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骨性Ⅱ类1分类患者侧貌美学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苏佳佳(综述) 方志欣(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80-184,共5页
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咬合及咀嚼功能,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甚至其心理健康,寻求侧貌的改善往往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动机。临床上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侧貌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可帮助明确患者的诊疗意图和治疗后侧貌的变... 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咬合及咀嚼功能,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甚至其心理健康,寻求侧貌的改善往往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动机。临床上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侧貌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可帮助明确患者的诊疗意图和治疗后侧貌的变化。侧貌的美学分析结果常因主客观评价方法的不同及评价者的教育背景、地域、种族、年龄等影响而存在差异,因此,需了解不同主客观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不同人群的审美差异,以在进行此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时指导临床,预测矫治的侧貌美学效果,有利于医患沟通,降低医疗风险及减少医患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1分类 正畸矫治 成人 侧貌评价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高角骨面型上颌尖牙区牙槽骨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放 朱晓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学分析,探讨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高角骨面型上颌尖牙区牙槽骨形态结构的差异,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来笔者科室接受正畸治疗的46例初次矫治患者,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学分析,探讨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高角骨面型上颌尖牙区牙槽骨形态结构的差异,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来笔者科室接受正畸治疗的46例初次矫治患者,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18~30岁。所有患者均为骨性Ⅱ~1类错牙合,以FMA角及前后面高比值为分组标准,分为高角组和均角组,通过CBCT获得颅颌面三维影像,测量两侧上颌尖牙的牙与颅骨的关系,牙槽骨高度、厚度及旋转角度,以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评估。结果:上尖牙牙根的颊侧旋转角度在高角骨面型中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角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患者,上颌尖牙区的牙槽骨形态是有差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尖牙 骨性ⅱ1分类 垂直面型 牙槽形态
下载PDF
Twin-Block与直丝弓矫治器早期矫治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生物力学差异 被引量:13
3
作者 晋朝晖 刘文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42-1845,共4页
背景:安氏Ⅱ类错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主要表现为骨性错,其主要因素是下颌后缩,对于此类患者,多进行早期矫治,以纠正骨性畸形,明显改善颜面外观。目的:对比Twin-Block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Ⅱ类牵引早期矫治骨性安氏... 背景:安氏Ⅱ类错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主要表现为骨性错,其主要因素是下颌后缩,对于此类患者,多进行早期矫治,以纠正骨性畸形,明显改善颜面外观。目的:对比Twin-Block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Ⅱ类牵引早期矫治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及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5例,分别用Twin-Block矫治器及直丝弓矫治器配合口外弓及Ⅱ类牵引治疗。对比及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矫治结束后,所有患者磨牙和尖牙均达到或接近中性关系,上下齿槽座角(ANB角)减少至正常范围。Twin-Block矫治器的骨效应明显大于直丝弓矫治器,使用Twin-Block矫治器,患儿下颌骨体长度及下面高增加更显著。提示Twin-Block矫治器对尚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早期骨性Ⅱ类错患者疗效显著,可在生物力学的作用下,改变不协调的颌骨关系,实现组织重建,获得理想软组织侧貌。对于下颌后缩显著,上切牙较为唇倾,下切牙较为直立的病例侧貌改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直丝弓矫治器 TWIN-BLOCK矫治器 口外弓 安氏类1分类错牙合 早期矫治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高角骨面型下颌尖牙区牙槽骨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晓美 李放 《安徽医学》 2020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学分析,探讨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高角骨面型与均角骨面型下颌尖牙区牙槽骨形态结构的差异,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正畸治疗前的高角骨面型和低角...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学分析,探讨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高角骨面型与均角骨面型下颌尖牙区牙槽骨形态结构的差异,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正畸治疗前的高角骨面型和低角骨面型的病例共54例,以FMA角(眶耳平面与下颌平面所成的角度)大小及前面高(鼻根点与颏下点之间的距离)和后面高(蝶鞍中心点与下颌角点之间的距离)的比值为依据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各27例,通过CBCT获得颅颌面三维影像,测量两侧下颌尖牙的牙槽骨高度、厚度及旋转角度。结果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高角组与均角组垂直骨面型的下颌尖牙舌侧牙槽骨高度存在差异,高角组比均角组小(P<0.05)。下颌尖牙的唇侧骨皮质距离和唇侧旋转距离,高角组比均角组小。其余测量项目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骨性Ⅱ^1分类错[牙合]患者中,高角与均角骨面型患者下颌尖牙区的牙槽骨形态存在差异,高角组的舌侧牙槽骨高度低于均角组的牙槽骨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尖牙 ^1分类 高角面型 牙槽形态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拔牙矫治
5
作者 马育霞 郭微 刘亚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1554-1557,共4页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方丝弓技术拔牙矫治恒牙期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名前牙深覆盖达到8~11mm且ANB平均为7.4°伴Ⅲ°深覆的恒牙期患者,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并对所有患...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方丝弓技术拔牙矫治恒牙期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名前牙深覆盖达到8~11mm且ANB平均为7.4°伴Ⅲ°深覆的恒牙期患者,采用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并对所有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0例患者治疗后覆盖、覆牙合均达到正常,NA-PA平均减少4.4°,ANB减小2.3°,SNA减小1.9°。下颌Spee氏曲线与上颌补偿曲线明显整平。结论:应用方丝弓矫治技术拔牙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矫治恒牙期骨性安氏II类1分类错,其改善的关键在于上切牙内收前深覆的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1分类 深覆[牙合] 方丝弓技术
下载PDF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侧貌及PAR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馨 沈小波 +1 位作者 彭佳美 冯兴梅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侧貌及正畸标准指数(PA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5月于我院口腔科进行诊治的42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并依据治疗措施的不... 目的观察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侧貌及正畸标准指数(PA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5月于我院口腔科进行诊治的42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并依据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患儿Ⅰ期均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6个月,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Twin-Block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6个月,2组Ⅱ期均给予标准方丝弓矫治器矫正。比较治疗前和Ⅰ期治疗后2组患儿颏部软组织侧貌形态和PAR指数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下唇基角、颊唇沟角增大,下唇凸点-H线距离缩小(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前牙排列、后牙排列、颊侧咬合、覆盖、覆[牙合]、中线以及PAR总分等指标均明显减小(P<0.01)。结论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有助于改善其软组织侧貌形态和PAR指数,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 安氏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 PAR指数 疗效评价 口腔正畸学
下载PDF
三种矫治器对未成年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矫治效果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2
7
作者 樊文君 王颖 +3 位作者 马然平 杜娟 刘志利 杨捷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 探究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未成年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本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接治的未成年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中选取90例展开调查,按随机数表法分... 目的 探究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未成年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本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接治的未成年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中选取90例展开调查,按随机数表法分为Twin-Block组、无托槽隐形组、直丝弓组,每组30例。对比三组疗效、头影测量参数、颞下颌关节相关参数、打开牙颌所需时间、排齐整平时间、治疗时间以及辅助支抗应用情况差异。结果 对比无托槽隐形组与直丝弓组,Twin-Block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治疗前,治疗后三组的SNA角、ANB角均明显降低,对比无托槽隐形组与直丝弓组,Twin-Block组治疗后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治疗前,三组治疗后的关节上间隙、关节后间隙均明显升高,对比无托槽隐形组与直丝弓组,Twin-Block组的升高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无托槽隐形组与直丝弓组,Twin-Block组的打开牙颌所需时间、排齐整平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无托槽隐形组与直丝弓组,Twin-Block组的治疗时间与辅助支抗应用率均明显降低;对比直丝弓组,无托槽隐形组的辅助支抗应用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未成年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均可获得一定矫治效果,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在提升疗效、改善面部侧面观以及缩短咬合与矫治周期方面效果更显著,可作为首选方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器 未成年安氏类1分类错颌畸形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骨性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范钦翔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2期4099-4100,共2页
目的观察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骨性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南阳市镇平县医院收治的88例骨性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正畸治疗,观察组接受骨... 目的观察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骨性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南阳市镇平县医院收治的88例骨性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正畸治疗,观察组接受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相关指标及牙齿位置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上牙列间隙关闭时间、矫治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U1I-CP距、U1R-CP距减少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骨性Ⅱ类1分类错畸形临床效果佳,不仅利于患者上前牙整体内收,且可加快畸牙移动速度,缩短治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 正畸 皮质切开
下载PDF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应用于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轩 薛桂平 苏东旭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应用于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患者。根据随机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接受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比两... 目的:探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应用于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患者。根据随机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接受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侧貌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等级评估(PAR)指标。结果:观察组接受矫治后侧面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总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应用于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治疗效果更佳,且可改善患者面部形态及口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 传统Twin-Block矫治器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 治疗
下载PDF
安氏骨性类和类1分类女性青少年最大紧咬位咀嚼肌肌电值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雨雪 杜熹 陈扬熙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9-160,共2页
目的比较安氏骨性Ⅱ类1分类与骨性Ⅰ类青少年在正中颌位的最大紧咬位时,颞肌前份及嚼肌浅层肌电值有无差异。方法选取年龄为10-15岁的女性口腔错[牙合]畸形患者,其中Ⅱ类1分类为22例,骨性Ⅰ类为30例,分别测试在正中颌位紧咬合板时... 目的比较安氏骨性Ⅱ类1分类与骨性Ⅰ类青少年在正中颌位的最大紧咬位时,颞肌前份及嚼肌浅层肌电值有无差异。方法选取年龄为10-15岁的女性口腔错[牙合]畸形患者,其中Ⅱ类1分类为22例,骨性Ⅰ类为30例,分别测试在正中颌位紧咬合板时颞肌前份及浅层嚼肌的肌电值。结果戴用咬合板时Ⅱ类1分类错[牙合]与个别正常[牙合]颞肌和嚼肌的均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尚不能通过颞肌前份和嚼肌浅层的肌电值对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进行诊断。对于肌功能状态与面颌形态的关系仍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1分类错[牙合] 肌电图 浅层嚼肌 颞肌前份 最大紧咬位
下载PDF
功能和固定矫治器联合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畸形
11
作者 张鸿军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3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功能和固定矫治器联合矫治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畸形的研究,探讨发育期骨性错(牙合)畸形一期矫治的优越性。方法 应用双(牙合)垫矫治器或斜面导板结合方丝弓矫治器对12例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 目的 通过对功能和固定矫治器联合矫治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畸形的研究,探讨发育期骨性错(牙合)畸形一期矫治的优越性。方法 应用双(牙合)垫矫治器或斜面导板结合方丝弓矫治器对12例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联合矫治,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结果 SNB角增加1.28°,FMA角无明显改变,OP-SN值变大,Go-Pog、Go-Ar都呈显著性增大,前牙覆盖减少7.26mm,上下唇至审美平面距离显著减小。结论 利用功能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联合一期矫治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1分类骨性错(牙合),,同样可收到双期矫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矫治 安氏类1分类错He畸形 方丝弓矫治器 恒牙 正畸
下载PDF
固定式Twin-block矫治青春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晓晴 赵宁 +2 位作者 项飞 周曼莉 钱文昊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评价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的固位效果及治疗青春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例(男12例,女14例)青春期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11~13岁,平均11.8岁),采用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引导下颌骨前伸,疗程1... 目的:评价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的固位效果及治疗青春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6例(男12例,女14例)青春期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11~13岁,平均11.8岁),采用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引导下颌骨前伸,疗程1年。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观察患者的骨性、牙性及软组织变化。采用Graphpad Prism 6.0软件对治疗前、后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中未出现矫治器松动、破坏,所有病例侧貌获得明显改善。发生显著变化的指标有:下颌骨长度和位置(Co-Gn、SNB、ANB、Pog-VL、Pos-VL),上前牙位置和倾斜度(U1-VL,U1-SN),下牙列矢状向位置(L1-VL、L6-VL)(P<0.05);变化不显著的指标有:下颌平面角(MP-SN),上颌骨位置和长度(SNA、A-VL),上前牙垂直向位置(U1-HL),上后牙位置(U6-VL、U6-HL),下前牙倾斜度(IMPA),下牙列垂直向位置(L6-MP、L1-MP)(P>0.05)。结论:固定式矫治器Twin-block可增强下颌支抗,有效促进下颌骨生长,改善患者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 青春期 类1分类错[牙合] 功能矫治
下载PDF
Pancherz分析法评价头帽型肌激动器矫治骨性Ⅱ类错的疗效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军梅 陈虹羽 张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通过Pancherz分析法评价头帽型肌激动器(HGAC)在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1分类错患者中对牙和颌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5例ANB角大于等于5°、覆盖大于6 mm、磨牙远中关系的错患者为研究对象,戴用HGAC矫治8~12个月,每天戴... 目的通过Pancherz分析法评价头帽型肌激动器(HGAC)在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1分类错患者中对牙和颌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5例ANB角大于等于5°、覆盖大于6 mm、磨牙远中关系的错患者为研究对象,戴用HGAC矫治8~12个月,每天戴用时间不少于14 h,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分析治疗前后上下颌骨和牙齿位置的变化,统计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SNA角减小(P<0.05),SNB角变化不明显(P>0.05),Go/Me、co/OLP、ML/NSL增大,ANB角减小,pg/OLP增大,下切牙角增加,上切牙角减小(P<0.05);覆盖情况改善,其中骨因素44.64%,牙因素55.36%;下磨牙前移,磨牙关系得以改善,其中骨因素65.65%,牙因素34.35%。结论HGAC矫治骨性Ⅱ类1分类错,可有效地内收远移上牙列,刺激髁突和关节窝的改建,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在前牙覆盖改善中,牙因素大于骨因素;在磨牙关系改善中,骨因素大于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1分类错 头帽肌激动器 PANCHERZ分析法
下载PDF
微型种植体支抗及口外弓支抗矫治骨性Ⅱ类错畸形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秀华 孙士捧 郑录川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7期72-73,共2页
目的 探讨骨性Ⅱ类安式Ⅱ1分类错[牙合]畸形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及口外弓支抗矫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骨性Ⅱ类安式Ⅱ1分类错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微型种植体支抗)与B组(口外弓支抗),各28例... 目的 探讨骨性Ⅱ类安式Ⅱ1分类错[牙合]畸形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及口外弓支抗矫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骨性Ⅱ类安式Ⅱ1分类错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微型种植体支抗)与B组(口外弓支抗),各28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矫治后U1-L1、L1-MP、U1-NA、U1-SN、L1-NB均有明显改善,而A组表现为更好的矫治疗效,如上颌A点后移,上颌切牙的压低;A组磨牙位移(3.61±0.43)mm,B组为(5.19±0.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型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支抗,对骨性Ⅱ类安式Ⅱ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更为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外弓 微型种植体 类安式1分类错[牙合]畸形
下载PDF
锥形束CT用于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赵岩 屈振宇 +2 位作者 刘琳 胡炜 李刚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7,共6页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为正畸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间北京大学口腔...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发生率及分布情况,为正畸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锥形束CT扫描的2 376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65例成人患者进行上、下颌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及骨开裂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样本人群中,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分别为75.38%(49/65)和86.15%(56/65).在不同骨开窗类型中,小于等于根长1/3的骨开窗约占骨开窗总数的76.88%.在不同骨开裂类型中,范围在2-4 mm的最多,约占骨开裂总数的77.13%.在样本牙齿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的发生率为30.78%,以左上颌侧切牙最高(7.69%),右上颌侧切牙次之(6.92%),右上颌中切牙最低(1.15%);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裂的发生率为36.15%,右下颌中切牙最高(9.62%),左下颌中切牙次之(8.27%),下颌的发生率高于上颌.男性与女性切牙唇侧骨开窗与骨开裂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中,切牙区唇侧牙槽骨开窗和骨开裂的发生率较高,且多数骨开窗范围小于等于根长1/3,骨开裂在2-4 m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窗 开裂 安氏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 切牙区
原文传递
Begg矫治器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侧貌改善及PAR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卫 侯岚燕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16期3022-3025,共4页
目的探讨Begg矫治器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侧貌改善及PAR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2020年1月—2022年2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结束正畸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根据采用的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Begg矫治器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侧貌改善及PAR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2020年1月—2022年2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结束正畸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根据采用的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Begg矫治器治疗,每组各随机抽取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硬组织变化、咬合关系、侧貌变化以及PAR指数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95.00%)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1,P<0.05);经过治疗前后对比,两组患儿的OJ-PPV、OB-PP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儿的OJ-PPV[(2.25±0.31)vs.(2.66±0.26)mm]、OB-PP[(2.05±0.31)vs.(2.66±0.26)m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SNA、SNB及AN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上唇倾角、颏沟倾角、Z角及面突角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儿的上唇倾角[(68.96±1.85)vs.(65.36±1.18)°]、颏沟倾角[(85.18±0.94)vs.(86.14±0.19)°]、Z角[(65.66±1.53)vs.(61.26±1.89)°]、面突角[(162.16±1.62)vs.(160.25±1.29)°]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前牙排列[(1.03±0.09)vs.(1.16±0.03)分]、后牙排列[(1.07±0.94)vs.(1.41±0.41)分]、颊侧咬合[(0.61±0.51)vs.(1.39±0.55)分]、覆盖[(1.22±0.08)vs.(1.58±0.05)分]、覆[牙合][(0.13±0.07)vs.(0.53±0.22)分]、中线[(0.15±0.06)vs.(0.26±0.04)分]以及PAR总分[(2.07±1.42)vs.(4.72±1.7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儿的治疗中,采取Begg矫治器治疗,可有效提升侧貌及PAR指数,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 Begg矫治器 直弓丝矫治器 侧貌
原文传递
颈带口外弓与下颌多用途弓联合应用对牙颌骨垂直向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章利 骆英 王仁飞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评估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1分类错患者,通过联合使用颈带口外弓与下颌多用途弓治疗后牙与骨的改变。方法:60例患者分为3组,第1组(n=20)只使用颈带口外弓治疗,第2组(n=20)使用颈带口外弓与下颌多用途弓联合治疗,第3组是未治疗的对照... 目的:评估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1分类错患者,通过联合使用颈带口外弓与下颌多用途弓治疗后牙与骨的改变。方法:60例患者分为3组,第1组(n=20)只使用颈带口外弓治疗,第2组(n=20)使用颈带口外弓与下颌多用途弓联合治疗,第3组是未治疗的对照组(n=20)。治疗前后牙和骨的改变通过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治疗组前面高增加较对照组大,下颌支高度显著增加;下颌多用途弓引起下切牙压低且舌倾,下磨牙远中倾斜而未伸长;与对照组比较,颈带口外弓治疗后上磨牙伸长平均值不足1mm。结论:治疗组上颌突度显著减少;前面高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下颌支高度也显著增加,下颌平面无显著改变。治疗组上磨牙伸长小于1mm,可以认为没有临床意义。下颌多用途弓引起下切牙压低、舌倾;下磨牙远中倾斜,没有伸长。多用途弓并没有影响下颌的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1分类错 颈带口外弓 下颌多用途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