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生物力学的比较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李麒麟
Allieu Kamara
+2 位作者
王恩波
刘天婧
李建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9期917-920,共4页
目的比较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复合人工骨36根,模拟制作高、中、低位骨干-干骺端交界区横行骨折线,对不同骨折模型分别行克氏针、单臂外固定架和弹性髓内钉固定,并将模型骨安装在计...
目的比较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复合人工骨36根,模拟制作高、中、低位骨干-干骺端交界区横行骨折线,对不同骨折模型分别行克氏针、单臂外固定架和弹性髓内钉固定,并将模型骨安装在计算机控制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屈曲、伸直、外翻、内翻应力试验,将模型安装在机电扭力试验机上,进行内旋转、外旋转应力试验,比较不同固定方法力学稳定性。结果高位骨折模型采用弹性髓内针固定力学稳定性最佳,中位骨折采用3枚交叉克氏针(1枚内侧克氏针和2枚外侧克氏针)固定力学稳定性最佳,低位骨折采用枚交叉克氏针(1枚内侧克氏针和2枚外侧克氏针)固定力学稳定性最佳。结论弹性髓内钉固定对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上半区(高、中位骨折线区间)骨折的整体稳定性最好,而克氏针固定在稳定下半区(中、低位骨折线区间)骨折方面稳定性最好。2枚外侧针固定、1枚内侧针固定可以获得最佳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骨干干骺端交界区
生物力学
内固定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申向阳
贾国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3-617,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distal humeral metaphyseal-diaphyseal junction,DHMDJ)骨折治疗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儿童DHMDJ横形骨折及内侧柱不稳定骨折特点及相关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distal humeral metaphyseal-diaphyseal junction,DHMDJ)骨折治疗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儿童DHMDJ横形骨折及内侧柱不稳定骨折特点及相关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儿童DHMDJ骨折在临床并不少见,其骨折线位置较高,往往具有多方向不稳定性,治疗上闭合复位困难,容易引起肘关节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等并发症。以往克氏针技术对于中、低位骨折疗效较好,但容易引起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弹性髓内钉适用于骨折线位置较高的横形骨折,然而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还可能导致医源性骺板损伤。外固定架是治疗DHMDJ骨折新方式,无论是横形骨折,还是内侧柱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均满意。然而,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多集中于生物力学研究,疗效缺少高质量临床研究支持。结论儿童DHMDJ骨折治疗以恢复骨折解剖对位和防止复位丢失为最终目的,内固定物选择取决于骨折线位置和骨折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
端
骨干
-
干
骺
端
交界
区
骨折
内侧柱
治疗
儿童
原文传递
题名
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生物力学的比较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李麒麟
Allieu Kamara
王恩波
刘天婧
李建军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骨科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创伤骨科
出处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9期917-920,共4页
文摘
目的比较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采用复合人工骨36根,模拟制作高、中、低位骨干-干骺端交界区横行骨折线,对不同骨折模型分别行克氏针、单臂外固定架和弹性髓内钉固定,并将模型骨安装在计算机控制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屈曲、伸直、外翻、内翻应力试验,将模型安装在机电扭力试验机上,进行内旋转、外旋转应力试验,比较不同固定方法力学稳定性。结果高位骨折模型采用弹性髓内针固定力学稳定性最佳,中位骨折采用3枚交叉克氏针(1枚内侧克氏针和2枚外侧克氏针)固定力学稳定性最佳,低位骨折采用枚交叉克氏针(1枚内侧克氏针和2枚外侧克氏针)固定力学稳定性最佳。结论弹性髓内钉固定对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上半区(高、中位骨折线区间)骨折的整体稳定性最好,而克氏针固定在稳定下半区(中、低位骨折线区间)骨折方面稳定性最好。2枚外侧针固定、1枚内侧针固定可以获得最佳的力学稳定性。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骨干干骺端交界区
生物力学
内固定
儿童
Keywords
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Metaphyseal-diaphyseal junction
Biomechanics
Internal fixation
Child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2
作者
申向阳
贾国强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3-617,共5页
基金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资助项目(AHWJ2023BAa0106)
安徽医科大学基金(2022xkj111)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文摘
目的总结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distal humeral metaphyseal-diaphyseal junction,DHMDJ)骨折治疗研究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儿童DHMDJ横形骨折及内侧柱不稳定骨折特点及相关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儿童DHMDJ骨折在临床并不少见,其骨折线位置较高,往往具有多方向不稳定性,治疗上闭合复位困难,容易引起肘关节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等并发症。以往克氏针技术对于中、低位骨折疗效较好,但容易引起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弹性髓内钉适用于骨折线位置较高的横形骨折,然而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还可能导致医源性骺板损伤。外固定架是治疗DHMDJ骨折新方式,无论是横形骨折,还是内侧柱不稳定骨折,临床疗效均满意。然而,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多集中于生物力学研究,疗效缺少高质量临床研究支持。结论儿童DHMDJ骨折治疗以恢复骨折解剖对位和防止复位丢失为最终目的,内固定物选择取决于骨折线位置和骨折形态。
关键词
肱骨远
端
骨干
-
干
骺
端
交界
区
骨折
内侧柱
治疗
儿童
Keywords
Distal humeral metaphyseal-diaphyseal junction
fracture
media column
treatment
children
分类号
R726.8 [医药卫生—儿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生物力学的比较
李麒麟
Allieu Kamara
王恩波
刘天婧
李建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
11
原文传递
2
儿童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区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申向阳
贾国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