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的效果
1
作者 赵波 努尔麦麦提·喀斯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36-39,共4页
分析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共计入病例样本120例,均选自我院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时间限制为2020.1开始,2022.12结束,选定受试者后,对他们都进行X线平片检查、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 分析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共计入病例样本120例,均选自我院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时间限制为2020.1开始,2022.12结束,选定受试者后,对他们都进行X线平片检查、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所选120例患者的骨折部位具有显著差异,锁骨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骨折分别有13、18、34、21、20、14例。(2)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准确度、敏感度均高于X线平片,且漏诊率更低,P<0.05。(3)经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检查的诊断准确性更高,P<0.05。(4)所选择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120例中,经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检查发现31例隐匿性骨折(占比25.83%),X线平片则发现12例(占比10.00%),故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多层螺旋 CT 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可经分析明确患者的骨折部位,提高诊断精准度,有利于及时发现隐匿性骨折类型,进而为手术治疗提供诊断结论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临床诊断 四肢骨关节 骨折影像 应用效果
下载PDF
DXA脊椎骨折影像评估老年男性初发甲亢患者椎体骨折 被引量:5
2
作者 随华 耿秀琴 +4 位作者 周艳红 郭献山 赵建林 陈玉凤 牛永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应用DXA脊椎骨折评估技术,评估老年男性初发甲亢患者骨质疏松和椎体骨折的发病情况。方法 116名老年男性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亢组)和116名老年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参加了本次横断面研究。所有入选对象均测定了腰椎骨密度、血... 目的应用DXA脊椎骨折评估技术,评估老年男性初发甲亢患者骨质疏松和椎体骨折的发病情况。方法 116名老年男性初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亢组)和116名老年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参加了本次横断面研究。所有入选对象均测定了腰椎骨密度、血钙、血磷等指标。应用DXA脊椎骨折评估技术,评估所有入选对象是否存在椎体骨折(经X线摄片证实)。结果老年甲亢组患者和对照组年龄、血钙、血磷等无显著差异(P>0.05),而体重指数、腰椎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甲亢组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35.3%)高于对照组骨质疏松患病率(22.4%)。老年甲亢患者椎体骨折率(36.2%)明显高于对照组(14.7%)。结论老年甲亢患者骨质疏松和椎体骨折风险明显升高,DXA脊椎骨折影像评估适用于老年甲亢患者椎体骨折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脊椎骨折影像评估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高国光 黄海珊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5期909-911,共3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0年5月时期)收治入院接受X线与多层螺旋CT检查后处理技术,并经手术治疗的明确为四肢骨关节骨折的患者总计85例,分析两种检查的准确...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0年5月时期)收治入院接受X线与多层螺旋CT检查后处理技术,并经手术治疗的明确为四肢骨关节骨折的患者总计85例,分析两种检查的准确度。结果:入组患者骨折部位不同,9例在锁骨关节(10.59%),13例在肘关节(15.29%),24例在腕关节(28.24%),15例在髋关节(17.65%),14例在膝关节(16.47%),10例在踝关节(11.76%)。采取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检查后不同部位诊断率均为100.00%,入组85例患者诊断完全准确。采取X线诊断不同部位诊断准确率不同,总诊断的准确率为84.71%,两种检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中,以X线检查可以辅助诊断,但存在较高的漏诊率,而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后,并实施后处理技术,诊断率高,可明确骨折部位与性质,为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结论,提供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四肢骨关节 骨折影像
下载PDF
肋骨骨折影像学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丁艳凯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7年第9期55-55,共1页
目的在法医鉴定中,对肋骨骨折影像学的应用探究。方法根据肋骨骨折影响学在法医鉴定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优点与不足方面的研究,对漏诊、误诊情况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根据当前肋骨骨折临床治疗时,采用的各... 目的在法医鉴定中,对肋骨骨折影像学的应用探究。方法根据肋骨骨折影响学在法医鉴定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优点与不足方面的研究,对漏诊、误诊情况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根据当前肋骨骨折临床治疗时,采用的各种影像学检验技术进行探讨,认识到检验技术的优势与缺陷进行,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改进,确保对肋骨骨折情况的检测真实、准确,提高法医鉴定的可信度。结论肋骨骨折影像学的检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法医鉴定的可信度,因此,加强肋骨骨折影像学检验技术水平的提升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影像 检验方法 技术优势 缺陷 法医鉴定 应用观察
下载PDF
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价与关节功能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月华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16期2486-2487,共2页
目的:客观地评价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平台塌陷、成角、增宽及平台总体移位程度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后预后的评估提供客观上的依据,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按照标准纳入3... 目的:客观地评价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平台塌陷、成角、增宽及平台总体移位程度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后预后的评估提供客观上的依据,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按照标准纳入30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在X线摄片结果上,序贯地对其移位程度进行测量和评估,并进行影像学评分。入院后做好各项术前准备,患侧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石膏托固定术,指导患肢功能锻炼,术后6个月均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检查,对关节面的压缩、平台增宽、内外翻成角等进行评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采用Rasmussen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然后将影像学评分与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健侧作为对照。结果:在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中,就骨折因素而言,膝关节的功能与平台治疗后整个的位置情况相关。结论:平台复位情况越好,膝关节的功能就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 影像 膝关节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软件在肋骨新鲜骨折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吕丹 高凯波 +4 位作者 邓士杰 孙倩 杨建宝 李雪健 谭海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1571-157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软件在肋骨新鲜骨折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259例新鲜骨折患者,将其影像学资料导入AI软件工作站,以放射科一位工作8年的主治医师及AI软件诊...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AI)软件在肋骨新鲜骨折C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259例新鲜骨折患者,将其影像学资料导入AI软件工作站,以放射科一位工作8年的主治医师及AI软件诊断肋骨骨折情况进行分组,A组为AI软件单独诊断,B组为医师单独诊断,AB组为医师联合AI软件诊断。分别记录三组的骨折病灶数量、部位、分型,将三组结果与参考标准进行分析,比较三组骨折检出的敏感度、误诊率、不完全性骨折检出率,比较B组、AB组平均诊断时间。【结果】259例患者共563处骨折,完全性骨折385处,不完全性骨折178处。A组、B组、AB组骨折检出的敏感度分别为91.47%、83.13%、92.54%,三组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AB组骨折检出的敏感度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AB组的误诊率分别为20.03%、13.17%、12.58%,三组误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误诊率最高,显著高于B组、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AB组的不完全性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75.28%、50.56%、76.4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平均诊断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师与AI共同诊断提高了肋骨新鲜骨折检出的敏感度,主要体现在不完全性骨折的检出率上,还可明显缩短诊断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影像诊断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7
作者 范海燕 马忠平 +2 位作者 杨云 周建强 张志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168-169,共2页
探究分析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患者诊断利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4月-2020年5月92例在我院接受四肢骨关节骨折诊治的患者,研究中所有患者分别进行普通X线平片检查和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研究... 探究分析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患者诊断利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4月-2020年5月92例在我院接受四肢骨关节骨折诊治的患者,研究中所有患者分别进行普通X线平片检查和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研究主要就患者诊断后的骨折部位进行明确,结合标准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进行对比。结果:患者锁骨骨折占比10.87%,肘关节骨折占比15.22%,腕关节骨折占比28.26%,髋关节骨折占比17.39%,膝关节骨折占比16.30%,踝关节骨折占比11.96%。利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患者的四肢骨关节骨折准确概率为100%,利用X线成片进行专业检测每一位置出现骨折准确性存在差异,整体来看准确率为85.87%,明显较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应用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优势明显,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参考,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 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 价值
下载PDF
数字三维影像测量模型在复杂长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随机对照、6个月随访、临床试验方案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子春 李钊伟 +1 位作者 唐保明 郭启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3期7992-7997,共6页
背景:复杂长骨骨折在进行内固定修复时,内固定物难以完全贴合骨面,常造成固定物不牢靠,影响修复效果。CT扫描建立数字化三维测量模型,可在很高程度上反映出骨折的发生部位,发生程度,损坏情况等,可指导内固定物的精确定位。因此,文章认为... 背景:复杂长骨骨折在进行内固定修复时,内固定物难以完全贴合骨面,常造成固定物不牢靠,影响修复效果。CT扫描建立数字化三维测量模型,可在很高程度上反映出骨折的发生部位,发生程度,损坏情况等,可指导内固定物的精确定位。因此,文章认为,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在修复复杂长骨骨折时,建立一个数字化的三维测量模型来辅助内固定物固定能取得更好的修复效果。目的:观察数字三维影像测量模型在复杂长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情况。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开放性、6个月随访临床试验方案,在中国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创伤骨病科完成。将纳入试验的复杂长骨骨折患者63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2例采用CT扫描建立数字化三维测量模型辅助进行内固定修复,而对照组31例进行传统内固定修复,随访6个月。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的次要观察指标为:(1)术前、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评价内固定修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2)术前、术后6个月骨折处X射线片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3)术前、术后6个月目测类比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4)术后6个月随访记录住院时间评价患者病情恢复情况;(5)术中手术时间评价手术完成速度;其他观察指标为术后6个月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经中国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院伦理委员会批准(NQH14023),研究方案内容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本人对治疗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于2016年11月12日在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做前瞻性研究注册注册(NCT02964754)。讨论:试验旨在分析数字三维影像测量模型在复杂长骨骨折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从而为复杂长骨骨折的内固定修复提供一种更精确、安全、可靠的术前规划新方法,以期得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髋关节 骨折 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临床试验 复杂长骨骨折:数字三维影像 CT扫描 内固定 前瞻性 疗效 HARRIS评分 目测类比评分 不良反应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无放射影像脊柱骨折脱位颈髓损伤30例
9
作者 周英杰 赵庆安 +1 位作者 李志伟 李凤春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5期300-301,共2页
关键词 无放射影像脊柱骨折脱位 颈髓损伤 治疗 X线诊断 CT
下载PDF
Fixation of complex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 locking plat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radiographic and clinical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s 被引量:10
10
作者 Fabio Rodia Emmanouil Theodorakis +1 位作者 Georgios Touloupakis Angelo Ventura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56-159,共4页
Purpose: The optim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displaced type B and C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in the elderly remains controversial. Good clinical results have been reported by plating these fractures as well as... Purpose: The optimal surgical treatment of displaced type B and C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in the elderly remains controversial. Good clinical results have been reported by plating these fractures as well as a high rate of complications. Our retrospective study aims to evaluate clinical recovery and complications using the S3 locking plate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Fifty-one patients older than 65 years of age, with a complex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type B or C (AO classification system), were included. Patients have been followed up for a minimum of 12 months. We assessed callus formation, radiological results, clinical outcome (according to the Constant Shoulder Score System) and complications. Any difference in the clinical recovery among the 2 types of fracture pattern (B and C)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mean time of fracture healing was 12.4 weeks. The mean Constant score at 3, 6 and 12 months was 68, 73 and 75 respectively.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linical outcom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13 and C fracture patterns (p 〉 0.05). We noticed an overall of 5 complications (9.8%). There was no need to revision any of the implants. Conclusion: Anatomic reduction and proper plate positioning are essential for minimizing implant- 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our experience the S3 angular stability system offers a proper osteosyntesis and a ~ood clinical recovery with a low rate of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ulder fracturesBone platesHumerusAge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