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折顶手法整复儿童尺桡骨远端掌背重叠移位骨折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龙 沈保英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1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尺桡骨掌背重叠移位骨折 石膏固定 临床资料 手法复位 折顶复位
下载PDF
经皮撬拨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向移位骨折 被引量:3
2
作者 古庆 张运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44-45,共2页
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的方法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向移位骨折 30例 ,结果 :复位均一次成功 ,解剖复位者 2 2例 ,对位 3/ 4者 8例 ,经随访 。
关键词 儿童 尺桡骨背向移位骨折 撬拨复位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诊断
下载PDF
手法复位治疗移位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30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石龙 吴建民 《浙江中医杂志》 2010年第8期587-587,共1页
关键词 移位陈旧性桡骨骨折 正骨手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经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 被引量:2
4
作者 潘虹强 《西部医学》 2012年第8期1521-1521,共1页
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均采用掌侧入路用"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年,功能恢复满意,优良率94.7%。结论经掌侧入路... 目的探讨经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均采用掌侧入路用"T"形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年,功能恢复满意,优良率94.7%。结论经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背侧移位骨折 掌侧入路 锁定钢板
下载PDF
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大亮 陈鹏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锁定钢板固定)和观察组(n=45,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锁定钢板固定)和观察组(n=45,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OMAS、EQ-5D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OMAS、EQ-5D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GP、TRAP、IL-6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髓内钉固定与锁定钢板固定均可用于治疗胫骨远端移位骨折,但后者术后并发症少,应作为胫骨远端移位骨折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移位骨折 髓内钉固定 锁定钢板固定
下载PDF
牵引折顶法整复儿童尺桡骨远端背侧重叠移位骨折48例报告
6
作者 刘云升 王慧东 《中原医刊》 2003年第20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牵引折顶法 整复 儿童 尺桡骨背侧重叠移位骨折
下载PDF
闭合整复治疗Colles骨折远端骨折块桡侧移位61例
7
作者 杨万松 符名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Colles骨折远端骨折块桡侧移位的复位方法。方法:61例通过采用改良复位法治疗Colles骨折远端骨折块桡侧移位。结果:治愈53例,好转8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结论:改良复位法治疗Colles骨折远端骨折块桡侧移位临床疗效明显。
关键词 COLLES骨折 骨折块桡侧移位 改良复位法
下载PDF
儿童桡尺骨远端掌背重叠移位骨折的手法整复
8
作者 李东正 黎品基 黄洪波 《中国骨伤》 CAS 2001年第6期369-369,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桡尺骨掌背重叠移位骨折 手法整复
下载PDF
Colles骨折整复法整复儿童桡尺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
9
作者 张陵峰 高伟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3期178-178,共1页
关键词 COLLES骨折 整复 儿童 桡尺骨背侧移位骨折 正骨手法 牵引折顶法 手法复位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挠骨远端骨折关节内移位31例
10
《吉林医学信息》 1997年第11期1-2,共2页
关键词 切开复位 内固定 挠骨骨折关节内移位
下载PDF
折顶回旋组合手法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端背向移位型骨折36例
11
作者 沈朝忠 金海兵 郑伟挺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第10期735-735,共1页
儿童桡骨远端干骺端背向移位型骨折,是指发生于桡骨远端干骺端部位,骨折远折端掌侧面与近折端背侧面相互重叠、绞锁的短螺旋形骨折,骨折线走形方向由近端掌侧斜向远端背侧,其命名较为混乱,手法整复治疗难度较大,且维持困难。临床常发生... 儿童桡骨远端干骺端背向移位型骨折,是指发生于桡骨远端干骺端部位,骨折远折端掌侧面与近折端背侧面相互重叠、绞锁的短螺旋形骨折,骨折线走形方向由近端掌侧斜向远端背侧,其命名较为混乱,手法整复治疗难度较大,且维持困难。临床常发生由于对此类骨折认识不足而导致手法整复失败的情况。笔者自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折顶回旋组合手法治疗此类骨折36例,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顶回旋组合手法 儿童桡骨干骺背向移位骨折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使用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研究
12
作者 陶贤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掌侧组和背侧组。为掌侧组... 目的:探讨使用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掌侧组和背侧组。为掌侧组患者使用掌侧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背侧组患者使用背侧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月掌侧倾斜度、尺侧偏离度及桡骨茎突高度,其术后腕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术后6月两组患者掌侧倾斜度、尺侧偏离度及桡骨茎突高度均明显增加,P <0.05。与背侧组患者相比,掌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更低,P <0.05。结论:使用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侧钢板内固定术 背侧钢板内固定术 不稳定性背侧移位桡骨骨折
下载PDF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和闭合复位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9
13
作者 王思群 姜建元 +1 位作者 吴建国 黄煌渊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91-94,F003,共5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动力性外固定支架 (dynamicexternalfixation ,DEF)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两者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 96例急性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 ,49例应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47例采用闭合复... 目的 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动力性外固定支架 (dynamicexternalfixation ,DEF)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两者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 96例急性桡骨远端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 ,49例应用动力性外固定支架、47例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结果 治疗后均随访 1年。 9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按AO分型属B型或C型骨折复位评分及Lidstrom功能评分标准评定 :( 1)石膏固定组 :复位评分 :优良率为 44 .7% ,一般为 3 6.2 % ,差者 19.1%。功能评分 :优良率为 46.8% ,一般为3 1.9% ,差者 2 1.3 %。 ( 2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组 :复位评分 :优良率达 95 .9% ,一般及差仅占 4 1%。功能评分 :优良率为 91.8% ,一般及差为 8.2 %。结论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组的复位和功能评分明显优于石膏组 ,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严重移位、粉碎性骨折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性外固定支架 闭合复位 治疗 桡骨关节内移位骨折 石膏外固定
原文传递
横行经皮穿针治疗桡骨远端移位骨折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庆贺 高吉昌 +1 位作者 石文明 王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76-277,共2页
目的探讨横行经皮穿针治疗桡骨远端移位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横行经皮穿针技术治疗桡骨远端移位骨折21例,患者均为青年士兵,全部为闭合性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3例。结果经1~5年(平均2.6年)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平均愈... 目的探讨横行经皮穿针治疗桡骨远端移位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横行经皮穿针技术治疗桡骨远端移位骨折21例,患者均为青年士兵,全部为闭合性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3例。结果经1~5年(平均2.6年)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功能评定根据Dienst等标准:优12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5.2%。结论横行经皮穿针是治疗桡骨远端移位骨折的理想选择,具有复位效果佳、稳定固定、能早期活动、功能恢复快而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移位骨折 经皮穿针 青年人 横行经皮穿针 治疗
原文传递
前臂骨间膜在尺桡骨干双骨折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文峰 《卫生职业教育》 2003年第10期137-137,共1页
尺、桡骨干双骨折最为常见,占全身骨折的6.18%,多发生在青少年.前臂的主要功能是旋转功能.而前臂骨间膜在前臂双骨干骨折的治疗和功能恢复中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尺骨骨折 桡骨骨折 前臂骨间膜 骨折远端移位 骨折整复 固定治疗 功能锻炼
下载PDF
改良腕高率与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骨折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季相禄 田峰 田立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3期315-316,共2页
目的在桡骨远端移位粉碎骨折外固定治疗中,探讨改良腕高率与术后腕关节远期屈伸幅度是否有一定相关性。方法对桡骨远端移位粉碎骨折行外固定加经皮穿针内固定45例,术后7 d内摄腕关节正位DR片测量改良腕高率,术后随访2~9.3年,测量腕关节... 目的在桡骨远端移位粉碎骨折外固定治疗中,探讨改良腕高率与术后腕关节远期屈伸幅度是否有一定相关性。方法对桡骨远端移位粉碎骨折行外固定加经皮穿针内固定45例,术后7 d内摄腕关节正位DR片测量改良腕高率,术后随访2~9.3年,测量腕关节屈伸幅度。结果随术后X线片上腕高率增加,桡骨远端移位粉碎骨折治疗后腕关节屈伸幅度也增大,二者具有相关性(r=-0.571,P=0.000)。结论在外固定加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移位粉碎骨折过程中,维持较大的腕高率可增加远期腕关节屈伸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移位粉碎骨折 改良腕高率 腕关节屈伸幅度
原文传递
上肩部悬吊复合体双重损伤的治疗 被引量:9
17
作者 汪滋民 张秋林 +5 位作者 王秋根 纪方 蔡晓冰 吴剑宏 唐昊 胡晓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84-185,共2页
“上肩部悬吊复合体(superior shoulder suspensory complex,sssc)双重损伤”的概念是对“漂浮肩”认识的进一步延伸。目前对这种少见损伤的机理还不很清楚,使其治疗策略也存在很多争议。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7月收治11例SSSC两... “上肩部悬吊复合体(superior shoulder suspensory complex,sssc)双重损伤”的概念是对“漂浮肩”认识的进一步延伸。目前对这种少见损伤的机理还不很清楚,使其治疗策略也存在很多争议。我院自2000年1月~2005年7月收治11例SSSC两处或两处以上损伤患者,根据锁骨和肩胛骨骨折远端移位的程度、损伤的类型及患者的要求分别采用了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手术治疗 复合体 损伤 悬吊 肩部 骨折远端移位 漂浮肩 伤患者
原文传递
Results of fixation of dorsally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ith non angular stable implants
18
作者 Wong Merng Koon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944-948,共5页
Objective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 in young adults comprise a distinet fracture pattern that is diffficuh to manage and associated with a high frequency of post-traumatic arthritis.Restoration of... Objective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 in young adults comprise a distinet fracture pattern that is diffficuh to manage and associated with a high frequency of post-traumatic arthritis.Restoration of articular congruency and alignment should improve the outcome.Methods In this study we prospectively re- viewed the results of 21 consecutive cases of dorsally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after failing to achieve articular congruency with closed reduction.Results 3 patients were lost to follow-up.For the rest of 18 patients,follow-up time ranges from 18 to 75 weeks the fractures had healed with highly satisfactory radiographic and functional results.The final volar tilt averaged 4.9°;radial inclination 23.9°;radial length 14mm;and articular incongruity,0.1 mm.Wrist motion at final follow-up examination aver- aged flexion 62°,extension 60°,radial deviation 16°,ulnar deviation 27°,pronation 77°and supination 74°.Grip strength averaged 83% of the uninjured side.The overall outcome of 18 patients(94.4%)had a good or excellent result according to the system of Gartland and Werley and 18 patients(72.2%)had a good result 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system of Green and O'Brien at the most recent evaluation.The only complication in this series was a superficial pin tract infection,which was rapidly resolved with removal of pins at 5th week of external fixation. Conclusion Thus restoration of articular congruency and alignment is possible with minimal complication using modern non-angular stable methods of internal fix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角度稳定性钢板固定 治疗 桡骨关节内背侧移位骨折 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