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7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双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支架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雁儒 张辉 +4 位作者 卡卡 张戈宸 尚艳 孙昊 黄文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BMP-4)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修复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免疫组织化学鉴定BMSCs。采用电转法将pcDNA3-1-B...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质-4(BMP-4)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修复兔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免疫组织化学鉴定BMSCs。采用电转法将pcDNA3-1-BMP-4质粒导入BMSCs。转染成功后培养备用。制备直径为4mm的双层PLGA支架。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空白组、PLGA组、PLGA/BMSCs组、PLGA/BMP-4/BMSCs组4组,将双层PLGA支架置入兔双膝关节股骨内侧髁软骨缺损中。观察并记录术后动物膝关节活动情况。第8、16周时取膝关节置入组织行H-E染色,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置入的PLGA新生组织。采用RT-PCR法定量检测4组修复软骨缺损处新生的软骨Ⅱ型胶原、SOX9、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术后各组动物膝关节活动正常,未见炎症反应。第8、16周时PLGA/BMP4/BMSCs组兔膝关节损伤修复优于其他3组。H-E染色结果可见PLGA/BMP4/BMSCs组膝关节损伤修复效果优于其他3组。RT-PCR结果显示PLGA/BMP4/BMSCs组兔置入的PLGA新生的软骨中Ⅱ型胶原、SOX-9、蛋白聚糖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结论:BMP-4转染BMSCs后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软骨细胞,双层PLGA支架置入有利于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区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质-4 髓间充质干细胞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下载PDF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康焱 廖威明 +1 位作者 盛蹼义 张珑涓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61-163,F0003,共4页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质是目前发现惟一的一类具有成骨能力的细胞因子,它能刺激基质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目的:应用基因工程方法,观察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定向分化。设计:单一样...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质是目前发现惟一的一类具有成骨能力的细胞因子,它能刺激基质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目的:应用基因工程方法,观察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定向分化。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材料:pcDNA1.1/AMP-hBMP7质粒。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3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实验室完成。全骨髓培养法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别转染pcD-NA1.1/AMP-hBMP7和pcDNA1.1/AMP并留置空白对照。检测转染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通过对感染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钙盐染色、电镜观察胞质中钙质成分以及检测骨钙素鉴定其成骨分化表型。主要观察指标:①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形态及生长。②表达产物的鉴定。③碱性磷酸酶染色(钙钴法)结果。④茜素红染色结果。⑤透射电镜观察结果。⑥扫描电镜观察结果。⑦骨钙素的测定结果。结果: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基因存在于转染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中并表达相应的mRNA。目的基因表达后的细胞形态略有变化,但生长曲线与未转染组无明显变化。骨钙素表达较未转染组明显增强。转染组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染色和钙盐染色均为阳性。结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质7基因转染可促进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干细胞 髓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质
下载PDF
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文静 刘妍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81-83,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82例PNS... 目的 研究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82例PNS患者根据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27例)、部分缓解组(31例)和未缓解组(24例),同期选择潜江市中心医院6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BMP-7、TGF-β1表达水平,分析PNS患者血清BMP-7与TGF-β1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疗效的PN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MP-7、TGF-β1表达水平。结果 PNS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MP-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NS患者血清BMP-7与TGF-β1呈负相关(r=-0.675,P<0.05)。不同疗效PNS患者治疗后血清BMP-7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完全缓解组治疗前后血清BMP-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部分缓解组和未缓解组,血清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部分缓解组和未缓解组(P<0.05)。部分缓解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MP-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缓解组,血清TGF-β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0.05)。结论 血清BMP-7、TGF-β1与PNS患者疗效存在密切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7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下载PDF
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血浆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炎症和血管损伤的相关性
4
作者 张文娟 胡敏 +3 位作者 杨林 周志芳 陈若虹 刘朝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9-285,共7页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ntic protein-4,BMP4)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但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以AS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动脉阻塞性疾病(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A...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ntic protein-4,BMP4)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但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以AS为主要病理特点的动脉阻塞性疾病(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ACD)患者血浆BMP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浆中BMP4与炎症因子和血管损伤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招募38名诊断为ACD的患者(ACD组)和38名体检志愿者(对照组),抽取ACD组患者术前和对照组体检时的静脉血,比较2组血常规指标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浆中BMP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析BMP4与以上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D组患者血常规结果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1.63(1.26,1.91)vs 3.43(2.16,6.61)]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6.37(5.26,7.74)vs 15.79(7.97,20.53)]升高、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5.67(4.41,7.14)vs3.43(2.07,3.74)]下降(均P<0.05);ACD组患者血浆BMP4[581.26(389.85,735.64)pg/mL vs 653.97(510.95,890.43)pg/mL]、TNF-α[254.16(182.96,340.70)pg/mLvs293.29(238.90,383.44)pg/mL]及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1.54(1.08,2.13)ng/mL vs 1.85(1.30,2.54)ng/mL]的水平均显著升高,而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显著下降[175.89(118.39,219.25)pg/mLvs135.92(95.80,178.04)pg/mL](均P<0.05)。2组间促炎因子IL-1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39(205.39,403.56)pg/mL vs 378.46(243.20,448.69)pg/mL;P=0.0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浆BMP4水平与促炎因子IL-1β(r=0.35)、TNF-α(r=0.31)以及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r=0.47)呈正相关,与抗炎因子IL-10呈负相关(r=-0.37;均P<0.01)。结论:ACD患者血浆BMP4的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的炎症水平和血管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阻塞性疾病 形态发生蛋白-4 炎症 血管损伤
下载PDF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微小核糖核酸、骨形态发生蛋白-2、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5
作者 鲁学良 熊明月 +2 位作者 刘世琼 吴飞翔 王亚飞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7期836-839,共4页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672-5p(miR-672-5p)、微小核糖核酸-29b(miR-29b)、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水平及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672-5p(miR-672-5p)、微小核糖核酸-29b(miR-29b)、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表达水平及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标准将其分为Ⅰ期组(41例)、Ⅱ期组(30例)和Ⅲ期组(45例),另选本院同期1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及不同ARCO分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BMP-2、PAI-1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miR-672-5p、miR-29b、PAI-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BMP-2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组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PAI-1水平高于Ⅱ期组和Ⅰ期组,Ⅱ期组高于Ⅰ期组(P<0.05);Ⅲ期组患者血清BMP-2水平低于Ⅱ期组和Ⅰ期组,Ⅱ期组低于Ⅰ期组(P<0.05)。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PAI-1水平与ARCO分期呈正相关,BMP-2与ARCO分期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672-5p、miR-29b、BMP-2、PAI-1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AUC值均大于0.8(P<0.05),表明均具有较高的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能。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miR-672-5p、miR-29b、PAI-1呈高表达,而血清BMP-2呈低表达,四者均具有较高的预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头坏死 微小核糖核酸-672-5p 微小核糖核酸-29b 形态发生蛋白-2 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仿生电刺激联合人工周期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子宫容受性及血清生长分化因子-9、抑制素B、骨形态发生蛋白-10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李翠明 吕宁 蒙淑珍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6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仿生电刺激联合人工周期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子宫容受性及血清生长分化因子-9(GDF-9)、抑制素B(INHB)、骨形态发生蛋白-10(BMP-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7例DOR患... 目的探讨仿生电刺激联合人工周期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子宫容受性及血清生长分化因子-9(GDF-9)、抑制素B(INHB)、骨形态发生蛋白-10(BMP-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7例DO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9例。A组采用仿生电刺激治疗,B组采用人工周期治疗,C组采用仿生电刺激联合人工周期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子宫容受性,血清GDF-9、INHB、BMP-10水平,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及卵巢体积;随访1年,比较三组的妊娠情况;比较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组、B组、C组初级卵泡数、优势卵泡数、排卵数及血清GDF-9、INHB、BMP-10水平均升高,卵巢体积均增大,且A组、B组、C组呈增高趋势(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组、B组、C组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I)、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均减小,且A组、B组、C组呈下降趋势(P<0.05)。随访1年,C组妊娠率高于A组、B组(P<0.05)。治疗期间,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仿生电刺激联合人工周期可提高DOR患者子宫容受性,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及卵巢体积,也可改善血清GDF-9、INHB、BMP-10水平,提高自然妊娠率,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仿生电刺激 人工周期 子宫容受性 生长分化因子-9 抑制素B 形态发生蛋白-10 妊娠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通过下调Ajuba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纤维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昭卫 代云莉 +7 位作者 梁丹 李志阳 王一凡 吕厚星 陈佳佳 陈圣杰 郭兵 肖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是否通过下调Ajuba水平,降低Yes相关蛋白1(YAP1)的表达,进而减轻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从而减轻DKD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肾病(DKD)大鼠模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是否通过下调Ajuba水平,降低Yes相关蛋白1(YAP1)的表达,进而减轻细胞外基质(ECM)沉积从而减轻DKD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程度。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和DM+过表达BMP7腺相关病毒组(DM+rAAVBMP7组),每组6只。采用尾静脉注射55 mg/kg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M大鼠模型。NRK-52E细胞分为正常糖组、高糖(HG)组和HG+rhBMP7组。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大鼠肾皮质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皮质Ajuba、YAP1的表达部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皮质及NRK-52E细胞中BMP7、Ajuba和YAP1、Ⅲ型胶原(Col-Ⅲ)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大鼠肾皮质Ajuba和YA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生化指标检测显示DM组大鼠血糖、血肌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24 h尿蛋白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P<0.05),尿肌酐较NC组显著降低(P<0.05);与DM组相比,DM+rAAV-BMP7组大鼠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5),尿肌酐显著升高(P<0.05);病理染色显示DM组肾间质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沉积,肾小管萎缩且排列紊乱,DM+rAAV-BMP7组的病理变化较DM组显著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肾皮质中Ajuba和YAP1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且在DM组高表达,但DM+rAAV-BMP7组其表达则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M组或HG组中FN、Col-Ⅲ、Ajuba和YAP1的蛋白水平上调(P<0.05),但在DM+rAAV-BMP7组中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又显著降低(P<0.05);RT-qPCR结果显示DM组Ajuba、YAP1的mRNA水平较NC组显著上升(P<0.05),DM+rAAV-BMP7组Ajuba、YAP1的mRNA水平较DM组又显著降低(P<0.05)。结论:过表达BMP7可减轻DKD大鼠的肾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juba,减少YAP1的表达,从而抑制了ECM的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形态发生蛋白7 Ajuba Yes相关蛋白1 肾纤维化
下载PDF
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基因研究进展
8
作者 杨初蕾 李星瑶 +4 位作者 张译元 唐红 郭延华 王立民 周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9-658,共10页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 绵羊繁殖性能在绵羊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除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同期发情、人工授精、超数排卵等)之外,在目前已知的关于能够提高绵羊繁殖力的16个基因共20个突变体当中,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type-1B,BMPR-1B)基因对绵羊繁殖力的影响最大。BMPR-1B基因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多羔主效基因,其编码区的A746G突变导致蛋白质序列中第249位的谷氨酰胺被置换为精氨酸(Q249R),最终能够引起绵羊排卵数和产羔数增加。作者介绍了绵羊多羔主效基因BMPR-1B及其突变体FecB(A746G)的发现与结构,简述了该基因分子方面的作用机理,对BMP/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以及与绵羊繁殖之间的联系,并简单分析了FecB突变后对绵羊卵巢、卵泡等组织细胞功能,激素调节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BMPR-1B基因的了解,为研究人员探明该基因诱使绵羊等动物提高产羔数的调控机制,相关配体、调控因子和上下游信号蛋白的影响以及加快哺乳动物高效育种繁殖、扩大种群规模和多胎品系的建立,增加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MPR-1B) FECB 绵羊
下载PDF
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微囊促进成骨效果的研究
9
作者 袁莉红 陈晨 +1 位作者 马语笛 梁睿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2-580,共9页
目的 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囊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BMP-2的2种相对分子质量(12 000和30 000)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 目的 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囊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BMP-2的2种相对分子质量(12 000和30 000)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囊形态结构;磷酸盐缓冲溶液浸泡法表征微囊缓释性能;细胞Calcein-AM/PI染色及CCK-8法检测微囊细胞相容性;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包封BMP-2的微囊作用48 h对MC3T3-E1细胞的趋化作用;碱性磷酸酶活力测定、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微囊作用MC3T3-E1细胞后对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2种相对分子质量的微囊均表面光滑,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的趋化作用最佳。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较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缓释时间长,且初始爆发量减少了约25%。成骨诱导14、21 d后,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形成的钙沉积结节较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多。结论 本研究通过调控PLGA的相对分子质量控制BMP-2的释放,发现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能够更好地诱导MC3T3-E1细胞的长期骨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微囊 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及抑制性Smads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勤 韩冰 +1 位作者 谢汝佳 程明亮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0-196,共7页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动态观察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早期肾脏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Smad6、Smad7蛋白及...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动态观察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生早期肾脏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Smad6、Smad7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显示,在正常及DN大鼠肾小管均有BMP-7、Smad6、Smad7蛋白表达,以胞浆表达为主。DN大鼠BMP-7、Smad6蛋白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增多(P<0.05),且BMP-7的mRNA表达呈先增加后降低的状态;而Smad7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状态。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mRNA在DN大鼠肾脏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增多(P<0.05),且随着糖尿病进展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结果提示,作为TGF-β超家族信号分子的一员,BMP-7信号及抑制性Smad通路在DN肾纤维化发生早期可能起重要的反馈性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形态发生蛋白-7 SMAD6 SMAD7 转化生长因子-β 链脲佐菌素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复合纤维蛋白对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盛俊东 顾九君 +3 位作者 刘兴炎 杜军旺 刘瑾 刘新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观察以纤维蛋白为载体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局部应用BMP-7纤维蛋白复合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雌性SPF级8月龄SD大鼠54只,随机选取36只,经去除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并... 目的:观察以纤维蛋白为载体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局部应用BMP-7纤维蛋白复合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雌性SPF级8月龄SD大鼠54只,随机选取36只,经去除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并随机分为A、B组,每组18只;另18只行伪手术,在背部卵巢周围切除等体积脂肪,作为对照组(C组)。术后3个月所有动物采用L5椎体手术开窗刮除术区内松质骨方法建立骨折模型,A组骨折区内放入含BMP-724μg和纤维蛋白20mg的凝胶状混合物,B组和C组于同部位放入等体积小牛血清,盖好窗口骨瓣。建立骨折模型后4、6、8周,每组处死动物3只,取L5椎体切片行HE染色;6、8、12周时每组处死动物3只,行L5椎体力学性能测试(载荷能力、弹性模量和最大应变量)。结果:骨折后4周3组骨折区均有纤维骨痂形成,但B组纤维骨痂量少于A、C组;6周时A、C组有较多骨性骨痂形成,B组仅有微量骨性骨痂;8周时A、C组均为成熟小梁骨,骨折基本愈合,B组骨性骨痂量少,仍以纤维骨痂为主,尚有部分骨缺损存在;各时间点A组与C组相似。骨折后6、8、12周A、C组L5椎体的最大载荷、弹性模量及8、12周时的最大应变量均明显高于B组(P<0.05或0.01),B组6周时的最大应变量与A、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A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应用以纤维蛋白为载体的BMP-7能明显促进大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愈合,纤维蛋白可作为BMP-7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7 质疏松 大鼠
下载PDF
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转染软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晖 杜靖远 +4 位作者 段德宇 郑启新 王洪 刘勇 郭晓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8期28-29,共2页
目的 :研究外源性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 - 7(rhBMP - 7)基因在转染的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法将rhBMP - 7转入兔关节软骨细胞 ,分别用免疫组化染色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检测其表达 ,同时用四甲基偶氮... 目的 :研究外源性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 - 7(rhBMP - 7)基因在转染的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法将rhBMP - 7转入兔关节软骨细胞 ,分别用免疫组化染色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检测其表达 ,同时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微量酶反应比色法 (MTT法 )检测了表达产物的活性。结果 :48h后转染的软骨细胞有明显的 pcDNA3-rhBMP7基因表达 ,转染细胞的表达产物对正常软骨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 :外源性rhBMP - 7基因可在软骨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7 实验
下载PDF
化瘀泻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立芳 王月华 +2 位作者 王凤丽 李林林 袁国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35-2036,共2页
目的观察化瘀泄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RIF)大鼠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雌性SD大鼠50只,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方法复制大鼠RIF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化瘀泄浊方组(化瘀泄浊方5.7 g.kg-1.d-1经口灌服)、阿魏酸哌嗪... 目的观察化瘀泄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RIF)大鼠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雌性SD大鼠50只,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方法复制大鼠RIF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化瘀泄浊方组(化瘀泄浊方5.7 g.kg-1.d-1经口灌服)、阿魏酸哌嗪分散片组(予阿魏酸哌嗪分散片6.7 mg.kg-1.d-1)、缬沙坦组(予缬沙坦5.3 mg.kg-1.d-1经口灌服)及模型组(予同等量生理盐水经口灌服),每组10只大鼠。行HE、Masson染色观察梗阻侧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观察梗阻侧肾脏BMP-7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及各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均呈现程度不同的病理损害,梗阻肾间质BMP-7蛋白表达也明显减少(P<0.01)。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BMP-7表达明显增加(P<0.01)。治疗各组间比较,化瘀泄浊方组优于阿魏酸哌嗪分散片组(P<0.01),其他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梗阻后肾组织呈现程度不同的病理损害,肾纤维化面积明显增加,这可能与BMP-7表达减少有关,化瘀泄浊方对其有一定的上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泄浊方 单侧输尿管结扎 肾间质纤维化 形态发生蛋白-7
下载PDF
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钰东 张荣 +1 位作者 刘琼 陈佳汝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 目的:探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03例行PKP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男40例,女63例;年龄61~78(65.72±3.29)岁。受伤原因:滑倒33例,跌倒42例,提重物受伤28例。根据填充骨水泥不同分为3组:磷酸钙组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65.1±3.3)岁,填充磷酸钙骨水泥;rhBMP-2组34例,男12例,女22例,年龄(64.8±3.2)岁,填充含rhBMP-2的骨水泥;rhbFGF+rhBMP-2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65.1±3.6)岁,填充含rhbFGF和rhBMP-2的骨水泥。比较3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骨密度、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e,VAS)及再骨折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随访。3组术后ODI、VAS呈下降(P<0.001),骨密度增高(P<0.001),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P<0.001),rhbFGF+rhBMP-2组术后第1、6、12个月ODI、VAS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术后第6、12个月骨密度大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rhbFGF+rhBMP-2组术后第6、12个月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前缘压缩率均低于rhBMP-2组和磷酸钙组(P<0.05)。3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rhbFGF和rhBMP-2骨水泥可更有效地增加OVCF患者骨密度,获得术后满意的临床和放射学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水泥 质疏松 腰椎 压缩性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重组人类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四氯化碳诱导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立英 王晓红 +5 位作者 张卫光 王立芹 胡向欣 黄慧雅 秦丽华 沈丽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9-342,共4页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CCl4)诱导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组织纤维化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纤维化组。对照组大鼠每周一、四背部皮下注射橄榄油(0.12ml/100g),肝纤维化组每周一...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CCl4)诱导性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组织纤维化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纤维化组。对照组大鼠每周一、四背部皮下注射橄榄油(0.12ml/100g),肝纤维化组每周一、四背部皮下注射60%CCl4橄榄油(0.3ml/100g),连续注射6、10、16和21周。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取肝中叶,石蜡包埋、切片。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纤维的增生情况;行BMP-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观察肝组织BMP-7的表达。结果天狼猩红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仅在肝门静脉及门管区看到少量的胶原纤维,各肝纤维化组大鼠均可见肝组织呈明显的胶原纤维增生,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可见极少量的BMP-7表达阳性的细胞,6周肝纤维化组大鼠可见较多的BMP-7阳性表达细胞,但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BMP-7阳性细胞呈递减的趋势,至21周肝纤维化组大鼠肝组织中基本呈阴性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肝组织BMP-7的表达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CCl4诱导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BMP-7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呈负相关的趋势,推测BMP-7可能对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形态发生蛋白-7 四氯化碳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法 大鼠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及其对椎间盘退变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辛洪奎 张超 阮狄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6-418,共3页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应用生长因子、细胞及基因等生物技术和手段治疗DDD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fic proteins,BMP-7)由于其对软骨细胞、纤维环...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应用生长因子、细胞及基因等生物技术和手段治疗DDD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fic proteins,BMP-7)由于其对软骨细胞、纤维环细胞及髓核细胞合成代谢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笔者就BMP-7及其对椎间盘退变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7 椎间盘退变 修复作用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细胞 纤维环细胞 BMP-7 DISC
下载PDF
淫羊藿对糖皮质激素大鼠肾脏损害的预防作用及对骨形态发生蛋白-7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乐 吴铁 崔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914-2917,共4页
目的观察醋酸泼尼松对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和功能的影响,探讨淫羊藿(EP)对糖皮质激素(GC)大鼠肾脏损害的预防作用及对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影响。方法 3月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Cont组)组、糖皮质激素组(GC组)和淫羊藿... 目的观察醋酸泼尼松对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和功能的影响,探讨淫羊藿(EP)对糖皮质激素(GC)大鼠肾脏损害的预防作用及对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影响。方法 3月龄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Cont组)组、糖皮质激素组(GC组)和淫羊藿防治组(GC+EP组),均为上午选模给药,下午防治给药,灌胃给药90 d。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氮(BUN)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BMP-7的表达。结果 GC组大鼠部分肾小球明显萎缩,个别肾小管萎缩,少数肾小管有蛋白管型,BUN含量增高(P<0.01),肾脏BMP-7表达减少(P<0.01);与GC组比较,GC+EP组肾小球基本正常,肾小管未见明显萎缩,无蛋白管型的发生,BUN含量和肾脏BMP-7表达正常(P<0.001)。结论EP可通过上调肾脏BMP-7表达预防GC所致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糖皮质激素 肾脏 形态发生蛋白-7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胚胎小鼠髓核细胞成骨分化和Notch信号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健 欧云生 +5 位作者 李开庭 蒋电明 杨博 龚梦嘉 何通川 毕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70,共7页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诱导胚胎小鼠椎间盘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NP)的成骨分化及对经典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重组腺病毒BMP-7(recombinant adenovirus-mediated bone morphoge... 目的: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诱导胚胎小鼠椎间盘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NP)的成骨分化及对经典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重组腺病毒BMP-7(recombinant adenovirus-mediated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Ad-BMP-7)、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Ad-GFP)在HEK293细胞中扩增,感染NP细胞。实验分为BMP-7组(n=3)、GFP组(n=3)、空白组(n=3)。RT-PCR检测BMP-7的m RNA水平表达;Real-time PCR检测成骨指标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以及经典Notch信号通路分子的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成骨转录因子Runx2和OPN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读数和ALP染色检测ALP活性。结果:Ad-BMP-7和Ad-GFP在HEK293细胞中高滴度的扩增。NP细胞中BMP-7的基础表达很低,Ad-BMP-7感染NP细胞可高表达BMP-7,并明显提高OPN、OPG的m RNA水平表达(OPN:BMP-7组21.16±0.45,GFP组1.00±0.07,空白组2.84±1.27,F=613.815,P=0.000,BMP-7组与GFP组、空白组比较均P=0.000;OPG:BMP-7组2.05±0.37,GFP组1.00±0.06,空白组1.22±0.36,F=10.046,P=0.012,BMP-7组与GFP组比较P=0.016,与空白组比较P=0.047),成骨转录因子Runx2及OPN的蛋白表达水平也均高于对照组,特异性成骨指标ALP的活性明显增强,ALP染色呈紫蓝色,明显高于对照组(BMP-7组222 676.8±7 643.2,GFP组31 455.5±4 930.6,空白组42 407.3±10 926.8,F=513.417,P=0.000,BMP-7组与GFP组、空白组比较均P=0.000)。AdBMP-7感染3 d可促进Notch信号通路Notch-1、Notch-2、Jag-1、Hey-1的m RNA水平表达增高(Notch-1:BMP-7组5.90±0.66,GFP组2.83±0.32,空白组1.00±0.05,F=94.574,P=0.002,BMP-7组与GFP组比较P=0.003,与空白组比较P=0.004;Notch-2:BMP-7组150.35±11.78,GFP组1.94±0.46,空白组1.01±0.19,F=318.962,P=0.001,BMP-7组与GFP组、空白组比较均P=0.000;Jag-1:BMP-7组7.97±0.00,GFP组2.22±0.71,空白组1.00±0.00,F=166.476,P=0.001,BMP-7组与GFP、空白组比较均P=0.000;Hey-1:BMP-7组11.23±0.4,GFP组0.42±0.04,空白组1.00±0.10,F=1 082.054,P=0.000,BMP-7组与GFP组、空白组比较均P=0.000),但第7天回复到基础表达水平,其余信号分子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腺病毒介导的BMP-7可诱导NP细胞成骨分化,可能与Notch信号通路部分分子的一过性上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7 Notch信号通路 分化 脊柱发育
下载PDF
淫羊藿对肾阳虚雄性大鼠股骨骨形态发生蛋白-7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乐 崔燎 吴铁 《广西医学》 CAS 2007年第7期986-989,F0004,共5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对醋酸泼尼松所致的肾阳虚雄性SD大鼠股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肾阳虚模型组、淫羊藿组,灌胃给药90 d后,RT-PCR检测股骨BMP-7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股骨BMP-... 目的观察淫羊藿对醋酸泼尼松所致的肾阳虚雄性SD大鼠股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表达的影响。方法3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肾阳虚模型组、淫羊藿组,灌胃给药90 d后,RT-PCR检测股骨BMP-7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股骨BMP-7的表达。结果醋酸泼尼松致肾阳虚大鼠股骨BMP-7 mRNA和BMP-7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淫羊藿能在mRNA水平(P<0.05)和蛋白水平上提高股骨BMP-7的表达。结论淫羊藿可提高股骨中BMP-7的表达来诱导成骨,修复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阳虚 淫羊藿 醋酸泼尼松 形态发生蛋白-7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霁虹 赵彦艳 +2 位作者 张铁铮 刘晓江 于冬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924-2926,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组)和rhBMP-7处理组(B组),B组于再灌注开始前30min给予rhBMP-7250μg/k...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组)和rhBMP-7处理组(B组),B组于再灌注开始前30min给予rhBMP-7250μg/kg尾静脉注射,C组和I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血流再灌注后24h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后取脑,行脑含水量和梗死体积测定,计算脑梗死体积比,并电镜下观察脑超微结构变化。结果B组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24h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下降,脑含水量和梗死体积比明显低于I组(P<0.01)。神经细胞的坏死程度也明显轻于I组。结论rhBMP-7缩小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7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