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循环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的因果关联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帅 金杰 +2 位作者 韩化伟 田宁晟 李志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6-1564,共9页
背景:最近许多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然而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揭示。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究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全基因组关... 背景:最近许多研究表明,炎症细胞因子与骨质疏松症和骨密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然而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揭示。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究炎症细胞因子与骨密度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公开数据库中筛选出与41种循环炎症细胞因子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骨密度的GWAS汇总数据来自骨质疏松症遗传因素联盟(GEFOS),共涉及32735名欧洲血统的个体。逆方差加权法作为主要的分析方法来评估因果效应,加权中位数法、MR Egger回归法、简单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方法用于补充说明。利用MR-Egger Intercept和MR-PRESSO分析方法进行多效性检验,采用Cochran’s Q检验结果是否存在异质性,同时使用留一法评估结果的稳定性。另外,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因果关系,采用Bonferroni校正来确定与骨密度有强因果关系的炎症细胞因子。结果与结论:①逆方差加权法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8与腰椎骨密度之间呈正向因果关系(β=0.075,95%CI:0.033-0.117,P=0.0005),白细胞介素17与腰椎骨密度之间呈负向因果关系(β=-0.083,95%CI:-0.152至-0.014,P=0.018),肿瘤坏死因子b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53,95%CI:-0.088至-0.018,P=0.00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正向因果关系(β=0.085,95%CI:0.016-0.154,P=0.015),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a与全身骨密度之间可能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56,95%CI:-0.105至-0.007,P=0.025),白细胞介素5、基质衍生因子1a、肝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4与足跟骨密度之间存在负向因果效应(β=-0.019,95%CI:-0.031至-0.006,P=0.004;β=-0.022,95%CI:-0.038至-0.005,P=0.010;β=-0.021,95%CI:-0.041至-0.002,P=0.030;β=-0.016,95%CI:-0.032至-0.001,P=0.034),神经生长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足跟骨密度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β=0.019,95%CI:0.002-0.036,P=0.033;β=0.011,95%CI:0.000-0.022,P=0.050);经Bonferroni校正后发现,白细胞介素8与腰椎骨密度之间有强正向因果效应(P=0.0005)。MR Egger法、加权中位数法、简单中位数法和加权中值法分析结果方向一致。②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循环炎症细胞因子对骨密度的因果效应没有异质性、多效性或异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炎症细胞因子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姜楠 符浩楠 +4 位作者 郝宇涵 陈祉霖 朱芷晴 徐峰 于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623-2630,共8页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中老年人体内组织蛋白酶K水平可通过影响骨密度来干预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但组织蛋白酶家族与其他人群骨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仍未知。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数据库提取...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中老年人体内组织蛋白酶K水平可通过影响骨密度来干预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但组织蛋白酶家族与其他人群骨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仍未知。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数据库提取与8种组织蛋白酶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工具变量,以5个年龄段人群的骨密度作为结局。通过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评估组织蛋白酶与骨密度的因果关系。使用Cochran’s Q检验评估遗传工具变量的异质性,使用MR-Egger截距检验评估多效性,使用留一法评估作为工具变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对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影响的敏感性。结果与结论:①正向孟德尔随机化的逆方差加权法结果显示,组织蛋白酶H与>45岁且≤60岁人群的骨密度呈负相关[OR(95%CI)=0.965(0.94-0.99),P=0.04],组织蛋白酶Z与>30岁且≤45岁人群的骨密度呈负相关[OR(95%CI)=1.06(1.00-1.11),P=0.03];②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因果关系稳定,MR-Egger截距分析未检测到潜在的水平多效性;③反向孟德尔随机化结果显示,骨密度对组织蛋白酶无显著反向作用;④上述结果证实,组织蛋白酶对部分年龄段人群骨密度会造成影响,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应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组织蛋白酶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联 不同年龄段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机会性CT骨质疏松筛查和骨密度预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涛 曾小辉 +4 位作者 李洋 李曼 蒲冰洁 植彪 王永芹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2期57-62,74,共7页
目的建立并评价基于机会性CT检查的骨质疏松筛查分类和骨密度值预测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方法以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骨密度测定为标准,将199例机会性CT检查数据用于建立密集卷积网络的深度学... 目的建立并评价基于机会性CT检查的骨质疏松筛查分类和骨密度值预测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方法以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骨密度测定为标准,将199例机会性CT检查数据用于建立密集卷积网络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骨密度二分类模型和骨密度值预测回归模型,以五折交叉验证和随机分组的方法进行测试,并以来自不同设备的42例机会性CT检查病例进行独立测试,计算和评价模型的性能参数。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骨密度二分类模型的测试集和独立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值分别为0.974、0.938,测试集的F1得分、召回率、精准度、特异性、准确度均≥0.91,独立测试集的上述评价参数均>0.862。在训练集、测试集和独立测试集上,骨密度值预测回归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42、8.52和13.8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93、10.80、20.36,预测值与QCT骨密度值呈极强正相关。结论基于机会性CT检查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对骨密度正常和降低具有较强的分类能力,且可较准确地预测骨密度值,避免多余的辐射风险,减少时间、经济消耗,有效扩大骨质疏松筛查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筛查 机会性CT 人工智能 骨密度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与25羟化维生素D_(3)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毅 秦逸辉 +4 位作者 余研 蔡累 冯茜 钟素 许细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5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与25羟化维生素D_(3)(25-OH VitD_(3))的相关性,探讨25-OH VitD_(3)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筛查及治疗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老...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形成标志物、骨吸收标志物)与25羟化维生素D_(3)(25-OH VitD_(3))的相关性,探讨25-OH VitD_(3)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筛查及治疗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组)及50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组)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入院后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量骨密度(腰椎L_(1)~L_(4)、左侧股骨颈、左侧股骨上端),使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25-OH VitD_(3),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骨形成标志物(骨保护素、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甲状旁腺激素)和骨吸收标志物(β-胶原降解产物),比较骨质疏松组和健康组骨代谢指标、25-OH VitD_(3)水平差异,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与25-OH VitD_(3)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腰椎L_(1)~L_(4)(0.76±0.12)g/cm^(2)、左侧股骨颈(0.60±0.10)g/cm^(2)、左侧股骨上端(0.65±0.13)g/cm^(2)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2±0.15)g/cm^(2)、(0.94±0.13)g/cm^(2)、(1.02±0.11)g/cm^(2),均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骨保护素(2.85±0.30)ng/ml、骨碱性磷酸酶(15.08±1.58)U/L、骨钙素(4.02±0.58)ng/ml、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967.55±103.24)pg/ml、甲状旁腺激素(49.84±1.58)ng/L、25-OH VitD_(3)(19.63±2.45)ng/ml均明显低于健康组[(4.66±0.45)ng/ml、(21.35±3.35)U/L、(6.04±0.68)ng/ml、(1306.12±108.65)Pg/ml、(57.37±1.45)ng/L、(25.66±2.28)ng/ml],β-胶原降解产物(0.83±0.15)ng/ml明显高于健康组(0.65±0.12)ng/ml,均P<0.05。经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密度(r=0.702,P<0.05)、骨保护素(r=0.741,P<0.05)、骨碱性磷酸酶(r=0.741,均P<0.05)、骨钙素(r=0.742,P<0.05)、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r=0.677,P<0.05)、甲状旁腺激素(r=0.762,P<0.05)与25-OH VitD_(3)呈正相关,β-胶原降解产物(r=-0.762,P<0.05)与25-OH VitD_(3)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骨形成标志物与25-OH VitD_(3)呈正相关,骨吸收标志物与25-OH VitD_(3)呈负相关,25-OH VitD_(3)在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以及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25羟化维生素D_(3)
下载PDF
不同运动对老年人骨密度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邢双涛 冯世杰 关朝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8-354,共7页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法比较太极、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核心稳定训练、振动训练、抗阻训练、健步走、广场舞、毽球运动、综合训练对老年人骨密度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搜集应用运动对老年人骨密度影响的随机对照试... 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法比较太极、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核心稳定训练、振动训练、抗阻训练、健步走、广场舞、毽球运动、综合训练对老年人骨密度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搜集应用运动对老年人骨密度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搜集建库至2023年4月1日发表的不同运动方式对老年人骨密度影响的相关文献。收集第一作者、发表时间、总样本量、年龄、运动干预措施、运动干预时间、运动干预周期、结局指标(腰椎BMD、股骨颈BMD、Ward三角BMD)等信息。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了37个研究,涉及研究总样本量2922人。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易筋经(MD=-0.13,95%CI:-0.18~-0.07,P<0.05)改善腰椎BMD和股骨颈BMD最有效,其次为核心稳定训练(MD=-0.08,95%CI:-0.12~-0.04),P<0.05);振动训练(MD=-0.10,95%CI:-0.14~-0.06),P<0.05)改善Ward三角BMD最有效,其次为太极(MD=-0.03,95%CI:-0.05~-0.02),P<0.05)。聚类分层结果显示,易筋经、核心稳定训练、振动训练是改善老年人骨密度最优运动干预。结论30~60 min易筋经、30~60 min核心稳定训练、10~30 min振动训练对老年人骨密度改善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老年人 骨密度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级预防失败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变化
6
作者 石磊 刘驰 +3 位作者 尹自龙 闵楠 许亚男 薛庆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63,共4页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级预防失败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骨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2次或2次以上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共65例,同时选择同时期行手术治疗的非多...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级预防失败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骨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2次或2次以上手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共65例,同时选择同时期行手术治疗的非多次脊柱压缩骨折患者219例作为配对资料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这284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术前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并进行两组患者间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中人血清和血浆中的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P1NP)、N⁃MID骨钙素(OCN)以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代谢标志物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髋部BMD值、股骨颈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椎BM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级预防失败患者具有更为活跃的骨吸收状态及更低的腰椎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二级预防 骨代谢指标 骨密度
下载PDF
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对肾性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7
作者 闫军放 宗茜 +5 位作者 袁亮 黎淮 包婷 许雯婷 张丹凤 唐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52-2157,共6页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 autotransplantation,tPTx+AT)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血清可溶性Klotho(soluble Kloth...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 autotransplantation,tPTx+AT)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血清可溶性Klotho(soluble Klotho,sKlotho)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tPTx+AT患者86例,收集患者术前人口学特征,术前及术后第5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的血清校正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及sKlotho蛋白,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腰椎L1-L4骨密度。观察tPTx+AT术前及术后FGF23、sKlotho蛋白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8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临床症状如骨痛、皮肤瘙痒等明显改善;术后血钙、磷、iPTH、ALP及FGF23较术前均明显下降。血sKlotho在术后第5天时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1个月时sKlotho水平较术前升高约24.5%,此后sKlotho趋于稳定。术后腰椎L1-L4骨密度增加,至术后12个月最高。进一步分析显示,透析龄、SHPT持续时间、ALP、iPTH及FGF23与术前腰椎L1-L4 Z值呈负相关,sKlotho与术前腰椎L1-L4 Z值呈正相关。结论tPTx+AT可显著改善SHPT患者临床症状,调节钙磷代谢平衡,增加sKlotho、降低FGF23水平,是提高骨密度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 FGF23 骨密度 甲状旁腺全切+自体移植术
下载PDF
益肾化瘀续骨方联合地舒单抗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IL-6、β-CTX及骨密度的影响
8
作者 张斌 胡伟 +4 位作者 谈荣珍 杨盼盼 胡俊 袁忠 江共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66-2771,共6页
目的探讨益肾化瘀续骨方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于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随机分组,经体质辨识属于肾虚血瘀证,两组均85例,入组后均采用经皮... 目的探讨益肾化瘀续骨方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于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随机分组,经体质辨识属于肾虚血瘀证,两组均85例,入组后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益肾化瘀续骨方治疗,方剂水煎取汁300 mL,分为两份,早晚餐后温服,治疗12周。治疗12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D-二聚体(D-dimer,D-D)为5.02±0.6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为(53.68±5.47)、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为(0.37±0.06)、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为(69.38±8.27)低于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为2.69±0.31、25羟基维生素D为(58.93±7.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309.81±51.49)各项数值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6、12周时两组骨密度(BMD)T值升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总症状积分、Cobb角、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更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9%(81/85),对照组总有效率85.88%(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瘀续骨方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有积极意义,更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调控骨代谢,改善腰椎功能,促进病情好转,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化瘀续骨方 地舒单抗 老年骨质疏松 腰椎压缩性骨折 肾虚血瘀 炎性因子 骨代谢 骨密度
下载PDF
脊柱退变住院患者血清尿酸/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9
作者 汪青 黄昊强 +3 位作者 周宇 陈勇 林华 彭志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索脊柱退变住院患者血清尿酸/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803例脊柱退变的受试者,评估临床因素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测量骨密度,按照骨密度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及非骨质疏松症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尿... 目的探索脊柱退变住院患者血清尿酸/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803例脊柱退变的受试者,评估临床因素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测量骨密度,按照骨密度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及非骨质疏松症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尿酸/高密度脂蛋白比值(uric acid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UHR)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结果与非骨质疏松症组相比,骨质疏松症组的UHR更低(244.93±.102.51 vs 199.97±.91.96,P<0.001),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在校正了骨质疏松症的传统危险因素后,UHR最高的四分位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是UHR最低的四分位患者的0.402倍(P=0.018)。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在UHR四分位呈下降的趋势,骨密度在UHR四分位呈升高的趋势。UHR在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3组呈下降的趋势。结论低UHR是昆山地区脊柱退变住院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对于UHR较低的脊柱退变患者,应注意筛查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退变 尿酸/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腰椎骨密度与大型肩袖撕裂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黄磊 钱胤华 +3 位作者 钱平康 吴子英 徐锋 汪青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111-115,126,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骨密度与大型肩袖撕裂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0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关节外科住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9例,并按照肩袖撕裂的程度分为大型肩袖撕裂组(n=27)和小型肩袖撕裂组(n=82)。收集患者基本信息... 目的探讨腰椎骨密度与大型肩袖撕裂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0月在昆山市中医医院关节外科住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09例,并按照肩袖撕裂的程度分为大型肩袖撕裂组(n=27)和小型肩袖撕裂组(n=82)。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腰椎骨密度与大型肩袖撕裂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大型肩袖撕裂组年龄、外伤史比率高于小型肩袖撕裂组,总胆固醇、白蛋白、血镁、全髋关节骨密度及腰椎骨密度低于小型肩袖撕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腰椎骨密度与大型肩袖撕裂发生有关。大型肩袖撕裂患病率在腰椎骨密度Q1(<0.870 g/cm^(2))、Q2(0.870~<0.991 g/cm^(2))、Q3(0.991~1.137 g/cm^(2))、Q4(>1.137 g/cm^(2))这4个四分位数区间依次为48.15%、29.63%、18.52%、3.70%,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骨密度与大型肩袖撕裂具有相关性,腰椎骨密度越低,大型肩袖撕裂发生的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撕裂 肌腱病 骨骼 腰椎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定量CT评价胸椎骨密度及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
11
作者 赵君禄 刘斋 +2 位作者 赵德园 聂关伟 任庆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9-1433,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及骨丢失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健康体检及急腹症行全腹部CT扫描的患者708例,使用QCT软件测量T10-L3椎体骨密度。将受检者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计算每个年龄组的胸椎及腰椎骨密度,并计算各组... 目的探讨胸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及骨丢失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健康体检及急腹症行全腹部CT扫描的患者708例,使用QCT软件测量T10-L3椎体骨密度。将受检者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计算每个年龄组的胸椎及腰椎骨密度,并计算各组别的峰值骨密度及骨丢失率。胸椎与腰椎骨密度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男性、女性骨密度峰值均在20~29岁年龄组,30岁以后胸腰椎骨密度开始不同程度减低,80~89岁女性胸椎及腰椎累计骨丢失率分别为60.61%及61.34%,而男性分别为44.45%及49.35%。男性与女性胸腰椎骨密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胸椎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男性r=0.96、女性r=0.98,P<0.01)。结论胸椎及腰椎QCT均能准确地显示不同年龄组的骨密度及骨丢失情况,胸椎QCT可以作为评价和监测骨丢失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丢失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CT 胸椎
下载PDF
定量CT参数联合血生化指标对中老年人腰椎骨密度的评估
12
作者 杨行 廖凯 +3 位作者 夏春潮 刘江山 窦青瑜 李真林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946-950,共5页
目的探讨定量CT(QCT)参数联合血生化指标与中老年人腰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参加西南自然队列研究的受试者439例,将受试者按性别和年龄段(每隔10岁为1组)分4组,比较每组腰椎BMD,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两组的一般资... 目的探讨定量CT(QCT)参数联合血生化指标与中老年人腰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参加西南自然队列研究的受试者439例,将受试者按性别和年龄段(每隔10岁为1组)分4组,比较每组腰椎BMD,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两组的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和QCT参数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各项参数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腰椎BMD与各个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腰椎BMD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腰椎BMD随年龄增大逐渐降低。男性骨量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骨量正常组,甘油三酯(TG)和皮下脂肪(SFA)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女性骨量减低组和骨质疏松组腹内脂肪(VFA)和总脂肪(TFA)都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男性腰椎BMD与年龄、HDL-C呈负相关,与体质指数(BMI)、TG、SFA呈正相关(P<0.05),女性腰椎BMD与年龄、HDL-C、VFA、TFA均呈负相关(P<0.05)。年龄和HDL-C是男性腰椎BMD异常的危险因素,BMI是其保护因素,年龄和VFA是女性腰椎BMD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腹部脂肪堆积和血脂代谢异常是导致中老年人腰椎骨质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骨密度 骨质疏松 腹部脂肪 血脂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水平与老年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赵籥陶 董娟 +2 位作者 常杰 宋刚 黄大海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1978-1981,共4页
目的 分析血小板计数水平与老年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至2020年常规体检的老年人1 86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714例和无骨质疏松组1 147例。对比2组血小板计数水平与骨密度值,Pearson相关... 目的 分析血小板计数水平与老年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至2020年常规体检的老年人1 86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714例和无骨质疏松组1 147例。对比2组血小板计数水平与骨密度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小板计数水平与骨密度值相关性;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水平与骨密度值对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的性别、年龄、白蛋白(ALB)、血糖(GLU)、肌酐(CREA)、尿素氮(UREA)、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蛋白(TP)、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726,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血小板计数与骨密度及联合预测骨质疏松发生的AUC分别为0.777(0.757~0.798)、0.828(0.807~0.849)、0.835(0.817~0.852),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血小板计数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二者对骨质疏松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通过联合诊断的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骨密度 老年人群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佛山市成年居民骨密度CT定量研究
14
作者 吴伟智 方挺松 +2 位作者 梁振华 祝翠玲 周静仪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2期213-220,共8页
目的:研究佛山地区成年人椎体骨密度(BMD)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探讨本地区不同年龄段BMD均值及各年龄段骨质疏松症(OP)的发病率。方法:对佛山市中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的1 065例(男性648例,女性417例)健康成年人体检者使用定量CT(Q... 目的:研究佛山地区成年人椎体骨密度(BMD)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探讨本地区不同年龄段BMD均值及各年龄段骨质疏松症(OP)的发病率。方法:对佛山市中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的1 065例(男性648例,女性417例)健康成年人体检者使用定量CT(QCT)行椎体BMD检测,按年龄段进行分组;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BMD值进行检验,采用χ2检验和相关分析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OP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20~29岁、30~39岁、40~49岁及60~69岁、70~79岁不同性别间的B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BMD在青中年时期高于男性。在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男性组及30~39、40~49岁、50~59岁、60~69岁女性组中,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的B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OP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与OP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r男=0.517,r女=0.636)。结论:佛山市健康成年人QCT测量的椎体BMD与性别、年龄相关,在20~29岁达到峰值,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从40~49岁开始,OP发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相关性
下载PDF
青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酸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谢延玲 宋康 +1 位作者 林丽君 姚勇利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2期1786-1790,共5页
目的探究青海地区2型糖尿病(T_(2)DM)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酸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_(2)DM患者141例。根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56例)、骨量减少组(53例)和... 目的探究青海地区2型糖尿病(T_(2)DM)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酸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_(2)DM患者141例。根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56例)、骨量减少组(53例)和骨质疏松组(3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测定血清胱抑素C、尿酸等生化指标及骨密度数据,分析相关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3组性别分布、年龄及25-羟维生素D、胱抑素C、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胱抑素C是T_(2)DM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而男性、25-羟维生素D是其保护因素(比值比=0.434、0.922、1.100、3.555,均P<0.05)。结论高水平血清胱抑素C、女性、高龄、低水平25-羟维生素D可能是青海地区T_(2)DM患者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与T_(2)DM患者骨密度变化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胱抑素C 血尿酸 骨密度
下载PDF
个体化绝经激素治疗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改善的疗效分析
16
作者 宋梦玲 魏松英 +1 位作者 高慧敏 胡蓉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153-1158,共6页
目的观察绝经激素治疗(MHT)对绝经综合征患者围绝经期症状的改善效果和对骨密度(BMD)的影响,分析MHT对围绝经期患者的综合收益。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内分泌门诊BMD减低的绝经综合征患者232例,按... 目的观察绝经激素治疗(MHT)对绝经综合征患者围绝经期症状的改善效果和对骨密度(BMD)的影响,分析MHT对围绝经期患者的综合收益。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内分泌门诊BMD减低的绝经综合征患者232例,按谈话后是否自愿接受MHT将其分为研究组(MHT组,n=106)和对照组(非MHT组,n=126)。对照组仅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研究组在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基础上添加雌孕激素。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表评估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并测定腰椎1~4及股骨颈的BMD。结果最终完成试验共218例,其中研究组100例、对照组118例,脱失率6.03%(14/232)。治疗前两组患者间改良Kupperman评分及各检测部位的BM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年改良Kupperman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且均达正常值;对照组患者治疗后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略有降低,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BMD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1年BM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BMD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绝经激素治疗在绝经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可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同时可增加腰椎及股骨颈的骨密度,从而改善和预防骨质疏松,大大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增加其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激素治疗 围绝经期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个体化
下载PDF
老年超重或肥胖男性体检人群正常血尿酸水平对腰椎骨密度的影响
17
作者 虎静 樊雨曦 杜婧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38-1443,共6页
目的探讨60岁以上男性超重或肥胖体检人群正常血清尿酸水平(serum uric acid,SUA)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选取470名于2022年1~12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的60岁及以上男性,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腰... 目的探讨60岁以上男性超重或肥胖体检人群正常血清尿酸水平(serum uric acid,SUA)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选取470名于2022年1~12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体检的60岁及以上男性,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腰椎L1~4的BMD进行检测,依据T值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骨量正常G1组、骨量减少G2组和骨质疏松G3组,所有纳入患者的SUA水平均在正常水平(180~428μmol/L)。先将各组进行指标差异对比,再依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把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超重组、肥胖组,观察BMI的变化对BMD值、T值、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低的影响;把BMD、T值分别与其他指标如SUA、BMI等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把数据进行赋值定义,再分别做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G3组SUA水平均高于G1组和G2组,G3组年龄、BMI、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于G1组和G2组,而eGFR、BMD、T值则低于G1组和G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将血尿酸按三分位法分为低1/3组(S1组)、中1/3组(S2)、高1/3组(S3)组共3组,其中组间比较发现S3组的BMD值、T值、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均高于S1、S2组,S2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于S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较于肥胖组,超重组的BMD值、T值更低,且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高。(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GFR的变化与BMD、T值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相反,BMI、SUA、年龄的数值升高,伴随BMD及T值的降低(P<0.05)。(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增加、BMI增高、SUA升高、eGFR降低以及糖尿病病史会增加骨量异常的罹患风险(P<0.05);经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SUA、患有糖尿病与骨量异常的风险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在60岁以上的男性超重或肥胖体检人群中,SUA、BMI、糖尿病促进老年男性发生骨量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尿酸 超重 肥胖 老年男性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1562例绝经后女性人群骨密度与握力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高登发 张晓晶 +3 位作者 齐叶青 李萌 官剑武 贾红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59-661,共3页
目的分析1562例绝经后女性人群骨密度与握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5月~2023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行骨密度检查与握力测试的1562例绝经后女性人群的骨密度检查结果与握力测试数据。按照年龄分成3组,分别是A... 目的分析1562例绝经后女性人群骨密度与握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5月~2023年8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行骨密度检查与握力测试的1562例绝经后女性人群的骨密度检查结果与握力测试数据。按照年龄分成3组,分别是A组(<60岁,n=663)、B组(60~74岁,n=749)、C组(≥75岁,n=150)。对1562例绝经后女性进行腰椎与股骨近端骨密度检查及优势侧手握力测试。比较3组的骨密度和握力,分析骨密度与握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腰椎骨密度T≤-2.5 SD的患者501例(32.07%);股骨颈骨密度T≤-2.5 SD的患者383例(24.52%);髋部骨密度T≤-2.5 SD的患者186例(11.91%)。A组患者的握力为(22.35±4.64)kg,B组患者的握力为(19.81±4.94)kg,C组患者的握力为(16.57±4.27)kg。握力、骨密度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P<0.05)。共125例患者既往发生过骨折(8.00%),其中A组28例(4.22%),B组66例(8.81%),C组31例(20.67%)。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骨折的发生率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绝经后女性人群的握力与股骨颈、髋部、腰椎骨的骨密度均呈正相关(r=0.936、0.938、0.935,P<0.05);握力、股骨颈骨密度、髋部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928、-0.967、-0.971、-0.970,P<0.05)。握力与腰椎、股骨颈、髋部骨密度均呈正相关(r=0.935、0.936、0.938,P<0.05);握力、股骨颈骨密度、髋部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均与BMI呈正相关(r=0.932、0.982、0.985、0.982,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人群的握力与骨密度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呈正相关;握力、骨密度与绝经后女性人群的年龄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握力 绝经后 正相关 负相关
下载PDF
基于人体能量评估的亚健康与QUS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以新疆克拉玛依市成年居民为例
19
作者 郭玉江 赵赞 +3 位作者 肖鑫 姜现洋 黄春梅 李帅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5期426-432,共7页
目的了解新疆克拉玛依市居民亚健康、骨密度状态,探索两者的相关性,为新疆城镇居民卫生保健及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新疆克拉玛依市成年居民4377人,利用仪器对调查对象亚健康及骨密度状态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 目的了解新疆克拉玛依市居民亚健康、骨密度状态,探索两者的相关性,为新疆城镇居民卫生保健及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新疆克拉玛依市成年居民4377人,利用仪器对调查对象亚健康及骨密度状态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克拉玛依市居民亚健康检出率为71.8%,女性检出率略高于男性。女性、汉族、20~39岁组、肥胖组、社会服务类及事业单位类居民的亚健康组与健康组的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同民族、20~39岁组、正常体重、社会服务类居民的亚健康组与健康组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骨密度存在性别、体重及职业差异(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事业单位类、高BMI和亚健康是骨量异常发生的保护因素(OR=0.402,95%CI:0.308~0.524;OR=0.622,95%CI:0.480~0.806;OR=0.679,95%CI:0.466~0.990;OR=0.642,95%CI:0.501~0.822)。少数民族、其他人员类、高年龄是骨质异常发生的危险因素(OR=1.529,95%CI:1.118~2.091;OR=1.616,95%CI:1.027~2.542;OR=3.489,95%CI:2.151~5.660)。结论克拉玛依中老年居民应经常关注自身的健康状态及骨量的变化,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过早发生,树立健康骨骼意识。同时政府应强化居民骨质疏松症防范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科学指导体育锻炼,构建健康有效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成年人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腹部内脏脂肪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
20
作者 唐丽 李莉明 +2 位作者 蒋耀军 刘宏建 高剑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腹部内脏脂肪分布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因“高血压查因”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PA的54例患者,利用定量CT(QCT)测量腰1~3椎体的BMD值,测量腰2椎体层面...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腹部内脏脂肪分布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因“高血压查因”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PA的54例患者,利用定量CT(QCT)测量腰1~3椎体的BMD值,测量腰2椎体层面的腹部总脂肪面积(TFA)、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及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FA)。按照BMD值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组,24例)、B组(骨量正常组,30例)。结果与B组相比,A组年龄、VFA、总胆固醇及立位的血浆醛固酮浓度(PAC)与肾素活性(PRA)的比值增高,立位的血浆肾素水平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BMD与年龄(r=-0.521、P<0.05)、VFA(r=-0.373,P<0.05)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后,VFA是BM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研究显示内脏脂肪增多较非内脏脂肪增多的PA患者BMD值降低(P<0.05)。结论内脏脂肪增多的PA患者更容易表现为低骨量,VFA增高可能是PA患者BMD降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骨密度 内脏脂肪面积 定量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