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及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对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并推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的骨折延迟愈合与...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及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对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并推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的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发表的国家、研究机构、杂志、作者、关键词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分析。结果: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940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为9183篇,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和相关国家的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及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则在该领域发展迅速,处于追赶地位,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managemen(t治疗),关键词共形成15个聚类,突现关键词25个。结论: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研究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逐渐从手术治疗转向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骨修复与再生领域的研究,研究层次不断加深。骨修复与再生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距骨骨折后发生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距骨骨折后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病例10例,均存在后足疼痛及畸形情况,按照Zwipp距骨畸形分型,Ⅰ型1例、Ⅱ型6例、...目的探讨距骨骨折后发生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距骨骨折后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病例10例,均存在后足疼痛及畸形情况,按照Zwipp距骨畸形分型,Ⅰ型1例、Ⅱ型6例、Ⅱ型2例、Ⅳ型1例。Ⅰ型采用截骨切开复位内固定,Ⅱ型采用植骨内固定重建术,Ⅲ采用型切开复位植骨重建术,Ⅳ采用型自体骨移植关节融合术相应处理,分析发生畸形的原因,并观察翻修重建术前后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距骨骨折后畸形发生的原因包括骨折漏诊、复位不良、切口选择不正确、内置物安放不合理及保守治疗等。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病例均无伤口并发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术前(36.7±14.3)分、术后(87.3±11.0)分(P<0.001),Maryland评分术前(36.7±14.3)分、术后(85.8±16.0)分(P<0.001),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术前(38.8±10.7)分、术后(87.8±6.7)分(P<0.001)。2例Ⅲ型患者中1例未发生距骨头缺血性坏死进展,1例距骨塌陷;Ⅳ型患者行后足融合术后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距骨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的原因多样,距骨解剖形态复杂,应防止漏诊。手术应注意解剖修复重建距骨形态及充分保护血运,根据生物力学需求合理放置内置物,对开放性损伤注重清创及分期治疗。距骨骨折术后畸形根据不同分型个性化处理后疗效满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右归丸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家兔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6月。将50只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右归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联合治疗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目的探讨右归丸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家兔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6月。将50只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右归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联合治疗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并予以相应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测定家兔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骨小梁分散度以及股骨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最大承载力;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印迹法测定股骨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基因与蛋白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模型对照组家兔股骨BMD、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股骨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最大承载力,股骨JAK2、STAT3 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骨小梁分散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右归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联合治疗组家兔股骨BMD、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股骨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最大承载力、股骨JAK2、STAT3 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骨小梁分散度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股骨BMD[(1.76±0.13)g/cm^(3)]、骨小梁数量[(5.87±0.24)个/mm]、骨小梁厚度[(0.14±0.03)mm],股骨弹性模量[(343.27±21.04)MPa]、刚度[(904.25±73.25)N/mm]、最大应力[(32.63±3.17)N/mm^(2)]、最大承载力[(358.85±13.02)N],股骨JAK2、STAT3 mRNA[(3.45±0.26)、(3.60±0.28)]和蛋白[(0.82±0.05)、(0.84±0.05)]水平高于右归丸组[(1.41±0.15)g/cm^(3)、(3.88±0.28)个/mm、(0.10±0.02)mm、(304.62±20.41)MPa、(698.52±69.55)N/mm、(25.34±3.22)N/mm^(2)、(297.34±13.24)N、(2.58±0.26)、(2.29±0.23)、(0.60±0.05)、(0.53±0.07)]、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1.47±0.14)g/cm^(3)、(3.89±0.28)个/mm、(0.09±0.03)mm、(299.54±16.94)MPa、(720.33±69.48)N/mm、(23.24±3.13)N/mm^(2)、(289.38±13.13)N、(2.63±0.25)、(2.30±0.24)、(0.59±0.06)、(0.53±0.08)](均P<0.05),骨小梁分散度[(0.34±0.02)mm]低于右归丸组[(0.42±0.03)m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0.43±0.03)mm](均P<0.05)。结论右归丸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明显促进家兔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右归丸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能激活骨质疏松性骨折家兔股骨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使用文献计量学及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对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并推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0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的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使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发表的国家、研究机构、杂志、作者、关键词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及可视化分析。结果: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940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为9183篇,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发达国家和相关国家的研究机构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中国及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则在该领域发展迅速,处于追赶地位,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managemen(t治疗),关键词共形成15个聚类,突现关键词25个。结论: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研究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逐渐从手术治疗转向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骨修复与再生领域的研究,研究层次不断加深。骨修复与再生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
文摘目的探讨距骨骨折后发生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距骨骨折后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病例10例,均存在后足疼痛及畸形情况,按照Zwipp距骨畸形分型,Ⅰ型1例、Ⅱ型6例、Ⅱ型2例、Ⅳ型1例。Ⅰ型采用截骨切开复位内固定,Ⅱ型采用植骨内固定重建术,Ⅲ采用型切开复位植骨重建术,Ⅳ采用型自体骨移植关节融合术相应处理,分析发生畸形的原因,并观察翻修重建术前后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距骨骨折后畸形发生的原因包括骨折漏诊、复位不良、切口选择不正确、内置物安放不合理及保守治疗等。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病例均无伤口并发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术前(36.7±14.3)分、术后(87.3±11.0)分(P<0.001),Maryland评分术前(36.7±14.3)分、术后(85.8±16.0)分(P<0.001),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术前(38.8±10.7)分、术后(87.8±6.7)分(P<0.001)。2例Ⅲ型患者中1例未发生距骨头缺血性坏死进展,1例距骨塌陷;Ⅳ型患者行后足融合术后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距骨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的原因多样,距骨解剖形态复杂,应防止漏诊。手术应注意解剖修复重建距骨形态及充分保护血运,根据生物力学需求合理放置内置物,对开放性损伤注重清创及分期治疗。距骨骨折术后畸形根据不同分型个性化处理后疗效满意。
文摘目的探讨右归丸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家兔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至6月。将50只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右归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联合治疗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并予以相应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测定家兔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骨小梁分散度以及股骨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最大承载力;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印迹法测定股骨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 2/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基因与蛋白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模型对照组家兔股骨BMD、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股骨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最大承载力,股骨JAK2、STAT3 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骨小梁分散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右归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联合治疗组家兔股骨BMD、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股骨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最大承载力、股骨JAK2、STAT3 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骨小梁分散度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股骨BMD[(1.76±0.13)g/cm^(3)]、骨小梁数量[(5.87±0.24)个/mm]、骨小梁厚度[(0.14±0.03)mm],股骨弹性模量[(343.27±21.04)MPa]、刚度[(904.25±73.25)N/mm]、最大应力[(32.63±3.17)N/mm^(2)]、最大承载力[(358.85±13.02)N],股骨JAK2、STAT3 mRNA[(3.45±0.26)、(3.60±0.28)]和蛋白[(0.82±0.05)、(0.84±0.05)]水平高于右归丸组[(1.41±0.15)g/cm^(3)、(3.88±0.28)个/mm、(0.10±0.02)mm、(304.62±20.41)MPa、(698.52±69.55)N/mm、(25.34±3.22)N/mm^(2)、(297.34±13.24)N、(2.58±0.26)、(2.29±0.23)、(0.60±0.05)、(0.53±0.07)]、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1.47±0.14)g/cm^(3)、(3.89±0.28)个/mm、(0.09±0.03)mm、(299.54±16.94)MPa、(720.33±69.48)N/mm、(23.24±3.13)N/mm^(2)、(289.38±13.13)N、(2.63±0.25)、(2.30±0.24)、(0.59±0.06)、(0.53±0.08)](均P<0.05),骨小梁分散度[(0.34±0.02)mm]低于右归丸组[(0.42±0.03)mm]、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0.43±0.03)mm](均P<0.05)。结论右归丸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明显促进家兔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右归丸辅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能激活骨质疏松性骨折家兔股骨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