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析《理想国》中“放逐诗人”的原因
- 1
-
-
作者
宋静
-
机构
山东艺术学院
-
出处
《大观周刊》
2012年第37期30-30,70,共2页
-
文摘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诗人和哲人的争论,他从城邦统治者角度出发认为世人的存在会破坏城邦的统治,也破坏人们的人格发展.他认为诗人应该被赶出理想国家的建构,这就提出了历史上有名的“驱逐诗人”的大胆主张。
-
关键词
《理想国》诗人
驱逐诗人
“存活”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从“诗”说起——由两种诗教观看中西诗学的不同路径
- 2
-
-
作者
徐定懿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中国农史》编辑部
-
出处
《阅江学刊》
2019年第4期112-120,共9页
-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汉丝绸之路农业交流研究”(2017SJB0043)
-
文摘
“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的评价,这个评价也预示了中国经学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则疏不驳注。疏不驳注不仅仅是注疏家在方法论上采用的解经法门,更深层的意义是,它确立了对经典接受、吸纳的非批判性态度。在几乎重合的时间里,柏拉图对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诗教”提出了猛烈的批判并最终将诗人逐出理想国。“思无邪”与驱逐诗人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面对更古老传统的态度,预示着两种迥异的诗学路径:阶梯断层式诗学和同心圆结构诗学。由此西方诗学开启了批判传统,从一次次批判开启诗学阶梯断层式的上升;而中国诗学则注重承袭,在同心圆结构中不断自我丰富与完善。
-
关键词
思无邪
疏不驳注
驱逐诗人
阶梯断层式诗学
同心圆结构诗学
-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