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生物力学的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麒麟 Allieu Kamara +2 位作者 王恩波 刘天婧 李建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9期917-920,共4页
目的比较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复合人工骨36根,模拟制作高、中、低位骨干-干骺端交界区横行骨折线,对不同骨折模型分别行克氏针、单臂外固定架和弹性髓内钉固定,并将模型骨安装在计... 目的比较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复合人工骨36根,模拟制作高、中、低位骨干-干骺端交界区横行骨折线,对不同骨折模型分别行克氏针、单臂外固定架和弹性髓内钉固定,并将模型骨安装在计算机控制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屈曲、伸直、外翻、内翻应力试验,将模型安装在机电扭力试验机上,进行内旋转、外旋转应力试验,比较不同固定方法力学稳定性。结果高位骨折模型采用弹性髓内针固定力学稳定性最佳,中位骨折采用3枚交叉克氏针(1枚内侧克氏针和2枚外侧克氏针)固定力学稳定性最佳,低位骨折采用枚交叉克氏针(1枚内侧克氏针和2枚外侧克氏针)固定力学稳定性最佳。结论弹性髓内钉固定对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上半区(高、中位骨折线区间)骨折的整体稳定性最好,而克氏针固定在稳定下半区(中、低位骨折线区间)骨折方面稳定性最好。2枚外侧针固定、1枚内侧针固定可以获得最佳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骨干干骺端交界区 生物力学 内固定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申向阳 贾国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3-617,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distal humeral metaphyseal-diaphyseal junction,DHMDJ)骨折治疗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儿童DHMDJ横形骨折及内侧柱不稳定骨折特点及相关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distal humeral metaphyseal-diaphyseal junction,DHMDJ)骨折治疗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儿童DHMDJ横形骨折及内侧柱不稳定骨折特点及相关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儿童DHMDJ骨折在临床并不少见,其骨折线位置较高,往往具有多方向不稳定性,治疗上闭合复位困难,容易引起肘关节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等并发症。以往克氏针技术对于中、低位骨折疗效较好,但容易引起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弹性髓内钉适用于骨折线位置较高的横形骨折,然而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还可能导致医源性骺板损伤。外固定架是治疗DHMDJ骨折新方式,无论是横形骨折,还是内侧柱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均满意。然而,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多集中于生物力学研究,疗效缺少高质量临床研究支持。结论儿童DHMDJ骨折治疗以恢复骨折解剖对位和防止复位丢失为最终目的,内固定物选择取决于骨折线位置和骨折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骨干-交界 骨折 内侧柱 治疗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