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定量CT骨构筑学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王鸣鹏
朱汉民
张国桢
-
机构
华东医院放射科CT室
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
-
出处
《上海医学影像》
2004年第2期83-86,109,共5页
-
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24119050)
-
文摘
目的 通过对人体椎体骨二维和三维的CT测量和研究,以期能获得对骨构筑学提供有价值的参数,提高骨质疏松诊断的准确性以及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的预测。方法 随机抽取2000.4-2002.3间的49例患者(男10例,女39例),分别被作了SEQCT椎体的骨密度测量和L3椎体的高分辨率螺旋CT扫描(Somatom Plus,Siemens AG,Germeny)。骨密度的测定采用CT机附带软件程序,按照国人的标准计算确定,并作了两种体模的检查方法换算。二维图像分析将CT图像转换成黑白二值化后,采用同济大学的太阳图像分析系统TJTY-300V1.0版本进行了分析计算。三维图像的处理采用了CT机的三维图像处理软件程序,主要使用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对选定的病例分成两个年龄组进行比较观察。所有的数据均采用了统计学方法作了处理。 结果 两种体模转换方法的CT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01);二维图像分析的结果有如下的变化:1.年龄变化对骨小梁形态学参数产生影响,2.骨小梁形态学的相关参数与BMD密切相关,3.椎体上中下三平面显示特征性的变化。椎体骨微细结构三维图像观察分别产生:1.椎体小梁骨结构的数量变化,2.形态学变化,3.和连接性变化。结论 根据本文作出的换算公式,可在两种不同的体模之间方便地进行转换(转换因子0.95)。根据骨质疏松的发展水平。
-
关键词
CT扫描
骨构筑学
骨质疏松
诊断
-
Keywords
Osteoporosis Bone density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
分类号
R681
[医药卫生—骨科学]
R816.8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
-
题名损毁弓状核对大鼠骨微构筑学的影响
被引量:6
- 2
-
-
作者
刘锡仪
刘浩宇
-
机构
广东医学院生理学研究室
-
出处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33-236,共4页
-
文摘
目的研究损毁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对骨微构筑学的影响。方法新生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12只,用同窝对照的方法,按体质量从轻到重编号,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实验组大鼠于出生后第1、3、5、7、9天皮下注射10%谷氨酸单钠(MSG)4g/kg B.W,对照组同法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大鼠皆存活至200d,以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用4%多聚甲醛经左心室行全身灌注,取脑作下丘脑弓状核冠状面切片,HE染色。取各组大鼠左侧胫骨,用2.5%戊二醛固定,然后将胫骨近端作矢状面锯开,用作扫描电镜研究。另取右侧胫骨和第四腰椎,常规脱钙,石蜡包埋,矢状面连续切片,胶原特殊染色,用于显示骨小梁结构。用图象分析仪对弓状核正中隆起切面和骨组织进行照片和计量。结果MSG大鼠弓状核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减少,骨的微构筑学出现明显破坏,发生了明显骨质疏松。结论(1)损毁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可导致骨微构筑学明显破坏,出现明显骨质疏松,首次命名为大鼠脑源性骨质疏松。(2)ARC参与骨代谢的调控。
-
关键词
大鼠
谷氨酸单钠
下丘脑弓状核
骨微构筑学
骨质疏松
-
Keywords
rat
monosodium glutamate
hypothalamic arcuate nucleus
bone microarchitecture
osteoporosis
-
分类号
R338.2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R322.8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