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元度《赋学正鹄》的编选评点与清代骈散之争 被引量:2
1
作者 禹明莲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198,共7页
李元度身历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以史著擅名学林。其诗文领域亦成就卓荦,发人所未发。其《赋学正鹄》的编选评点,寓骈文、赋体、古文、时文等理论四位一体,不仅精辟地点出科举赋作的典范要领,亦是李元度在清代绵延二百多年骈... 李元度身历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以史著擅名学林。其诗文领域亦成就卓荦,发人所未发。其《赋学正鹄》的编选评点,寓骈文、赋体、古文、时文等理论四位一体,不仅精辟地点出科举赋作的典范要领,亦是李元度在清代绵延二百多年骈、散论争的时风下实现以赋寓骈、调和骈散、力树文坛骈文正宗目标之努力。此与他身为骈文名家和桐城后学的双重身份有关,又对此后兴起的骈文编选热潮及批评导夫先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元度 《赋学正鹄》 编选评点 骈散之争
下载PDF
宋四六话:骈散之争格局中的骈文理论
2
作者 温志拔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8-62,共5页
宋代不仅诞生了诗话,同时也产生了最早的文话,这些文话并非讨论唐宋以来日益兴盛的"古文",恰恰讨论了与之相对的骈文四六。只有将其置于唐代古文运动后,骈散文不断论争的背景之下,才能对这些早期的四六文话做出准确的定位和... 宋代不仅诞生了诗话,同时也产生了最早的文话,这些文话并非讨论唐宋以来日益兴盛的"古文",恰恰讨论了与之相对的骈文四六。只有将其置于唐代古文运动后,骈散文不断论争的背景之下,才能对这些早期的四六文话做出准确的定位和评价。在整个骈文观念演变的历程中,正是这些论争,促使了骈文理论的细化,并最终影响了后世乃至当今理论语境下的骈文理论表述,而这也正是宋四六话的真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六话 古文 骈散之争
下载PDF
论清代乾、嘉、道时期骈散之争的演进历程
3
作者 周璐 《语文知识》 2013年第3期80-82,共3页
清代乾、嘉、道时期,骈文派和散文派围绕着文章正宗地位问题展开了长期论争。其争论经历了三次演进:第一阶段从乾隆初年至嘉庆中期,倾向于骈文的作家们力求骈文与散文并尊、对等;第二阶段从嘉庆中期至道光初期,骈文家和汉学家谋求骈文... 清代乾、嘉、道时期,骈文派和散文派围绕着文章正宗地位问题展开了长期论争。其争论经历了三次演进:第一阶段从乾隆初年至嘉庆中期,倾向于骈文的作家们力求骈文与散文并尊、对等;第二阶段从嘉庆中期至道光初期,骈文家和汉学家谋求骈文的正宗地位;第三阶段是道光中后期,一些文学家主张骈散融合、奇偶不拘,骈散合一成为文章思潮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道时期 骈散之争 演进过程
下载PDF
从选本编纂看桐城派骈散观的演进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新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8,共10页
骈散之争是清代文章学领域的核心议题,以古文擅场的桐城派对待骈散二体的态度是清代骈散之争的重要构成,亦是桐城派文章观念的重要体现。而桐城派文章选本系列则集中反映了桐城派骈散观念的演进:前期选本编纂出于创派垂统的需求,尊古文... 骈散之争是清代文章学领域的核心议题,以古文擅场的桐城派对待骈散二体的态度是清代骈散之争的重要构成,亦是桐城派文章观念的重要体现。而桐城派文章选本系列则集中反映了桐城派骈散观念的演进:前期选本编纂出于创派垂统的需求,尊古文为文章正宗,轻视和排斥骈体;后期选本编选受嘉道以降文坛沟通骈散潮流的影响,在维护古文正统的同时,部分选本对骈文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态度,或骈散兼收,或在评点中打通骈散,甚至专选骈文。桐城文士沟通骈散的目的并不是要完全消泯二者的界限,而是欲通过骈散互参更好地完善古文创作,或以古文之气改造和提升骈文品格。他们秉承了古代文体互参中"以高行卑"的体位原则,认为以散运骈明显高于以骈济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选本批评 骈散之争
下载PDF
刘开的门派情感与骈散立场
5
作者 陈志扬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75,共9页
刘开的骈散观念比较通达,他力主沟通骈散,思考并试图解决骈散两派的救亡问题。先宋学而后汉学的学术旨趣,是刘开骈散观的隐形支柱,他的骈散相成观生于此。在刘开的思想世界里,骈文与散文是不可能真正地相提并论的。准确来说,刘开站队于... 刘开的骈散观念比较通达,他力主沟通骈散,思考并试图解决骈散两派的救亡问题。先宋学而后汉学的学术旨趣,是刘开骈散观的隐形支柱,他的骈散相成观生于此。在刘开的思想世界里,骈文与散文是不可能真正地相提并论的。准确来说,刘开站队于桐城派,却又倾其半身向骈文观望,他的骈散交融论是桐城派内部有意识的自我改良。刘开生于桐城,又亲炙姚鼐之门,门派情感太强,从总体上来讲,刘开无法也没有背弃门派师论的大旨。与阳湖诸子相比,刘开不能作为骈散交融论的代表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开 桐城派 骈散之争 情感
下载PDF
骈文理论研究述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吕双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0-16,共7页
骈文从形成、繁荣到蜕变、复兴,一直受到各自时代文人的批评,即六朝至隋唐的反骈思潮与中唐、北宋反骈运动;宋代四六话对公牍骈文命意遣词、对偶隶事的探讨;清代学者对骈文文体特征、文统地位、发展流变规律等的全面总结。对这些骈文理... 骈文从形成、繁荣到蜕变、复兴,一直受到各自时代文人的批评,即六朝至隋唐的反骈思潮与中唐、北宋反骈运动;宋代四六话对公牍骈文命意遣词、对偶隶事的探讨;清代学者对骈文文体特征、文统地位、发展流变规律等的全面总结。对这些骈文理论的研究,近百年来主要集中在隋、唐反骈思潮和清代骈散之争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界开始对历代骈文理论作专题研究,注重从文本实践、学术思潮等方面来探讨骈文理论,骈文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理论 骈散之争 四六话
下载PDF
阮元与骈文复兴
7
作者 刘东皓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8期53-54,共2页
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本无严格意义的骈散分别,基本上是泛文章的观念。乾嘉之际,阮元提出“文言说”、“文韵说”,理论上为骈文正本清源,使骈文与古文分途发展,促进了骈文在清代的复兴。
关键词 阮元 骈散之争 沉思翰藻
下载PDF
阮元“沉思翰藻”说献疑 被引量:1
8
作者 唐海韵 《克拉玛依学刊》 2019年第3期74-79,共6页
“沉思”“翰藻”两词之对举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序》,清代阮元视“沉思翰藻”为《文选》唯一的择录标准并将其发挥为一种学说。然而考诸事实,这一说法不甚允当。《文选》面貌丰富,选录准则不可笼统而言。“沉思翰藻”说属于... “沉思”“翰藻”两词之对举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序》,清代阮元视“沉思翰藻”为《文选》唯一的择录标准并将其发挥为一种学说。然而考诸事实,这一说法不甚允当。《文选》面貌丰富,选录准则不可笼统而言。“沉思翰藻”说属于以解释者为中心的主观性诠释,排斥了对审美客体多样性的考察,归根结底是为了给骈文赢得正统地位,与散文相抗衡。由于阮元的追步者绵绵不绝,“沉思翰藻”说便风行天下;加上这一立论又契合了近代以来人们普遍呼吁“纯文学”的热望,相沿既久,习焉不察,反而使得萧统选文标准的多样性趋于模糊,对《文选》审美接受的丰富性形成了一定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序 沉思翰藻 阮元 骈散之争 纯文学
下载PDF
李详“桐城派”批评之学理反思
9
作者 张燕芹 欧明俊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3-89,共7页
李详“桐城派”批评是“宗派”之争、“骈散”之争、“汉宋”之争、“新旧”之争的合力效应。“派别”界说上,李详否认“桐城派”,有意误读其义界,忽略流派多元性,存门户之见;但他于“桐城”之外率先命名“湘乡派”,点明“桐城派”转型... 李详“桐城派”批评是“宗派”之争、“骈散”之争、“汉宋”之争、“新旧”之争的合力效应。“派别”界说上,李详否认“桐城派”,有意误读其义界,忽略流派多元性,存门户之见;但他于“桐城”之外率先命名“湘乡派”,点明“桐城派”转型契机。“骈散”观念上,李详批评“桐城派”、批评林纾,有意张扬骈文地位,争夺话语权;但他指出“桐城”古文空疏之弊,理性评价“桐城先贤”与“桐城后学”,利于“桐城”古文近代转型。李详立于“汉学”阵营,批评遵奉“宋学”的“桐城派”,以宣扬“汉学”;新、旧文化冲突时,他自觉以“旧派”文人身份对抗“新文学”阵营,力图维护“旧文学”。梳理并反思李详“桐城派”批评,对深化李详研究、“桐城派”研究、骈文学研究、近现代文章学研究及文学批评史研究皆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详 “桐城派” “宗派”之争 之争 “汉宋”之争
下载PDF
魏源今文经学影响下的古文新变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道房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202,共11页
在文以载道方面,魏源举起今文家道统之旗,排斥汉宋家言,在桐城派、汉学家的道统之外,另辟文以载道之新境界。魏源的古文观念来源于他的今文经学思想。他以古文为载体,倡言学习西方,改革弊政,经世致用,从而与桐城派喜谈道德心性、汉学家... 在文以载道方面,魏源举起今文家道统之旗,排斥汉宋家言,在桐城派、汉学家的道统之外,另辟文以载道之新境界。魏源的古文观念来源于他的今文经学思想。他以古文为载体,倡言学习西方,改革弊政,经世致用,从而与桐城派喜谈道德心性、汉学家喜作考经论史之文区别开来。清中叶汉宋之争引发了文学上的骈散文体之争。魏源古文骈散兼行,雄恣古奥,能于桐城派古文与汉学家骈文之外自树一帜。魏源是嘉道时期古文发展处于转捩点上的重要作家,他在古文中所体现的新道统、新思想、新内容、新形式成为清末文学思想革命或文学改良运动的活水源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今文经学 古文新变 桐城派 骈散之争
原文传递
“韵”字重释与文学观念的流转
11
作者 成玮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2期60-61,共2页
文、笔之辨肇自六朝,后人偶或提及,但一直未见其重要。直至清中叶,经阮元浓墨渲染,持以介入骈散之争,方成为文论中一个显著话题。文笔之辨核心要点——有韵无韵中“韵”的释义,在晚清民国颇历变迁,以是牵出种种学术议题。
关键词 文笔之辨 文学观念 晚清民国 骈散之争 清中叶 核心要点 文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