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羊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及放射性核素显像监测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滨 裴国献 +3 位作者 王珂 范义湘 金丹 魏宽海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山羊大段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监测效果。方法将27只中国青山羊,分为组织工程骨组、人工骨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并分别造成左侧胫骨2cm骨缺损。对组织工程骨组缺损区植入珊瑚羟基磷灰...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山羊大段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监测效果。方法将27只中国青山羊,分为组织工程骨组、人工骨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并分别造成左侧胫骨2cm骨缺损。对组织工程骨组缺损区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CHAP)和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复合体,人工骨组植入CHAP,对照组则不植入任何填充物。采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于术后2、4、8周监测各组骨修复情况。结果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测定的感兴趣区(ROI)计数和T/NT比值显示:对照组在各时间点均未见再血管化的表现及明显的成骨活动;人工骨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血管再生的数量和成骨的质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组织工程骨组上升趋势更为显著。结论组织工程骨较人工骨具有更佳的修复大动物大段骨缺损的能力,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修复过程中有比较准确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 放性显像 组织学技术 组织工程学 动物实验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应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观察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程越 马红梅 +1 位作者 张欣 崔福斋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应用99mTc-MDP放射性骨显像观察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BMSCs+nHAC)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范围为15mm×15mm的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相应方法修复:A组,BMSCs+nHAC修复;B组,nHAC修复;C组,... 目的:应用99mTc-MDP放射性骨显像观察复合兔骨髓基质细胞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BMSCs+nHAC)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兔下颌骨体部范围为15mm×15mm的全层骨缺损分别采取相应方法修复:A组,BMSCs+nHAC修复;B组,nHAC修复;C组,空白对照组,缺损不做修复。术后4、8、12周分别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进行监测。结果:术后4周,A组核素浓聚程度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核素浓聚程度亦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A组核素浓聚程度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核素浓聚程度与C组无显著差异;术后12周,3组核素浓聚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MSCs+nHAC修复下颌骨缺损与单独使用nHAC相比具有较好的成骨能力和血管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 髓基质细胞 缺损 放射性显像
下载PDF
36例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申超 吕宽 吴志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1868-187l,共4页
目的:探讨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6例LCH患者全身骨显像结果,其中14例患者行颅骨SPECT断层显像。结果:36例LCH患者全身骨显像阳性30例,阳性率83.3%。其中单发病灶者14例,多发病灶... 目的:探讨朗格罕氏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6例LCH患者全身骨显像结果,其中14例患者行颅骨SPECT断层显像。结果:36例LCH患者全身骨显像阳性30例,阳性率83.3%。其中单发病灶者14例,多发病灶者16例。颅骨阳性者14例,以顶骨和颞骨最常受累,其中4例颞骨病灶由SPECT骨断层显像检出;脊柱阳性者7例,主要见于胸椎和腰椎;四肢长骨阳性者6例,受累的部位依次为股骨、肱骨和胫骨,主要累及骨干部;肋骨阳性者2例,髂骨1例。颅骨、脊柱和四肢长骨是LCH最常累及的部位。结论:LCH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中有一定的特征表现,SPECT骨断层显像能提高LCH病灶检出的阳性率,二者的联合应用在LCH的诊疗中具有较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罕氏细胞 组织细胞增生症 放射性 显像特征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素全身显像 阳性率 断层显像 四肢长 单发病灶 SPECT 患者 回顾性分析 显像结果 特征表现 联合应用 脊柱 病灶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组织工程骨修复羊胫骨骨缺损实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滨 裴国献 +2 位作者 王珂 金丹 魏宽海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 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HAP)体外复合经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大动物大段骨缺损中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中国青山羊6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分别造成左侧胫骨2cm骨缺损,实... 目的 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CHAP)体外复合经扩增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大动物大段骨缺损中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中国青山羊6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分别造成左侧胫骨2cm骨缺损,实验组缺损区植入CHAP和BMSc复合体,对照组不植入任何填充物。术后2、4、8周分别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进行监测。结果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中感兴趣区(ROI)计数和摄取比值显示对照组在3个时间点均未见再血管化的表现及明显的成骨活动,而实验组则随着时间的延长再血管化的数量和成骨的质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结论CHAP和BMSc复合体具有良好的修复大动物大段骨缺损的能力,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修复过程中有非常准确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组织工程 修复 缺损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评估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长段骨缺损 被引量:2
5
作者 林红 方涛林 +3 位作者 戴文达 孙源 李熙雷 董健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6-419,共4页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其诱导内皮细胞(ECs)联合种植于多孔β-TCP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长段骨缺损的作用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在此过程中的监测效果。方法:制备兔双侧尺骨1.5 cm骨缺损共48侧,分4组修复(每组12侧),A血...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其诱导内皮细胞(ECs)联合种植于多孔β-TCP构筑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长段骨缺损的作用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在此过程中的监测效果。方法:制备兔双侧尺骨1.5 cm骨缺损共48侧,分4组修复(每组12侧),A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组(MSCs+ECs+β-TCP),B组织工程骨组(MSCs+β-TCP),C单纯材料组(β-TCP),D空白组。术后4、8、12周行ECT、组织切片等检查,观察各组骨缺损修复效能及移植物血管化情况。结果:D组骨缺损未修复,A组骨缺损修复效能及血管化情况优于B组,而B组又优于C组,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SCs和其诱导ECs共培养构筑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能促进成骨过程和新生骨的血管化,显著提高组织工程骨修复长段骨缺损的能力,ECT在修复过程中有较准确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放射性显像 缺损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中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爱清 陈志军 王雪芹 《江西医药》 CAS 2006年第12期962-962,1048,共2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中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的临床意义。方法受检者常规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对1173例骨显像中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进行分析。结果1173例骨显像中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39例(3.32%)。其中肺摄...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中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的临床意义。方法受检者常规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对1173例骨显像中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进行分析。结果1173例骨显像中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39例(3.32%)。其中肺摄取10例;肝摄取9例;乳腺摄取7例;肌肉软组织及皮下摄取4例;胸膜摄取3例;腹膜摄取2例;脾摄取2例;胃癌术后残余灶及结肠癌摄取各1例。结论多种原因均可致骨外软组织异常摄取骨显像剂,应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组织 摄取 MDP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动态检测组织工程化骨血管化的价值
7
作者 付志厚 王爱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727-1729,共3页
[目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动态检测评价组织工程化骨血管化与骨代谢的价值。[方法]取大白兔24只,抽取骨髓,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与骨向诱导。双侧股骨髁制作0.6 cm×1.2 cm的骨缺损,将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 [目的]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动态检测评价组织工程化骨血管化与骨代谢的价值。[方法]取大白兔24只,抽取骨髓,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与骨向诱导。双侧股骨髁制作0.6 cm×1.2 cm的骨缺损,将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植入左侧骨缺损处为实验组,右侧单纯植入珊瑚羟基磷灰石为对照组。术后4、8、12周分别行静态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测,用ROI计数计算不同时间点的ROI平均计数。[结果]结果术后4、8、12周实验组ROI计数(单位像素)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高。实验组ROI计数随时间的延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术后8周开始增长放缓;对照组ROI计数术后8周增长缓慢,8周后开始增长加快,两组均在12周达到峰值。[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可有效的修复股骨髁松质骨缺损。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动态检测组织工程化骨血管化及骨代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血管化 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损 珊瑚羟基磷灰石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不典型表现2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定德 李前伟 +3 位作者 厉红民 谢来平 罗朝学 刘广元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1137-1138,共2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不典型表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8例核素骨显像呈不典型表现的病例,分别进行病理活检,或X线、CT、MRI检查,或定期复查核素骨显像等进行随访,评价随访结果.结果 (1)骨显像不典型表现的病例中,有肿瘤病史者骨转移...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不典型表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8例核素骨显像呈不典型表现的病例,分别进行病理活检,或X线、CT、MRI检查,或定期复查核素骨显像等进行随访,评价随访结果.结果 (1)骨显像不典型表现的病例中,有肿瘤病史者骨转移的阳性率为22.4%(47/210),无肿瘤病史者骨转移的阳性率为7.9%(3/38),二者相差显著(P<0.01);(2)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中,好发部位的骨转移阳性率为30.5%(29/95),非好发部位则为19.4%(7/36),二者相差显著(P<0.01);(3)60.4%(150/248)的骨显像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是通过补充X线、CT、MRI检查或随访而最终明确诊断的;(4)28.0%(10/48)的不典型表现病例随访3个月时病灶无明显变化而6个月或12个月后病灶明显扩大或出现新的病灶.结论肿瘤骨转移非好发部位或无肿瘤病史患者的放射性异常浓聚灶也须高度重视,必要时考虑'双癌';应密切结合X线、CT、MRI检查综合分析;骨显像随访时间一般应为3~6个月以上,必要时可超过1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不典型表现 肿瘤转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骨外异常放射性浓聚影的原因 被引量:14
9
作者 马超 左书耀 匡安仁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9-320,共2页
全身放射性核素骨显像(WBS)是核医学科常用的检查项目,主要用于早期发现骨骼系统疾病,特别是早期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骨转移.随着WBS病例的增加,核医学科医师在阅片中遇见的各种难以解释的异常图像越来越多,其中以骨外组织的异常放... 全身放射性核素骨显像(WBS)是核医学科常用的检查项目,主要用于早期发现骨骼系统疾病,特别是早期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骨转移.随着WBS病例的增加,核医学科医师在阅片中遇见的各种难以解释的异常图像越来越多,其中以骨外组织的异常放射性浓聚影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放射性浓聚 组织 骼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患者 医学科 早期诊断 检查项目
下载PDF
放射性骨显像在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雪晖 谢肇 +4 位作者 许建中 李前伟 黄定德 陈杰 谢来平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77-779,共3页
目的观察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时复合了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及成骨情况。方法自体骨髓通过不同方法的体外培养,分别获得EPCs及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脱钙骨基质(DBM)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 目的观察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时复合了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及成骨情况。方法自体骨髓通过不同方法的体外培养,分别获得EPCs及经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脱钙骨基质(DBM)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通过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评价术后不同时期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进程及成骨情况。结果感兴趣区(ROI)计数和摄取比值显示:术后3d,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于正常对照。术后2、4、8周,各组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4周和8周时达到峰值,实验组在各个时相点均高于自身对照及阴性对照组。术后12周,各组均开始下降,其中延迟相结果显示:实验组与自身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均高于阴性对照组。术后16周,血池相结果显示:实验组低于自身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延迟相结果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修复过程中的血管化及成骨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EPCs可以促进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加速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缺损 血管化 放射性显像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缺损修复实验中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江捍平 王大平 +2 位作者 朱伟民 熊建义 阮建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7-440,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应用,为临床运用于骨缺损修复领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多孔纳米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的骨缺损修复作用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重建过程中的应用,为临床运用于骨缺损修复领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4只在单侧桡骨制备骨缺损动物模型,然后用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进行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作为实验组,以普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2周,4周,8周和12周分别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监测两组人工骨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通过ROI方法定量对比两种材料植入区和正常区放射性浓集比值,nano-HA人工骨组成骨作用优于HA人工骨组,骨缺损修复能力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骨修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监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 人工 缺损 放射性显像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骨缺损修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克明 刘兴炎 +2 位作者 李旭升 葛宝丰 白孟海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8-169,共2页
用SPECT检查骨缺损修复效果。40只新西兰白兔均于两侧桡骨干造成15cm缺损后分成4组,A组植入25mg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B组植入25mgBMP;C组单纯植入纤维蛋白;D组不植入任何材料... 用SPECT检查骨缺损修复效果。40只新西兰白兔均于两侧桡骨干造成15cm缺损后分成4组,A组植入25mg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与纤维蛋白的复合物;B组植入25mgBMP;C组单纯植入纤维蛋白;D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不同时间进行骨骼显像,同时进行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1周发现再生性骨盐沉积活动,以A组最为活跃,B组其次,所揭示规律与组织学和放射学检查结果吻合。因此,SPECT和常规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更早、更全面地评价骨缺损修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术 放射性 显像 缺损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定位的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林玉江 杨利民 杨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8-411,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定位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4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将核素骨显像技术定位的新鲜压缩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设为骨扫描组,将首先经查体定位、X线透视筛查后,将发... 目的:比较分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诊断定位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4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将核素骨显像技术定位的新鲜压缩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设为骨扫描组,将首先经查体定位、X线透视筛查后,将发现的病变椎体再进行CT以及磁共振检查,最终确定新鲜压缩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设为标准组,将两者数据进行Kappa检验。结果:骨扫描组确定的新鲜骨折的责任椎体数目为56节,标准组中,X线定位58节椎体,CT定位54节椎体,MRI定位52节椎体,经过综合评估后,确认责任椎体为52节,两组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6)。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结果与综合查体定位、X线、CT以及磁共振共同诊断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对于不能行MRI检查的患者,核素骨显像是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责任椎体的有效辅助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磁共振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海蛟 邵振华 +1 位作者 张立 张永康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9-351,共3页
目的 探索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对6 0例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进行全身骨显像探测及分析骨转移灶,并同时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放射免疫测定。结果 前... 目的 探索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 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对6 0例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进行全身骨显像探测及分析骨转移灶,并同时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放射免疫测定。结果 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后骨转移灶的状态根据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表现可分为3种类型:①减少或消失;②保持稳定状态;③出现或增多,常伴有相应的血清PSA变化。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直观地监测骨转移灶的变化,可协同血清PSA共同作为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放射性 显像 内分泌治疗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任浙平 李先明 +2 位作者 吴超权 闫茂生 吴冬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3期307-308,共2页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5 8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 ,其中 2 9例同时行CT/MRI检查。结果 经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 ,15 8例患者中先后有 81例骨显像异常 ,临床诊断为骨转移 ...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5 8例初诊鼻咽癌患者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 ,其中 2 9例同时行CT/MRI检查。结果 经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 ,15 8例患者中先后有 81例骨显像异常 ,临床诊断为骨转移 ,阳性率为 5 1.2 %。N 1~N 3期病例骨转移率为 5 5 .6% ,N 0期为 12 .5 % (P <0 .0 1) ;T1期骨转移率为 41.9% ,T 4期为 5 8.4%(P <0 .0 5 ) ;低分化鳞癌骨转移率为 5 2 .0 % ,中高分化鳞癌为 2 5 .0 % (P <0 .0 5 )。 81例骨显像阳性者中 ,有骨痛症状者 5 2例 (占64 .2 % )。结论 鼻咽癌易发生骨转移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对鼻咽癌临床分期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性 显像 肿瘤 转移
下载PDF
58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仰珍 吴德华 吴湖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骨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未经放疗、化疗的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均分别行核素骨显像、骨X线平片、骨CT检查。核素骨显像于静脉注射99mTc-MDP3~6h后进行。结果58例鼻咽癌Ⅲ、Ⅳ... 目的探讨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骨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未经放疗、化疗的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均分别行核素骨显像、骨X线平片、骨CT检查。核素骨显像于静脉注射99mTc-MDP3~6h后进行。结果58例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中有13例最后经临床确诊为鼻咽癌骨转移。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84.6%,特异性为82.2%,假阳性率为17.7%,假阴性率15.4%。病灶主要集中于脊椎、肋骨和骨盆。骨显像与X线、CT检查对转移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4.6%、61.5%和69.2%,核素骨显像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平片和CT(P<0.05)。本组病例中,患者有疼痛主诉者骨显像的阳性率高;N分期晚者其阳性率也高。结论全身骨显像在诊断鼻咽癌Ⅲ、Ⅳ期初诊患者有无骨转移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灵敏度高于X线平片和CT检查;骨显像阳性率的高低与疼痛主诉及N分期密切相关,在病例筛选中可作为首选检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性显像 显像 诊断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广宙 刘志翔 +2 位作者 张磊 李现军 谢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3期271-272,共2页
目的 研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强直性脊柱炎 (AS)的诊断价值。方法 AS患者和对照组均做了全身、局部及断层骨显像 ,并测定了骶髂关节 /骶骨 (SI/S)的计数比值。结果 早期AS患者的SI/S比值 (1.5 3± 0 .11)与对照组 (1.2 1±0 ... 目的 研究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强直性脊柱炎 (AS)的诊断价值。方法 AS患者和对照组均做了全身、局部及断层骨显像 ,并测定了骶髂关节 /骶骨 (SI/S)的计数比值。结果 早期AS患者的SI/S比值 (1.5 3± 0 .11)与对照组 (1.2 1±0 .10 )、中期 (1.2 8± 0 .2 9)和晚期 (1.19± 0 .3 9)AS患者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中期和晚期AS患者的SI/S比值之间 ,以及中、晚期AS患者的SI/S比值与对照组比较 ,均无差异 (P >0 .0 5 )。 6例X线平片无异常的AS患者全身骨显像则发现腰椎及外周关节放射性异常浓聚 ;AS患者全身骨显像共发现椎骨异常浓聚灶 2 43个 ,而断层显像则检出 3 0 9个异常浓聚灶。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测定SI/S比值对AS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对中、晚期AS的诊断意义不大 ;骨显像发现AS骨关节部位的早期病变比X线平片更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放射性显像 MDP 诊断
下载PDF
用放射性核素监测组织工程骨修复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夏长所 叶发刚 +2 位作者 邹云雯 纪淑香 王登春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3-204,共2页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技术对其的监测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桡骨制成 15mm骨缺损。左侧植入磷酸钙人工骨 (CPC)和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复合体 ,右侧植入CPC。采用核素骨显像和γ计数...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技术对其的监测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桡骨制成 15mm骨缺损。左侧植入磷酸钙人工骨 (CPC)和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复合体 ,右侧植入CPC。采用核素骨显像和γ计数定量分析于术后 4、8、12周监测骨修复情况。结果 复合骨移植较人工骨有明显的放射性聚集 ,核素骨显像的感兴趣区计数、γ计数定量分析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组织工程骨较人工骨具有更佳的修复动物骨缺损的能力 ,放射性核素技术对修复过程有比较准确的监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修复 缺损 显像 植入 监测 人工 结论 能力 情况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临床骨科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强 赵建宁 施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放射性核素显像广泛应用于骨骼系统的诊断和治疗 ,对转移性骨肿瘤、骨髓炎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能够早期判断移植骨是否成活 ,同时对原发性骨肿瘤和转移性骨肿瘤引起的骨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关键词 放射性 显像 应用 肿瘤 髓炎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PSA、fPSA、fPSA/tPSA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 被引量:14
20
作者 赵辉 安建平 +1 位作者 徐晓红 王晶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前列腺癌患者骨显像示骨转移与骨显像正常患者各35例,前列腺良性病患者30例及健康体检者35例,分别测定其血清中PSA、fPSA、fPSA/tPSA的含量。...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患者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前列腺癌患者骨显像示骨转移与骨显像正常患者各35例,前列腺良性病患者30例及健康体检者35例,分别测定其血清中PSA、fPSA、fPSA/tPSA的含量。结果:前列腺癌无骨转移组PSA、fPSA水平较对照组略有升高,但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有骨转移组PSA、fPSA水平则升高均非常显著(P均<0.01);前列腺良性病组PSA、fPS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同时>2个骨转移灶组PSA、fPSA水平较≤2个骨转移灶的患者PSA、fPSA水平升高均非常显著(P均<0.01)。在骨转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比较中,fPSA/tPSA比值<0.2诊断的敏感度最高,可达到85.7%,但是其特异度只有45.71%;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2个骨转移灶)+fPSA/tPSA敏感度最低为62.9%,但是可提高特异度达到77.14%。结论:血清PSA、fPSA、fPSA/tPSA水平与骨转移灶发生有一定关系,两者联检可以提高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中的诊断特异度,可尽早、全面地发现前列腺癌患者全身骨转移,特别是全身骨显像结果模棱两可时意义更大,有助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显像 肿瘤标志物 前列腺癌转移 f/t-PSA比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