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理想国》中“放逐诗人”的原因
1
作者 宋静 《大观周刊》 2012年第37期30-30,70,共2页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诗人和哲人的争论,他从城邦统治者角度出发认为世人的存在会破坏城邦的统治,也破坏人们的人格发展.他认为诗人应该被赶出理想国家的建构,这就提出了历史上有名的“驱逐诗人”的大胆主张。
关键词 《理想国》诗人 驱逐诗人 “存活”
下载PDF
从“诗”说起——由两种诗教观看中西诗学的不同路径
2
作者 徐定懿 《阅江学刊》 2019年第4期112-120,共9页
“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的评价,这个评价也预示了中国经学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则疏不驳注。疏不驳注不仅仅是注疏家在方法论上采用的解经法门,更深层的意义是,它确立了对经典接受、吸纳的非批判性态度。在几乎重合的时间里,柏拉图对以荷... “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的评价,这个评价也预示了中国经学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则疏不驳注。疏不驳注不仅仅是注疏家在方法论上采用的解经法门,更深层的意义是,它确立了对经典接受、吸纳的非批判性态度。在几乎重合的时间里,柏拉图对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诗教”提出了猛烈的批判并最终将诗人逐出理想国。“思无邪”与驱逐诗人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面对更古老传统的态度,预示着两种迥异的诗学路径:阶梯断层式诗学和同心圆结构诗学。由此西方诗学开启了批判传统,从一次次批判开启诗学阶梯断层式的上升;而中国诗学则注重承袭,在同心圆结构中不断自我丰富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无邪 疏不驳注 驱逐诗人 阶梯断层式诗学 同心圆结构诗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