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创伤后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骨外固定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马跃琨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1157-1158,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创伤后感染性胫骨骨不连使用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28例感染性胫骨骨不连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14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的是两段式固定器固定治疗,研究组采取的是三段式固... 目的研究分析创伤后感染性胫骨骨不连使用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28例感染性胫骨骨不连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14例患者,对照组采取的是两段式固定器固定治疗,研究组采取的是三段式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骨愈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及跟踪随访后,共有26例患者在2年内痊愈,评定结果为良好,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要比对照组少。结论创伤后胫骨骨不连患者接受骨外固定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临床换药便捷,操作简单,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感染性 不连 骨外固定治疗
下载PDF
创伤后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骨外固定治疗
2
作者 张中元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5期279-279,共1页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治疗方法应用于创伤后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8例感染性胫骨骨不连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两段式固定器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三段式固定器进行治疗,对两...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治疗方法应用于创伤后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8例感染性胫骨骨不连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两段式固定器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用三段式固定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骨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实施6个月~3年的跟踪随访,发现28例患者均于治疗后的2年内痊愈,骨评定与功能评定结果较为良好。并发症方面,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血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感染性胫骨骨不连当中,采用骨外固定质量能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各种适宜调整,操作便捷,同时便于为骨断端施行换药操作,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感染性 不连 骨外固定治疗
下载PDF
专科护士指导下赋能教育对创伤性骨髓炎骨外固定架治疗患者术后的影响
3
作者 梁雁冰 孙秀钦 +1 位作者 王云阁 艾彬彬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6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指导下赋能教育对创伤性骨髓炎骨外固定架治疗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0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78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指导下赋能教育对创伤性骨髓炎骨外固定架治疗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0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78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专科护士指导下赋能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自我认知水平[采用中文版疾病认知问卷(简化版)(B-IPQ)]、依从性[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B-IPQ、MMAS-8、GSES评分及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科护士指导下赋能教育能改善创伤性骨髓炎骨外固定架治疗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提高术后自我效能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髓炎 专科护士指导 赋能教育 固定治疗 自我效能感 依从性
下载PDF
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芙蓉 黄云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期346-347,共2页
目的探析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35例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系统护理观察,并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结果达到临床愈合标准的正常愈合221例,其中24例未到到临床愈合标准的,有11例发... 目的探析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35例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系统护理观察,并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结果达到临床愈合标准的正常愈合221例,其中24例未到到临床愈合标准的,有11例发生骨延迟愈合,有13例发生骨折不愈合。235例患者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使患者预后得到良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支架治疗 四肢长管 系统康复护理
下载PDF
系统化护理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美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6期236-237,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8例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优良率为93.18%,其并发症发生率为6.82%;对照组护理优良率为40.91%,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2.73%。两组护理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用于四肢长管状骨骨折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使其骨折早日愈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护理 四肢长管状 固定支架治疗
下载PDF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欧阳耀来 邓金梅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96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钢板的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96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钢板的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效果的优良率达97.91%要明显高于对照组50.08%,并且观察组无差的情况,对照组差率达8.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支架治疗 严重胫腓 开放性
下载PDF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邢璐 王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4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进行常规化护理的同时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进行常规化护理的同时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2.98%,常规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78.95%,两组结果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护理干预 固定支架治疗 四肢长管状 效果
下载PDF
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薛维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9期209-210,共2页
目的分析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 目的分析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骨折恢复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活动、管理行为、状态管理、限制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恢复优良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有效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骨折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护理 固定支架治疗 四肢长管状
下载PDF
细节干预及分层护理在外固定联合骨赘清理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马冰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8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接受外固定联合骨赘清理治疗的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于其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开展细节干预及分层护理,对缓解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改善其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的价值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踝... 目的:接受外固定联合骨赘清理治疗的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于其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开展细节干预及分层护理,对缓解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改善其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的价值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患者入组均接受外固定联合骨赘清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开展细节干预及分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术后1、2 d,2组肿胀程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 d,观察组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d,2组疼痛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 d,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外固定联合骨赘清理治疗的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于其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开展细节干预及分层护理,对缓解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改善其负面情绪和睡眠质量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踝关节炎 固定联合赘清理治疗 围术期 细节干预 分层护理 疼痛程度 负面情绪 睡眠质量
原文传递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玲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方法:选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取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分析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的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方法:选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取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辅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展开护理干预措施.对照并分析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恢复优良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患者为77.5%,2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护理前2组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并无明显差异,护理后2组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四肢长管骨骨折患者使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时,提供护理干预模式,将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支架治疗 四肢长管 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手术的临床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玲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探究四肢骨折患者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手术的126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分2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 目的:探究四肢骨折患者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手术的126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分2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控制管理效果以及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对比均较为显著,经统计学计算均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四肢骨折患者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治疗及护理安全性,且有利于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管理能力的提升,提升预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 固定支架治疗 系统性护理
原文传递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临床护理对策探讨
12
作者 蒋搏 唐全 《中国伤残医学》 2018年第21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临床护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中抽取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策略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策略进行护理.分析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临床护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中抽取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策略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策略进行护理.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2.01±1.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策略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长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支架治疗 下肢长管 护理对策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顺昌 薛朝晖 +1 位作者 杨凯 方艳志 《中国水电医学》 2007年第1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固定治疗 四肢 固定 尺桡 开放性 满意复位 陈旧性 胫腓
原文传递
外固定架治疗骨创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显国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6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骨创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骨创伤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外固定架治疗.比较2组骨创伤治疗总有效率;术后整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骨创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骨创伤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外固定架治疗.比较2组骨创伤治疗总有效率;术后整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躯体功能;手术前后患者关节屈曲程度、Mayo评分;肢体肿胀、关节僵硬、疼痛等并发症情况;手术所需的时间、切口的长度、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骨折愈合平均时间.结果:观察组骨创伤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整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躯体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关节屈曲程度、Mayo评分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关节屈曲程度、Mayo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肢体肿胀、关节僵硬、疼痛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所需的时间、切口的长度、住院的平均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创伤患者行外固定架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关节功能改善和活动幅度增大,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治疗创伤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
15
作者 刘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81-84,共4页
研究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方法:研究开展首先对样本进行筛选,此阶段从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患者中开展样本筛选,选择其中四肢长管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在确定研究样本后,采用随机分... 研究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方法:研究开展首先对样本进行筛选,此阶段从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患者中开展样本筛选,选择其中四肢长管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在确定研究样本后,采用随机分组模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并分别制定治疗服务方案,随后针对患者治疗情况开展研究。结果: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由于四肢长管骨折而入院接受治疗期间,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就是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不但日常生活会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出现钉眼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在患者的治疗措施确定为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后,系统康复护理的开展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和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支架治疗 四肢长管 临床护理
下载PDF
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干预分析
16
作者 冯程程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4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干预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的医院就诊的患有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65例)和对照纽(n=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干预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7月的医院就诊的患有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65例)和对照纽(n=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进行干预,干预后,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功能评分以及护理后骨折恢复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心理活动,管理能力,限制行为以及精神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治疗使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使用系统化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改善治疗效果,能够促进后期骨折恢复,增强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护理 固定支架治疗 四肢长管状 自我管理能力
原文传递
出版消息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39-,181,共2页
《脊髓灰质炎后遗下肢畸形的分型治疗》一书,由解放军208医院杨传铎付主任医师编著,门洪学主任医师审校,解放军总医院卢世壁教授为该书作序。该书已由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征订发行,年内将与读者见面。该书的主要特点,是... 《脊髓灰质炎后遗下肢畸形的分型治疗》一书,由解放军208医院杨传铎付主任医师编著,门洪学主任医师审校,解放军总医院卢世壁教授为该书作序。该书已由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征订发行,年内将与读者见面。该书的主要特点,是突出脊髓灰质炎后遗下肢畸形的分型和分型治疗。作者有20多年脊髓灰质炎后遗畸形的矫治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消息 下肢畸形 分型治疗 杨传铎 全国新华书店 吉林科技出版社 出版发行 足畸形 征订发行 骨外固定治疗
下载PDF
第二届华夏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术会议第一轮通知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5-375,共1页
由中国医促会骨科分会肢体重建学组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以及青海省创伤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华夏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术会议",定于2016年7月8~10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同期举办"青海首届外固定技术应用基础学习班"。本次会... 由中国医促会骨科分会肢体重建学组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以及青海省创伤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华夏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术会议",定于2016年7月8~10日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同期举办"青海首届外固定技术应用基础学习班"。本次会议是国内首次在青藏高原地区举办的以外固定和肢体重建为主题的大型学术专科会议,将全方位展现近年来我国学者在矫形外科与外固定器械研发、肢体重建、骨再生、缺血性疾病防治、外固定器械在足踝、手外、儿童骨科、创伤骨科中的应用等领域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会议将充分体现学术会议的核心宗旨:平等、开放、互益、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学术会议 儿童 青海省西宁市 创伤学 再生 矫形 缺血性疾病 全方位展现 骨外固定治疗
原文传递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fracture fixation with external fixator in vivo
19
作者 MING Jiang-hua ZHOU Pang-hu ZHOU Jian-peng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6年第2期100-104,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ways of measuring the main axial strain during treatment with an external fixator and to find the suitable compression loaded by the external fixator at an early stage. Metho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 ways of measuring the main axial strain during treatment with an external fixator and to find the suitable compression loaded by the external fixator at an early stage. Methods. Eighteen healthy big-ear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easuring methods: Group A and Group B. In Group A, a strain gauge was affixed to the external tibiai cortex with 502 glue, and in Group B, a bone cement-coated strain gauge was installed on the internal tibial cortex. Groups A and B were 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 A1, A2 and B1, B2,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pressure of haft of and the same as the body weight. A Z-shaped left mid-shaft tibiai osteotomy was performed and fixed by an external fixator. Results: The scaler curves of Group A changed dramatically during the early stage. The trendline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rtex went consistently after reaching the stable stage while the latter strain value was higher than the former. The time for Group B reaching the stable stage was short, but its absolute strain value was less than that of Group A. Before they were pressed to the stable stage, the declined speed of Subgroup A1 was more slowly than that of Subgroup A2 while the results of Subgroups B1 and B2 were same. Group A had an ascending trend after it declined while Group B didn't have. After they reached the stable stage, both Subgroups A1 and A2 had a declining trend while Subgroup A2 was more quickly than Subgroup A1, Subgroup B1 was kept at a definite level while Subgroup B2 fluctuated. Conclusions: The axial strain under external fixator can be measured by bone cement coated-strain gauge in vivo. The data may suggest that half of the body weight load was suitable for external fix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 fixation BIOMECHANICS External fixators
原文传递
External fixation and bone grafting for collapsed and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
20
作者 张双喜 顾方瑞 +5 位作者 彭永利 朱广明 付江 卢俊岳 王江涛 刘章民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05年第3期156-159,164,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llapsed and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 Methods: Twenty-six patients with collapsed and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 were hospitalized from July 1998 to June...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llapsed and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 Methods: Twenty-six patients with collapsed and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 were hospitalized from July 1998 to June 2003. All fractures were treated by the methods of open reduction, sustained bone grafting and passing joint external fixator to restore the anatomic shape of distal radius. Results: All 26 cases were followed up,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actures have been united radiographically. The joint surfaces were intact and there was no length discrepancy occurred in patient’s radius. The average volar tilt was 6° to 15° and the average ulnar tilt was 18° to 25°. According to the Dieust criterion, 19 cases were rated as excellent and 7 as good. Conclusions: The method that applying passing joint external fixator and bone graf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collapsed and comminut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 coul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fracture and restore the length of radius and the intact of joint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us fracture External fixator Bone graft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