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驻外使臣与政治派系 被引量:8
1
作者 戴东阳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3-29,共7页
晚清政治派系对驻外使臣群体影响可谓持久且深入。甲午战前 ,对出使大臣影响最大的是淮系李鸿章 ,早期清流派对其有一定牵制 ;甲午战后 ,中经外务部成立 ,驻外使臣开始进入职业化时期。政治派系对使臣这种影响力 ,有其深刻的制度背景。
关键词 驻外使臣 政治派系 淮系 清流派
下载PDF
甲午战前清朝驻外使臣对旅欧军事留学生的管理
2
作者 张传磊 赵可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晚清推行洋务运动后,随着军工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新式枪炮逐步装备部队,清廷开始向欧洲军事强国派遣军事留学生以解决新型军事人才匮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驻外使臣全程参与了旅欧军事留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在安排学习、考察学业等方... 晚清推行洋务运动后,随着军工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新式枪炮逐步装备部队,清廷开始向欧洲军事强国派遣军事留学生以解决新型军事人才匮乏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驻外使臣全程参与了旅欧军事留学生的管理与培养,在安排学习、考察学业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留学生的推荐使用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驻外使臣的躬身参与促进了晚清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加快了西方近代军事技术的引进,并初步确立起驻外使臣参与留学生管理的制度,对近代中国留学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驻外使臣 旅欧军事留学生 管理
下载PDF
清末驻外使臣“出使报告”制度简述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文华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72,共7页
光绪元年(1875),清廷任命了第一个驻外大臣,但一直未建立系统全面的出使报告制度。直到宣统元年(1909)初,外务部奏定出使报告章程,发给清朝驻外使臣遵照办理。从宣统元年夏季起,清朝各驻外使臣开始执行该制度,陆续向外务部呈递了出使报... 光绪元年(1875),清廷任命了第一个驻外大臣,但一直未建立系统全面的出使报告制度。直到宣统元年(1909)初,外务部奏定出使报告章程,发给清朝驻外使臣遵照办理。从宣统元年夏季起,清朝各驻外使臣开始执行该制度,陆续向外务部呈递了出使报告。外务部接到报告后,加以整合向皇帝奏报,并分类编纂,咨行各相关京内衙门。出使报告制度的建立对促进近代中外交流颇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使报告 出使报告章程 外务部 驻外使臣 中外交流
原文传递
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制度变迁中的精英参与 被引量:5
4
作者 韩淑举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共11页
在我国近代图书馆的变迁中,存在着政府、精英、公众等主体。本文对晚清精英群体:维新人士、驻外使臣、出洋考察大臣、地方督抚、地方士绅等在近代图书馆制度嬗变中的地位和贡献进行概述和分析。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制度 社会精英 知识精英 维新人士 驻外使臣 地方官绅
下载PDF
左秉隆与晚清新加坡华文教育 被引量:1
5
作者 程露晞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9-33,93-94,共5页
左秉隆是晚清政府正式派出的第一位驻新加坡大臣。作为较早接受新式教育的晚清大臣,他对中新交流和新加坡华人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他鼓励华侨兴教办学,亲自创办兼具中华文化传统和西方文明的文社组织,并引导华侨子弟回国深造... 左秉隆是晚清政府正式派出的第一位驻新加坡大臣。作为较早接受新式教育的晚清大臣,他对中新交流和新加坡华人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他鼓励华侨兴教办学,亲自创办兼具中华文化传统和西方文明的文社组织,并引导华侨子弟回国深造,将中华文化扎根于新加坡,推动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驻外使臣 左秉隆 新加坡 华文教育
下载PDF
宣统三年清廷辑译辛亥革命国际舆论档案(上)
6
作者 赵增越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35,共21页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新军发动起义。清政府派北洋新军南下镇压,并任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外务部电示各驻外使臣搜集各所驻国政府、政界人士及报纸对于中国时局的议论,随时摘要翻译,邮寄国内,对于重要的议论...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新军发动起义。清政府派北洋新军南下镇压,并任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外务部电示各驻外使臣搜集各所驻国政府、政界人士及报纸对于中国时局的议论,随时摘要翻译,邮寄国内,对于重要的议论要以电报的形式及时通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阁总理大 宣统三年 北洋新军 辛亥革命 驻外使臣 国际舆论 摘要翻译 外务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