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陆栋 黄国伟 +2 位作者 周枫 汤志军 王思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6期1731-1734,共4页
目的探究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TPF)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究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内侧胫骨平台骨折(mTPF)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伴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5)。对照组接受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手术方案,研究组接受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随访12个月,比较组间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3、6、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的影像学资料(内翻角、后倾角、活动度);术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并于末次随访时评估疗效,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3.45±0.56)、(3.01±0.34)、(2.56±0.38)分,均低于对照组[(3.88±0.61)、(3.37±0.33)、(2.98±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2个月,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两组间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内翻角、后倾角分别为(85.11±4.32)°、(5.03±0.35)°,均低于对照组[(88.98±3.16)°、(6.11±0.36)°],活动度为(113.26±13.66)°,高于对照组[(106.56±1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方案治疗伴有冠状面半脱位的Wahlquist C型mTP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单一后侧倒“L”形入路手术方案相当,但在术后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方面有一定优势,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面半脱位 胫骨平台骨折 前外联合后内侧入路 Wahlquist C
下载PDF
双钢板与单钢板固定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秦卫 胡丹 +1 位作者 司卫兵 焦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0-504,共5页
[目的]分析双钢板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实施的手术类型将其分为双钢板组及单钢板组。其中,双... [目的]分析双钢板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实施的手术类型将其分为双钢板组及单钢板组。其中,双钢板组患者27例,接受双钢板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单钢板组患者23例,接受前内侧入路钢板联合前后位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双钢板组显著高于单钢板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之类似,术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双钢板组高于单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钢板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PTSA)及内翻角(MPTA)均显著优于单钢板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可有效维持膝关节力线,固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侧平台骨折 骨折脱位 内侧入路 双钢板 单钢板
原文传递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全髁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脱位 被引量:2
3
作者 霍永峰 于吉文 +2 位作者 孙晓 殷照阳 盛路新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5期105-107,共3页
全髁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脱位约占胫骨平台骨折脱位的25%,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能量平台骨折,发病率不高,损伤范围广,治疗棘手[1,2]。2009年5月~2013年1月,我们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全髁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脱位11例,疗效满... 全髁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脱位约占胫骨平台骨折脱位的25%,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能量平台骨折,发病率不高,损伤范围广,治疗棘手[1,2]。2009年5月~2013年1月,我们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全髁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脱位1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联合入路 骨折脱位 胫骨内侧 手术治疗 2009年 胫骨平台 平台骨折 疗效满意
下载PDF
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不同内固定术式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洪加源 武宁 +3 位作者 刘强 黄丽萍 林南杰 胡维界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两种不同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分析,希望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组11例为前内侧入路钢板结合前后位拉力螺钉固定,B组为12例为... 目的:分析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两种不同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分析,希望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组11例为前内侧入路钢板结合前后位拉力螺钉固定,B组为12例为前后联合入路(膝前内侧切口联合后内侧切口)双钢板固定。术后进行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后倾角(PA)、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术后1年行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6个月,平均17.6个月。1)Rasmussen复位评分:A组术后即刻评分(16.1±2.3)分,B组(17.2±2.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年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年A组平均(78.2±3.4)分,B组平均(88.2±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后倾角(PA)及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后无发生皮肤坏死、深部感染。结论: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固定较前内侧入路钢板结合拉力螺钉固定有能提供持续、稳定的固定,有效地防止了骨折再移位及膝关节力线改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侧平台骨折 骨折脱位 骨折内固定
原文传递
腓骨头上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膝关节脱位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3
5
作者 曾昭峰 许少刚 张威 《中医正骨》 2022年第11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腓骨头上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膝关节脱位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11月至2021年3月,采用腓骨头上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膝关节... 目的:观察腓骨头上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膝关节脱位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11月至2021年3月,采用腓骨头上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膝关节脱位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3~65岁,中位数48岁。左侧6例,右侧2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后内侧劈裂骨折20例,前内侧及后内侧劈裂骨折10例;合并前髁间棘撕脱骨折16例;均合并后外侧压缩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7~10d,中位数8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2±10)min,术中出血量(180.0±40.2)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9个月。术后第2天,胫骨平台内翻角7.2°±1.3°、后倾角86.5°±2.6°。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4个月。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96.6±1.2)分,优16例、良11例、可3例。1例发生术后外侧切口脂肪液化,给予清创处理后切口愈合;1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给予多次清创及抗感染治疗后切口愈合。结论:采用腓骨头上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膝关节脱位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恢复膝关节正常结构,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脱位 骨折固定术 腓骨头上入路 内侧入路
下载PDF
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6
作者 胡世锵 王小平 +3 位作者 黄俭 韦展图 陈路遥 吴玮玮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0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2020年5月20日本院收治的84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25).其中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前外...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2020年5月20日本院收治的84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25).其中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联合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对比2组治疗优良率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评分为(22.35±5.13)分,高于对照组的(11.34±5.32)分,观察组优良率也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骨后外側平台骨折的患者进行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路治疗,能够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疗优良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
下载PDF
自体髂骨和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7
作者 庞涛 郭燕芬 陈纪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 比较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应用自体髂骨和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手术植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自体髂骨组和异体骨组,各37例。两组均采用胫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自体髂... 目的 比较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应用自体髂骨和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手术植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自体髂骨组和异体骨组,各37例。两组均采用胫骨近端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组胫骨平台塌陷处植入自体髂骨,异体骨组胫骨平台塌陷处植入异体骨。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3、6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自体髂骨组术中出血量(62.70±3.34)ml多于异体骨组的(44.50±3.03)ml,手术时间(86.50±5.87)min、骨折愈合时间(18.40±3.20)周长于异体骨组的(77.30±2.98)min、(14.80±2.29)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2/37),与自体髂骨组的8.1(3/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种异体骨较自体髂骨在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相对具有优势,但在术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方面效果相当,说明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髂骨植骨治疗schatkz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各有优势,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手术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atzkerⅡ胫骨平台骨折 自体髂骨 同种异体骨 植骨 锁定钢板
下载PDF
关节镜联合C型臂X线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8
作者 孔丹辉 陈金亮 +2 位作者 夏炎 成欣 郑鸿鸣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C型臂X线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关节镜联合C型...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C型臂X线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关节镜联合C型臂X线机微创内固定术,对两组手术疗效、手术指标、膝关节功能恢复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4,P<0.05);观察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Lysholm、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Lysholm、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联合C型臂X线机治疗的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C臂X线机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21例不同内固定术式疗效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顾春生 崇汉卿 《交通医学》 2011年第6期582-584,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内固定术式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A组12例为前正中入路、内外侧髁双钢板内固定,B组9例为前后联合入路、内侧髁前后双钢板内...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内固定术式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A组12例为前正中入路、内外侧髁双钢板内固定,B组9例为前后联合入路、内侧髁前后双钢板内固定。对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平台后倾角及内翻角、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骨折愈合时间:A组平均16.9周,B组平均14周,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复位影像学评价:A组术后即刻评分16.2分,B组16.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2个月A组平均87.2分,B组平均88.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内侧髁前后双钢板内固定术式可以缩短"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骨折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脱位 内外侧髁双钢板内固定术 内侧髁前后双钢板内固定术
下载PDF
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不同内固定术式的疗效比较分析
10
作者 王良建 魏燚 《健康之路》 2018年第10期139-139,共1页
目的:观察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不同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两组后采取不同内固定术干预,对术后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采取随访方式进行观察,两组患者即刻膝关节复... 目的:观察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不同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两组后采取不同内固定术干预,对术后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采取随访方式进行观察,两组患者即刻膝关节复位评分差异不大,分别为(16.2±2.5)、(17.4±2.6),1年后对照组患者评分为(77.2±3.1),观察组评分为(87.1±4.6)。患者术后并未产生皮肤组织病变、感染。讨论:前后双路钢板固定较单侧钢板固定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规避骨折再位移风险,关节机能可快速恢复,干预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脱位型胫骨内侧平台骨折 内固定术式 疗效比较
原文传递
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后内侧入路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宇强 翟磊 +2 位作者 赵永军 李中海 刘天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37-138,143,共3页
胫骨平台骨折(TPF)在骨科创伤中十分常见,如果固定不当会引发关节不稳或畸形、创伤性关节炎等。TPF由于受到瞬间高强度的外力导致累及后内侧胫骨平台(TP),骨折更为严重,形态更为复杂,临床中对复杂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TPF)在骨科创伤中十分常见,如果固定不当会引发关节不稳或畸形、创伤性关节炎等。TPF由于受到瞬间高强度的外力导致累及后内侧胫骨平台(TP),骨折更为严重,形态更为复杂,临床中对复杂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采用经后内侧入路直接暴露骨折,手术视野显露好、创伤小,并能对骨折进行良好的复位及支撑固定。本研究选取SchatzkerⅣ型TPF患者3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SchatzkerⅣ 内侧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超声可视化下针刀松解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粘连型膝关节僵硬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陆华龙 熊伟 +2 位作者 侯新聚 程凌 彭天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1691-169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化下针刀松解术治疗胫骨平台术后粘连型膝关节僵硬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胫骨平台术后粘连型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超声可视化针刀松解+常规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常规针刀... 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化下针刀松解术治疗胫骨平台术后粘连型膝关节僵硬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202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胫骨平台术后粘连型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超声可视化针刀松解+常规康复训练)和对照组(常规针刀松解+常规康复训练),每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5d后、1个月后的HSS评分、VAS评分、ROM关节活动度,并以HSS评分计算有效率,通过问卷形式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15d后、1个月后试验组HSS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5d后两组ROM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个月后试验组ROM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试验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超声可视化下针刀松解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粘连型膝关节僵硬疗效较优,能很好地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关节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可视化 针刀松解 胫骨平台骨折 粘连膝关节僵硬
下载PDF
膝关节内侧单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临床体会 被引量:8
13
作者 谢瑞 于波 +1 位作者 管东辉 谢进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1期150-151,共2页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通过行手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12例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行手术治疗,对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较好,按疗效评定标准,优8例,良3例,一般1例。结...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通过行手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对12例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行手术治疗,对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较好,按疗效评定标准,优8例,良3例,一般1例。结论膝关节内侧单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Ⅳ型骨折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SchatzkerⅣ 单切口 双钢板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黎明 赵云珍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16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记录手术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16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记录手术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对位对线良好。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周围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6周X线片显示骨痂均形成,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患肢无明显疼痛,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术后1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对位对线良好;膝关节屈曲110°~135°(122.0°±5.1°),伸直0°~10°(5.5°±3.1°);HSS评分88~94(90.5±1.7)分。结论改良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中避免体位变换,视野暴露充分,骨折端软组织剥离少,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前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内固定
下载PDF
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晗 吴冯胜 +3 位作者 徐执扬 吴飞华 苏新杰 梁喜斌 《骨科》 CAS 2023年第3期288-290,296,共4页
目的探讨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经... 目的探讨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例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经小切口置入胫骨近端“L”型排钉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锚钉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术后支具固定及适当功能练习。观察病人手术前后膝关节内侧间隙大小。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级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12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14.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胫骨平台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1个月,螺钉、锚钉位置良好。术后12个月膝关节内侧间隙较术前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优7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经小切口置入胫骨近端“L”型排钉锁定钢板结合锚钉治疗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内侧副韧带损伤 锁定钢板 锚钉
下载PDF
后内侧切口和后侧倒“L”型切口在60例合并后柱骨折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旺 林立姮 +3 位作者 林成寿 苏郁 郭卫中 许胜贵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后内侧切口和后侧倒"L"型切口治疗合并后柱骨折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1例采用后侧倒"L"型切口;2... 目的探讨应用后内侧切口和后侧倒"L"型切口治疗合并后柱骨折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涉及后柱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1例采用后侧倒"L"型切口;29例采用后内侧切口。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1年患膝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功能评分平均(94.2±4.8)分。术后1年骨折复位不良者2例。结论后侧倒"L"型切口适用于后外侧柱游离骨折移位>2mm患者。后内侧切口适用于后外侧柱无明显移位或非游离骨折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柱 SchatzkerⅥ 骨折
下载PDF
合并膝关节脱位的胫骨内侧平台骨折4种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性能静态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辛力 王业华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533-536,共4页
目的对合并膝关节脱位的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4种内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性能静态有限元分析比较,希望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T扫描技术,通过对Synbone人工骨结构的扫描,利用MIMICS软件重建胫骨近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制... 目的对合并膝关节脱位的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4种内固定方法进行生物力学性能静态有限元分析比较,希望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CT扫描技术,通过对Synbone人工骨结构的扫描,利用MIMICS软件重建胫骨近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制备骨折脱位型胫骨平台骨折4种内固定方法〔内侧双钢板(MDP),双侧双钢板(BDP),外侧锁定钢板+拉力螺钉(LLP),内侧T型单钢板+拉力螺钉(MSP)〕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用ANSYS软件进行力学数据分析。结果4种固定方法的最大应力值在500、1000、1500N3个垂直载荷强度下均依次为LLP>MSP>BDP>MDP,LLP固定的最大应力值是其他3种固定方法的2.8~6.3倍。结论MDP固定后的应力最小,其后依次为BDP与MSP,而LLP固定的应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内侧平台骨折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前外侧加后内侧入路治疗Schatzker Ⅴ及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敬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6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前外侧加后内侧入路进行SchatzkerⅤ和Ⅵ型胫骨的平台骨折进行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胫骨的平台骨折患者共43例,对所有的患者采用前外侧加后内侧入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患...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前外侧加后内侧入路进行SchatzkerⅤ和Ⅵ型胫骨的平台骨折进行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胫骨的平台骨折患者共43例,对所有的患者采用前外侧加后内侧入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患者手术后1周和手术之后1年的内翻角度与后倾的角度,并将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与手术前情况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进行手术治疗1周和1年之后,对患者内翻角度和外倾角度进行分析比较,数据之间差异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之后的情况明显比治疗之前的情况好。结论膝关节的前外侧与后内侧联合入路进行复杂胫骨平台的骨折的治疗能够使膝关节之内的结构和胫骨平台的关节面得到充分暴露,能够使关节面有效准确地进行复位,并且手术的操作空间良好。手术之后关节面复位的丢失率比较低,骨折愈合的状况和手术之后关节的功能恢复比较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加后内侧入路 胫骨平台骨折 疗效
下载PDF
过伸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新型钢板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19
作者 梁钟帅 王仁崇 +4 位作者 张璐 胡居正 石展英 谢友 毛春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283-5288,共6页
背景:目前尚无适用于前内侧平台的解剖型锁定钢板,因此通常采用胫骨平台内侧锁定钢板偏前放置来固定过伸内翻损伤导致的前内侧压缩骨折。由于锁定螺钉无法实现对骨折线的垂直固定,再加上髌韧带的影响,临床效果仍不尽人意。目的:通过有... 背景:目前尚无适用于前内侧平台的解剖型锁定钢板,因此通常采用胫骨平台内侧锁定钢板偏前放置来固定过伸内翻损伤导致的前内侧压缩骨折。由于锁定螺钉无法实现对骨折线的垂直固定,再加上髌韧带的影响,临床效果仍不尽人意。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传统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平台前内侧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收集20例内翻型胫骨平台前内侧骨折的CT数据,并对其形态学特征,如前内侧胫骨平台后倾角、骨折面角度、骨折块表面积、高度和角度等进行测量。选择1位24岁、身高175 cm、体质量65 kg的男性志愿者,将其胫骨CT数据导入Mimics 21.0软件生成三维模型。在SolidWorks 2017软件中导入内固定模型,根据测量的形态学数据建立新型钢板、内侧锁定钢板、后内侧锁定钢板和6.5 mm拉力螺钉固定数据模型。使用Ansys17.0软件对4种固定模型进行应力加载,比较其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①随着轴向载荷的增加,不同内固定模型的应力峰值近似同比增大,500 N时应力峰值:螺钉组(6.9737 MPa)<新型钢板组(14.733 MPa)<内侧钢板组(16.445 MPa)<后内侧钢板组(25.199 MPa);②500 N时骨折块的应力峰值:螺钉组(3.6579 MPa)<新型钢板组(4.5108 MPa)<内侧钢板组(5.2259 MPa)<后内侧钢板组(6.1812 MPa);③随着轴向载荷的增加,骨折块和内固定位移也近似等比增大,位移分布特征无明显变化;500 N时钢板位移:新型钢板组(1.0307 mm)<内侧钢板组(1.503 mm)<螺钉组(2.0965 mm)<后内侧钢板组(2.2582 mm);500 N时骨折块位移:新型钢板组(0.2128 mm)<内侧钢板组(0.31154 mm)<螺钉组(0.42779 mm)<后内侧钢板组(0.45498mm);④提示在治疗过伸内翻型胫骨平台骨折时,新型钢板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优于传统内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固定术 过伸损伤 钢板 内侧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关于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再认识
20
作者 蒋协远 公茂琪 +1 位作者 孙伟桐 毛玉江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6期380-384,共5页
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一直以来是创伤骨科临床难点和热点问题,其治疗结果总体不够令人满意[1]。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骨折形态特点比较复杂,既往文献对于其特征性表现缺乏清晰、准确的阐述。对于其损伤发生机制则更是存在... 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一直以来是创伤骨科临床难点和热点问题,其治疗结果总体不够令人满意[1]。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骨折形态特点比较复杂,既往文献对于其特征性表现缺乏清晰、准确的阐述。对于其损伤发生机制则更是存在内翻性损伤与外翻性损伤两种不同的看法。医生们甚至对于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定义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近些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把这类骨折称为骨折脱位型损伤[2]。以下拟通过对病例的影像资料和治疗过程的回顾性分析,阐述关于此类胫骨平台骨折的概念、骨折形态、损伤机制和治疗要点,以期对于Schatzker IV型骨折进行全面的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形态 创伤骨科 治疗要点 特征性表现 内翻性 影像资料 骨折脱位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