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娜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12期213-213,共1页
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是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该实验利用驱替装置,在孤东油田取样,严格按照项目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温度,和注入的速度研究采收率的影响,成为现场空气泡沫工艺落实的技术和数据参考。
关键词 注入速度 温度 空气泡沫 驱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低渗油藏CO_2驱提高采收率与埋存中的有效设计(英文)
2
作者 李保振 李相方 +2 位作者 Kamy Sepehrnoori 姚约东 Jorge E. Ramirez Salazar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3-29,共7页
由于具有较低的粘度和注入能力,CO2驱在低渗油田开发中相比衰竭和注水开发有明显的优势,而其开发效果受地质条件、油藏能量、流体特征及工艺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常规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只能进行单次单因素分析,且不能分析不同因素之间... 由于具有较低的粘度和注入能力,CO2驱在低渗油田开发中相比衰竭和注水开发有明显的优势,而其开发效果受地质条件、油藏能量、流体特征及工艺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常规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只能进行单次单因素分析,且不能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难以满足上述低渗油藏CO2驱中的多因素多水平的研究需要.作者将实验设计方法引入上述CO2驱优化设计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利用该方法可以利用少量具有代表性的CO2方案,最大量地获取需要的敏感性分析信息,从而有效提高数值模拟方法的效率.采用上述方法分析了低渗油藏CO2驱中的关键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确定了适合低渗油藏条件的CO2驱注采方式、注采井型及其优化组合.研究表明,利用大斜度井连续注CO2,结合生产井生产气油比和油藏平均压力实施开关井控制方法可以增加注入能力、缩短开发周期,并能够同时获得油藏采收率和温室气体埋存的联合优化效果;研究同时发现存在相渗滞后作用的情况下油藏CO2埋存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驱提高采收率 埋存 实验设计
下载PDF
电化学导流驱油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机理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宁生 吴新民 孙虎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11,共6页
通过大量室内试验 ,详细分析研究了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对油水两相渗流规律及储层岩石性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使水驱油采收率、油相相对渗透率提高 ,水相相对渗透率、含水率减小 ;同时外加直流电场可以改变储层岩... 通过大量室内试验 ,详细分析研究了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对油水两相渗流规律及储层岩石性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使水驱油采收率、油相相对渗透率提高 ,水相相对渗透率、含水率减小 ;同时外加直流电场可以改变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和粘土矿物的结构、性质 ,并使储层岩石润湿性向亲水方向转化 ;影响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电位梯度、驱替流体矿化度、电场作用时期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场 电化学 导流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油田
下载PDF
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CO2-EOR)的现状和发展
4
作者 张泉 林进 +2 位作者 王梦忆 郝进 刘海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2期102-105,共4页
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CO2-EOR)技术作为当下油田开采中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既不仅具有极好的适用性,能够有效用于各类环境地质,并且成本投入和使用成本都非常低,同时还可以取得比较高的区,有效率,在石油开采中具备极高的价值和极... 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CO2-EOR)技术作为当下油田开采中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既不仅具有极好的适用性,能够有效用于各类环境地质,并且成本投入和使用成本都非常低,同时还可以取得比较高的区,有效率,在石油开采中具备极高的价值和极好的应用效果。因此文章先分析了该技术的机理,总结了当下该技术的应用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CO2-EOR技术在今后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CO2-EOR) 油技术 开采技术 采收率
下载PDF
新型非均相复合驱油方法 被引量:66
5
作者 崔晓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利用流变仪、界面张力仪、激光粒度仪、微观驱油和驱油物理模拟等装置,通过实验筛选出了驱油用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样品,评价了其应用性能;研究了PPG与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设计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评价了其在胜利... 利用流变仪、界面张力仪、激光粒度仪、微观驱油和驱油物理模拟等装置,通过实验筛选出了驱油用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样品,评价了其应用性能;研究了PPG与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设计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评价了其在胜利油田高温高盐、聚合物驱后油藏条件下的提高采收率效果。结果表明,驱油用PPG能够在多孔介质中运移并通过在孔喉处的堆积—堵塞—压力升高—变形通过来改变已形成的优势通道,具有比聚合物更强的扩大波及能力。PPG与聚合物复配后能够增强体系的黏度与黏弹性能,因而PPG与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组成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具有比聚合物驱更强的扩大波及体积能力和与复合驱相似的洗油能力。在双管模型渗透率级差为(1 000∶5 000)×10-3μm2时,在胜利油田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可提高采收率22.5%,在胜利油田孤岛中一区Ng3聚合物驱后的油藏条件下,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颗粒油剂 非均相复合 化学驱提高采收率 高温高盐油藏 聚合物后油藏
下载PDF
高温产乳化剂菌原位生长下的微观驱油机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宋永亭 李彩风 +2 位作者 冯云 刘涛 曹嫣镔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0-95,共6页
以高温产乳化剂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SL-1为对象,研究该菌株的生长和界面趋向性,同时利用微观仿真可视模型,研究SL-1菌对水驱后残余油的驱替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该菌具有嗜烃性能,在高温(65℃)和高压(10MPa)复合极端环境中,SL-1菌能... 以高温产乳化剂菌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SL-1为对象,研究该菌株的生长和界面趋向性,同时利用微观仿真可视模型,研究SL-1菌对水驱后残余油的驱替作用和机理。结果表明:该菌具有嗜烃性能,在高温(65℃)和高压(10MPa)复合极端环境中,SL-1菌能够以原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繁殖代谢,降解原油;代谢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原油和改变岩石润湿性的作用,残余油被乳化分散成油滴;此外,该菌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原油粘度,改善残余油的流变性。膜状残余油、柱状残余油以及盲端残余油等不同类型的残余油都能被有效驱替,最终提高原油采收率为12.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乳化剂菌 烃降解 生长代谢 界面特性 微观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聚合物驱后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方向 被引量:4
7
作者 侯吉瑞 宋考平 闻宇晨 《前瞻科技》 2023年第2期47-61,共15页
聚合物驱是一项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在中国各大油田开发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长期的聚合物驱导致储层渗透率级差加大和聚合物堵塞,聚合物驱后老油田普遍存在注入介质低效循环、注入压力升高、剩余油高度分散等开发难题,现有的... 聚合物驱是一项重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在中国各大油田开发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长期的聚合物驱导致储层渗透率级差加大和聚合物堵塞,聚合物驱后老油田普遍存在注入介质低效循环、注入压力升高、剩余油高度分散等开发难题,现有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无法高效动用聚合物驱后油藏中的剩余油。文章系统调研并分析了现有的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其局限性,明确了聚合物驱后老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利用非氧化型安全环保解堵剂有效解除储层中聚合物的堵塞、采用“堵而不死”深部调剖技术控制深部液流转向、后续注入具有自动找油并高效洗油的新型纳米流体的技术方向,可实现聚合物驱后进一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提高采收率 安全解堵 “堵而不死”深部调剖 纳米
原文传递
二氧化碳驱助混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卡尔顿 马骋 +4 位作者 朱志扬 杨思玉 吕文峰 杨永智 黄建滨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61-365,380,共6页
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作为一种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手段,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但是我国油田多属陆相沉积,原油和CO2的最低混相压力过高,这是制约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在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研制... 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作为一种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手段,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但是我国油田多属陆相沉积,原油和CO2的最低混相压力过高,这是制约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在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研制有效的助混剂尤为关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CO2-原油助混剂的研究现状,从基团类别、分子构架和应用效果三个层面考察分析,总结出高效的CO2-原油助混剂分子结构中需含有多个亲CO2基团和多个亲油基团。同时提出,在有效控制成本和防止环境污染的前提下,研制稳定高效的CO2-原油助混剂体系是目前二氧化碳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关键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 助混剂 亲CO2基团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聚驱后微生物调驱菌种室内优选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玉丽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2年第1期1-3,共3页
简要介绍了聚合物驱后用微生物驱微生物菌种的筛选方法。考察了培养基溶液温度和pH值对微生物菌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45℃,pH值6.0~9.0时,微生物1号菌种2号菌种菌数均可达109个/mL。考察了微生物菌种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在含油... 简要介绍了聚合物驱后用微生物驱微生物菌种的筛选方法。考察了培养基溶液温度和pH值对微生物菌种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45℃,pH值6.0~9.0时,微生物1号菌种2号菌种菌数均可达109个/mL。考察了微生物菌种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在含油饱和度78%以上的岩心中,微生物混合菌种含量2.5%时,聚合物驱后,再用微生物驱,驱油效率提高5.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油聚合物油原油黏度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N80 CO_(2)注气管柱腐蚀特征分析
10
作者 白艳伟 康宇龙 陈龙龙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95-196,87,共3页
为明确CO_(2)注入试验区N80注气管柱腐蚀特征及主控因素,通过理化性能检测实验对两注气井CO_(2)注气管柱的化学成分、拉伸性能、冲击性能、金相组织、硬度等进行了检测,通过腐蚀检测实验对典型腐蚀或失效管段表面和截面腐蚀特征进行了表... 为明确CO_(2)注入试验区N80注气管柱腐蚀特征及主控因素,通过理化性能检测实验对两注气井CO_(2)注气管柱的化学成分、拉伸性能、冲击性能、金相组织、硬度等进行了检测,通过腐蚀检测实验对典型腐蚀或失效管段表面和截面腐蚀特征进行了表征,确定了腐蚀产物种类。实验结果表明:N80注气管柱理化性能满足工程需要;注气后转注水是造成注气管柱严重腐蚀或失效的主要原因;腐蚀产物主要为FeCO_(3),符合典型的CO_(2)腐蚀产物特征;高Cl^(-)浓度地层水加速了注气管柱的局部腐蚀。因此,在后续的CO_(2)注入过程中,需采用合适的缓蚀剂或其他防腐措施,以保障CO_(2)安全稳定注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80注气管柱 局部腐蚀 腐蚀失效 碳捕集与封存 CO_(2)驱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智能代理在油藏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SHAHKARAMI Alireza MOHAGHEGH Shahab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2-382,共11页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开发并验证了用于油藏模拟历史拟合、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评估的智能代理模型,将其应用于油藏模拟的两个案例中。第1个案例研究了代理模型在油藏模型历史拟合中的应用,输出结果预测了井的...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开发并验证了用于油藏模拟历史拟合、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评估的智能代理模型,将其应用于油藏模拟的两个案例中。第1个案例研究了代理模型在油藏模型历史拟合中的应用,输出结果预测了井的产量;第2个案例研究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代理模型在CO2提高采收率油藏快速建模中的应用,目标为预测油藏压力和相饱和度在注入期间以及注入后的分布,预测效果均良好。相比基础数值模拟模型,智能代理模型运行单次模拟只需几秒钟,总节省98.9%的运算时间。智能代理模型在运算速度、消耗时间以及成本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优势。此外,智能代理模型与基础油藏模型模拟结果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代理建模 油藏模拟 机器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 历史拟合 敏感性分析 优化技术 CO2驱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我国石油工业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段海燕 王雷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石油工业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既能提高石油采收率又可实现二氧化碳永久封存。应用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与美国的油藏条件、技术水平等相关状况的差异,分析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潜力与现实障碍,发现我国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开... 石油工业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既能提高石油采收率又可实现二氧化碳永久封存。应用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与美国的油藏条件、技术水平等相关状况的差异,分析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潜力与现实障碍,发现我国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开展温室气体地质封存。《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提供了项目合作平台,温室气体封存项目合作,不仅能使我国实现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还为发达国家提供"经核证的减排量",帮助其完成国际碳减排任务,项目合作前景广阔。但当前政治、成本、技术风险等因素制约着合作项目的广泛开展,由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借鉴国外经验,进行自主技术创新,是我国现阶段实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捕捉和封存(CCS) 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CO2-EOR) 清洁发展机制(CDM)
下载PDF
油气田企业推进CCUS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斌 《石油科技论坛》 2022年第4期34-42,共9页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作为CO_(2)减排重要措施之一,已成为油气田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驱油封存角度考虑,我国约有100×10^(8)t剩余石油地质储量适于CO_(2)驱油,CO_(2)增产及提高采收率技术是油气开采企...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作为CO_(2)减排重要措施之一,已成为油气田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技术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驱油封存角度考虑,我国约有100×10^(8)t剩余石油地质储量适于CO_(2)驱油,CO_(2)增产及提高采收率技术是油气开采企业CCUS重要内容。国内CO_(2)-EOR项目的商业运营模式主要有独立运营模式和运营商模式,CCUS全流程成本300~400元/tCO_(2),其中碳捕集环节成本最高,约占总成本的70%以上。按8%基准收益率测算,当原油价格70美元/bbl时,可基本平衡CCUS驱油封存成本。CCUS技术要实现规模化应用,需应对CO_(2)利用、高成本、高投资三大挑战。综合考虑油气田企业现状,应从攻关全流程CCUS技术、以碳定价推动CCUS、专题研究CCUS减排量核算方法、完善CCUS政策支持体系、鼓励油气田企业发挥技术优势推进CCUS项目5个方面,推进CCUS技术成本下降,夯实商业化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企业 CCUS技术 CO_(2)提高采收率 成本 挑战 对策
下载PDF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Effects of Sweep Efficiency and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during Chemical Flooding on a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平平 袁士义 +2 位作者 邓宝荣 宋杰 沈奎友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41-48,77,共9页
The processes of flooding—water flooding, polymer flooding and ternary combination flooding—were simulated respectively on a 2-D positive rhythm profile geological model by using the ASP numerical modeling softw... The processes of flooding—water flooding, polymer flooding and ternary combination flooding—were simulated respectively on a 2-D positive rhythm profile geological model by using the ASP numerical modeling software developed by RIPED (Yuan, et al. 1995). The recovery coefficient, remaining oil saturation, sweep efficiency and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were calculated and correlated layer by lay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weep efficiency and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work different effects on different layers in the severely heterogeneous reservoir.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and sweep efficiency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different layers for severely heterogeneous reservoirs. The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contributes mainly to the high permeability zones, the sweep efficiency to the low permeability zones, both of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middle permeable zones. To improve the sweep efficiency in the low permeability zones is of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the whole recovery of the reservoir. It is an important path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hemical flooding in the severely heterogeneous reservoirs to inject ternary combination slug after profile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flooding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sweep efficiency recovery efficiency heterogenous reservoir
下载PDF
Exhaust gas energy recovery system of pneumatic driving automotive engine
15
作者 Han Yongqiang Sun Wenxu +3 位作者 Li Qinghua Zhong Ming Hao Wei Du Wenchang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1年第1期45-52,共8页
Almost the same quantity to net output work of energy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wasted by exhaust gas in typical automotive engine. Recovering the energy from exhaust gas and converting to mechanical energy will dramat... Almost the same quantity to net output work of energy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wasted by exhaust gas in typical automotive engine. Recovering the energy from exhaust gas and converting to mechanical energy will dramatically increase the heat efficiency and decrease the fuel consump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fuel conservation, exhaust gas energy recovery technologies have been a hot topic. At present, many researches have been focused on heating or cooling the cab, mechanical energy using and thermo-electronic converting. Unfortunately, the complicated transmission of mechanical energy using and the depressed efficiency of thermo-electronic converting restrict their widely applying. In this paper, a kind of exhaust gas energy recovery system of pneumatic driving automotive engine, in which highly compressed air acts as energy storing and converting carrier, has been established. Pneumatic driving motor can produce moderate speed and high torque output, which is compatible for engine using. The feasibility has been certificated by GT-Power simulation and laboratory testes. The technologies about increasing recovery efficiency have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 parallel exhaust gas energy recovery system,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compound turbo-charger structure can recovery 8 to 10 percent of rated power output. At last, a comprehensive system, which includes Rankine cycle based power wheel cycle unit etc., has been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 exhaust gas energy pneumatic driving RECOVERY automotive engi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