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传佛教寺院羌姆与驱邪仪式 被引量:6
1
作者 郭净 《民族艺术研究》 1994年第5期44-54,共11页
关键词 佛教寺院 羌姆 驱邪仪式 桑耶寺 西藏 莲花生 舞蹈 扎什伦布寺 宁玛派 护法神
下载PDF
彝族苏尼驱邪仪式的传承与发展
2
作者 李雪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 2018年第2期82-84,共3页
文章以彝族苏尼驱邪仪式作为出发点,阐述了彝族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代开始,发展到尼能时代形成了君主制度逐渐衍生出彝族苏尼驱邪仪式来,再经历什勺时代从而得到发展壮大的客观现实。再由笔者通过田野调查了解到,驱邪仪式的“工作... 文章以彝族苏尼驱邪仪式作为出发点,阐述了彝族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代开始,发展到尼能时代形成了君主制度逐渐衍生出彝族苏尼驱邪仪式来,再经历什勺时代从而得到发展壮大的客观现实。再由笔者通过田野调查了解到,驱邪仪式的“工作流程”由“与邪灵沟通”、“召唤阿萨”、“驱邪”、“送阿萨”四个部分构成,每一部分的时间长短由苏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整个驱邪仪式所需要的物品一般由病人家准备,苏尼只需带上法器——羊皮鼓即可为患有不孕症、妇女病症、精神异常等疑难杂症的病人“驱邪治病”。现代彝族年轻人对于驱邪这一古老而神秘的仪式持保守观望的态度。然而传承传统文化是让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让民族基因永久保留下去的基础。由此而引发了笔者对彝族苏尼驱邪仪式的传承以及发展进行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苏尼 驱邪仪式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婚礼驱邪仪式中的象征符号 被引量:4
3
作者 瞿明安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4-150,共7页
本文从宗教象征的角度,对中国少数民族婚礼驱邪仪式中的器物符号和行为符号作了初步的分析,认为这些象征符号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意义,反映了人们消灾避祸的的心理状态,这种特定的民间信仰起着消解人们忧虑情绪,增强新婚夫妻和男女双... 本文从宗教象征的角度,对中国少数民族婚礼驱邪仪式中的器物符号和行为符号作了初步的分析,认为这些象征符号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意义,反映了人们消灾避祸的的心理状态,这种特定的民间信仰起着消解人们忧虑情绪,增强新婚夫妻和男女双方亲属自信心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礼 驱邪仪式 象征符号
原文传递
巫术禁制与傩除仪式象征之分析——兼作古傩、今傩与跨文化事例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小鸣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在各种文化体中,驱除仪式都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研究其中所隐藏的文化内在运行机制和逻辑,对于深入进行文化分析当有重要启发作用.驱除仪式在中国各民族文化体中也发挥过重要作用,对其内在的意义结构和逻辑结构的分析,则有助于深入考察... 在各种文化体中,驱除仪式都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研究其中所隐藏的文化内在运行机制和逻辑,对于深入进行文化分析当有重要启发作用.驱除仪式在中国各民族文化体中也发挥过重要作用,对其内在的意义结构和逻辑结构的分析,则有助于深入考察各民族文化体的内在构造.本文拟以中国古代宫廷“大傩”仪式、今日民间文化中的“傩仪”为例,试作分析,以揭示仪式作为文化体系的象征体系的功能及其在文化体系中发挥作用时的内在机制,望能对文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因本文的材料多取自民俗学报告、原始宗教研究报告,以及人类学报告等,致使本文具有比较文化论的特点,故而加上兼作古代傩仪、今日傩仪以及跨文化事例的比较研究的副题,其材料则集中于“巫术禁制”的主题讨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仪式象征 巫术 纳西族 禁制 驱邪仪式 有效性 象征性 语用学 意义结构
下载PDF
燎疳驱邪与谷神崇拜
5
作者 彭金山 《丝绸之路》 1994年第3期53-54,64,共3页
燎疳驱邪与谷神崇拜彭金山LiaoGan,andtheWorshipoftheGrainGod¥PengJinshanAbstractLiaoGanisariteofdispellingevilswhichprevai... 燎疳驱邪与谷神崇拜彭金山LiaoGan,andtheWorshipoftheGrainGod¥PengJinshanAbstractLiaoGanisariteofdispellingevilswhichprevailsineastGansu,O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神 陇东地区 农事活动 驱邪仪式 篝火 害虫 图腾崇拜 未开化民族 民俗事象
下载PDF
巫教对体育研究的启示——横断山考察札记之一
6
作者 邓廷良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5,共2页
在西南的三十多个少数民族,由于生息在闭塞的横断山复地,所以能将一些内地早已消逝的原始习俗保留至今。在这些民族中普通流行的巫术,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类。每届年节或婚、丧、灾、病之际。都是巫师们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如果掘弃其... 在西南的三十多个少数民族,由于生息在闭塞的横断山复地,所以能将一些内地早已消逝的原始习俗保留至今。在这些民族中普通流行的巫术,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类。每届年节或婚、丧、灾、病之际。都是巫师们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如果掘弃其中巫婆、神汉们装神弄鬼,愚戏众生骗取钱财的勾当,在巫术及巫教的其他活动中,也有可资观赏、探研的东西。巫术中那些令人眼花的各类卜灾问病、乞福驱邪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 体育研究 巫教 少数民族 札记 驱邪仪式 启示 原始习俗 巫术 部落民
下载PDF
清初苏州的道教与民间信仰--穹窿山施道渊的个案 被引量:9
7
作者 高万桑 张安琪 曹新宇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38,共12页
清初苏州道士施道渊(1617—1678)的有关文献记载颇丰,为研究正统道教与当地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道教神祠与"灵媒"信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例证。本文梳理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之后,介绍了施道渊的有关文献,特别是... 清初苏州道士施道渊(1617—1678)的有关文献记载颇丰,为研究正统道教与当地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道教神祠与"灵媒"信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例证。本文梳理这方面的研究现状之后,介绍了施道渊的有关文献,特别是他如何应对地方信仰,尤其是"五通"崇拜的有关史料。施道渊常应苏州当地士绅之邀,主持禳灾祛邪的仪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役使经典道教雷法传统上的各类"武神",同时还将地方神明纳入其神役体系。因此,像"五通"这类具有"正邪"两面性的神明,在某种程度上被"驯服",变得更容易被人接受。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有的田野调查显示,尽管"五通"仍然具有一定的边缘性,但是整体上已被纳入了主流道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道教 五通 雷法 驱邪仪式
原文传递
白伞盖佛母:汉藏佛教的互动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微 罗文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8-120,共23页
迄今为止,在1267元世祖忽必烈以佑国所举行的白伞盖佛母仪轨仍然被认为是汉地白伞盖佛母崇拜的起源。但是查阅《大藏经》和敦煌汉文写本可以看出,白伞盖佛母崇拜之主要经典在8世纪已经在中国广为人知。由于白伞盖佛母具有特大的保护力量... 迄今为止,在1267元世祖忽必烈以佑国所举行的白伞盖佛母仪轨仍然被认为是汉地白伞盖佛母崇拜的起源。但是查阅《大藏经》和敦煌汉文写本可以看出,白伞盖佛母崇拜之主要经典在8世纪已经在中国广为人知。由于白伞盖佛母具有特大的保护力量,类似于忽必烈汗14世纪举办的仪式在8—10世纪的敦煌地区已曾在汉人中流传,但这种传统随后在汉地衰落下去了。由于《白伞盖陀罗尼经》组成了《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七卷的核心部分主旨也发生了改变。到元代和清代,白伞盖佛母护国的传统在汉地再次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伞盖佛母仪轨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七卷 《大白伞盖佛顶咒经》敦煌抄本 驱邪仪式 忽必烈 乾隆帝
原文传递
神奇的贵州面具
9
作者 孙建君 《雕塑》 1996年第1期10-11,共2页
面具在中国古代称倛、魌头,又称假面、代面和大面;在民间则叫脸壳,脸子或鬼脸。考古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表明,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在摇篮时期都曾产生过面具。早期的面具一般用于丧葬与驱邪仪式或原始乐舞之中。它作为一种世界性的。
关键词 面具 贵州 文化人类学研究 傩堂戏 民间艺人 白杨木 驱邪仪式 彝族 原始乐舞 地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