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塞外生客”到“中华民族象征”的骆驼形象——关山月《塞外驼铃》与驼运图像的新观念
被引量:
2
1
作者
丁澜翔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6-160,共15页
1943年,关山月携夫人李小平与赵望云、张振铎一行前往西北写生。是年秋,关山月在玉门创作《塞外驼铃》,描绘在沙漠中艰难行进的蒙民驼队。1945年1月13日,关山月在重庆举办"西北纪游画展",郭沫若前往参观,并为《塞外驼铃》题...
1943年,关山月携夫人李小平与赵望云、张振铎一行前往西北写生。是年秋,关山月在玉门创作《塞外驼铃》,描绘在沙漠中艰难行进的蒙民驼队。1945年1月13日,关山月在重庆举办"西北纪游画展",郭沫若前往参观,并为《塞外驼铃》题诗作跋。本文以《塞外驼铃》为切入点,试图展现晚清民国时期骆驼形象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历史,梳理在抗战时期驼运图像新观念的建构过程,解释骆驼形象是如何从作为异域旅行想象的"塞外生客"转变为任重道远的"中华民族象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
驼
形象
驼运图像
抗战驿
运
《塞外
驼
铃》
抗战画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塞外生客”到“中华民族象征”的骆驼形象——关山月《塞外驼铃》与驼运图像的新观念
被引量:
2
1
作者
丁澜翔
机构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6-160,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抗战艺术史(多卷本)”(编号:20ZD05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1943年,关山月携夫人李小平与赵望云、张振铎一行前往西北写生。是年秋,关山月在玉门创作《塞外驼铃》,描绘在沙漠中艰难行进的蒙民驼队。1945年1月13日,关山月在重庆举办"西北纪游画展",郭沫若前往参观,并为《塞外驼铃》题诗作跋。本文以《塞外驼铃》为切入点,试图展现晚清民国时期骆驼形象产生、传播和接受的历史,梳理在抗战时期驼运图像新观念的建构过程,解释骆驼形象是如何从作为异域旅行想象的"塞外生客"转变为任重道远的"中华民族象征"的。
关键词
骆
驼
形象
驼运图像
抗战驿
运
《塞外
驼
铃》
抗战画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塞外生客”到“中华民族象征”的骆驼形象——关山月《塞外驼铃》与驼运图像的新观念
丁澜翔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