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3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结合导管溶栓治疗骨折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蒋鹏 李金勇 +4 位作者 程志远 张蕴鑫 贾伟 田轩 刘建龙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6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结合导管溶栓治疗骨折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骨折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4例,先行经皮穿刺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术及骨科手术,再经腘静脉或股静脉途径行机械性血栓清...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结合导管溶栓治疗骨折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骨折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24例,先行经皮穿刺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术及骨科手术,再经腘静脉或股静脉途径行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及导管溶栓治疗(将50~100万IU尿激酶溶于500 mL生理盐水中,通过输液泵经溶栓导管持续泵入,溶栓时间为3 h),术后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术后随访,记录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滤器置入体内时间、机械血栓清除术至滤器取出时间。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测量患肢和健肢大腿、小腿的周径差。结果 24例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围手术期无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成功取出腔静脉滤器。患者滤器置入体内时间为7~100天、平均30.8天,机械血栓清除术至滤器取出时间为6~86天、平均26.9天。患者手术前后大腿周径差分别为(5.9±1.5)、(1.7±2.0)cm,二者比较P<0.01;手术前后小腿周径差分别为(3.2±0.9)、(0.7±0.5)cm,二者比较P<0.01。随访3.2~22.5个月、平均13.5个月,下肢静脉彩超显示血流基本通畅。结论骨折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骨科手术后给予机械性血栓清除术结合导管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骨折 导管溶栓 机械性血栓清除术
下载PDF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Cockett综合征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梁学刚 王祥金 张全刚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80-984,共5页
目的 分析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疗效、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采用导管溶... 目的 分析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疗效、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采用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导管溶栓治疗。两组病人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病人血栓清除情况、患肢消肿情况、下肢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外周血炎症因子、并发症及血栓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栓清除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年患侧与健侧膝上腿围周径差分别为(8.02±1.41)cm、(2.89±0.32)cm,研究组分别为(8.19±1.38)cm、(2.57±0.29)cm,对照组术前、术后1年患侧与健侧膝下腿围周径差分别为(6.84±1.18)cm、(2.13±0.38)cm,研究组分别为(6.63±1.09)cm、(1.76±0.3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更低(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24.75±4.03)cm/s、(28.82±4.29)cm/s,研究组分别为(24.02±3.86)cm/s、(30.94±4.37)cm/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股静脉血流量分别为(13.02±2.12)ml/s、(15.05±2.29)ml/s,研究组分别为(13.36±2.09)ml/s、(16.26±2.34)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更高(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22.93±2.04)s、(18.13±1.34)s,研究组分别为(23.24±1.99)s、(17.29±1.21)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凝血酶时间分别为(24.86±2.31)s、(21.04±1.75)s,观察组分别为(24.13±2.16)s、(19.89±1.53)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59.21±3.92)s、(49.13±3.02)s,观察组分别为(60.17±3.85)s、(47.09±2.9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更低(P<0.05)。研究组术前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B2(TXB2)分别为(31.91±4.89)ng/L、(14.59±2.36)pg/ml、(213.12±30.98)pg/ml,术后3天分别为(36.24±4.29)ng/L、(16.12±2.59)pg/ml、(239.86±32.8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TNF-α、PAF、TXB2更高(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栓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77%比16.33%,P<0.05)。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治疗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可增强血栓清除效果,并改善患肢肿胀情况及下肢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复发风险,安全可靠,但该治疗方案可介导炎症反应发生,术后应积极实施合理抗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溶栓 静脉球囊扩张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COCKETT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医证素及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马纪长 徐梦娇 +2 位作者 冯文烨 何彤 高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中医证素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AECOPD住院患者340例,根据下肢静脉超声结果判断是否合并DVT,分为DVT组32例和非DVT组308例,并经倾向性评分得...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中医证素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AECOPD住院患者340例,根据下肢静脉超声结果判断是否合并DVT,分为DVT组32例和非DVT组308例,并经倾向性评分得到30对匹配病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关检验检查结果、中医证素及四诊信息的差异。相关危险因素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四诊信息与证素,血气、炎症指标与D-二聚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AECOPD住院患者340例,发生DVT者32例(占9.41%),与非DVT组比较,DVT组卧床时间≥3 d及AECOPD严重程度属Ⅱ、Ⅲ级的患者明显增多,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降低更显著,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D-二聚体水平升高更显著,出现乏力、面色晦暗、唇甲发绀、舌下络脉色黯/迂曲、舌质黯红表现的患者明显增多(P<0.05,P<0.01)。非DVT组病位单纯在肺者更多,DVT组病位及心,病性要素属“血瘀”“气虚”者更多(P<0.05,P<0.01),DVT组以痰热血瘀兼气虚占比最高(36.67%),明显高于非DVT组(6.67%)。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卧床时间≥3 d(OR=45.535,P=0.002)、D-二聚体升高(OR=13.095,P=0.037)、痰热血瘀兼气虚(OR=8.832,P=0.048)是AECOPD住院患者合并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乏力、面色晦暗、舌下脉络色黯/迂曲、舌质黯红与痰热血瘀兼气虚存在正向相关性(0<r<1,P<0.05),NEUT%、PaCO_(2)与D-二聚体存在正向相关性(0<r<1,P<0.05);PaO_(2)与D-二聚体存在负向相关性(-1<r<0,P<0.05)。结论AECOPD合并DVT的发生率较高,对存在卧床时间长、D-二聚体升高、痰热血瘀兼气虚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并及早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下肢静脉血栓 回顾性研究 痰热血瘀兼气虚 危险因素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 陈铮 +6 位作者 王晓彦 张佳琦 张娇 张晶 薛慧 李秀婷 邸禄芹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90-79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300例,按照住院时间将2021年1~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7~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150... 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300例,按照住院时间将2021年1~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7~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水平、基本预防措施依从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水平、对基本预防措施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00%低于对照组的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可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健康教育 下肢骨折 静脉血栓 依从性
下载PDF
基于诺莫图构建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银平 杜雪莲 +4 位作者 王亮云 黄瑞珍 罗乙舒 熊俊琴 何丽连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和验证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2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n=159)和验证组(n=68)。收集...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和验证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2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将患者分为建模组(n=159)和验证组(n=68)。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筛选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和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建模组159例髋部骨折中发生DVT 33例,发生率为20.89%。LASSO回归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5 d、低蛋白血症、D-二聚体>0.5是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将上述5个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区分度良好(C-index=0.932);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列线图的拟合优度良好(χ^(2)=57.625,P=0.732)。建模组和验证组发生DV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2、0.821,模型准确度高。结论年龄≥70岁、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5 d、低蛋白血症、D-二聚体>0.5是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气压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6
作者 程宁宁 高云秀 +2 位作者 王晶 王芸 刘飞艳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7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1日~2023年11月30日收治的1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1日~2023年11月30日收治的1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实施气压治疗联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下肢肿胀程度、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PT、APTT均长于对照组(P<0.01),FIB、D-Di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大腿、小腿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气压治疗联合综合性干预护理,可对患者血液循环进行有效改善,缓解患肢肿胀程度,并有效降低DVT发生率,具有良好的DVT预防与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治疗 老年髋部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浩 郭晓洁 +2 位作者 秦小玉 楚皓源 张志敏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期11-13,31,共4页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伴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肢体肿胀及静脉通畅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LEDVT伴IVCS患者10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伴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肢体肿胀及静脉通畅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LEDVT伴IVCS患者10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静脉通畅度、凝血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大腿、小腿患健侧周径差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D-二聚体(D-D)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可调节LEDVT伴IVCS患者下肢肿胀程度,改善凝血功能,调节静脉通畅度,安全性好,术后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静脉通畅度
下载PDF
骨盆骨折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模型探讨
8
作者 李永霞 姜家梅 +3 位作者 侍冬成 吴蔚 朱晓光 封启明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研究骨盆骨折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受伤24 h内)并收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骨盆骨折患者665例。根据患者就诊即刻血糖、糖... 目的研究骨盆骨折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受伤24 h内)并收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骨盆骨折患者665例。根据患者就诊即刻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计算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根据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血栓组236例,其中男165例,女71例;年龄18~89岁,中位年龄56岁。非血栓组429例,其中男312例,女117例;年龄19~92岁,中位年龄49岁。比较两组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指标、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血栓组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危险因素对下肢DVT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在年龄、ISS、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血糖、SHR、24 h红悬输血量及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0~69岁(OR=2.02,95%CI:1.40~2.95,P<0.001)、70岁以上(OR=4.74,95%CI:2.57~8.97,P<0.001)、ISS(OR=1.57,95%CI:1.11~2.23,P=0.012)、血红蛋白100~124 g/L(OR=0.53,95%CI:0.36~0.80,P=0.002)、血红蛋白>124 g/L(OR=0.32,95%CI:0.21~0.50,P<0.001)、SHR(OR=1.64,95%CI:1.12~2.41,P=0.011)是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ISS、血红蛋白及SHR预测下肢DV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63、0.59、0.64、0.57,总面积为0.72。将上述危险因素纳入列线图模型,AUC和自举法内部验证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结论年龄、ISS、血红蛋白及SHR是骨盆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骨盆骨折术前下肢DVT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 骨盆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列线图
下载PDF
踝关节泵运动计数器对预防老年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研究
9
作者 黄小琴 姬春晖 +3 位作者 金红燕 傅欢香 施佳萍 刘彩霞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8期51-54,61,共5页
目的观察踝关节泵运动计数器对老年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为今后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361例骨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 目的观察踝关节泵运动计数器对老年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为今后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361例骨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76例)和试验组(185例)。对照组实施口头宣教指导踝关节泵运动,试验组实施踝关节泵运动计数器行踝关节运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的干预依从性、大腿周径、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等。结果干预第7天,两组患者干预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9,P<0.01),下肢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3,P=0.04),两组患者大腿周径差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26,P=0.19),对照组发生血栓3例,试验组发生血栓1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结论踝关节泵运动计数器有助于预防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下肢水肿及加快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泵运动计数器 老年人 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评估
10
作者 席富强 常昕 董向力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讨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 目的 讨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效果,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无手术患者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分表(Padua)评分]、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注射部位皮肤变化、肝肾功能异常、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7.08±1.29)分低于对照组的(11.24±1.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dua评分(2.28±1.02)分低于对照组的(4.40±1.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7/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8/2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可以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取得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肢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钙
下载PDF
改良冰肌散联合气压疗法预防股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观察
11
作者 杨静 王璐瑶 +2 位作者 帅品花 曾志奎 黄丽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究改良冰肌散联合气压疗法预防股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30例行冰肌散涂药治疗,研究组30例行... 目的探究改良冰肌散联合气压疗法预防股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30例行冰肌散涂药治疗,研究组30例行冰肌散涂药联合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LDVT的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下肢肿胀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LDVT的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及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改良冰肌散联合气压疗法预防股骨骨折LDVT的临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冰肌散 气压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吴立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5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采取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2例混合型DV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n=46)、对照组(n=46)。对照组应用单纯CDT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机... 目的:探讨采取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2例混合型DV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成观察组(n=46)、对照组(n=46)。对照组应用单纯CDT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机械性血栓抽吸联合CDT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血栓清除率、两组手术前后患健侧周径差(患健侧大腿周径差、患健侧小腿周径差)、细胞黏附分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水平变化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时,采用机械性血栓抽吸与导管接触性溶栓(CDT)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血栓清除率,并在不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有效缩小患健侧大小腿周径差、降低血清细胞黏附分子水平。这一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混合型下肢静脉血栓 机械性血栓抽吸 导管接触性溶栓 细胞黏附分子
下载PDF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赵琴 《医药前沿》 2024年第4期125-127,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纳入A组,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 目的: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下肢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纳入A组,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数据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吸烟/饮酒史、伴糖尿病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固定类型、卧床时间、伴高血压、伴冠心病、术后感染、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深静脉血栓形成史、血浆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感染、卧床时间、高血压、冠心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史、血浆D-二聚体浓度>1.0μ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水平<5.235 ng/mL均是老年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骨折至入院时间、术后感染、卧床时间、高血压、冠心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史、血浆D-二聚体浓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水平等,针对此类患者更应该加强关注,做好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下肢骨折 静脉血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用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效果及对凝血指标作用研究
14
作者 张济 林昌俭 +2 位作者 王垚柯 黄伟杰 曾国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08-0111,共4页
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用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效果及对凝血指标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6例,单一组38例采用 导管溶栓方式治疗;联合组38例应用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方式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用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效果及对凝血指标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6例,单一组38例采用 导管溶栓方式治疗;联合组38例应用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方式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联合组相较于单一组在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凝血、T细胞亚群、下肢间维度差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在T细胞亚群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升高,在下肢间维度差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相较于常规组,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指标更高,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大腿维度差和小腿维度差指标更低P<0.05。结论 利伐沙班与导管溶栓相结合用于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改善凝血、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下肢间维度差等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导管溶栓 凝血指标
下载PDF
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凝血功能和血栓分子标志物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蕴鑫 汤迎磊 +6 位作者 陈小丫 刘建龙 田轩 蒋鹏 贾伟 程志远 李金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对比凝血功能检查和血栓分子标志物检查在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204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并根据是... 目的对比凝血功能检查和血栓分子标志物检查在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204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并根据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每组10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复合物(t PAI-C)、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分析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DVT患者血浆中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相关性,评估血栓分子标志物对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DVT的诊断效能。结果血栓组患者血浆中的TAT、PIC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血栓组患者(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栓组患者血浆中的TAT水平与PT、APTT均呈负相关(r=-0.173、-0.209,P﹤0.05),与D-二聚体、FIB、FDP水平均呈正相关(r=0.344、0.152、0.331,P﹤0.05);PIC水平与D-二聚体、FIB、FDP水平均呈正相关(r=0.512、0.391、0.534,P﹤0.01);t PAI-C水平与FDP水平呈正相关(r=0.161,P=0.001);TM与D-二聚体、FDP水平均呈正相关(r=0.162、0.148,P﹤0.05)。t PAI-C诊断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DVT的特异度最高,约登指数、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对DVT的鉴别诊断效能最高。结论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DVT患者血浆中的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与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显著相关,但一致性较差。t PAI-C对急性下肢骨折合并下肢DVT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功能 血栓分子标志物 血栓调节蛋白
下载PDF
探索骨盆与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16
作者 姜家梅 封启明 +2 位作者 李永霞 朱晓光 侍冬成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4-121,共8页
目的探索引起骨盆与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774例骨盆与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修正泊松... 目的探索引起骨盆与下肢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774例骨盆与下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修正泊松回归分析可疑暴露因素是否为骨盆与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以评价其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结果骨盆骨折患者509例,97例(19.057%)出现DVT;骨盆合并膝关节以下骨折患者79例,21例(26.582%)出现DVT;骨盆合并股骨骨折患者186例,61例(32.796%)出现DVT。分析结果显示骨盆合并股骨骨折[调整后的相对危险度(ARR)=1.619,95%CI 1.223~2.144,P=0.001]、急诊腹部手术(ARR=1.924,95%CI 1.098~3.372,P=0.022)、体重指数≥24 kg/m^(2)(ARR=1.382,95%CI 1.072~1.783,P=0.013)、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5分(ARR=1.439,95%CI 1.082~1.913,P=0.012)、年龄40~59岁(ARR=1.594,95%CI 1.104~2.300,P=0.013)以及年龄≥60岁(ARR=1.868,95%CI 1.279~2.730,P=0.001)为骨盆与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DVT风险以及判断是否应该采取干预措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结论骨盆与下肢骨折患者有发生DVT的风险,骨盆合并股骨骨折、经历急诊腹部手术、BMI≥24 kg/m^(2)、ISS≥25分、年龄≥40岁是骨盆与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对具有上述特征的患者应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适当的DVT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下肢骨折 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回顾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和下肢静脉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李雪松 刘一东 +2 位作者 肖永生 刘喆 张芊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4期1513-1518,共6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和下肢静脉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5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DVT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观察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和下肢静脉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5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DVT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置管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rhPro-UK置管溶栓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5 d后的血流动力学(静脉容积、静脉最大流出量及静脉压恢复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中、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变化,评估两组治疗前和治疗5 d后的深静脉通畅评分,计算两组深静脉通畅率,测定两组患肢与健侧不同部位周径差,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5 d后,两组静脉容积、静脉最大流出量、静脉回流速率及静脉压恢复时间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静脉容积、静脉压恢复时间分别为(7.58±1.33)mL、(12.87±2.61)s,均高于对照组[(7.01±1.24)mL、(11.14±2.8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最大流出量、静脉回流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全血黏度(涵盖低、中、高切)、血浆黏度、FIB、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FIB、D-二聚体分别为(2.71±0.85)g/L、(1.32±0.36)mg/L,均低于对照组[(3.22±1.02)g/L、(1.74±0.4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血低、中、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深静脉通畅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为(1.47±0.43)分,低于对照组[(2.19±0.67)分],观察组深静脉通畅率为(83.32±7.69)%,高于对照组[(75.85±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患肢与健侧股部、膝上15 cm、膝下15 cm周径差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患肢与健侧股部、膝上15 cm周径差分别为(1.06±0.61)、(1.04±0.51)cm,均低于对照组[(1.48±0.89)、(1.32±0.6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下15 cm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Pro-UK置管溶栓治疗急性DVT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促进患肢消肿,增加深静脉通畅率,有助于保护静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重组人尿激酶原 置管溶栓 尿激酶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
18
作者 李娇 张忠晓 张桂凌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对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患者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LEDV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放...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对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患者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LEDV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干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制治疗配合度调查问卷及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术后疼痛、治疗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GAD-7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AMA、GAD-7、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配合度、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可有效改善LEDVT患者行血栓清除术前的焦虑状态,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显著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静脉血栓 血栓清除术 放松训练 呼吸操 术前焦虑 配合度
下载PDF
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防治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郑楚荣 古鹏 +4 位作者 吴文正 谭能贤 罗列良 欧阳崇志 郑晓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647-1652,共6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下肢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目前临床上防治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措施主要包括围手术期护理、医疗辅助器械干预、西药干预、中医干预、患者自...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下肢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目前临床上防治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措施主要包括围手术期护理、医疗辅助器械干预、西药干预、中医干预、患者自身配合等。患者自身配合是一切防治方法顺利实施的基础,患者的积极合作是实现防治作用的前提。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了解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及DVT发生后可能引起的危险性,指导患者饮食的选择,协助患者术后活动,进而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减少术后DVT的发生。医疗器械可协助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改善血液动力学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及减少术后DVT的发生。西药如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依诺肝素等抗凝药物可降低凝血因子的聚集及血液黏稠度,减少术后DVT的发生。中医干预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及外治法如针灸、推拿等。中药内服可改善血流状态;针灸、推拿可调动脏腑功能,激发机体的正气而改善机体气血情况。各项防治措施都有其优缺点,临证运用时需结合具体条件及患者个体状况而选择合理的防治方式。中医干预DVT可在下肢骨折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执行,且具有费用低、效果确切等特点,值得不断挖掘及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静脉血栓形成 防治措施 围手术期护理 医疗辅助器械干预 药物疗法 中医疗法
下载PDF
术中体温保护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20
作者 卞冰洁 盖莹莹 +2 位作者 万德余 邓汝淇 张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体温保护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术中体温保护将患者分为保护组和对照组,各46例。比较两... 目的探讨术中体温保护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择期行下肢骨折手术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进行术中体温保护将患者分为保护组和对照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复查结果及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保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期间,共10例(10.9%)患者发生下肢DVT,其中,保护组下肢DVT的发生率为4.3%(2/4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4%(8/46)(P﹤0.05)。术后次日复查结果显示,保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保护措施可以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术后D-二聚体水平以及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体温保护 下肢骨折 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