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衡地动仪的科学性及其历史贡献 被引量:13
1
作者 冯锐 朱涛 +1 位作者 武玉霞 李先登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2期1-15,共15页
介绍了地面振动的两大分类、验震器和报警器的基本区别以及地面振动的科学检测方法,指出地动仪是对天然验震器——悬挂物的模仿和发展,史料中有关地动仪的结构、大小、反应、关系和应用5个方面的记述具有明确的地震学意义,并给出了3个... 介绍了地面振动的两大分类、验震器和报警器的基本区别以及地面振动的科学检测方法,指出地动仪是对天然验震器——悬挂物的模仿和发展,史料中有关地动仪的结构、大小、反应、关系和应用5个方面的记述具有明确的地震学意义,并给出了3个重要的限制性参数。正是由于史料中存在这些实质性的技术内容和定量参数,使仪器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得以确认,并使地动仪的科学复原成为可能。张衡利用惯性摆原理成功地开创了人类测震实践的先河,并在保留地动记录和检测微弱信号方面做出了两个重要的贡献。地动仪的成功曾经在现代地震学起步阶段起过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地动仪 传统模型 天然验震器 报警器 惯性 米尔恩
下载PDF
张衡候风地动仪的原理复原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冯锐 武玉霞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8-376,共19页
候风地动仪复原研究的分歧源于工作原理不清 ,影响到外形复原的合理性和对地动仪科学地位的公正评价。针对百年来悬垂摆和直立杆这两种基本原理的猜测 ,作者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出发 ,对验震器的特点、《后汉书》的记载、都柱结构与运动... 候风地动仪复原研究的分歧源于工作原理不清 ,影响到外形复原的合理性和对地动仪科学地位的公正评价。针对百年来悬垂摆和直立杆这两种基本原理的猜测 ,作者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出发 ,对验震器的特点、《后汉书》的记载、都柱结构与运动、陇西历史地震、洛阳的烈度以及洛阳地震台的现代地震记录图等进行了研究。认为候风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是悬垂摆 ,触发地动仪运动的是瑞利面波 ,共振起到放大作用。长期流行的直立杆原理 (曾一度被误称为“倒立摆”)是不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 候风地动仪 验震器 悬垂摆 直立杆 考古
下载PDF
地震仪器的发展(第一部分)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大克 罗艳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19-23,共5页
关键词 地震仪器 数字地震仪 发展过程 电子放大 国内外 验震器 光杠杆 电流计 反馈式 网络化
下载PDF
张衡地动仪的否定之否定 被引量:13
4
作者 冯锐 《防灾博览》 2003年第1期5-9,共5页
“今天,我们还没有能力对张衡地动仪悬挂摆的“施关发机”和“牙机巧制”做出更具体的复原。正如在赞美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时不愿给她添臂加膀一样,宁可欣赏这种超越时代的缺憾美,而把古典文化的无穷魅力保留给我们的后代。”本文把这段... “今天,我们还没有能力对张衡地动仪悬挂摆的“施关发机”和“牙机巧制”做出更具体的复原。正如在赞美断臂的维纳斯雕像时不愿给她添臂加膀一样,宁可欣赏这种超越时代的缺憾美,而把古典文化的无穷魅力保留给我们的后代。”本文把这段文字作为结束语是再恰当不过了。对于张衡地动仪的复原,国内外地震学界素有争议,复原的地动仪也达十多种之多。本文作者以地动仪的原理为切入点,对原理的科学性、结构的合理性等进行了认真的探讨,指出了张衡地动仪与现代地震学密不可分的关系,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们将这篇难得的科普文章刊出,不是想得出对张衡地动仪复原的最后结论,而是意在更好地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同时也期翼着各方面的学者就此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对张衡地动仪的研究和科普走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 地动仪 地震史 否定之否定 地震科学 东汉 地震记录仪 验震器
下载PDF
张衡地动仪的科学复原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武玉霞 《城市与减灾》 2007年第2期21-23,共3页
随着“地球村”时代的到来,世界上更多的人注意到了中国的张衡和他发明创制的地动仪,这不仅因为它是人类第一台地震仪器,创制年代早于西方验震器约1600年,还因为地动仪成功地测到了千里之外的陇西地震,
关键词 地动仪 张衡 模型 复原 科学 地震仪器 地球村 验震器
下载PDF
地震学发展史大事记(1751—1978)
6
作者 B.F.Howell 吴忠良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1992年第4期93-95,共3页
1751 第一个摆式验震器出现.1755 里斯本大地震激发了人们对地震研究的兴趣.1819 Rann of Cutch地震使人们注意到断裂的作用.1826 胡弗(Von Hoff)开始出版地震年报.1831 泊松(Poisson)发表固体中的弹性波理论.1855 斐舍尔(Fisher)注意... 1751 第一个摆式验震器出现.1755 里斯本大地震激发了人们对地震研究的兴趣.1819 Rann of Cutch地震使人们注意到断裂的作用.1826 胡弗(Von Hoff)开始出版地震年报.1831 泊松(Poisson)发表固体中的弹性波理论.1855 斐舍尔(Fisher)注意到断层是地震的成因.1857 那不勒斯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大小 地震激发 弹性波 验震器 地震学研究 地震研究 面波 舍尔 Poisson 摆式
下载PDF
张衡地动仪千年谜团被破解
7
《安全与健康》 2005年第07S期50-50,共1页
人类第一台验震器——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当时放在洛阳,曾观测到陇西地震,时人“皆服其妙”。
关键词 地动仪 张衡 破解 验震器 地震
下载PDF
地震学发展史大事记
8
作者 闵芳 《生命与灾害》 2012年第10期9-10,共2页
1751年第一台摆验震器。 755年里斯本地震激发了入们对地震学的关注。 1819年库奇丛林沼泽地的地震令人注意到了断层的作用。
关键词 地震学 大事记 发展史 地震激发 验震器 里斯本 沼泽地 断层
下载PDF
科学家欲复原张衡地动仪
9
作者 李成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2006年第6期16-16,共1页
  人类史上首台验震器于1700多年前消失后,中外科学家一直试图使它复原.中国科学家近日取得阶段性成果--张衡地动仪之秘初步破解.……
关键词 地动仪 验震器
下载PDF
张衡地动仪的发明、失传与历史继承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锐 李先登 +1 位作者 田凯 武玉霞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8,共11页
地动仪的发明和失传存在深厚的社会背景。悬挂物对地震的良好反应是诞生科学思想的物质基础。地动仪是对天然验震器的发展,张衡不仅在利用物体惯性测震上,也在检测和记录地震微弱信号上有技术创新,成功测到公元134年12月13日陇西地震。... 地动仪的发明和失传存在深厚的社会背景。悬挂物对地震的良好反应是诞生科学思想的物质基础。地动仪是对天然验震器的发展,张衡不仅在利用物体惯性测震上,也在检测和记录地震微弱信号上有技术创新,成功测到公元134年12月13日陇西地震。天诫观念把自然现象与社会问题混为一谈,导致张衡晚年和地动仪的悲剧。仪器可能失传于东汉末年,当时发生了洛阳大火、毁铜铸钱、京师搬迁、人口剧减和灵台被毁等极端严重的社会混乱。张衡的科学思想和实践对现代地震学的起步发挥过思想启迪作用。对地动仪的研究需要开展科学实验,学术观点的统一只能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地动仪 天然验震器 天诫观念 仪器失传
原文传递
科学,激活了张衡地动仪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锐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76-488,共13页
张衡在公元132年发明的地动仪是人类历史的第一台地震仪器——验震器,失传于东汉末年(大约公元190—220年).为了展现这一伟大的科技成果,国内外自1875年以来提出过13种概念性的地动仪复原模型,都不能够验震工作.其中王振铎于1951年提出... 张衡在公元132年发明的地动仪是人类历史的第一台地震仪器——验震器,失传于东汉末年(大约公元190—220年).为了展现这一伟大的科技成果,国内外自1875年以来提出过13种概念性的地动仪复原模型,都不能够验震工作.其中王振铎于1951年提出的展览模型最为流行,但是存在着原理性的错误和其他的失误,受到学术界的严肃批评和否定.为此,中国地震局和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从2002年开始了新的科学复原研究.新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发现并纠正了过去的误解,证实史料对地动仪的记载并不是孤证,地动仪成功测震的是公元134年12月13日的陇西地震,地动仪的工作原理是悬垂摆,张衡的发明曾经在现代地震学起步阶段起过重要的思想启迪作用.新设计的模型已经于2008年定型,内部结构有5部分,形似汉代酒樽,蟾蜍为器足,不仅更加符合史料和汉代的历史特征,而且具有了良好的验震和抗干扰功能,陇西地震现象得到重现,百年多的复原研究第一次实现了从概念模型到科学仪器的历史性跨越.文章对有关问题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地动仪 验震器 科学复原 史料研究 地震学研究 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