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22年8月,采用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3例。...目的:观察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22年8月,采用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2~61岁,中位数40岁。均为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按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标准,Ⅳ型4例、Ⅴ型9例、Ⅵ型10例。按照罗从风三柱分型方法,双柱骨折7例、三柱骨折16例。均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4例,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6 d,中位数7 d。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术后6个月,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中位数17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1周,中位数17周。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后即刻12.6°±1.8°、术后6个月11.8°±1.2°;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即刻3.6°±1.2°、术后6个月3.3°±1.1°。术后6个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5.8±2.2)分,优13例、良8例、差2例。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88.1±6.6)分,优10例、良12例、可1例;膝关节屈曲133.6°±7.2°,膝关节伸直均可达0°。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骨折复位和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筋骨疗伤膏联合补肾接骨汤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及典型Wnt/β-链蛋白(Canonical Wnt/β-catenin pathway,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医院骨外科进行诊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2例,随机数...目的探讨筋骨疗伤膏联合补肾接骨汤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及典型Wnt/β-链蛋白(Canonical Wnt/β-catenin pathway,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医院骨外科进行诊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2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46例)及对照组(46例)。所有受试者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康复手段和热水泡脚,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筋骨疗伤膏联合补肾接骨汤。对比两组临床恢复情况、肿胀程度、疼痛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血清蛋白水平、骨痂生长情况及不良反应。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加以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完全负重锻炼、骨折愈合时间缩短,骨折延迟愈合率较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肿胀程度、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肿胀程度、疼痛评分较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β-catenin升高,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isomer of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及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 type Ⅰ collagen amino terminal extender peptide,T-PI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β-catenin水平较高,β-CTX及T-PINP水平较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骨痂量评分、骨痂密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骨痂量评分、骨痂密度评分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通过筋骨疗伤膏联合补肾接骨汤可减轻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肿胀及疼痛程度,改善血液微循环,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具有密切相关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22年8月,采用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2~61岁,中位数40岁。均为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按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标准,Ⅳ型4例、Ⅴ型9例、Ⅵ型10例。按照罗从风三柱分型方法,双柱骨折7例、三柱骨折16例。均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4例,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6 d,中位数7 d。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术后6个月,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中位数17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1周,中位数17周。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后即刻12.6°±1.8°、术后6个月11.8°±1.2°;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即刻3.6°±1.2°、术后6个月3.3°±1.1°。术后6个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5.8±2.2)分,优13例、良8例、差2例。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88.1±6.6)分,优10例、良12例、可1例;膝关节屈曲133.6°±7.2°,膝关节伸直均可达0°。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骨折复位和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文摘目的探讨筋骨疗伤膏联合补肾接骨汤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及典型Wnt/β-链蛋白(Canonical Wnt/β-catenin pathway,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医院骨外科进行诊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2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46例)及对照组(46例)。所有受试者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康复手段和热水泡脚,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筋骨疗伤膏联合补肾接骨汤。对比两组临床恢复情况、肿胀程度、疼痛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血清蛋白水平、骨痂生长情况及不良反应。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加以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完全负重锻炼、骨折愈合时间缩短,骨折延迟愈合率较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肿胀程度、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肿胀程度、疼痛评分较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β-catenin升高,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isomer of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及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 type Ⅰ collagen amino terminal extender peptide,T-PI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β-catenin水平较高,β-CTX及T-PINP水平较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骨痂量评分、骨痂密度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骨痂量评分、骨痂密度评分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通过筋骨疗伤膏联合补肾接骨汤可减轻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肿胀及疼痛程度,改善血液微循环,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具有密切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