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保存人生最后一份档案的地方
1
作者
梁丽敏
李威海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8-39,共2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祖国有无数名山大川,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风景秀丽的黄山,佛教圣地五台山……无不闻名遐迩。在北京西郊也有一座山,说它是座山,其实只是一座起伏的丘陵,但应了“有仙则名”那句话,因为这里安葬着已故党...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祖国有无数名山大川,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风景秀丽的黄山,佛教圣地五台山……无不闻名遐迩。在北京西郊也有一座山,说它是座山,其实只是一座起伏的丘陵,但应了“有仙则名”那句话,因为这里安葬着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知名人士、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等,所以国人皆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圣地
外国友人
山不在高
北京西郊
党和国家领导人
骨灰墙
历次政治运动
贺龙元帅
装订成册
骨灰
安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令人振奋的“银河现象”──广州银河烈士陵园办实业养事业之路
2
作者
杨学慧
陈日发
《中国民政》
1994年第3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骨灰墙
烈士褒扬
令人
革命传统教育
香港招商局
人均月收入
主体性
外向型经济
产品展销
统战部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入土难安话殡葬
3
作者
顾列铭
《健康大视野》
1994年第9期26-29,共4页
今后20年内,是我国殡葬的一大高峰期。因为我国目前总人口已超过12亿,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6%。到2024年,我国总人口将达15亿左右,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将不少于3.2亿。这就意味着年死亡率将逐年增多。 殡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
今后20年内,是我国殡葬的一大高峰期。因为我国目前总人口已超过12亿,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6%。到2024年,我国总人口将达15亿左右,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将不少于3.2亿。这就意味着年死亡率将逐年增多。 殡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人注目。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枕流漂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但,几千年来,我国殡葬竟集中于土葬一法。似乎只有墓穴精良、葬品丰富、葬礼隆重才能寄托哀思,才是死得体面。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虽多次发出火葬倡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野葬
积薪
殡葬改革
一曰
民政部门
殡葬管理
治安案件
骨灰墙
治安事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死大争夺
4
作者
宗焕平
《世纪行》
1994年第1期21-23,共3页
我们无法拒绝死亡。人生的自然法则就是从生到死。据统计,我国目前平均每年死亡人数达700万。由于长期形成的"轻生重死"的历史文化积淀,千百年来死者与生者一直在生存空间、自然资源、财富、金钱等方面进行着无休止的大争夺...
我们无法拒绝死亡。人生的自然法则就是从生到死。据统计,我国目前平均每年死亡人数达700万。由于长期形成的"轻生重死"的历史文化积淀,千百年来死者与生者一直在生存空间、自然资源、财富、金钱等方面进行着无休止的大争夺。只是,我们曾长期沉醉在"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沾沾自喜中,对此浑然不觉。当冷酷的现实使我们从童话般的梦幻中惊醒过来的时候,蓦然回首,死者与生者的大争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者
蓦然回首
殡葬文化
生存空间
骨灰墙
历史文化积淀
民政部门
逝者
武昌东湖
总理周恩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节地生态葬:与世界告别的更好方式
5
作者
曹晓霞
《地球》
2016年第5期54-56,共3页
在各地公墓不断涨价、用地告急的当下,"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渐转变,树葬、草坪葬、花盆葬、壁葬、海葬等"生态葬"正不断涌现,并日益深入人心。而今年的清明节,生态安葬的推广氛围尤其浓厚,绿色祭扫、文明祭扫成了主流。
关键词
北京市民政局
葬式
空葬
殡葬文化
植树葬
殡葬改革
丧葬习俗
殡葬服务
骨灰墙
生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工作与人生
6
作者
王小波
上官画蓉
《故事世界》
2014年第19期37-38,共2页
我现在已经活到了人生的中途,拿一日来比喻人的一生,现在正是中午。人在童年时从朦胧中醒来,需要一些时间来克服清晨的软弱,然后就要投入工作;在正午时分,他的精力最为充沛,但已隐隐感到疲惫;到了黄昏时节,就要总结一日的工作,准备沉入...
我现在已经活到了人生的中途,拿一日来比喻人的一生,现在正是中午。人在童年时从朦胧中醒来,需要一些时间来克服清晨的软弱,然后就要投入工作;在正午时分,他的精力最为充沛,但已隐隐感到疲惫;到了黄昏时节,就要总结一日的工作,准备沉入永恒的休息。按我这种说法,工作是人一生的主题。这个想法不是人人都能同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
我自己
活着
志趣相投
人从
在城市里
骨灰墙
改变自己
事对
社会地位
原文传递
活人死不起
7
作者
海滨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04年第7期40-40,共1页
既便你相信人死可以复生,相信你看到这样的文字,也会怀疑咱们同类建立在金钱之上的真诚。某市某合法公墓这样招徕"死人":既有仿古式骨灰堂,又有肃穆典雅的骨灰墙,还有各式墓型的陵园,骨灰塔正在建造当中。陵园坐北朝南,采用...
既便你相信人死可以复生,相信你看到这样的文字,也会怀疑咱们同类建立在金钱之上的真诚。某市某合法公墓这样招徕"死人":既有仿古式骨灰堂,又有肃穆典雅的骨灰墙,还有各式墓型的陵园,骨灰塔正在建造当中。陵园坐北朝南,采用园林式绿化美化,环境优美,气氛肃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灰墙
相信你
不怕死
石狮子
殡葬业
选墓穴
令人
杂文选刊
端庄典雅
城南
原文传递
一生的主题
8
作者
王小波
《复印报刊资料(当代文萃)》
2018年第4期35-35,共1页
在中国,有些乡村的人把生儿育女看作是一生的主题。把儿女养大,自己就死掉,给他们空出地方来——这是很流行的想法。在城市里则另有一种想法:把取得社会地位看作一生的主题。站在北京八宝山的骨灰墙前,可以体会到这种想法。我在那里看...
在中国,有些乡村的人把生儿育女看作是一生的主题。把儿女养大,自己就死掉,给他们空出地方来——这是很流行的想法。在城市里则另有一种想法:把取得社会地位看作一生的主题。站在北京八宝山的骨灰墙前,可以体会到这种想法。我在那里看到一位已故的大叔墓碑上写着:副系主任、支部副书记、副教授、某某教研室副主任等等。假如能把这些“副”字去掉个把,对这位大叔当然更好一些,但这些“副”字最能证明有这样一种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室副主任
在城市里
骨灰墙
想法
一生
主题
原文传递
工作与人生
9
作者
王小波
《雪莲》
2014年第6期82-83,共2页
我现在已经活到了人生的中途,拿一日来比喻人的一生,现在正是中午。人在童年时从朦胧中醒来,需要一些时间来克服清晨的软弱,然后就要投入工作;在正午时分,他的精力最为充沛,但已隐隐感到疲惫;到了黄昏时节,就要总结一日的工作,准备沉入...
我现在已经活到了人生的中途,拿一日来比喻人的一生,现在正是中午。人在童年时从朦胧中醒来,需要一些时间来克服清晨的软弱,然后就要投入工作;在正午时分,他的精力最为充沛,但已隐隐感到疲惫;到了黄昏时节,就要总结一日的工作,准备沉入永恒的休息。按我这种说法,工作是人一生的主题。这个想法不是人人都能同意的。我知道在中国,农村的人把生儿育女看作是一生的主题。把儿女养大,自己就死掉,给他们空出地方来——这是很流行的想法。在城市里则是另有一种想法,但不知是不是很流行:它把取得社会地位看作一生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城市里
社会地位
《活着》
我自己
活着
志趣相投
人从
骨灰墙
北京工业大学
改变自己
原文传递
一生的主题
10
作者
王小波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第8期22-22,共1页
在中国,有些乡村的人把生儿育女看做是一生的主题。把儿女养大,自己就死掉,给他们空出地方来——这是很流行的想法。在城市里则另有一种想法,但不知是不是很流行:把取得社会地位看作是一生的主题。站在北京八宝山的骨灰墙前,可以体会...
在中国,有些乡村的人把生儿育女看做是一生的主题。把儿女养大,自己就死掉,给他们空出地方来——这是很流行的想法。在城市里则另有一种想法,但不知是不是很流行:把取得社会地位看作是一生的主题。站在北京八宝山的骨灰墙前,可以体会到这种想法。我在那里看到一位已故大叔的墓碑上写着:副系主任、支部副书记、副教授、某某教研室副主任等等。假如能把这些"副"字去掉个把,对这位大叔当然更好一些,但这些"副"字最能证明有这样一种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灰墙
在城市里
教研室副主任
社会地位
生卒
子民
原文传递
海葬,一个温馨的创意
11
作者
刘东平
《资本市场》
1994年第2期51-54,共4页
只有在不知"市场"为何物的年代,才会出现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亲自关照骨灰盒尺寸和骨灰堂大小的轶事,这是领袖个人的光辉,却是一个国家的阴影。于是,"海葬"才成为这个国家发展的象征之一。让人和企业的思想得以实现...
只有在不知"市场"为何物的年代,才会出现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亲自关照骨灰盒尺寸和骨灰堂大小的轶事,这是领袖个人的光辉,却是一个国家的阴影。于是,"海葬"才成为这个国家发展的象征之一。让人和企业的思想得以实现,同时也使人们对自己死亡的安排得以实现,有什么比对人生的另一端的关怀更富象征意义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殡葬改革
象征意义
逝者
殡葬文化
公证人员
骨灰墙
服务公司
蓝天碧海
公司登记
坎坎坷坷
原文传递
题名
保存人生最后一份档案的地方
1
作者
梁丽敏
李威海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8-39,共2页
文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祖国有无数名山大川,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风景秀丽的黄山,佛教圣地五台山……无不闻名遐迩。在北京西郊也有一座山,说它是座山,其实只是一座起伏的丘陵,但应了“有仙则名”那句话,因为这里安葬着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知名人士、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等,所以国人皆知。
关键词
佛教圣地
外国友人
山不在高
北京西郊
党和国家领导人
骨灰墙
历次政治运动
贺龙元帅
装订成册
骨灰
安放
分类号
G27 [文化科学—档案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令人振奋的“银河现象”──广州银河烈士陵园办实业养事业之路
2
作者
杨学慧
陈日发
出处
《中国民政》
1994年第3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骨灰墙
烈士褒扬
令人
革命传统教育
香港招商局
人均月收入
主体性
外向型经济
产品展销
统战部门
分类号
D63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入土难安话殡葬
3
作者
顾列铭
出处
《健康大视野》
1994年第9期26-29,共4页
文摘
今后20年内,是我国殡葬的一大高峰期。因为我国目前总人口已超过12亿,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6%。到2024年,我国总人口将达15亿左右,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将不少于3.2亿。这就意味着年死亡率将逐年增多。 殡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人注目。据《大唐西域记》卷二载:“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一曰火葬,积薪焚燎;二曰水葬,枕流漂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但,几千年来,我国殡葬竟集中于土葬一法。似乎只有墓穴精良、葬品丰富、葬礼隆重才能寄托哀思,才是死得体面。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虽多次发出火葬倡仪。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野葬
积薪
殡葬改革
一曰
民政部门
殡葬管理
治安案件
骨灰墙
治安事件
分类号
D63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死大争夺
4
作者
宗焕平
出处
《世纪行》
1994年第1期21-23,共3页
文摘
我们无法拒绝死亡。人生的自然法则就是从生到死。据统计,我国目前平均每年死亡人数达700万。由于长期形成的"轻生重死"的历史文化积淀,千百年来死者与生者一直在生存空间、自然资源、财富、金钱等方面进行着无休止的大争夺。只是,我们曾长期沉醉在"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沾沾自喜中,对此浑然不觉。当冷酷的现实使我们从童话般的梦幻中惊醒过来的时候,蓦然回首,死者与生者的大争夺。
关键词
生者
蓦然回首
殡葬文化
生存空间
骨灰墙
历史文化积淀
民政部门
逝者
武昌东湖
总理周恩来
分类号
D632.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节地生态葬:与世界告别的更好方式
5
作者
曹晓霞
出处
《地球》
2016年第5期54-56,共3页
文摘
在各地公墓不断涨价、用地告急的当下,"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渐转变,树葬、草坪葬、花盆葬、壁葬、海葬等"生态葬"正不断涌现,并日益深入人心。而今年的清明节,生态安葬的推广氛围尤其浓厚,绿色祭扫、文明祭扫成了主流。
关键词
北京市民政局
葬式
空葬
殡葬文化
植树葬
殡葬改革
丧葬习俗
殡葬服务
骨灰墙
生者
分类号
X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工作与人生
6
作者
王小波
上官画蓉
出处
《故事世界》
2014年第19期37-38,共2页
文摘
我现在已经活到了人生的中途,拿一日来比喻人的一生,现在正是中午。人在童年时从朦胧中醒来,需要一些时间来克服清晨的软弱,然后就要投入工作;在正午时分,他的精力最为充沛,但已隐隐感到疲惫;到了黄昏时节,就要总结一日的工作,准备沉入永恒的休息。按我这种说法,工作是人一生的主题。这个想法不是人人都能同意的。
关键词
《活着》
我自己
活着
志趣相投
人从
在城市里
骨灰墙
改变自己
事对
社会地位
分类号
C912.1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活人死不起
7
作者
海滨
出处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04年第7期40-40,共1页
文摘
既便你相信人死可以复生,相信你看到这样的文字,也会怀疑咱们同类建立在金钱之上的真诚。某市某合法公墓这样招徕"死人":既有仿古式骨灰堂,又有肃穆典雅的骨灰墙,还有各式墓型的陵园,骨灰塔正在建造当中。陵园坐北朝南,采用园林式绿化美化,环境优美,气氛肃穆。
关键词
骨灰墙
相信你
不怕死
石狮子
殡葬业
选墓穴
令人
杂文选刊
端庄典雅
城南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一生的主题
8
作者
王小波
机构
不详
出处
《复印报刊资料(当代文萃)》
2018年第4期35-35,共1页
文摘
在中国,有些乡村的人把生儿育女看作是一生的主题。把儿女养大,自己就死掉,给他们空出地方来——这是很流行的想法。在城市里则另有一种想法:把取得社会地位看作一生的主题。站在北京八宝山的骨灰墙前,可以体会到这种想法。我在那里看到一位已故的大叔墓碑上写着:副系主任、支部副书记、副教授、某某教研室副主任等等。假如能把这些“副”字去掉个把,对这位大叔当然更好一些,但这些“副”字最能证明有这样一种想法。
关键词
教研室副主任
在城市里
骨灰墙
想法
一生
主题
分类号
K8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工作与人生
9
作者
王小波
出处
《雪莲》
2014年第6期82-83,共2页
文摘
我现在已经活到了人生的中途,拿一日来比喻人的一生,现在正是中午。人在童年时从朦胧中醒来,需要一些时间来克服清晨的软弱,然后就要投入工作;在正午时分,他的精力最为充沛,但已隐隐感到疲惫;到了黄昏时节,就要总结一日的工作,准备沉入永恒的休息。按我这种说法,工作是人一生的主题。这个想法不是人人都能同意的。我知道在中国,农村的人把生儿育女看作是一生的主题。把儿女养大,自己就死掉,给他们空出地方来——这是很流行的想法。在城市里则是另有一种想法,但不知是不是很流行:它把取得社会地位看作一生的主题。
关键词
在城市里
社会地位
《活着》
我自己
活着
志趣相投
人从
骨灰墙
北京工业大学
改变自己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一生的主题
10
作者
王小波
出处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第8期22-22,共1页
文摘
在中国,有些乡村的人把生儿育女看做是一生的主题。把儿女养大,自己就死掉,给他们空出地方来——这是很流行的想法。在城市里则另有一种想法,但不知是不是很流行:把取得社会地位看作是一生的主题。站在北京八宝山的骨灰墙前,可以体会到这种想法。我在那里看到一位已故大叔的墓碑上写着:副系主任、支部副书记、副教授、某某教研室副主任等等。假如能把这些"副"字去掉个把,对这位大叔当然更好一些,但这些"副"字最能证明有这样一种想法。
关键词
骨灰墙
在城市里
教研室副主任
社会地位
生卒
子民
分类号
G250-4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海葬,一个温馨的创意
11
作者
刘东平
出处
《资本市场》
1994年第2期51-54,共4页
文摘
只有在不知"市场"为何物的年代,才会出现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亲自关照骨灰盒尺寸和骨灰堂大小的轶事,这是领袖个人的光辉,却是一个国家的阴影。于是,"海葬"才成为这个国家发展的象征之一。让人和企业的思想得以实现,同时也使人们对自己死亡的安排得以实现,有什么比对人生的另一端的关怀更富象征意义呢?
关键词
殡葬改革
象征意义
逝者
殡葬文化
公证人员
骨灰墙
服务公司
蓝天碧海
公司登记
坎坎坷坷
分类号
D632.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保存人生最后一份档案的地方
梁丽敏
李威海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令人振奋的“银河现象”──广州银河烈士陵园办实业养事业之路
杨学慧
陈日发
《中国民政》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入土难安话殡葬
顾列铭
《健康大视野》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生死大争夺
宗焕平
《世纪行》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节地生态葬:与世界告别的更好方式
曹晓霞
《地球》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工作与人生
王小波
上官画蓉
《故事世界》
2014
0
原文传递
7
活人死不起
海滨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04
0
原文传递
8
一生的主题
王小波
《复印报刊资料(当代文萃)》
2018
0
原文传递
9
工作与人生
王小波
《雪莲》
2014
0
原文传递
10
一生的主题
王小波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4
0
原文传递
11
海葬,一个温馨的创意
刘东平
《资本市场》
199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