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9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大连骆驼山早更新世巨副驼头骨化石
1
作者 董为 刘文晖 +4 位作者 白炜鹏 刘思昭 王元 刘金远 金昌柱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68,共22页
起源于中始新世的骆驼科(Camelidae)是一支在北美的新生代期间演化非常成功的类群,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其中的一类约在中中新世期间经白令陆桥迁徙到亚洲,随后扩散到欧洲和非洲。虽然骆驼科在北美新生代期间演化辐射出很多种类,但从北美... 起源于中始新世的骆驼科(Camelidae)是一支在北美的新生代期间演化非常成功的类群,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其中的一类约在中中新世期间经白令陆桥迁徙到亚洲,随后扩散到欧洲和非洲。虽然骆驼科在北美新生代期间演化辐射出很多种类,但从北美扩散到旧大陆的骆驼只有一个族(Camelini)的两个属:副驼(Paracamelus)和骆驼(Camelus)。巨副驼(Paracamelus gigas)是我国境内最早发现的化石骆驼,一直被认为是起源于北美的Megatylopus之类的大型骆驼,然后扩散到旧大陆其他地区,最后演化成诺氏驼(Camelus knoblochi)及双峰驼(C.bactrianus)。但也有学者认为骆驼属起源于非洲。最近在大连复州湾骆驼山金远洞第四纪堆积剖面的第4层中出土了一些骆驼化石,其中1件破损的头骨和带有两枚下臼齿的残破下颌骨经研究被归入巨副驼。根据对巨副驼及其他副驼种的地理及年代分布的研究,巨副驼的直接祖先应该类似于晚上新世分布在欧亚大陆的体型稍小的阿氏副驼(P.alexejevi)或相似类型。大连出产的巨副驼在形态及大小上与诺氏驼接近,但其齿列长度略大于诺氏驼且明显大于野生双峰驼(C.ferus)及单峰驼(C.dromedarius)。而巨副驼与诺氏驼在地理分布上的重叠范围较大,时代分布上呈先后关系,因此可以认为巨副驼是诺氏驼的直接祖先,巨副驼在中更新世晚期通过P3收缩或简化及p3消失而演化成诺氏驼。综合化石层位的古地磁测年及花粉分析结果判断,巨副驼在早更新世的1.1~1.52 Ma期间栖息在大连半岛的森林草原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 早更新世 洞穴堆积 巨副 演化
下载PDF
单、双峰骆驼酸奶品质与风味的比较
2
作者 李阳 陈树兴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79,共7页
目的:分析对比单、双峰酸驼乳的品质与风味。方法:通过理化检验、质构分析、流变学分析、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感官评价等方法检测单、双峰酸驼乳的品质与风味组成。结果:单峰酸驼乳的活菌数、蛋白质、脂肪、总固形物含量以... 目的:分析对比单、双峰酸驼乳的品质与风味。方法:通过理化检验、质构分析、流变学分析、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感官评价等方法检测单、双峰酸驼乳的品质与风味组成。结果:单峰酸驼乳的活菌数、蛋白质、脂肪、总固形物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均低于双峰酸驼乳(P<0.05),贮藏稳定性优于双峰酸驼乳(P<0.05)。双峰酸驼乳的硬度显著高于单峰酸驼乳(P<0.05),单峰酸驼乳的黏附性绝对值、内聚性、胶黏性显著高于双峰酸驼乳(P<0.05),两者的弹性和咀嚼性无显著差异。单、双峰酸驼乳的表观黏度均呈现剪切稀释的流动特征,初始表观黏度分别为5.82,2.33 Pa·s;两者均能形成触变环,其面积分别为2421.82,3674.16 Pa/s;两者均表现出凝胶特性,单峰酸驼乳具有更高的弹性和黏性。单、双峰酸驼乳中共检出4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共有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双峰酸驼乳中的挥发性酸类、酯类、醛类、酮类等风味阈值较低的物质相对含量高于单峰酸驼乳,使其风味更优。单峰酸驼乳的感官评分高于双峰酸驼乳(P<0.05)。结论:双峰酸驼乳的营养和风味物质含量更高,单峰酸驼乳在贮藏稳定性和口感方面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质构特性 流变学特性 风味物质 差异性分析
下载PDF
骆驼科动物的比较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明华 董常生 《家畜生态学报》 2007年第6期153-157,共5页
对骆驼科的3属6种动物,双峰驼、美洲驼、羊驼、原驼和骆马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饮食习性、行为学、生殖特性及生存环境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为人们在研究骆驼科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峰 单峰 美洲 骆马
下载PDF
传统发酵驼乳的成分与营养保健作用
4
作者 张丽茹 张宗杰 +2 位作者 黄新红 范铁良 何静萱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8期44-44,共1页
驼乳富含多种营养物质,随着人们对于营养要求的不断提高,驼乳及其制品在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围绕驼乳的传统发酵及其营养保健功能展开研究非常重要。传统方式的发酵驼乳在生产中也被称为酸驼乳,主要的生产原料就是生鲜双峰驼乳,实... 驼乳富含多种营养物质,随着人们对于营养要求的不断提高,驼乳及其制品在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围绕驼乳的传统发酵及其营养保健功能展开研究非常重要。传统方式的发酵驼乳在生产中也被称为酸驼乳,主要的生产原料就是生鲜双峰驼乳,实际生产中主要就是利用天然的发酵剂,配合采用传统方式的发酵技术,从而生产出的发酵乳饮品。发酵驼乳在营养价值方面的表现非常突出,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我国新疆以及内蒙古等西部省区是骆驼的主要产区,也是驼乳以及发酵驼乳的重要生产地区,具有比较广大的生产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发酵技术 双峰 传统发酵 发酵剂 西部省区 营养保健作用
下载PDF
不同泌乳期驼乳化学组成及蛋白质组学 被引量:1
5
作者 明亮 李雅菲 +2 位作者 吕浩迪 浩斯毕力格 伊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5-211,共7页
本实验以驼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骆驼泌乳初期、中期、后期和干奶期乳基础营养成分及理化指标,探究其在整个泌乳期内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骆驼初乳和常乳中差异的蛋白质,进而挖掘其潜在的功能信息。结果发现,泌乳... 本实验以驼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骆驼泌乳初期、中期、后期和干奶期乳基础营养成分及理化指标,探究其在整个泌乳期内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解析骆驼初乳和常乳中差异的蛋白质,进而挖掘其潜在的功能信息。结果发现,泌乳初期驼乳中蛋白质、脂肪、乳糖、总固形物等基础营养成分的含量最高,随后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其含量具有降低的趋势。驼乳理化性质随泌乳期而变化,其中泌乳初期驼乳密度和折光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干奶期驼乳pH值和滴定酸度最高(6.89和20.71°T);泌乳期对驼乳电导率的影响较小。定量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驼乳中发现了高峰度的免疫球蛋白、类胰岛素、乳铁蛋白等保护性蛋白,并在骆驼初乳和常乳中共鉴定到641个差异显著蛋白质(P<0.05)。骆驼初乳中高丰度蛋白大部分与免疫应答、抗炎、组织保护与修复、代谢过程有关,表明骆驼初乳更有助于幼崽抗微生物感染免疫系统的建立。该研究可加深对驼乳泌乳期内理化性质及蛋白组成的认识,为开发驼乳功能性食品提供重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期 营养成分 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质
下载PDF
肌纤维类型对宰后成熟过程中驼肉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吕浩迪 李雅菲 +6 位作者 郑增拓 乌音嘎 明亮 王琳琳 DULGUUN TUYATSETSEG Jambal 吉日木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驼肉的肌纤维组成及其对成熟过程中肉品质的影响,为驼肉的分部位精细加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收集内蒙古阿拉善4岁双峰驼的背最长肌(longissimus thoracis,LT)、半腱肌(semitendinosus,ST)和腰大肌(psoas major,...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驼肉的肌纤维组成及其对成熟过程中肉品质的影响,为驼肉的分部位精细加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收集内蒙古阿拉善4岁双峰驼的背最长肌(longissimus thoracis,LT)、半腱肌(semitendinosus,ST)和腰大肌(psoas major,PM)肉样,利用ATPase酶染法和MyHC基因亚型PCR检测法,检测肌纤维组成类型、不同类型肌纤维数量和面积比及单个肌纤维的平均面积和直径;将3个部位驼肉样品在4℃下分别成熟1,6,12,24和72 h,检测不同时间驼肉的pH、色差(L、a^(*)、b^(*))、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分析肌纤维类型与肌纤维指标和肉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个部位驼肉中均以Ⅱb型肌纤维占比最高,其中ST的Ⅰ型肌纤维数量比最低,仅为11.58%,显著低于LT和PM(P<0.05);PM部位的Ⅱb型肌纤维数量比为37.34%,显著低于LT和ST(P<0.05)。3个部位肉样的pH值随着成熟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其中ST的pH值变化最大,72 h时pH最低。L值和b^(*)值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a^(*)值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M的L、a^(*)、b^(*)值显著高于LT和ST(1 h L值除外)。蒸煮损失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ST的蒸煮损失在72 h显著高于LT和PM(P<0.05)。剪切力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以ST的剪切力最大(P<0.05)。Ⅰ型肌纤维数量比、面积比、单个肌纤维面积和直径与剪切力呈负相关,与a^(*)和b^(*)值呈正相关;Ⅱb型肌纤维4个指标与pH呈负相关,与剪切力和蒸煮损失呈正相关;Ⅱx型肌纤维基因相对表达量与pH呈负相关,与剪切力呈正相关。【结论】Ⅰ型肌纤维占比高的肌肉,成熟过程中肉的色泽更鲜艳,嫩度更好;Ⅱx和Ⅱb型肌纤维占比高的肌肉,成熟过程中肉的剪切力大,嫩度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加工 肌纤维类型 宰后成熟 肉品质
下载PDF
基于光谱学方法解析发酵驼乳和发酵牛乳加工及贮藏特性
7
作者 王丹 张婷 +5 位作者 赵谦 张文秀 张文羿 姚国强 王记成 白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5-93,共9页
以驼乳和牛乳为原料制备凝固型发酵乳,分别采用多频扩散波光谱法和多重光散射光谱法对发酵过程中乳的微流变特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测定滴定酸度、活菌数、黏度、持水力和质构指标等参数。结果表明:驼乳和牛乳到达发酵终点所用时间分别... 以驼乳和牛乳为原料制备凝固型发酵乳,分别采用多频扩散波光谱法和多重光散射光谱法对发酵过程中乳的微流变特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测定滴定酸度、活菌数、黏度、持水力和质构指标等参数。结果表明:驼乳和牛乳到达发酵终点所用时间分别为9.5、6.5 h;微流变分析显示,发酵过程中驼乳弹性因子和宏观黏度指数小于牛乳,流动因子和固液平衡值大于牛乳,呈低黏弹性的液体状态;多重光散射稳定性分析显示,稳定性在发酵期间为牛乳>驼乳,在贮藏期间为发酵驼乳>发酵牛乳,说明驼乳发酵后内部结构更紧密,稳定性增高;贮藏期间,发酵驼乳滴定酸度低于发酵牛乳,活菌数均大于1×10^(7)CFU/mL,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驼乳持水力大于发酵牛乳;质构分析显示,发酵牛乳的硬度、稠度和黏度指数均显著大于发酵驼乳(P<0.05)。综上,驼乳发酵后不易形成凝胶结构,但因内部结构紧密,发酵驼乳稳定性较高,更有利于产品贮藏,而牛乳更易形成发酵乳浓厚、绵密的状态。本研究基于光谱学方法研究发酵乳的加工和贮藏特性,为发酵驼乳的实际应用与推广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为小品种特色发酵乳产品的多元化开发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发酵牛乳 微流变 多重光散射
下载PDF
原驼乳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特性分析
8
作者 孙建 李雪 +6 位作者 楚敏 顾美英 艾尼江·尔斯满 朱静 何齐 谭慧林 张志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1028,共8页
【目的】挖掘和获得原驼乳中的乳酸菌资源。【方法】采集新疆乌鲁木齐县近效南山周边原驼乳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菌株,观察比对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和菌株形态学特性,分析菌株分类学地位,并检测菌株溶血性和有害代谢物质等食用安全... 【目的】挖掘和获得原驼乳中的乳酸菌资源。【方法】采集新疆乌鲁木齐县近效南山周边原驼乳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菌株,观察比对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和菌株形态学特性,分析菌株分类学地位,并检测菌株溶血性和有害代谢物质等食用安全性。【结果】获得29株乳酸菌,经鉴定其归属于Leuconostoc、Lentilactobacillus两个属的4个种;菌株均可耐受0.5%胆盐,5%NaCl,且具有较好耐高温、牛奶胨化、抗氧化和抑制细菌等特性;所有菌株均无溶血现象,不产生硝基还原酶;除T12外,均利用氨基酸不产生物胺。【结论】从原驼乳中获得的乳酸菌具有良好的发酵特性和食品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分离筛选
下载PDF
羊驼源地衣芽孢杆菌SXAU08的益生功能评价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9
作者 于秀菊 胡燕姣 +5 位作者 孙铮 王蓉蓉 朱芷葳 王海东 贺俊平 杨丽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80-6790,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分离自羊驼肠道的地衣芽孢杆菌SXAU08的益生功能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首先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和16S rRNA基因鉴定,将其命名为地衣芽孢杆菌SXAU08,然后测定该菌株的高温耐受性、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 本试验旨在探究分离自羊驼肠道的地衣芽孢杆菌SXAU08的益生功能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首先对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和16S rRNA基因鉴定,将其命名为地衣芽孢杆菌SXAU08,然后测定该菌株的高温耐受性、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存活率、抑菌活性和抗生素敏感性。选取40只21日龄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并灌服生理盐水,试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灌服1×10^(10)CFU/mL地衣芽孢杆菌SXAU08,灌胃量均为0.3 mL/只。试验期30 d,研究该菌对小鼠肠道组织形态和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菌无细胞培养液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的生长;在40~100℃处理后仍可正常生长,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作用6 h后仍可存活,且呈生长趋势;对庆大霉素、氟氧沙星和阿莫西林等10种常见饲用抗菌药物敏感。2)灌服地衣芽孢杆菌SXAU08后的小鼠无不良反应,存活率为100%,剖检无病理性变化。3)与对照组相比,灌服地衣芽孢杆菌SXAU08的试验组小鼠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极显著提高(P<0.01),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极显著降低(P<0.01)。4)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试验组小鼠空肠厚壁菌门和脱硫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空肠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盲肠脱硫杆菌门和髌骨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在属水平上,试验组小鼠空肠和盲肠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源自羊驼肠道的地衣芽孢杆菌SXAU08能够改善小鼠肠道形态,提高肠道益生菌相对丰度,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健康,可作为益生菌的备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益生性 小鼠 肠道菌群
下载PDF
马乳、驴乳、驼乳对小鼠生长性能、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10
作者 王建文 任万路 +5 位作者 孙志文 刘师博 韩紫祥 孟军 曾亚琦 姚新奎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9,80,共5页
文章探究马乳、驴乳、驼乳对小鼠生长、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4周龄小鼠32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马乳组、驴乳组和驼乳组,每天根据体质量分别灌胃10g/kg体质量蒸馏水、马乳、驴乳和驼乳,在第29天处死小鼠后采集肝脏组织,... 文章探究马乳、驴乳、驼乳对小鼠生长、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4周龄小鼠32只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马乳组、驴乳组和驼乳组,每天根据体质量分别灌胃10g/kg体质量蒸馏水、马乳、驴乳和驼乳,在第29天处死小鼠后采集肝脏组织,测定小鼠的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马乳组和驼乳组15~21d和22~28d时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马乳组脾脏指数、白介素1β、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浓度显著降低;驴乳组脾脏指数、蛋白质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浓度显著降低;驼乳组脾脏指数、白介素1β、蛋白质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浓度显著降低。灌灌胃马乳和驼乳能够降低小鼠日采食量,灌胃马乳、驴乳、驼乳能够改善小鼠的免疫和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乳 驴乳 小鼠 生长性能 免疫 抗氧化
下载PDF
双峰驼绒毛物理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培业 刘桂莲 白桂花 《中国畜牧杂志》 CAS 1982年第5期-,共4页
骆驼绒毛是养驼生产的主要产品,为了选育提高双峰驼的绒毛产量和质量,评定驼绒的物理性能,为毛纺工业提供依据。1980年抓绒季节,我们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明星牧场,分年龄和性别,选出成年公驼4峰,成年母驼和(马善)驼各5峰,1岁公、母驼和2... 骆驼绒毛是养驼生产的主要产品,为了选育提高双峰驼的绒毛产量和质量,评定驼绒的物理性能,为毛纺工业提供依据。1980年抓绒季节,我们在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明星牧场,分年龄和性别,选出成年公驼4峰,成年母驼和(马善)驼各5峰,1岁公、母驼和2、3、4岁(马善)、母驼各5峰,共11种,54峰驼。每峰驼又分别在颈、肩、体前侧、体后侧、峰口、臀、腹等7个部位取样,共378个毛样,在实验室进行了纤维组织结构和类型、细度、伸直长度、强伸度、净毛率等物理性能的分析测定。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型毛 粗毛 毛纤维 动物纤维 净毛率 成年 绒毛 北方 双峰 物理性能
下载PDF
驼酸奶发酵工艺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
12
作者 齐艳玲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31期131-133,共3页
驼酸奶是一种以驼奶为原料经过发酵而制成的乳制品,营养价值较高。微生物种群、发酵温度和时间、原料处理、发酵环境等因素会影响驼酸奶的风味、质地和营养成分等。选择适宜的菌株,合理控制发酵时间与温度,优化原料处理,保证发酵环境清... 驼酸奶是一种以驼奶为原料经过发酵而制成的乳制品,营养价值较高。微生物种群、发酵温度和时间、原料处理、发酵环境等因素会影响驼酸奶的风味、质地和营养成分等。选择适宜的菌株,合理控制发酵时间与温度,优化原料处理,保证发酵环境清洁、卫生等,能够显著提升驼酸奶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驼酸奶发酵工艺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为其大规模生产和市场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发酵工艺 微生物 原料处理
下载PDF
双峰驼乳功能蛋白及脂肪酸在泌乳期内的变化研究
13
作者 姚怀兵 王智瑄 +6 位作者 赵仲凯 豆智华 刘颖 吴林英 董静 陈钢粮 杨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130,共9页
为探究泌乳双峰骆驼乳功能性蛋白及脂肪酸变化规律,该研究动态追踪20峰泌乳双峰驼并采集泌乳期330 d内的驼乳,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分析,检测α-乳白蛋白(α-lactalbumin,α-LA)、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免疫球蛋白(immunog... 为探究泌乳双峰骆驼乳功能性蛋白及脂肪酸变化规律,该研究动态追踪20峰泌乳双峰驼并采集泌乳期330 d内的驼乳,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分析,检测α-乳白蛋白(α-lactalbumin,α-LA)、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G,IgG)和溶菌酶4种目标功能蛋白及34种脂肪酸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驼乳中共检测到4种目的功能蛋白及32种脂肪酸,色谱峰形尖锐、无杂峰干扰。驼乳4种功能蛋白含量在初乳期极显著高于常乳期(P<0.01),泌乳后期随着泌乳时间延长含量缓慢降低,功能蛋白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其中α-乳白蛋白与IgG具有强正相关。脂肪酸含量在初乳期至常乳期30 d内波动明显,其余时期脂肪酸含量变化不大。长链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在泌乳期含量较为稳定;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合理,且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变化趋势相反,在初乳期3~7 d内变化较为明显,在泌乳高峰期90~150 d波动极为明显,少数脂肪酸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驼初乳功能蛋白与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优于常乳,结果为深入研究双峰驼的泌乳生理特点及驼乳功能性制品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 功能蛋白 脂肪酸含量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简述羊驼的外貌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经济价值
14
作者 杨启堂 张瑾 +1 位作者 王梅 杨孝通 《新疆畜牧业》 2024年第4期45-47,共3页
本文介绍了羊驼的外貌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从羊驼的毛用、肉用、皮用价值、科研价值、生态价值、休闲观光旅游价值、文化价值方面进行了价值分析,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羊驼、科学认知羊驼,为广大羊驼养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外貌特征 生物学特性 经济价值
下载PDF
不同产地骆驼蓬不同药用部位中生物碱的含量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王长虹 刘军 +4 位作者 郑立明 林伊梅 邹小广 陈鸣 孙殿甲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 对中药骆驼蓬中的生物碱的含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并测定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的生物碱含量。方法 采用RP HPLC对新疆 38个不同产地的骆驼蓬样品的不同药用部位进行测定。结果 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含量分别在1.18~ 2 3.6 ... 目的 对中药骆驼蓬中的生物碱的含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并测定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的生物碱含量。方法 采用RP HPLC对新疆 38个不同产地的骆驼蓬样品的不同药用部位进行测定。结果 去氢骆驼蓬碱和骆驼蓬碱含量分别在1.18~ 2 3.6 8和 2 .0 99~ 2 5 .19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的骆驼蓬总生物碱的含量为 0 %~ 7.6 8%。不同部位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分布为种子 >根 >种壳 >茎 >叶 (P <0 .0 1)。结论 骆驼蓬由于产地不同、药用部位不同其生物碱的含量相差悬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骆蓬碱 蓬碱 RP-HPLC 含量 测定 中药
下载PDF
生鲜驼乳和驼乳粉质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梦华 董静 +3 位作者 王旭光 陈钢粮 黄锡霞 陆东林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85-89,共5页
本研究收集了某驼乳粉生产企业2014年—2015年的各类生产记录并进行分析,旨在分析生鲜驼乳和驼乳粉的质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生鲜驼乳的相对密度、脂肪、非脂乳固体、乳蛋白、乳糖、冰点、灰分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不同月... 本研究收集了某驼乳粉生产企业2014年—2015年的各类生产记录并进行分析,旨在分析生鲜驼乳和驼乳粉的质量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生鲜驼乳的相对密度、脂肪、非脂乳固体、乳蛋白、乳糖、冰点、灰分均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不同月份驼乳粉的脂肪、水分、复原乳酸度和菌落总数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骆驼的泌乳高峰期在6—9月份,驼乳粉的脂肪与推算驼乳粉脂肪的变化规律一致,说明驼乳粉原料乳的质量决定驼乳粉的质量。生产企业需要加强全程质量管控,进一步改善驼乳粉微生物指标,通过工艺技术措施克服驼乳粉质量的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 乳粉 乳粉质量
下载PDF
双峰驼喉蝇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云章 杨晓野 +5 位作者 朱永旺 邢振贵 吴海鹰 汤生明 郝路军 白音乌力吉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7年第12期11-12,共2页
1995年4月至1996年12月,对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3个旗15个苏木(乡)13个驼群的869峰双峰驼进行了驼喉蝇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是双翅目、狂蝇科、狂蝇属的驼喉蝇(Cephalopinati... 1995年4月至1996年12月,对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3个旗15个苏木(乡)13个驼群的869峰双峰驼进行了驼喉蝇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是双翅目、狂蝇科、狂蝇属的驼喉蝇(Cephalopinatitilator)的各期幼虫。其成蝇一般出现于6月初,7~8月为侵袭高峰,9月末消失。该蝇幼虫的感染率为96.20%,平均感染强度为16.7条,最高的达36条。幼虫主要寄生于驼骆的鼻腔、鼻甲及咽喉等部位,并引起相应部位的炎症。驼喉蝇蛆病的流行除与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宿主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该地区的经济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 喉蝇蛆病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不同年龄驼肉蛋白组成的差异分析
18
作者 斯仁达来 何静 +2 位作者 明亮 伊丽 吉日木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8,共11页
采用串联质谱标签定量蛋白质组学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年龄组驼肉之间蛋白质组成差异,筛选与驼肉品质相关的关键蛋白。结果发现,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对骆驼不同年龄肉品质的差异有重要影响。在3个年龄组(3~4、6~7岁和9~10岁... 采用串联质谱标签定量蛋白质组学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年龄组驼肉之间蛋白质组成差异,筛选与驼肉品质相关的关键蛋白。结果发现,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对骆驼不同年龄肉品质的差异有重要影响。在3个年龄组(3~4、6~7岁和9~10岁;分别以Ⅰ、Ⅱ和Ⅲ表示)骆驼背最长肌中共检测到差异显著蛋白质311种;ⅠvsⅡ组、ⅡvsⅢ组以及ⅠvsⅢ组差异蛋白质数分别为245、16个和139个,其中上调蛋白质分别为194、1个和110个,下调蛋白质分别为51、15个和29个。基因本体论功能注释分析表明,结构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和热应激蛋白质可以作为驼肉不同年龄的标志蛋白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了脂肪酸代谢、糖酵解/葡萄糖生成、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低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表明,代谢酶类蛋白质是影响驼肉的关键连接蛋白质;相关性分析表明,共有16个差异蛋白质与嫩度品质有显著相关性,3个年龄组驼肉嫩度品质主要受肌动蛋白、组蛋白和蛋白激酶类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驼肉的分级评定、屠宰年龄的选择以及驼肉品质特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不同年龄 品质特性
下载PDF
双峰驼喉蝇生活习性的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云章 杨晓野 +4 位作者 邢振贵 郝路军 朱永旺 吴海鹰 汤生明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8年第1期5-7,共3页
驼喉蝇(Cephalopinatitilator)幼虫寄生于双峰驼的鼻腔、鼻甲及咽喉等部位,其成蝇出现于5~9月,在7~8月达到高峰。对被感染骆驼的剖检表明,寄生于骆驼体内的幼虫在当年6月到来年3月主要以Ⅰ期幼虫为主... 驼喉蝇(Cephalopinatitilator)幼虫寄生于双峰驼的鼻腔、鼻甲及咽喉等部位,其成蝇出现于5~9月,在7~8月达到高峰。对被感染骆驼的剖检表明,寄生于骆驼体内的幼虫在当年6月到来年3月主要以Ⅰ期幼虫为主;3月下旬以Ⅱ期幼虫为主;4月下旬则以Ⅲ期幼虫为主,并开始排出体外进行蛹化,然后进一步羽化为成蝇。幼虫于5~6月在土深为5~10cm,平均地温为29℃,地表湿度为24%~28%的条件下,羽化成蝇的时间为19~21d。该蝇的整个生活史以1a为一个繁衍周期,幼虫在骆驼体内寄生9~10个月。雌性成蝇一次产幼虫50~80个,一生共产800~900个,其寿命为2周左右,雄蝇的寿命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 喉蝇 生活习性 生活史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驼乳制品中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20
作者 苏茜 孙洁 +3 位作者 杜萍 赵洁 于洁 陈永福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2-401,共10页
内蒙古传统乳制品是乳酸菌的优质培养基,为保藏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驼乳制品中的乳酸菌资源,并研究其中微生物多样性,本研究分别采用纯培养方法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分析。宏基因组分析表明:阿拉善地区鲜驼乳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酸驼乳... 内蒙古传统乳制品是乳酸菌的优质培养基,为保藏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驼乳制品中的乳酸菌资源,并研究其中微生物多样性,本研究分别采用纯培养方法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分析。宏基因组分析表明:阿拉善地区鲜驼乳微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酸驼乳,18份样品中共鉴定到157个种。鲜驼乳的优势菌种为乳酸乳球菌(13.22%)和桂林不动杆菌(10.65%);酸驼乳的优势菌种为瑞士乳杆菌(72.66%)、马乳酒样乳杆菌(8.32%)和乳酸乳球菌(4.28%)。纯培养进一步从鲜驼乳和酸驼乳中分离到121株乳酸菌,鉴定为4个属的14个种,其中鲜驼乳的优势菌株为乳酸乳球菌(62.00%),酸驼乳的优势菌株为瑞士乳杆菌(40.00%)、马乳酒样乳杆菌(19.00%),与宏基因组测序结果一致。宏基因组测序联合纯培养法可有效实现驼乳样品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与乳酸菌资源挖掘,为驼乳的工业化生产与乳酸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微生物多样性 宏基因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