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榆社盆地晚新生代骆驼化石的修订及中国化石骆驼评述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刘文晖
侯素宽
张晓晓
-
机构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天津自然博物馆
-
出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2-751,共40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批准号:2022YFF0903500)
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批准号:XDB31000000)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872005)
大连金普新区管理委员会资助项目“大连骆驼山第四纪脊椎动物化石综合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6年度“博士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计划”项目共同资助。
-
文摘
本文是对榆社盆地(36°49′~37°26′N,112°42′~113°07′E)乃至中国骆驼化石的首次系统修订。20世纪30年代,德日进(Teilhard de Chardin)等报道了榆社盆地12个地点的17件骆驼化石,是渑池仰韶村不完整骨架之外中国最经典的骆驼材料。这些材料过去被错误归在榆社Ⅲ带(维拉方期真马层),误作为“巨副驼Paracamelus gigas”广为引用。本文根据榆社盆地的地层学研究成果,系统比较东半球其他地点性质比较明确的骆驼化石,对这批材料进行了重新研究,厘定了其分类位置,探讨了其产出层位。这批材料应分属邱氏副驼新种Paracamelus qiui sp.nov.、邱氏副驼(相似种)Paracamelus cf.qiui、阿氏副驼P.alexejevi、巨副驼P.gigas以及诺氏驼Camelus knoblochi等5种。邱氏副驼Paracamelus qiui是本次研究描述的新种,产于榆社马会组和高庄组桃阳段,属晚中新世,距今约6.1~5.2 Ma,相当于MN13。邱氏副驼P.qiui是非常原始的高大型骆驼,下颌长且低矮,下颌联合部长,p3未退化,前臼齿列发达,牙齿低冠或弱中冠,胫骨与距骨宽大扁薄,跖骨愈合程度低,显著有别于早更新世的P.gigas。黑海和亚速海沿岸早蓬蒂期的骆驼材料也被我们归入邱氏副驼P.qiui。除性质和时代不明的“赫尔松副驼P.khersonensis”外,邱氏副驼P.qiui是目前所见旧大陆最原始的骆驼。邱氏副驼(相似种)Paracamelus cf.qiui发现于榆社高庄组南庄沟段,距今4.9~4.2 Ma,其形态与邱氏副驼P.qiui相似,但前齿列已有所退化,可能代表一新种,但目前材料过少,有待将来更多材料证实。阿氏副驼P.alexejevi发现于榆社麻则沟组,距今3.6~3.0 Ma。阿氏副驼P.alexejevi是中等体型的副驼,体型较邱氏副驼P.qiui和巨副驼P.gigas小,但大于现生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其与邱氏副驼Paracamelus qiui和邱氏副驼(相似种)Paracamelus cf.qiui关系较近,下颌瘦长低矮,但p3已进一步退化,前臼齿列更加缩短,头后骨骼纤细瘦长,面貌与乌克兰敖德萨地穴的阿氏副驼P.alexejevi相同。真正的P.gigas在榆社盆地主要见于海眼组,少量标本或属麻则沟组顶部,时代为3/2.6~2.15 Ma。巨副驼P.gigas与晚中新世的大型骆驼,如邱氏副驼P.qiui和阿吉雷副驼P.aguirrei之间,存在着长时间缺环。诺氏驼Camelus knoblochi应产于盆地内上覆的马兰黄土中,时代为晚更新世0.12~0.01 Ma。此外,我们还深入探讨了旧大陆化石骆驼的其他命名和分类学问题,提出了若干新认识,有助于深入推进骆驼族的起源演化研究。
-
关键词
晚中新世
巨副驼
邱氏副驼
阿氏副驼
诺氏驼
榆社盆地
骆驼化石
-
Keywords
Late Miocene
Paracamelus gigas
P.qiui
P.alexejevi
Camelus knoblochi
Yushe Basin
fossil camels
-
分类号
P534.6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5.87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