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干干骺端T型截骨治疗下肢短缩畸形的护理
1
作者 娄湘红 李海燕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99年第1期21-22,共2页
对30例下肢短缩畸形病人进行骨骺牵伸和干骺端截骨肢体延长术,术后病人下肢延长4~10cm。护理要点:术后抬高患肢;保持切口及针眼处干燥,定期消毒;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情况;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关键词 下肢畸形 骨干干骺端 T型截骨 外固定器 护理
下载PDF
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生物力学的比较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麒麟 Allieu Kamara +2 位作者 王恩波 刘天婧 李建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9期917-920,共4页
目的比较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复合人工骨36根,模拟制作高、中、低位骨干-干骺端交界区横行骨折线,对不同骨折模型分别行克氏针、单臂外固定架和弹性髓内钉固定,并将模型骨安装在计... 目的比较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复合人工骨36根,模拟制作高、中、低位骨干-干骺端交界区横行骨折线,对不同骨折模型分别行克氏针、单臂外固定架和弹性髓内钉固定,并将模型骨安装在计算机控制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屈曲、伸直、外翻、内翻应力试验,将模型安装在机电扭力试验机上,进行内旋转、外旋转应力试验,比较不同固定方法力学稳定性。结果高位骨折模型采用弹性髓内针固定力学稳定性最佳,中位骨折采用3枚交叉克氏针(1枚内侧克氏针和2枚外侧克氏针)固定力学稳定性最佳,低位骨折采用枚交叉克氏针(1枚内侧克氏针和2枚外侧克氏针)固定力学稳定性最佳。结论弹性髓内钉固定对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上半区(高、中位骨折线区间)骨折的整体稳定性最好,而克氏针固定在稳定下半区(中、低位骨折线区间)骨折方面稳定性最好。2枚外侧针固定、1枚内侧针固定可以获得最佳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骨干干骺端交界区 生物力学 内固定 儿童
原文传递
T-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定法 卢伟达 +1 位作者 刘菲 任天赋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第20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在桡骨远端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T-LCP内固定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桡骨远端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治疗患者,均给予T-LCP内固定治疗,并在术后... 目的探讨和评价在桡骨远端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T-LCP内固定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桡骨远端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治疗患者,均给予T-LCP内固定治疗,并在术后5~15个月进行随访与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结果 98例患者均痊愈,没有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术后第一周患者疼痛强度为(89±9)分,活动力恢复值为(1.12±0.91)分,第3周分别为(15±5)分和(5.12±1.08)分,疗效明显,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合并干骺端及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CP内固定 桡骨远合并骨干粉碎性骨折 疗效
下载PDF
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申向阳 贾国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3-617,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distal humeral metaphyseal-diaphyseal junction,DHMDJ)骨折治疗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儿童DHMDJ横形骨折及内侧柱不稳定骨折特点及相关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distal humeral metaphyseal-diaphyseal junction,DHMDJ)骨折治疗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儿童DHMDJ横形骨折及内侧柱不稳定骨折特点及相关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儿童DHMDJ骨折在临床并不少见,其骨折线位置较高,往往具有多方向不稳定性,治疗上闭合复位困难,容易引起肘关节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等并发症。以往克氏针技术对于中、低位骨折疗效较好,但容易引起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弹性髓内钉适用于骨折线位置较高的横形骨折,然而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还可能导致医源性骺板损伤。外固定架是治疗DHMDJ骨折新方式,无论是横形骨折,还是内侧柱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均满意。然而,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多集中于生物力学研究,疗效缺少高质量临床研究支持。结论儿童DHMDJ骨折治疗以恢复骨折解剖对位和防止复位丢失为最终目的,内固定物选择取决于骨折线位置和骨折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骨干-交界区 骨折 内侧柱 治疗 儿童
原文传递
PA系列骨端解剖型接骨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飚 唐晓斌 唐小军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5期692-693,共2页
股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于股骨髁至股骨干干骺端的联结部,也即密质骨和松质骨的移行部位的骨折,大多数病例为高速损伤及由高处坠落所致。由于骨折是股骨下端距关节面15cm以内,因其邻近膝关节,治疗的关键是恢复膝关节功能.手术治疗已... 股骨髁上骨折是指发生于股骨髁至股骨干干骺端的联结部,也即密质骨和松质骨的移行部位的骨折,大多数病例为高速损伤及由高处坠落所致。由于骨折是股骨下端距关节面15cm以内,因其邻近膝关节,治疗的关键是恢复膝关节功能.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目前临床上常用钢板螺丝钉固定或髓内钉固定。我科2005年7月-2006年10月使用PA系列股骨远端外侧骨端解剖型接骨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上骨折 手术治疗 接骨板 解剖型 PA 膝关节功能 骨干干骺端 髓内钉固定
下载PDF
逆行弹性髓内钉技术治疗儿童肱骨远端干骺端-骨干交界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董展 张志群 +4 位作者 唐凯 楼跃 林刚 孙祥水 郑朋飞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089-1092,共4页
目的探讨逆行弹性髓内针(ESIN)技术治疗儿童肱骨远端干骺端-骨干交界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逆行ESIN技术治疗的儿童肱骨远端干骺端-骨干交界性骨折共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 目的探讨逆行弹性髓内针(ESIN)技术治疗儿童肱骨远端干骺端-骨干交界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逆行ESIN技术治疗的儿童肱骨远端干骺端-骨干交界性骨折共14例,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3.0~13.2岁,平均6.4岁;左侧9例,右侧5例。术中在骨折闭合/切开复位基础上,选取直径合适大小ESIN 2枚,预弯后分别由肱骨远端内、外侧穿入肱骨骨髓腔,直至肱骨近侧干骺端。术后采用肩外展支架或者长臂石膏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行X线检查,测量术毕即时及末次随访时X线正位片Baumann角及观察侧位片肱骨前缘是否通过肱骨小头,分析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同时按照Flynn功能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本组14例患儿全部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0~27个月,平均18.4个月,术毕即时及末次随访时X线正位片Baumann角均在正常范围,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侧位片肱骨前缘线均通过肱骨小头。按照Flynn功能评分,优13例,良1例。患儿均未发生伤口感染、髓内针移位,未出现Volkmann挛缩、肘内翻畸形、医源性神经损伤。结论逆行ESIN技术治疗儿童肱骨远端干骺端-骨干交界性骨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骨干交界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弹性髓内针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