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合油田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类型及其驱替模式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建成 莫小国 +1 位作者 谢利华 卢新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05X期284-287,共4页
根据桑合油田砂砾岩储层相对渗透率的实验资料,按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划分,其相对渗透率曲线可分直线型和下凹型两种类型。研究表明,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与储层岩性、非均质性、润湿性、渗透性、压实程度和粘土矿物等因素有关;形... 根据桑合油田砂砾岩储层相对渗透率的实验资料,按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划分,其相对渗透率曲线可分直线型和下凹型两种类型。研究表明,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与储层岩性、非均质性、润湿性、渗透性、压实程度和粘土矿物等因素有关;形成下凹型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的主要原因是驱替过程中堵喉效应。无论是直线型相对渗透率曲线,还是下凹型相对渗透率曲线,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与含水饱和度均呈较好的指数关系模式,其驱替模式均表现为丙型水驱曲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合油田 砂砾岩储层 相对渗透率曲线 驱替模式 曲线
下载PDF
不同驱替模式下致密油水平井注水开发经济效益评价——以J油田M区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吉敏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4期69-73,共5页
针对致密油水平井井组注水开发综合经济效益评价较少,难以制定合适的致密油藏调整方案的问题,在大量分析及调研的基础上,以J油田M区为例,将受地质因素、开发工艺影响的现场井网类型划分为完善井网(O型)和不完善井网(I型、T型、L型、C型... 针对致密油水平井井组注水开发综合经济效益评价较少,难以制定合适的致密油藏调整方案的问题,在大量分析及调研的基础上,以J油田M区为例,将受地质因素、开发工艺影响的现场井网类型划分为完善井网(O型)和不完善井网(I型、T型、L型、C型、U型),并利用盈利系数、数值模拟等手段对不同驱替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于I型、T型、L型驱替模式,当钻井成本低于150万元/口时,完善井网所获盈利大于钻井成本,是井网调整的重点,可调整为完善井网(O型)驱替;对于C型、U型驱替模式,完善井网的钻井成本高于增产效益,建议以注采参数调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水平井 驱替模式 注水开发 经济评价
下载PDF
元284水平井区有效驱替模式划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潇 张国栋 +3 位作者 刘彦凯 曹玉霞 夏儒锋 刘坤鹏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7年第3期6-8,共3页
本文主要致力于解决长庆油田华庆地区元284井区地质条件差、注水开发是否形成有效驱替难以判定的问题。基于生产井的动态生产特征,将水平井是否形成有效驱替划分为四个模式,并且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各模式的渗流特征与所划分的动态模... 本文主要致力于解决长庆油田华庆地区元284井区地质条件差、注水开发是否形成有效驱替难以判定的问题。基于生产井的动态生产特征,将水平井是否形成有效驱替划分为四个模式,并且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各模式的渗流特征与所划分的动态模式特征相一致,从而验证了有效驱替模式划分的正确性,同时也为类似区块的有效驱替模式划分提供了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284井区 有效驱替模式划分 数值模拟 渗流场分析
下载PDF
苏北盆地复杂断块油藏多夹层模式划分及控油规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智林 刘炳官 +2 位作者 尤启东 孔维军 张建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7671-7676,共6页
复杂断块油藏含油层系薄,隔夹层发育复杂,因此多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对其水驱技术政策的制定意义重大。首先基于典型模型研究了夹层数目(贯通注采井)、夹层发育规模及夹层展布位置对于水驱后储层纵向波及效率及剩余油分布模式的... 复杂断块油藏含油层系薄,隔夹层发育复杂,因此多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对其水驱技术政策的制定意义重大。首先基于典型模型研究了夹层数目(贯通注采井)、夹层发育规模及夹层展布位置对于水驱后储层纵向波及效率及剩余油分布模式的影响。然后依据复杂断块油藏储层特征建立了16种表征注采井间不同夹层数量及展布位置的多夹层驱替模型,并将其归纳为"多驱少"和"少驱多"两种驱替模式。总结了两种驱替模式下夹层对于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及其差异性。基于多夹层驱替模式划分方法及控油规律,针对典型区块提出补层及新井部署等挖潜对策,取得良好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及应用实践可为其他多夹层油藏中高含水期的剩余油挖潜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夹层储层 井间夹层驱替模式 剩余油分布 波及效率 挖潜对策
下载PDF
注入非烃气体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驱替特征
5
作者 汤昌福 王晓冬 张静静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9-514,共6页
注入非烃气体提高煤层气采收率(ECBM)既能够节能减排又有助于气体能源开发。此文采用广义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建立了二元ECBM驱替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特征线理论进行解析求解,通过引入气体分离因子,定量分析了气体吸附特性对驱替过... 注入非烃气体提高煤层气采收率(ECBM)既能够节能减排又有助于气体能源开发。此文采用广义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建立了二元ECBM驱替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特征线理论进行解析求解,通过引入气体分离因子,定量分析了气体吸附特性对驱替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ECBM驱替模式取决于气体分离因子的大小:当分离因子大于1时,形成活塞式驱替;当分离因子小于1时,形成非活塞式驱替。数学模拟数据与室内N2-CH4和CO2-CH4的驱替实验结果对比具有一致性,其中N2-CH4过程形成非活塞式驱替,N2突破较早,两元过渡带较宽,突破后长时间采出N2和CH4两种气体,而CO2-CH4过程形成活塞式驱替,CO2突破较晚,几乎没有两元过渡带。研究表明CO2-CH4的驱替效果要优于N2-CH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BM 驱替模式 LANGMUIR吸附 分离因子 特征线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