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融合MaxEnt和HSI模型的驼鹿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曾浩威 凌成星 +5 位作者 张军 刘华 赵峰 金跃 刘曙光 张雨桐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122,共8页
驼鹿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研究驼鹿生境适宜性是保护驼鹿种群的关键内容。以黑龙江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结合最大熵(MaxEnt)模型和生境适宜性指数(HSI)模型对驼鹿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利用无人机样带调查得到驼鹿分布点数据... 驼鹿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研究驼鹿生境适宜性是保护驼鹿种群的关键内容。以黑龙江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结合最大熵(MaxEnt)模型和生境适宜性指数(HSI)模型对驼鹿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利用无人机样带调查得到驼鹿分布点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得到各环境因子贡献度情况和单一环境变量响应曲线,结合保护区自然地理情况,再构建不同环境因子对驼鹿影响程度的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保护区驼鹿生境适宜性。结果表明,该区域影响驼鹿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20.3%)、坡度(11.4%)、距河流距离(11.3%),而坡向、坡位、植被覆盖度对于驼鹿生境影响较小;驼鹿偏好在低海拔、坡度缓和、阳坡、靠近河流、远离人为干扰、覆盖度高的森林区域活动。在保护区内,驼鹿高适宜生境区域面积为424.6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5%;低适宜生境区域面积为1422.9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2.0%;不适宜生境区域面积为447.5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适宜性 MaxEnt模型 HSI模型 驼鹿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黑龙江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驼鹿种群数量及空间分布调查
2
作者 王劭文 王东亮 +3 位作者 凌成星 张军 金跃 刘曙光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6-493,共8页
2022年3月下旬,利用固定翼无人机对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驼鹿(Alces alces)进行航拍调查,估算及分析保护区内驼鹿的种群数量、分布密度和生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获取无人机影像17818张,无人机样带拼接面积为206.9 km2。结合... 2022年3月下旬,利用固定翼无人机对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驼鹿(Alces alces)进行航拍调查,估算及分析保护区内驼鹿的种群数量、分布密度和生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获取无人机影像17818张,无人机样带拼接面积为206.9 km2。结合目视解译方式识别驼鹿并据此建立驼鹿无人机影像解译标志库。根据无人机样带解译结果,得到驼鹿的种群密度为(0.174±0.038)只/km2,估算出保护区驼鹿的种群数量为310~484只。驼鹿的分布及生境选择中生态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驼鹿主要分布于海拔400~500 m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偏好选择坡度为0°~6°的平缓区域,以及距水源1~3 km和远离公路5 km外的区域。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遥感调查大面积区域内大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分布规律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机平台获取野生动物影像并估算得到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野生动物调查相结合,为野生动物动态监测及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可视化数据,可为准确获取野生动物的活动区域和栖息地环境参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种群数量 空间分布 无人机遥感 数字正射影像 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东北濒危动物驼鹿潜在生境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微 姜哲 +1 位作者 巩虎忠 栾晓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15-1823,共9页
气候变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气候变化对物种生境,尤其是濒危物种生境影响对未来保护物种多样性和保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以驼鹿乌苏里亚种(Alces alces cameloides)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对... 气候变化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和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气候变化对物种生境,尤其是濒危物种生境影响对未来保护物种多样性和保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以驼鹿乌苏里亚种(Alces alces cameloides)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对驼鹿分布可能存在影响的22个环境因子,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了驼鹿基准气候条件下在我国东北的潜在生境分布,并预测了RCP4.5和RCP8.5两种气候变化情景下2041—2060年(2050s)、2061—2080年(2070s)驼鹿潜在分布,采用接收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预测驼鹿潜在生境分布的精度较高(平均AUC值为0.845),22个环境因子中,年均温、最暖季均温、年降水、平均日较差是影响驼鹿生境分布的主要因子。基准气候条件下,驼鹿的潜在生境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36.4%,潜在生境分布区主要在大、小兴安岭。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区内驼鹿当前潜在生境面积明显减少,而新增潜在生境面积较少,总面积呈现急剧减少的趋势,其中RCP8.5情景减少程度大于RCP4.5情景。至2050s阶段,当前潜在生境面积平均将减少62.3%,新增潜在分布面积平均仅为3.6%,总潜在生境面积最高将减少65.6%,平均将减少58.8%;至2070s阶段,当前潜在生境面积平均将减少75.8%,新增潜在分布面积平均仅为1.9%,总潜在生境面积最高将减少93.1%,平均减少73.9%。空间分布上,驼鹿的潜在生境的几何中心将先向西北移动,然后再向高纬度地区西南方向迁移,至2050s阶段,潜在分布生境的几何中心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的迁移距离分别为183.5 km和210.8 km;至2070s阶段,相应情景下的迁移距离将缩短至28.7 km和33.8 km。潜在生境分布整体呈现向高海拔、高纬度迁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生境 驼鹿
下载PDF
新疆发现欧洲驼鹿──我国兽类一亚种新纪录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永恒 王伦 +3 位作者 谷景和 肉孜巴里 马合木提 粱果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9-239,208,共2页
新疆发现欧洲驼鹿──我国兽类一亚种新纪录NEWRECORDOFALCESALCESALCESINCHINAKeywordsEuropeanELK;Newrecord;China1994年4月18日,我们在新疆阿尔泰山... 新疆发现欧洲驼鹿──我国兽类一亚种新纪录NEWRECORDOFALCESALCESALCESINCHINAKeywordsEuropeanELK;Newrecord;China1994年4月18日,我们在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自然保护区内获一雄性亚成体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驼鹿 亚种 新疆 新记录
下载PDF
黑龙江省胜山林场冬季驼鹿、马鹿和狍的种间关系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玉柱 萧前柱 陈化鹏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0-116,共7页
1987—1989年的两个冬季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胜山林场,对驼鹿、马鹿和狍的食性、采食高度和栖息地进行了研究。驼鹿的主要食物是柳(22.4%)、榛(16.0%)、红松(14.3%)和桦(13.8%);马鹿为杨(36.0%)、桦(22.7%)和红松(17.3%);狍为桦(26.... 1987—1989年的两个冬季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胜山林场,对驼鹿、马鹿和狍的食性、采食高度和栖息地进行了研究。驼鹿的主要食物是柳(22.4%)、榛(16.0%)、红松(14.3%)和桦(13.8%);马鹿为杨(36.0%)、桦(22.7%)和红松(17.3%);狍为桦(26.5%)、柳(19.0%)、杨(12.7%)。三种动物采食高度的频次为正态分布。驼鹿的采食高度(标准差)为137.4(±39.0)厘米;马鹿为136.2(±37.0)厘米;狍为84.2(±29.2)厘米。驼鹿和马鹿对红松林的利用程度最高,而狍主要利用沼泽植物和红松林。驼鹿与狍在食物维和栖息地维上的生态位重叠最大,驼鹿与马鹿在采食高度维上的重叠最大。三种动物在食物、采食高度和栖息地三维生态位上的重叠大小的顺序为:驼鹿和马鹿>驼鹿和狍>马鹿和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马鹿 种间关系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优化后最大熵模型在模拟驼鹿适宜栖息地分布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于沿泽 张明海 +3 位作者 杜海荣 李倩 张立博 穆文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84,95,共5页
以大兴安岭根河地区驼鹿分布数据为例,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独立训练集与验证集划分、模型复杂度,模拟了冬季驼鹿适宜栖息地分布。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默认设置下模型存在严重的过拟合,通过小样本赤池信息准则(AICc)选择的最优特征类... 以大兴安岭根河地区驼鹿分布数据为例,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独立训练集与验证集划分、模型复杂度,模拟了冬季驼鹿适宜栖息地分布。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默认设置下模型存在严重的过拟合,通过小样本赤池信息准则(AICc)选择的最优特征类型与正则化乘数组合,训练集受试者操作曲线下面积(AUC)虽有下降,但测试集AUC显著提高,模型过拟合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使用AICc最小模型拟合驼鹿分布发现,冬季驼鹿主要分布在远离人为干扰(城镇)、坡度低、靠近河流、林间道路、沼泽灌丛的地方;根河林业局驼鹿冬季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371hm2,真实统计技能(TSS)值为0.54。最大熵模型的应用,应根据不同的物种出现数据特点及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参数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驼鹿 栖息地分布
下载PDF
大兴安岭呼中地区冬季驼鹿对生境的选择性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明海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0-313,共4页
关键词 驼鹿 冬季 生境选择 大兴安岭地区
下载PDF
HPLC测定驼鹿和狍雪尿肌酐及嘌呤衍生物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玮琪 姜广顺 +2 位作者 张明海 马建章 董会书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2-429,共8页
反刍动物尿液中嘌呤衍生物的含量可以间接反映其营养状态。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是测定反刍动物尿液中嘌呤衍生物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通过优化的液相色谱条件(依利特-C18(20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1mol... 反刍动物尿液中嘌呤衍生物的含量可以间接反映其营养状态。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是测定反刍动物尿液中嘌呤衍生物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通过优化的液相色谱条件(依利特-C18(20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1mol/LKH2PO4、20%乙腈+80%0.01mol/LKH2PO4;流速1.0ml/min;柱温20℃;检测波长220nm,254nm),测定出野生驼鹿和狍雪尿中肌酐及嘌呤衍生物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尿囊素、肌酐、尿酸、次黄嘌呤、黄嘌呤在0.0010-0.200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标准品回收率均在96%-105%范围内;2006和2007年冬季在黑龙江省胜山和沾河两个林场所采集的所有驼鹿以及近三分之一的狍雪尿样本中,未检测到尿囊素的存在,所有未检测到尿囊素的驼鹿和狍雪尿样本中,黄嘌呤和次黄嘌呤之和占嘌呤衍生物总量的20.7%-55.2%,而所有可检测到尿囊素的尿液样品中,黄嘌呤和次黄嘌呤之和占嘌呤衍生物总量的15.2%-36.1%,尿囊素占嘌呤衍生物总量的40.6%-85.6%,表明所有驼鹿和部分狍个体越冬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限制,且驼鹿和狍的营养代谢存在着种间差异。因此,这种非损伤性的测定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评估冬季鹿类动物营养状况,对其营养状况进行动态监测,揭示出不同物种之间营养动态的差异性,并为野生有蹄类种群和生境的有效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驼鹿 雪尿 嘌呤衍生物
下载PDF
黑河林区驼鹿冬季营养容纳量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侯森林 贾竞波 +1 位作者 张明海 朴仁珠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82,共4页
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和环境所能提供的可食生物量,对黑龙江省黑河市胜山林场1999和2000年冬季驼鹿(Alces alces)营养容纳量进行了估计。环境所提供的可食生物量的估计基于驼鹿的冬季生境所提供的主要食物的可获得量,根据野外调查,确定在... 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和环境所能提供的可食生物量,对黑龙江省黑河市胜山林场1999和2000年冬季驼鹿(Alces alces)营养容纳量进行了估计。环境所提供的可食生物量的估计基于驼鹿的冬季生境所提供的主要食物的可获得量,根据野外调查,确定在该区驼鹿冬季的主要食物为:杨、柳、桦和榛。笔者采用较合理的代谢能指标,通过圈养驼鹿消化代谢实验,并结合野外调查,最后得出驼鹿各主要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分别为:干物质(DM),4.73 kg/d;代谢能(ME),75 558 kJ/d;氮(N),37.67 g/d(以驼鹿290 kg的平均体重为标准)。黑河林区1999和2000年的营养容纳量分别为76只(0.005 4只/hm2)和109只(0.007 8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营养容纳量 胜山林场 冬季
下载PDF
多尺度模型在动物生境选择中的应用——以驼鹿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沿泽 李倩 +1 位作者 张明海 李宝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61,共4页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地区冬季驼鹿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尺度模型框架研究驼鹿的生境选择,并比较了单尺度模型与多尺度模型在偏差解释率上的表现。结果表明:①单变量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显示,驼鹿对环境因子反应尺度在不同因子间差别很大,海...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地区冬季驼鹿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尺度模型框架研究驼鹿的生境选择,并比较了单尺度模型与多尺度模型在偏差解释率上的表现。结果表明:①单变量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显示,驼鹿对环境因子反应尺度在不同因子间差别很大,海拔、坡向、灌丛比例、白桦林比例、混交林比例与驼鹿的出现在相对小尺度上具有强相关性(≤1000m),而其他变量如坡度、归一化植被指数在相对较大尺度上(≥2000m)对驼鹿生境选择产生强影响。②经多模型平均后,对冬季驼鹿生境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为坡度、道路密度、白桦林比例与混交林比例。③模型平均偏差解释率比较发现,多尺度模型的偏差解释率为0.72,高于任何一个单尺度模型,说明多尺度模型更适于研究动物生境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生境选择 多尺度模型
下载PDF
大小兴安岭驼鹿角型的变异 被引量:1
11
作者 白素英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26-29,共4页
为比较大、小兴安岭驼鹿角型的差异,统计分析了二者自然脱落的干角1 0 0 0余只,结果表明,除2杈和3杈角型基本一致外,4杈以上形状变化较大。主要表现在:大兴安岭所产驼鹿角的分杈数比小兴安岭所产驼鹿角分杈数多。大兴安岭所产驼鹿角分... 为比较大、小兴安岭驼鹿角型的差异,统计分析了二者自然脱落的干角1 0 0 0余只,结果表明,除2杈和3杈角型基本一致外,4杈以上形状变化较大。主要表现在:大兴安岭所产驼鹿角的分杈数比小兴安岭所产驼鹿角分杈数多。大兴安岭所产驼鹿角分杈数可达9杈,而小兴安岭驼鹿角分杈数最多为6杈;大兴安岭驼鹿角4杈以上为掌状,属“掌型”,而小兴安岭驼鹿角4杈以上绝大多数为“杈型”;大小兴安岭驼鹿角各种分杈所占比例不同。大兴安岭驼鹿的4杈角最多,而小兴安岭驼鹿的3杈角最多;对于分杈数相同的驼鹿角,大兴安岭产驼鹿角的掌状面积、最大角长和重量都大于小兴安岭驼鹿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角型 变异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下载PDF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对内蒙古根河地区驼鹿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沿泽 吴新宇 +2 位作者 尹冬冬 张立博 穆文静 《林业科技》 2019年第2期1-4,共4页
2013~2015年冬季,综合运用动物生态调查、种群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等技术,在内蒙古根河林业局共布设71条长约2~4 km样线、调查313个10 m×10 m样方、1 489个2 m×2 m样方、共收集117份粪便,373个驼鹿出现点数据。利用驼鹿出现... 2013~2015年冬季,综合运用动物生态调查、种群生态学和行为生态学等技术,在内蒙古根河林业局共布设71条长约2~4 km样线、调查313个10 m×10 m样方、1 489个2 m×2 m样方、共收集117份粪便,373个驼鹿出现点数据。利用驼鹿出现数据作为分布点数据,选取地形、植被类型等22种因子作为生境变量,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分析了深冬时期根河地区驼鹿冬季生境适宜性分布特征和主要生境因子对驼鹿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准确性较高,平均AUC(area under the curve,受试工作者曲线下面值)值为0.92,Jackknife检验结果显示:驼鹿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距道路距离、距火烧迹地距离、距农田距离、海拔、柳、距沼泽距离、距人为活动点距离、距灌丛距离。驼鹿的适宜生境在根河地区呈现连续性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从植被类型上看,适宜生境大部分分布于针叶林,且适宜生境的面积为1 155.8 km^2,约占根河研究区总面积的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MAXENT 生态适宜性
下载PDF
驼鹿茸角的生长及营养成分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相江 尹继波 +1 位作者 蔡东秀 厚良 《中国林副特产》 1994年第2期30-32,共3页
驼鹿Alces alces仅公鹿俱角,角粗壮,多成掌状,亦有枝状,角尖距离达70厘米,最大距离2.048米。 驼鹿为环北极动物,广泛分布在欧亚北部及北美北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及小兴安岭北部和西部。目前,随森林面积的减少过度猎捕,驼鹿种... 驼鹿Alces alces仅公鹿俱角,角粗壮,多成掌状,亦有枝状,角尖距离达70厘米,最大距离2.048米。 驼鹿为环北极动物,广泛分布在欧亚北部及北美北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及小兴安岭北部和西部。目前,随森林面积的减少过度猎捕,驼鹿种群呈明显下降趋势。目前,全国只有1万只左右,亟待保护。 驼鹿是传统狩猎动物,其肉、乳、筋、鞭、皮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其茸角营养丰富,入药功效不亚于马鹿Cervus elaphus和梅花麝Cervus nippon茸。加之,人们对野生野味的追求,野生驼鹿茸大有代替家养马鹿,梅花鹿茸的趋势,尤其驼鹿茸精及其它产品深受俄罗斯,北欧及东亚各国的欢迎,产品供不应求。为了解驼鹿茸角的营养和药用成份,特观察了驼鹿茸(角)的生长规律,并分析了其氨基酸及矿物质含量,现整理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鹿茸 生长 营养
下载PDF
驼鹿的进化和分类研究进展
14
作者 卜令浩 贾竞波 《野生动物》 2006年第4期17-19,共3页
驼鹿在距今约27万年的中更新世末期Riss冰期时代出现在欧洲,在距今约1万年的晚Wisconsinian时期出现在阿拉斯加,伴随着大动物区系的灭绝而出现在北美洲南部,并最终生存了下来,进而不断地进化,形成了现有的七个亚种。在近几十年的研究过... 驼鹿在距今约27万年的中更新世末期Riss冰期时代出现在欧洲,在距今约1万年的晚Wisconsinian时期出现在阿拉斯加,伴随着大动物区系的灭绝而出现在北美洲南部,并最终生存了下来,进而不断地进化,形成了现有的七个亚种。在近几十年的研究过程中,学术界开始更加关注分布在中国、蒙古和俄罗斯的远东驼鹿,成为研究的新热点。远东驼鹿面临着严重的狩猎威胁,存在着灭绝危险;更重要的是,这一亚种在驼鹿的进化和分类地位问题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学术争议。在以前的研究中,对于远东驼鹿的进化与分类地位的研究,主要基于形态学特征、地理分布特征以及古生物学研究来推断的,缺乏最有力的证据。但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给驼鹿的进化和分类研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进化 分类 核型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山驼鹿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合木提.哈里克 李新平 +3 位作者 阿布都外力 黄人鑫 金刚 排孜都拉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9-159,121,共2页
新疆阿尔泰山驼鹿的初步考察APRELIMINARYINSPECTIONONTHEELK(ALCESALCES)INXINJIANGALTAIMOUNTAINKeywordsXinjiang;Elk(Alcesalce... 新疆阿尔泰山驼鹿的初步考察APRELIMINARYINSPECTIONONTHEELK(ALCESALCES)INXINJIANGALTAIMOUNTAINKeywordsXinjiang;Elk(Alcesalces)1994年7-8月,我们受新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驼鹿 阿尔泰山 新疆 考察
下载PDF
小兴安岭黑河胜山林区冬季驼鹿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才智 贾竞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5,共6页
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12月至3月,在小兴安岭黑河胜山林场开展了驼鹿生境选择的研究。研究中选择了9类与驼鹿生境选择相关的生态因子:植被型、离公路距离、离采伐点距离、平均雪深、隐蔽程度、坡向、坡位、坡度、海拔,运用SPSS软件... 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12月至3月,在小兴安岭黑河胜山林场开展了驼鹿生境选择的研究。研究中选择了9类与驼鹿生境选择相关的生态因子:植被型、离公路距离、离采伐点距离、平均雪深、隐蔽程度、坡向、坡位、坡度、海拔,运用SPSS软件进行交叉汇总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胜山驼鹿冬季以落叶阔叶林、灌丛为主要生境,影响驼鹿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隐蔽程度、坡位,其次为雪深、坡向、离采伐点距离、离公路距离,坡度、海拔对驼鹿分布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冬季 驼鹿 生境选择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驼鹿种群数量及分布 被引量:4
17
作者 支晓亮 钟林强 +2 位作者 张立博 穆文靖 张明海 《野生动物学报》 2014年第4期365-370,共6页
2011~2014年,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驼鹿种群数量和分布调查研究。采用三阶抽样及大样方法在6个林业局和1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数量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驼鹿种群密度为0.051 2±0.003 05只/km^2(置信区... 2011~2014年,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驼鹿种群数量和分布调查研究。采用三阶抽样及大样方法在6个林业局和1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数量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驼鹿种群密度为0.051 2±0.003 05只/km^2(置信区间80%),种群数量2 648±158只,调查精度78.37%。与2008年该区域内的3 015±290只相比较,减少率12.2%,年均减少率为2.16%。采用实地调查与走访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获得了驼鹿的分布范围,内蒙古大兴安岭驼鹿分布区总范围约88 512 km^2,栖息地总面积约51 715 km^2。与1989年对比,减少24730 km^2,缩小21.8%,年递减率0.98%。与2008年栖息地面积比较,减少2 665 km^2,减少率4.9%,年递减率0.83%。最近6 a的数量、栖息地下降趋势减缓,说明了经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不懈努力,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与天保工程等国家、地方宏观保护政策密切相关。但亟待寻求除森林禁伐、限伐、管护之外的驼鹿栖息地生态恢复与有效管理措施,遏制驼鹿种群和栖息地继续下降,从而使这一珍贵的濒危物种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大兴安岭 种群密度 分布
下载PDF
内蒙古根河地区驼鹿冬季采食生境、卧息生境选择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沿泽 张明海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7-272,共6页
2013年至2015年冬季,综合运用动物生态调查技术、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等研究技术,研究了内蒙古根河地区驼鹿(Alces alces)冬季采食生境选择和卧息生境选择。研究结果:内蒙古根河地区冬季驼鹿采食生境选择与距针叶林距离、距道路距离... 2013年至2015年冬季,综合运用动物生态调查技术、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等研究技术,研究了内蒙古根河地区驼鹿(Alces alces)冬季采食生境选择和卧息生境选择。研究结果:内蒙古根河地区冬季驼鹿采食生境选择与距针叶林距离、距道路距离、隐蔽级、距工矿距离呈负相关;与距农田距离、桦丰富度呈正相关;驼鹿冬季采食生境选择的概率模型为:P=e^z/(1+e^z),其中z=-0. 401-0. 423×距针叶林距离-0. 513×距道路距离-0. 564×距工矿距离+1. 405×距农田距离-0. 420×隐蔽级+0. 553×桦,e为自然数。内蒙古根河地区驼鹿卧息地选择与距河流距离、郁闭度呈负相关,而距阔叶林距离、距农田距离呈正相关。驼鹿冬季卧息生境选择概率模型为:P=e^z/(1+e^z),其中z=-2. 068-0. 757×距河流距离+0. 929×距阔叶林距离+0. 731×距农田距离-0. 574×郁闭度,e为自然数。由于影响驼鹿冬季采食行为和卧息行为的驱动因子及其表达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导致其采食生境与卧息生境选择的因子具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采食生境 卧息生境
下载PDF
中国驼鹿种群数量及分布现状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朴仁珠 关国生 张明海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16,共6页
1985-1987年间,作者在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根据三阶抽样的原理,选择16块样地,设置并调查202条样带,总长2476.6km,遇见309条驼鹿足迹链。由此,明确了驼鹿在中国的分布区域并确定总栖息面积为19... 1985-1987年间,作者在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林区,根据三阶抽样的原理,选择16块样地,设置并调查202条样带,总长2476.6km,遇见309条驼鹿足迹链。由此,明确了驼鹿在中国的分布区域并确定总栖息面积为19万多km ̄2,平均分布密度为0.0519头/km ̄2.种群数量为9955±397头(α=0.2).其种群下降率年平均达6.3%,且呈继续下降趋势,亟待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分布 数量 现状
下载PDF
黑河林区驼鹿的食物组成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于孝臣 萧前柱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58-265,共8页
1987—1988年在黑龙江省黑河林区,对驼鹿(Alces alces)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和利用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鹿食物包括54属70余种植物,其中木本植物占59%,草本植物占41%。枝叶类食物是驼鹿全年的主要食物,... 1987—1988年在黑龙江省黑河林区,对驼鹿(Alces alces)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和利用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鹿食物包括54属70余种植物,其中木本植物占59%,草本植物占41%。枝叶类食物是驼鹿全年的主要食物,在2—3月食物组成中所占比例最高达99.9%,4月以后逐渐降低,至8月降到最低点为65.3%。在枝叶类中,柳、榛,桦和杨树是驼鹿最重要的食物。枯落叶在5月和10月食物组成中达最高比例,分别为19.9%和22.4%。单子叶和双子叶类食物在8月食物组成中达到最高点,分别为8.9%和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鹿 食物组成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