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细胞源性外泌体促骨折愈合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朱万博 卢锦森 +1 位作者 杨家赵 方诗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5-820,共6页
背景:根据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生物学特点,不断有研究发现其在促成骨分化、血管生成和骨质矿化中具有特异性作用,是潜在的促骨折愈合材料。目的:综述干细胞源性外泌体促骨折愈合的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背景:根据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的生物学特点,不断有研究发现其在促成骨分化、血管生成和骨质矿化中具有特异性作用,是潜在的促骨折愈合材料。目的:综述干细胞源性外泌体促骨折愈合的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干细胞源性外泌体促进骨折愈合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stem cell derived exosome,fracture healing,bone regeneration,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中文检索词为"干细胞,外泌体,骨折愈合,骨再生,成骨分化"。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9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干细胞源性外泌体能通过选择性携带遗传因子、蛋白质、转录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在骨折愈合微环境中发挥促进作用;(2)干细胞源性外泌体主要通过改善骨折微环境、促进血管形成、成骨分化、骨矿化等方式促进骨折愈合;(3)受制于高效经济的分离提取方式和适合的使用载体,干细胞源性外泌体促骨折愈合的临床应用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外泌体 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环境 干细胞外泌体 成骨分化 组织工程
下载PDF
骨折弹性固定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居文 王永清 +1 位作者 赵志辉 孙静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0-534,共5页
骨折固定经历了AO(association for osteosynthesis,AO)机械力学接骨术,发展到BO(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生物学接骨术,再到弹性接骨术(elastic osteosynthesis,EO),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都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发展和创新。EO有较小... 骨折固定经历了AO(association for osteosynthesis,AO)机械力学接骨术,发展到BO(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生物学接骨术,再到弹性接骨术(elastic osteosynthesis,EO),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都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发展和创新。EO有较小的应力遮挡效应,使骨折区域存在可控应力,产生应变效应,加速骨折愈合。然而EO除了考虑可控应力外,还要考虑骨折的相对稳定,二者之间的平衡决定骨折成功地愈合。骨折块间应变(interfragmentary strain,IFS)作为不同置入物固定骨折稳定性的力学指标,IFS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愈合情况。本文对EO的理念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弹性固定 应力 骨折微环境 应变
原文传递
自主设计的复位机器人系统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
3
作者 郝晓辉 徐占敏 +8 位作者 王永清 张熙南 孙静涛 赵志辉 杨志强 刘美月 吴维勇 郝宝喜 陈居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目的探讨自主设计的复位机器人系统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骨折复位方式分为机器人组(采用自主设计的复位机器人... 目的探讨自主设计的复位机器人系统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骨折复位方式分为机器人组(采用自主设计的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复位髓内钉固定)和牵引床组(采用牵引床辅助复位髓内钉固定)。机器人组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78.7±9.3)岁;左侧16例,右侧15例;骨折AO/OTA分型:31-A1型17例,31-A2型12例,31-A3型2例。牵引床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78.7±7.7)岁;左侧13例,右侧13例;骨折AO/OTA分型:31-A1型16例,31-A2型9例,31-A3型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复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机器人组患者复位时间(4.4±2.2)min、手术时间(29.0±13.5)min、术中出血量(76.5±30.5)mL、透视次数(10.2±2.6)次、复位效果良好率80.6%(25/31)均优于牵引床组[(9.4±3.2)min、(49.3±13.3)min、(115.0±38.4)mL、(14.8±3.2)次、50.0%(13/2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6.8±0.3)个月随访。术前、术后6个月机器人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6.2±1.3)、(2.4±0.8)分,牵引床组分别为(6.3±1.3)、(2.7±0.8)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机器人组和牵引床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3±1.2)、(4.8±1.5)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6个月机器人组患者Harris评分分别为(35.3±3.0)、(88.7±3.4)分,牵引床组分别为(35.6±2.9)、(87.2±3.5)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机器人组和牵引床组患者Harris评分分别为(57.3±3.7)、(46.7±2.8)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和牵引床组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6.8%(30/31)、92.3%(24/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设计的复位机器人系统辅助复位股骨转子间骨折能有效缩短复位和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透视次数,提高了解剖复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机器人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复位 骨折微环境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的生物重建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贺杰 李仪宁 +6 位作者 任洪峰 王申 韩静 夏晓暖 孟翔 王好锋 常祺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49-54,共6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自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陈旧性腕舟状骨骨不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自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30例陈旧性腕舟状骨骨不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例)采用PRP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的生物重建方法,对照组(15例)采用只采用自体松质骨移植并内固定的手术方式。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骨痂等级评分、腕关节功能评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周期为12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为93.3%,对照组骨折愈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1.83±0.23)h,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1.73±0.30)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16.54±0.74)周]少于对照组[(20.70±4.73)周],术后住院时间[(14.27±2.43)d]少于对照组[(19.53±6.29)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12周骨痂等级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周骨痂等级评分比较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显示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Mayo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Mayo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共2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共6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PRP)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可促进腕舟状骨骨折愈合,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近期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复合生物重建技术 骨折愈合环境 自体骨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