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椎体后缘终板骨坏死症 被引量:7
1
作者 彭宝淦 侯树勋 +1 位作者 吴闻文 商卫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1160-1162,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终板骨坏死症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 :2 1例病人 ,以腰腿痛症状为主 ,少数伴有间隙性跛行和马尾压迫症状 ,平均发病时间 4.5年。X线检查发现下腰椎管内有一与椎体后缘相连的小骨块 ,CT扫描清晰显示椎体后缘...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终板骨坏死症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方法 :2 1例病人 ,以腰腿痛症状为主 ,少数伴有间隙性跛行和马尾压迫症状 ,平均发病时间 4.5年。X线检查发现下腰椎管内有一与椎体后缘相连的小骨块 ,CT扫描清晰显示椎体后缘有类圆形或多囊状骨质缺损 ,周边形成硬化带 ,后方骨质凸入椎管内 ,或压迫硬膜囊或压迫神经根。MRI显示对应椎间盘大都呈严重退变状态。本组病人全部行手术治疗 ,将凸入椎管内骨质凿除和对应突入的椎间盘摘除 ,部分病人行手术节段的植骨融合和内固定。结果 :术中肉眼所见 ,切除的凸入骨质都与纤维环边缘相连在一起 ,骨缺损区为纤维软骨组织和骨性组织所充填。术后 2 1例病人均获随访 ,时间 6个月~ 3年 ,平均 18个月。 18例腰腿痛症状消失 ,3例有轻度腰痛 ,3例大小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腰椎受异常应力或过度活动或其它一些尚不明的原因引起椎体终板缺血性变性、坏死 ,终板内形成骨软骨性坏死缺损区 (Schmorl结节 ) ,终板缺损区四周骨软骨组织在压力作用下增生、硬化。向后增生的骨质凸入椎管压迫硬脊膜囊内马尾神经或腰神经根 ,导致了本病的发生。因此将本病命名为“腰椎椎体后缘终板骨坏死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终板 骨坏死症 Schmorl结节
下载PDF
内外同治儿童股骨头骨骺坏死症38例疗效观察
2
作者 洪时清 张继嫄 《中医正骨》 2004年第7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死症 中药内服 中药外敷 功能锻炼 三痹汤 患肢牵引
下载PDF
儿童股骨头骨骺坏死症38例疗效观察
3
作者 洪时清 张继嫄 《世界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儿童 死症 疗效 中医治疗
下载PDF
核素骨显像在儿童髋关节疼痛中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唐熙 姜建隽 +1 位作者 张蓉 顾兆祥 《上海医学影像》 2006年第4期305-306,共2页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在儿童髋关节疼痛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三相显像以及针孔淮直显像对64例单侧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患儿进行股骨头显像。结果12例显像结果正常;42例患儿呈滑膜炎表现;10例呈股骨头... 目的探讨核素骨显像在儿童髋关节疼痛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三相显像以及针孔淮直显像对64例单侧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患儿进行股骨头显像。结果12例显像结果正常;42例患儿呈滑膜炎表现;10例呈股骨头坏死表现。此10例中平面平行孔显像检出2例,占20%;针孔准直显像检出10例,占100%。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儿童滑膜炎与早期Perthes病鉴别诊断敏感,采用三相技术及应用针孔准直器可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MDP 三相显像 针孔准直器 儿童无菌性股死症
下载PDF
国外疫情
5
作者 包维国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6期11-12,共2页
1.澳大利亚:鸡的大肝大脾病,美国、新西兰和法国电有发生。2.印度:目前威胁养禽业的病为大 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和出败。而曲霉菌病,念珠菌病,霉菌中毒和球虫病仍未解决。3.希腊:肉鸡股骨坏死症,发病率20%—30%,认为是生长过快造成的... 1.澳大利亚:鸡的大肝大脾病,美国、新西兰和法国电有发生。2.印度:目前威胁养禽业的病为大 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和出败。而曲霉菌病,念珠菌病,霉菌中毒和球虫病仍未解决。3.希腊:肉鸡股骨坏死症,发病率20%—30%,认为是生长过快造成的。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病 大肠杆菌病 大肝大脾病 肿头综合症 念珠菌病 曲霉菌病 骨坏死症 新城疫 法氏囊病 霉菌中毒
下载PDF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闭合复位术的时机选择及影响治疗结局的临床因素分析
6
作者 周晓康 冯彦华 毛振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接受闭合复位术(CR)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和确定该手术的时机选择和影响治疗结局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诊断的108例DDH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治疗年龄分为3组...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儿接受闭合复位术(CR)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和确定该手术的时机选择和影响治疗结局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诊断的108例DDH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治疗年龄分为3组:第一组(≤12个月)、第二组(13~17个月)及第三组(≥18个月)。观察医源性大腿骨缺血性坏死症(AVN)、再脱位、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AD)和进一步手术概率。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上述治疗结局的风险因素,并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月龄、术前髋臼指数(AI)和术后AI值对CR治疗失败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有108例DDH患儿(156髋)接受CR手术,初次手术时平均月龄为(13.0±5.4)个月(4~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6.7±0.8)年(3~5.5年)。AVN、RAD和再脱位的发生率分别为14.7%(23/156)、15.4%(24/156)和15.4%(24/156),其主要危险因素分别为术前IHDI分级IV级、年龄≥18个月、术前IHDI分级IV级(P<0.05)。月龄、术前AI值和术后AI值预测CR治疗失败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2(95%CI:0.577~0.806)、0.718(95%CI:0.593~0.873)、0.874(95%CI:0.764~0.984)。结论DDH患儿CR术治疗结局与月龄、术前IHDI分级有关,18个月以上的患儿进行CR手术可能会增加术后RAD和进一步矫正手术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闭合复位术 医源性大腿缺血性死症 再脱位 残余髋臼发育不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