律并探索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差异的时序演化可以划分为振荡调整期、差异上行期和振荡下行期,有明显缩小趋势;从区域差异的贡献度对比看,人口与经济不匹配会导致其组内差异累计值偏高。(2)空间分布的“中心—外围”分层现象明显,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县域中部的大拓镇和石练镇,低值区大多分布在周边地势较高的村镇;高经济水平村对外辐射效应受地形影响较大,地势平坦的村受益更多,而不是呈圈层式外溢。(3)经济重心位置一直处于大拓镇范围内,但呈现沿西南—东北方向的小范围偏移现象;在研究期后期,当县域西南方向的乡村经济发展表现出“后来居上”时,经济的重心、主体区域和方位角表现出较高一致性。(4)驱动机制的测度结果显示,政策扶持和区位优势驱动因子的单因子或交互组合因子q值要普遍大于其他因子的交互结果;“先天性”的资源条件既可以是快速发展的基础,也可以是经济发展亟需突破或者加以利用的关键所在;政策发挥着引领作用,是促进区域经济差异缩小的外在力量,是物质交换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经济 区域差异 空间集聚 演化路径 驱动机制 遂昌县
下载PDF
贵州巴拉河流域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19
作者 李骁 杨睿 +2 位作者 刘楚楚 税月 陈波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8期109-116,共8页
文章基于实地调研和地理空间数据,运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和形状指数、平均最近邻分析等方法,探究贵州巴拉河流域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巴拉河流域乡村聚落平面以带状或指状为主,背山面水而居;聚落选址趋向于自... 文章基于实地调研和地理空间数据,运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和形状指数、平均最近邻分析等方法,探究贵州巴拉河流域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巴拉河流域乡村聚落平面以带状或指状为主,背山面水而居;聚落选址趋向于自然环境的区系过渡地带,以获取良好的资源;流域内聚落密度中部密南北疏,整体为聚集模式,自上而下呈现均匀—聚集—随机的分布形式;2)聚落的分布与高程、坡度、交通等具有明显正相关性,主要分布在海拔700~900m,坡度6°~25°的低山丘陵地区,靠近河流和交通要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格局 驱动机制 巴拉河流域 贵州省
下载PDF
产业链转移的成本驱动机制:以日本半导体产业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雪琳 潘红玉 +1 位作者 任宇新 贺正楚 《科学决策》 2024年第1期41-57,共17页
针对产业链转移成本驱动机制问题,以日本半导体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产业链转移的成本驱动机制,深度剖析产业链转移的原因,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发展提供经验指导。研究中应用产业链成本管理、成本驱动机制理论,系统性的分析了日本芯片... 针对产业链转移成本驱动机制问题,以日本半导体产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产业链转移的成本驱动机制,深度剖析产业链转移的原因,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发展提供经验指导。研究中应用产业链成本管理、成本驱动机制理论,系统性的分析了日本芯片产业链转移的原因及内在的成本驱动机制,然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成本驱动机制实证模型,收集了2012年到2022年期间日本主要上市半导体企业数据,对日本半导体产业链转移的成本驱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在半导体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成本驱动机制从促进产业发展、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提高企业竞争力三个方面发挥作用,并且劳动力成本的高低是驱动产业链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制造成本和土地成本共同影响着产业链转移的差异性,税收政策会对半导体企业的营收和利润产生直接影响,政府部门应及时采取措施来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相关企业应根据变化趋势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同时,加强和深化国际合作,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转移 成本驱动机制 日本半导体产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