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国家标准《经穴名称与定位》(2021版)中胸腹部骨度计量和中庭、鸠尾穴定位的探讨
1
作者 魏雅馨 睢明河 +2 位作者 周洋宾 杨燕宇 李欣蕊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2022-2024,共3页
2021年颁布的最新国家标准《经穴名称与定位》作为腧穴定位国家标准的第二次修订,与上一版2006年颁布的《腧穴名称与定位》相比,胸腹部骨度起止点之一的剑胸结合中点下移至剑突尖,将“胸骨上窝至剑胸结合中点为9寸,剑胸结合中点至脐中为... 2021年颁布的最新国家标准《经穴名称与定位》作为腧穴定位国家标准的第二次修订,与上一版2006年颁布的《腧穴名称与定位》相比,胸腹部骨度起止点之一的剑胸结合中点下移至剑突尖,将“胸骨上窝至剑胸结合中点为9寸,剑胸结合中点至脐中为8寸”改为“胸骨上窝至剑突尖为9寸,剑突尖至脐中为8寸”。任脉部分穴位的定位需要借助这两段骨度,故最新版国标中这部分穴位位置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移,其中表述发生明显变化的是中庭穴由“剑胸结合中点处”变为“剑突尖所在处”,鸠尾穴由“剑胸结合下1寸”变为“剑突尖下1寸”。基于胸腹部骨度计量和中庭、鸠尾穴定位修改存疑的问题,笔者查阅针灸古典文献、近现代影响较大的针灸著作和实体测量文献等,指出胸腹部骨度起止点的修改和不同骨度实测值之间的比例关系分析存在争议,并对中庭和鸠尾两穴的定位依据进行分析,最终认为胸腹部骨度计量和中庭穴的定位应沿用2006年所颁布的国标中的描述,鸠尾穴的定位应遵循古籍记载取“剑突尖下五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标准 胸腹部骨度 骨度分寸 腧穴定位 穴位名称与定位 岐骨 中庭 鸠尾
下载PDF
关于《灵枢·骨度》研究现状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瓅文 曹燕 +2 位作者 朱雯 杜斯琪 刘存志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1期98-100,共3页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对与《灵枢·骨度》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灵枢·骨度》篇的研究现状。从《灵枢·骨度》的尺制研究、人体实测、古今对照、数术原理、准确取穴等方面进行探究,...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对与《灵枢·骨度》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灵枢·骨度》篇的研究现状。从《灵枢·骨度》的尺制研究、人体实测、古今对照、数术原理、准确取穴等方面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关于篇中所采用度量衡的年代,各学者持有不同观点,但若将其理解为比例尺,更贴近原著本意;骨度值在传承过程中出现诸多变化,经过人体实际测量和文献研究,认为"两乳之间8寸"等骨度值与实际不符;运用秦汉易数解释《灵枢·骨度》,发现其背后蕴含的天地之理,从天人相应的角度解释骨度分寸。提示《灵枢·骨度》中所记载骨度值是准确、合理的,且"因人而异""以不变应万变"等思想的渗透,值得我们思考;将骨度分寸定位法与揣穴法同时应用于临床取穴,提高取穴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灵枢·骨度 骨度分寸 文献研究
下载PDF
《灵枢经·骨度》古今实测值对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柳直 李顺保 田凯文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10期57-61,共5页
目的:研究《灵枢经·骨度》篇中骨度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方法:将《灵枢经·骨度》篇的测量值与古代六部医籍骨度值及现代文献实测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灵枢经·骨度》篇中骨度值与六部医籍骨度值相同,与现代骨度实测值... 目的:研究《灵枢经·骨度》篇中骨度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方法:将《灵枢经·骨度》篇的测量值与古代六部医籍骨度值及现代文献实测值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灵枢经·骨度》篇中骨度值与六部医籍骨度值相同,与现代骨度实测值亦基本相同。结论:《灵枢经·骨度》篇中骨度值真实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经·骨度 骨度 测量
下载PDF
由指寸定位法引发整合骨度折量定位法的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方进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2期53-55,共3页
指寸定位法在临床取穴定位应用时,易出现偏差。经分析,找出了指寸定位法使用至今的主要原因是习惯以简便的指寸"替代"频繁的折量寸造成的。由于准确的定位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而目前对取穴定位方法的研究又较为薄弱... 指寸定位法在临床取穴定位应用时,易出现偏差。经分析,找出了指寸定位法使用至今的主要原因是习惯以简便的指寸"替代"频繁的折量寸造成的。由于准确的定位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而目前对取穴定位方法的研究又较为薄弱,为此,笔者通过整合骨度折量定位法,提出了"测量骨度定位法",使用自制的"骨度分寸定位尺",将传统的骨度折量定位法整合为科学的"测量骨度定位法",并可替代指寸定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寸定位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尺 测量骨度定位法
下载PDF
骨度、骨度折量分寸与同身寸及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艳焦 徐玉东 +2 位作者 刘佳缘 王文倩 杨永清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4期452-456,共5页
腧穴准确定位是针灸临床疗效的保障,骨度、骨度折量分寸、同身寸是临床常用的腧穴取穴定位方法。该文重点系统回顾了古代文献,研究了骨度、骨度折量分寸、同身寸的涵义、演变及其关系。结果认为,骨度是古代人体测量学的基准寸度,是腧穴... 腧穴准确定位是针灸临床疗效的保障,骨度、骨度折量分寸、同身寸是临床常用的腧穴取穴定位方法。该文重点系统回顾了古代文献,研究了骨度、骨度折量分寸、同身寸的涵义、演变及其关系。结果认为,骨度是古代人体测量学的基准寸度,是腧穴定位的重要依据。骨度折量分寸是根据人体各部位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将骨度应用于不同性别、年龄、体型腧穴定位的寸度,个别寸度根据经脉循行和穴位间关系进行了调整。同身寸是为了临床取穴简便,依据人体测量学短骨与长骨或相同部位间的比例关系对骨度与骨度折量分寸应用进行的简化寸度,在取穴时需要注意任何同身寸都有其部位适用性,不能用一个同身寸量取非适用部位的穴位。骨度、骨度折量分寸、同身寸三者间,是基准寸度、相对寸度、简便寸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度 骨度折量分寸 同身寸 取穴
下载PDF
古代骨度及同身寸取穴法研究报告──附1005例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鸿鸣 王毅刚 +4 位作者 周朝玉 高耀华 王竹行 于颜苹 路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1-34,共4页
按传统针灸取穴理论的方法,对重庆地区发育正常成人1005例进行测量调查。获数据20100个,其结果通过"SAS"转件包统计分析,表明①传统的同身寸简易取穴法缺乏准确性;②按不同个体自身肢体长度比例关系取穴法应是临床取... 按传统针灸取穴理论的方法,对重庆地区发育正常成人1005例进行测量调查。获数据20100个,其结果通过"SAS"转件包统计分析,表明①传统的同身寸简易取穴法缺乏准确性;②按不同个体自身肢体长度比例关系取穴法应是临床取穴的可靠依据;③实测一寸(身高1/75)为2.14cm,与他人的文献考证大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穴法 同身寸 骨度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的八髎穴骨度折量定位探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金洵 丁曙晴 +3 位作者 时飞跃 王玲玲 任军 吴正参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3-146,156,共5页
目的探寻可供临床和教学参考的八髎穴骨度折量定位方法。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的100例俯卧位盆腔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5mm层厚连续横断面扫描,建立3D图像。测量L5棘突下至尾骨尖、L5棘突下至骶管裂孔、L5棘突... 目的探寻可供临床和教学参考的八髎穴骨度折量定位方法。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的100例俯卧位盆腔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5mm层厚连续横断面扫描,建立3D图像。测量L5棘突下至尾骨尖、L5棘突下至骶管裂孔、L5棘突下至髂后上棘、L5棘突下至八髎穴、后正中线至八髎穴、后正中线至髂后上棘等距离。结果 (1)设立骶部骨度表,得到4个骶部折量寸:即L5棘突下至尾骨尖约6寸,L5棘突下至骶管裂孔约3寸,L5棘突下至髂后上棘的垂直距离约1寸,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约2寸。(2)根据骶部骨度分寸,八髎穴可定位如下:上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1寸,L5棘突下1寸;次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寸,L5棘突下1.7寸;中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9寸,L5棘突下2.5寸;下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9寸,L5棘突下3.5寸。(3)根据骶部体表标志,八髎穴可定位如下:从骶部纵向距离观察,上髎穴约平髂后上棘,次髎穴约平L5棘突下和骶管裂孔连线的中点,中髎穴约平L5棘突下和尾骨尖连线的中点,下髎穴约平骶管裂孔;从骶部横向距离观察,次髎穴位于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距离的一半,八髎穴呈"倒八字"型排列,其连线与后正中线的夹角约25°。结论以表面标志为基础,用比例关系和骨度分寸来定位八髎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髎 折量 骨度分寸 表面标志
下载PDF
头部各骨度分寸定位100例实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梦 胡玲 +4 位作者 蔡荣林 陈卫华 孟云凤 吴子建 陈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比较人体头部各骨度分寸间存在的差异,探讨头部各穴位位置间的比例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18~25岁),男女各半,采用体重秤、人体测高仪、圆杆直角规、电子数显游标卡尺、瞳距尺和软卷尺等标准测量仪器,测量受试... 目的:比较人体头部各骨度分寸间存在的差异,探讨头部各穴位位置间的比例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0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18~25岁),男女各半,采用体重秤、人体测高仪、圆杆直角规、电子数显游标卡尺、瞳距尺和软卷尺等标准测量仪器,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神庭-头临泣的距离、神庭-头维的距离、两侧头维之间的距离、两完骨问的距离、印堂-前发际的距离、前发际-脑户的距离、脑户-风府的距离、风府-后发际正中的距离,比较各骨度分寸定位及穴位位置间的比例关系。结果:两侧头维之间的距离与两完骨间的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庭-头临泣的距离、神庭-头维的距离、两侧头维之间的距离尺寸间的比例关系与骨度折量定位基本相符。印堂-前发际的距离、前发际-脑户的距离、脑户-风府的距离、风府-后发际正中的距离尺寸间的比例关系与骨度折量定位有一定差距。结论:两侧头维之间与两完骨间的折量寸不能等同,头临泣可在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取之。脑户、风府等穴的体表标志定位与骨度折量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度 人体测量术 穴位 头颈部 取穴
下载PDF
腧穴定位方法中指寸法与骨度分寸法的差异 被引量:8
9
作者 马翔 唐井钢 +1 位作者 杨雁 马家宝 《天津中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以骨度分寸定位法为金标准,比较指寸定位法量取腧穴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形体健全的学生或患者63人,以厘米(cm)为单位测量3种手指同身寸的长度与6种骨度分寸的长度;再用每一种指寸的长度(单位:cm)分别测量每一骨度分寸的长度,所... [目的]以骨度分寸定位法为金标准,比较指寸定位法量取腧穴的准确性。[方法]选择形体健全的学生或患者63人,以厘米(cm)为单位测量3种手指同身寸的长度与6种骨度分寸的长度;再用每一种指寸的长度(单位:cm)分别测量每一骨度分寸的长度,所得出的寸数再与该骨度规定的寸数比较,即得出差异寸数。[结果]1)绝大多数人手指同身寸与骨度规定的分寸有差异。2)3种指寸测量脐至耻骨联合上缘,所得寸数均多于规定的5寸(同身寸,下同)。3)测量胸剑联合至脐、两乳头间距、肩胛骨内缘至后中线、肘横纹至腕横纹、腘横纹至外踝尖时,所得寸数与规定寸数比较,有多有少,双向波动。[结论]1)指寸法存在取穴误差。2)尽管指寸法存在取穴误差,但绝大多数的差异均数较小,离散度也较小,所以在取靠近骨度两端的腧穴(如靠近肘、腕、膝、踝部位的腧穴:内关、足三里、悬钟、三阴交等)时,仍可使用。3)若用指寸法量取骨度中部腧穴(如上下巨虚、条口、丰隆),须从骨度一端量起,量至中部则误差会积累到明显的程度,所以,此时指寸法要在骨度分寸的矫正下使用。4)取穴应以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标志定位法、简便取穴法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 定位方法 指寸法 骨度分寸法
下载PDF
古代骨度及同身寸取穴法1005例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鸿鸣 周朝玉 +3 位作者 高耀华 王竹行 于颜草 路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5期26-27,共2页
古代骨度及同身寸取穴法1005例调查分析赵鸿鸣,周朝玉,高耀华,王竹行,于颜草,路瑜指导王毅刚(重庆市中医研究所630013)关键词骨度,同身寸,选穴,调查统计为了验证古代骨度及同身寸取穴法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我们... 古代骨度及同身寸取穴法1005例调查分析赵鸿鸣,周朝玉,高耀华,王竹行,于颜草,路瑜指导王毅刚(重庆市中医研究所630013)关键词骨度,同身寸,选穴,调查统计为了验证古代骨度及同身寸取穴法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我们于1991年6月至1993年10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骨度 同身寸 选穴 统计
下载PDF
基于华南籍大学生体质指数探讨同身寸和骨度分寸在穴位定位的综合运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传蔷 陈俊琦 +3 位作者 黄秀杰 廖韧赟 杨莹珠 黄泳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3种同身寸和骨度分寸法在定位取穴时的综合运用。方法利用体质指数,把华南籍大学生分类,分别记录462名受测者3种同身寸和5种代表性骨度分寸的长度的数据,将这些数据折成针灸学特定意义上的"1寸",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 目的探讨3种同身寸和骨度分寸法在定位取穴时的综合运用。方法利用体质指数,把华南籍大学生分类,分别记录462名受测者3种同身寸和5种代表性骨度分寸的长度的数据,将这些数据折成针灸学特定意义上的"1寸",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中的均数间多重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同身寸和骨度分寸与体质指数都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重度消瘦者,3种同身寸都适宜用于上肢和背腰部诸穴,中指同身寸和一夫法同时也都适宜用于胸腹胁部和下肢诸穴,而头部穴最适宜采用一夫法。对于中度消瘦者,3种同身寸都适宜用于上肢和背腰部诸穴,而头部、胸腹胁部和下肢诸穴最适宜采用中指同身寸。对于轻度消瘦者,3种同身寸都适宜用于背腰部诸穴,拇指同身寸和一夫法同时也都适宜用于上肢诸穴,而头部、胸腹胁部和下肢诸穴最适宜采用中指同身寸。对于正常者,拇指同身寸适宜于上肢诸穴,背腰部诸穴适宜于一夫法,而头部、胸腹胁部和下肢诸穴最适宜采用一夫法。对于超重者,中指同身寸和拇指同身寸都适宜于上肢诸穴,一夫法适宜于背腰部诸穴,而头部、胸腹胁部和下肢诸穴最适宜采用一夫法。对于肥胖者,3种同身寸都适宜于上肢和腰背诸穴,中指同身寸和一夫法都适宜于下肢诸穴,中指同身寸也适宜于胸腹胁部诸穴,而头部诸穴最适宜中指同身寸。结论在临床取穴时,医者需因人而异,综合使用3种同身寸和骨度分寸的方法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穴 骨度 同身寸法 体质指数
下载PDF
三种同身寸和骨度分寸法定位取穴的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俊琦 何文卓 +3 位作者 林伟容 夏冒李 许鹏 黄泳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11Z期19-20,共2页
目的观察三种同身寸和骨度分寸法定位取穴的异同。方法分别记录398名受测者拇指同身寸的长度、中指同身寸的长度、一夫法的长度、头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的长度、上肢部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侧横纹(腕骨与尺骨、桡骨结合处,往手臂... 目的观察三种同身寸和骨度分寸法定位取穴的异同。方法分别记录398名受测者拇指同身寸的长度、中指同身寸的长度、一夫法的长度、头部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的长度、上肢部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侧横纹(腕骨与尺骨、桡骨结合处,往手臂方向的第一条横纹)之间的长度、胸腹胁部采用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之间的长度、背腰部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之间的长度、下肢部横纹外侧端至外踝尖最高点之间的长度的数据,然后把这些数据折成针灸学特定意义上的"1寸",最后用方差分析中的均数间多重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代表性5种骨度分寸折为1寸的长度与中指同身寸长度的比较,背腰部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之间长度与之比较无差异,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长度、胸腹胁部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之间长度和下肢部横纹外侧端至外踝尖最高点之间的长度都相对较长,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掌侧横纹之间的长度相对较短;代表性5种骨度分寸折为1寸的长度与拇指同身寸长度的比较,背腰部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之间长度和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掌侧横纹之间的长度分别与之比较无差异,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长度、胸腹胁部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之间长度和下肢部横纹外侧端至外踝尖最高点之间的长度都相对较长;代表性5种骨度分寸折为1寸的长度与一夫法折成1寸的长度的比较,背腰部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之间长度与之比较无差异,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长度、胸腹胁部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之间长度和下肢部横纹外侧端至外踝尖最高点之间的长度都相对较长,上肢部肘横纹至腕掌侧横纹之间的长度相对较小。结论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三种同身寸和骨度分寸法定位取穴有差异。临床定位上肢穴位时,适宜采用拇指同身寸;胸背部穴位适宜采用中指同身寸;头部、胸腹胁部、下肢穴位最适宜采用一夫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下载PDF
骨度分寸法及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测量报告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静铭 丁一丹 《江苏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36-37,共2页
本文对 4 0 0例人体按骨度分寸及手指同身寸取穴法进行测量 ,所获数据经统计学处理 ,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 ,且手指同身寸各项指标也不一致 ( P<0 .0 0 1 ) ,提示应尽量采用骨度分寸法作为取穴的标准 ,不用或少用... 本文对 4 0 0例人体按骨度分寸及手指同身寸取穴法进行测量 ,所获数据经统计学处理 ,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 ,且手指同身寸各项指标也不一致 ( P<0 .0 0 1 ) ,提示应尽量采用骨度分寸法作为取穴的标准 ,不用或少用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度分寸法 手指同身寸 取穴法 腧穴定位法
下载PDF
《灵枢》骨度研究——古今人体体表测量值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钢 薛红 +2 位作者 周艳杰 黄健 蔡新凤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3-7,共5页
《灵枢》骨度研究——古今人体体表测量值比较陈钢薛红周艳杰黄健蔡新凤(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关键词体质人类学灵枢骨度人体测量值成书年代中医文献学中图分类号R221《灵枢·骨度》篇所记载的人体活体体表测量值... 《灵枢》骨度研究——古今人体体表测量值比较陈钢薛红周艳杰黄健蔡新凤(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关键词体质人类学灵枢骨度人体测量值成书年代中医文献学中图分类号R221《灵枢·骨度》篇所记载的人体活体体表测量值,是迄今我国关于体质人类学中活体人体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人类学 灵枢 骨度 人体测量值
下载PDF
三种同身寸和骨度分寸法定位取穴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俊琦 何文卓 +3 位作者 林伟容 夏冒李 许鹏 黄泳(指导) 《国医论坛》 2007年第5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指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西医东传与中医骨度藏象学的发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立岩 刘晖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9期6-8,共3页
关键词 骨度 藏象 西医东传
下载PDF
骨度分寸取穴法所定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永清 《上海针灸杂志》 1993年第2期79-81,共3页
骨度分寸取穴法(又称骨度法)是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之一,它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来确定腧穴位置的一种方法。此法早见于《灵枢·骨度》篇。我们以前的工作已证明,《灵枢·骨度》
关键词 骨度分寸 取穴法 标准
下载PDF
骨度法与人体测量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武晓冬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112,66,共3页
《灵枢·骨度》所载的人体各部尺寸到底是古人实测所得还是假定所为?通过人体实际测量可以验证。将人体测量学的方法引入骨度研究,测量点的选择是关键所在,需要在准确理解传统解剖学术语的基础上,将其转换为现代解剖学术语,以确定... 《灵枢·骨度》所载的人体各部尺寸到底是古人实测所得还是假定所为?通过人体实际测量可以验证。将人体测量学的方法引入骨度研究,测量点的选择是关键所在,需要在准确理解传统解剖学术语的基础上,将其转换为现代解剖学术语,以确定骨度测量的起止点。比较后发现,人体测量学的不少测量项目术语都与骨度折量起止点完全相同。借用人体测量的方法,不仅能验证古人发现的人体各部比例关系,还能对个别骨度尺寸进行调整,另外还有一些骨度尺寸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尚未引起人体测量学的关注,尚有待于深入发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度 人体测量
下载PDF
《灵枢》骨度法古今解剖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亚飞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灵枢 腧穴 骨度
下载PDF
前臂骨度分寸法的确定和标示
20
作者 华晓寅 《上海针灸杂志》 2001年第4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针灸学 骨度 前臂 骨度分寸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