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脱蛋白骨单纯植入修复骨缺损的成骨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彦林 韩睿 +3 位作者 王永年 李林芝 曾才铭 赵晓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4期2616-2617,F007,共3页
目的:探讨部分脱蛋白骨修复骨缺损的成骨作用。方法:用部分脱蛋白骨(PDB)来修复兔桡骨缺损,以自体髂骨移植和空白缺损为对照,术后4,8,12,24周取材,通过X线摄片和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检测,评价部分脱蛋白骨的成骨作用。结果:X线片可见4周时... 目的:探讨部分脱蛋白骨修复骨缺损的成骨作用。方法:用部分脱蛋白骨(PDB)来修复兔桡骨缺损,以自体髂骨移植和空白缺损为对照,术后4,8,12,24周取材,通过X线摄片和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检测,评价部分脱蛋白骨的成骨作用。结果:X线片可见4周时材料密度较高;8周时材料与宿主骨交界处模糊;12周时材料边缘部分区域密度接近宿主骨;24周时缺损区域密度更接近宿主骨,仍存有一些高密度影。经组织学形态观察可见4周和8周时新骨贴附材料生长;以后新骨增多;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解吸收;24周时成骨量明显增多,仍可见部分残余材料。结论:部分脱蛋白骨可用于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和骨组织/损伤 移植 生物相容性材料 作用
下载PDF
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卫东 赵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92-1995,共4页
目的: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是将具有促进骨愈合作用的基因转入靶细胞,由靶细胞转录成mRNA并翻译成蛋白质,在蛋白质的作用下靶细胞被刺激分化,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促进骨愈合。随着细胞重组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参与骨修复的生长因... 目的: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是将具有促进骨愈合作用的基因转入靶细胞,由靶细胞转录成mRNA并翻译成蛋白质,在蛋白质的作用下靶细胞被刺激分化,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促进骨愈合。随着细胞重组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参与骨修复的生长因子基因被成功克隆,使得基因治疗骨缺损成为一种可能。为此就骨缺损局部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检索PUBMED1965-01/2006-01关于骨缺损局部基因治疗的文章,检索词为“gene therapy,bone defec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6-01关于骨缺损局部基因治疗的文章,检索词为“骨缺损,基因治疗”,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37篇相关文献,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05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2篇文献中,4篇涉及目的基因的选择,3篇涉及靶细胞的选择,7篇涉及基因表达载体的选择,3篇涉及基因转移方法,4篇涉及基因治疗与组织工程结合治疗骨缺损,5篇涉及多基因联合治疗骨缺损,2篇涉及骨缺损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资料综合: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是在骨再生基本理论认识和基因重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为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缺损的治疗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其基本问题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选择、靶细胞的选择、基因表达载体的选择以及基因转移方法的选择等。靶细胞的选择及基因转移方法方面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骨髓基质干细胞成为首选的靶细胞,基因的体外转移较体内转移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也已得到公认。目前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进一步阐明骨缺损修复的自然过程,从众多参与这一过程的信号分子中筛选出最为有效的成分应用于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并进一步改进基因表达载体,以确保基因治疗的安全性。相信通过骨再生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及基因重组技术的不断完善,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将最终走出实验室,真正造福于骨缺损患者。结论: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可以有效地激活骨缺损部位的骨再生活动,同时又可以避免直接应用细胞因子导致的免疫排斥和系统毒性等问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这项技术还很不完善,在目的基因、基因载体和转染技术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和骨组织/损伤 基因 调节 遗传学技术 综述文献
下载PDF
骨科意外伤患者依赖性心理行为反应的表现及护理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水云 朱惠琴 +2 位作者 陈瑜 温新颜 张艺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622-623,共2页
关键词 心理疗法 骨和骨组织/损伤
下载PDF
长沙某医院骨科伤口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晰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2期265-267,共3页
目的:了解该院骨科患者伤口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骨科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及控制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将2011~2013年该院178例住院骨科患者的伤口分泌物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8株伤口分泌物病原... 目的:了解该院骨科患者伤口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骨科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及控制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将2011~2013年该院178例住院骨科患者的伤口分泌物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8株伤口分泌物病原菌中检出前4位的病原菌及其检出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23.60%)、大肠埃希菌32株(17.98%)、表皮葡萄球菌22株(12.36%)和铜绿假单胞菌18株(10.11%);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6.7%,且对青霉素等大多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创伤患者伤口优势菌,且细菌耐药性高,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阳性球菌 革兰氏阴性菌 伤口感染 药物耐受性 骨和骨组织/损伤
下载PDF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下肢严重创伤病情变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奇峰 徐中和 +1 位作者 温世锋 陈珊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下肢严重创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对病情发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0-01/2003-12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下肢严重创伤患者36例,按下肢创伤严重度评分为(6.24±1.45)分,下肢创伤严重度评分&... 目的:分析下肢严重创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对病情发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0-01/2003-12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下肢严重创伤患者36例,按下肢创伤严重度评分为(6.24±1.45)分,下肢创伤严重度评分<7分29例,≥7分7例。根据感染发生与否把患者分为感染组15例和非感染组21例。正常对照组20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在伤后6h及入院后1,3,5,7,10,14,21d分别采集静脉血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结果:纳入患者36例和正常对照2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血清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伤后早期并发感染前,感染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非感染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并发感染后,感染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在伤后6h,1,3,5,7,10,14,21d,肿瘤坏死因子α在伤后3,5,7,10,14d明显升高感染组白细胞介素6在伤后6h,1,3,5,7,10,14,21d分别为(194.93±23.55),(372.24±130.04),(520.65±136.21),(437.85±115.11),(380.21±81.22),(338.62±8.37),(230.41±51.39),(126.71±20.59)μg/L,非感染组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56.57±7.64),(227.15±7.21),(349.78±85.13),(201.85±73.60),(188.20±96.13),(132.07±7.42),(74.24±11.13),(22.12±6.21)μg/L,P<0.05;感染组肿瘤坏死因子α在伤后3,5,7,10,14d分别为(1.58±0.11),(1.47±0.07),(1.39±0.23),(1.38±0.06),(1.15±0.22)μg/L,非感染组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0.93±0.07),(0.91±0.05),(0.82±0.21),(0.81±0.28),(0.76±0.13)μg/L,P<0.05。结论:动态检测下肢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变化可有助于病情的评估,而动态检测下肢严重创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变化更有助于预测伤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骨和骨组织/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