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俯卧位骨盆牵引下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高宏文 唐志荣 +2 位作者 陈景宇 顾海洋 张译文 《中医正骨》 2014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骨盆牵引下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78例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俯卧位骨盆牵引下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卧硬板床腰背部垫软枕治疗。2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俯卧位骨盆牵引下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78例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采用俯卧位骨盆牵引下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卧硬板床腰背部垫软枕治疗。2组患者均同时按照骨折三期辨证用药原则服用中药治疗,并进行腰背部功能锻炼。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2组患者脊柱后凸Cobb’s角和伤椎前缘高度,同时于治疗后6个月采用口述分级评分法评定患者的腰部疼痛情况,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患者的总体疗效。结果:①腰部疼痛。治疗组0级32例、1级8例、2级1例,对照组0级22例、1级12例、2级2例、3级1例。2组患者的腰部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治疗组=0.454,95%CI(0.389,0.519);R对照组=0.551,95%CI(0.466,0.636)]。②脊柱后凸Cobb’s角。治疗前后不同时间Cobb’s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18.40°±0.94°),(5.00°±0.92°),(4.30°±0.98°),(3.90°±0.45°),对照组:(18.10°±1.21°),(8.10°±1.02°),(7.80°±1.01°),(7.60°±0.82°),F=14.573,P=0.017];2组患者Cobb’s角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22.350,P=0.008),除治疗前外(t=0.973,P=0.139),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Cobb’s角均大于治疗组(t=20.573,P=0.007;t=22.840,P=0.005;t=22.350,P=0.003);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1.567,P=0.012)。③伤椎前缘高度。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伤椎前缘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11.70±0.78)mm,(18.90±0.22)mm,(18.90±0.26)mm,(18.90±0.36)mm,对照组:(11.70±0.68)mm,(13.10±1.02)mm,(13.90±0.23)mm,(13.90±0.24)mm,F=14.553,P=0.014];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4.670,P=0.016),除治疗前外(t=0.987,P=0.175),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伤椎前缘高度均小于治疗组(t=13.654,P=0.018;t=13.986,P=0.017;t=18.535,P=0.014);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2.597,P=0.011)。④总体疗效。治疗组治愈36例、好转3例、未愈2例,对照组治愈29例、好转4例、未愈4例。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治疗组=0.477,95%CI(0.425,0.529);R对照组=0.525,95%CI(0.455,0.596)]。结论:俯卧位骨盆牵引下手法复位可有效缓解胸腰椎单纯压缩骨折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症状,在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方面疗效优于卧硬板床腰背部垫软枕疗法,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压缩性 胸椎 腰椎 骨牵引复位法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牵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89例
2
作者 谢学文 陈志维 +2 位作者 吴峰 侯蕾 江泽平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2-92,共1页
目的:观察牵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9例患者采用患肢牵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随访6~28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结果优67例,良16例,可6例,优良率为93.3%。结论:牵引结合手法复位是一种搡作简单、... 目的:观察牵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9例患者采用患肢牵引结合手法复位治疗,随访6~28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结果优67例,良16例,可6例,优良率为93.3%。结论:牵引结合手法复位是一种搡作简单、无创、有效的治疗不稳定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髁颈 骨牵引复位法
下载PDF
侧卧位手法牵引复位在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志刚 翁伟 +1 位作者 杨红航 孙振国 《中医正骨》 2021年第6期64-66,69,共4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手法牵引复位在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4例,术中均采... 目的:探讨侧卧位手法牵引复位在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4例,术中均采用侧卧位手法牵引复位。男35例,女19例。年龄52~84岁,中位数72岁。骨折按照AO分型标准,A2型24例、A3型30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完全负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术中经侧卧位手法牵引后骨折均成功复位。手术时间48~87min,中位数59min。术中出血量62~113mL,中位数85mL。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34个月,中位数2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1~15周,中位数13周。患肢完全负重活动时间8~12周,中位数10周。末次随访时,本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92.61±5.53)分,优45例、良5例、可4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患肢短缩、髋内翻、感染、内固定物失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在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中采用侧卧位手法牵引复位,操作简单,复位效果好,损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患肢完全负重时间早,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 折固定术 髓内 骨牵引复位法 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及骨牵引治疗股骨干骨折30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哲其 吴官保 《湖南中医杂志》 2007年第3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骨牵引复位法 小夹板固定
下载PDF
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何升华 马笃军 +2 位作者 余伟吉 王业广 孙志涛 《中医正骨》 2014年第3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9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卧硬板床,后背垫软枕。治疗组采用过伸... 目的:观察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9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卧硬板床,后背垫软枕。治疗组采用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s角、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伤椎前缘高度。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伤椎前缘高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15.14±2.61)mm,(26.79±2.25)mm,(26.68±2.53)mm;对照组:(15.98±2.47)mm,(19.85±2.73)mm,(19.68±2.59)mm;F=22.532,P=0.031];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421,P=0.000);除治疗前外(t=2.138,P=0.261),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伤椎前缘高度均小于治疗组(t=4.063,P=0.000;t=6.124,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35.835,P=0.000)。②脊柱后凸Cobb’s角。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脊柱后凸Cobb’s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27.86°±1.81°),(8.24°±1.37°),(8.31°±1.63°);对照组:(27.43°±1.57°),(14.62°±1.55°),(14.75°±1.48°);F=22.462,P=0.021];2组患者脊柱后凸Cobb’s角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736,P=0.000);除治疗前外(t=1.729,P=0.186),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脊柱后凸Cobb’s角均大于治疗组(t=2.521,P=0.000;t=4.416,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39.421,P=0.000)。③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8.62±1.53)分,(2.05±1.64)分,(1.52±1.24)分;对照组:(8.58±1.73)分,(2.41±1.74)分,(1.78±1.36)分;F=29.361,P=0.003];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104,P=0.032);除治疗前外(t=0.482,P=0.763),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大于治疗组(t=1.116,P=0.024;t=1.048,P=0.041);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30.821,P=0.013)。④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治疗前后不同时间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治疗组:(79.68±4.21)分,(30.36±4.83)分,(21.23±4.61)分;对照组:(78.74±4.61)分,(33.72±5.72)分,(24.28±4.42)分;F=33.725,P=0.001];2组患者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3.672,P=0.048);除治疗前外(t=3.227,P=0.281),其余各时点对照组的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大于治疗组(t=7.149,P=0.022;t=4.015,P=0.037);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26.815,P=0.027)。⑤并发症发生情况。2组患者术中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神经、脊髓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过伸牵引弹性按压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在恢复伤椎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缓解腰背部疼痛和恢复脊柱功能方面优于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而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压缩性 胸椎 腰椎 椎体成形术 骨牵引复位法 治疗 临床研究性
下载PDF
双向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40
6
作者 郑占乐 张飞 +3 位作者 何泽阳 于贤 吴涛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91-492,F0003,共3页
胫骨平台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1.66%,其中Schatzker 分型为Ⅱ~Ⅵ型的骨折占胫骨平台骨折的85.85%[1]。AO 分型41-B2~41-C3占胫骨近端骨折的43.79%[1]。此类骨折多伴有胫骨平台变宽和关节面塌陷,手术是治疗的首选,解剖复... 胫骨平台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1.66%,其中Schatzker 分型为Ⅱ~Ⅵ型的骨折占胫骨平台骨折的85.85%[1]。AO 分型41-B2~41-C3占胫骨近端骨折的43.79%[1]。此类骨折多伴有胫骨平台变宽和关节面塌陷,手术是治疗的首选,解剖复位关节面、复位塌陷骨折、骨缺损区植骨后解剖接骨板固定是取得良好预后的重要因素[2]。既往的手术方法多为切开直视下掀起半月板,显露塌陷关节面,抬高塌陷关节面,然后植骨固定。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切口大、组织损伤重、术后易关节粘连等缺点。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研制了双向牵引复位器和塌陷骨块顶起器,在 O 形臂术中 CT 辅助下完成微创治疗平台劈裂塌陷骨折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牵引复位法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胫腓下联合骨牵引配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闭合移位性股骨干骨折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强 《中医正骨》 2015年第10期15-16,19,共3页
目的:采用胫腓下联合骨牵引配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闭合移位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胫腓下联合骨牵引配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闭合移位性股骨干骨折患儿19例,男11例、女8例... 目的:采用胫腓下联合骨牵引配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闭合移位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胫腓下联合骨牵引配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闭合移位性股骨干骨折患儿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6岁,中位数5岁。左侧8例,右侧11例。股骨上1/3骨折4例、中1/3骨折11例、下1/3骨折4例。所有患儿均未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治疗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0-45 d,中位数39 d。肢体功能恢复时间40-60 d,中位数49 d。均未出现过敏性水疱、感染、牵引针松动、褥疮等并发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标准评价疗效,治愈19例。结论:采用胫腓下联合骨牵引配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闭合移位性股骨干骨折,操作简便,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闭合性 骨牵引复位法 小夹板固定
下载PDF
手法复位配合甩肩疗法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3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小微 孙书龙 姜宏 《河北中医》 2014年第5期722-723,共2页
肱骨近端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病例的4%~5%,其中老年患者所占比重较大,超过70%的肱骨近端骨折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趋势将逐渐递增,在未来的30年里,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可能增加3倍以上[1]。老年... 肱骨近端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病例的4%~5%,其中老年患者所占比重较大,超过70%的肱骨近端骨折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趋势将逐渐递增,在未来的30年里,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率可能增加3倍以上[1]。老年患者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具有难度,同时也存在较多争议。2010-03-2012-11,我们采用手法复位配合甩肩锻炼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37例,探讨手法复位配合甩肩疗法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性,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碎性 骨牵引复位法
下载PDF
手法复位超掌指关节夹板超腕关节夹板序贯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21
9
作者 董森 陈祖平 李辉 《中医正骨》 2013年第7期16-19,共4页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超掌指关节夹板超腕关节夹板序贯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00例新鲜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经手法复位后先采用超掌指关节夹板固定,2周后改为超腕关节夹板固定...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超掌指关节夹板超腕关节夹板序贯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00例新鲜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经手法复位后先采用超掌指关节夹板固定,2周后改为超腕关节夹板固定,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固定。2组患者均固定8周,并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及功能锻炼。比较2组患者复位8周后桡骨茎突高度、掌倾角和尺偏角的丢失值(复位8周后与复位后的差值),并于复位8周后采用Dienst标准评定患者的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组复位8周后桡骨茎突高度丢失值和掌倾角丢失值均小于对照组[(4.60±1.33)mm,(6.52±1.39)mm,t=-4.121,P=0.000;(4.19°±1.28°),(5.98°±1.96°),t=-4.037,P=0.000];2组患者尺偏角丢失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1°±1.47°),(6.28°±1.53°),t=-1.531,P=0.129]。复位8周后按照Dienst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治疗组优24例、良18例、可4例、差4例;对照组优15例、良15例、可14例、差6例。治疗组腕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R—治疗组=43.92,R—对照组=57.08;u=3.478,P=0.006)。结论:手法复位超掌指关节夹板超腕关节夹板序贯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避免骨折再移位,疗效优于手法复位超腕关节夹板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S 小夹板固定 骨牵引复位法
下载PDF
滑轮悬吊牵引复位结合自制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被引量:6
10
作者 洪海斌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滑轮悬吊牵引复位结合自制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将收治的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50~75(59.63±8.08)岁... 目的:探讨滑轮悬吊牵引复位结合自制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将收治的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50~75(59.63±8.08)岁;骨折按照AO分型,A2型25例,A3型5例;采用滑轮悬吊牵引复位配合自制小夹板固定。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52~76(59.77±8.03)岁;按照AO分型,A2型24例,A3型6例;采用传统手法复位配合自制小夹板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情况,并采用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13(11.90±0.80)个月;拆除夹板时间42~60(50.20±4.94)d,拆除夹板后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骨性愈合,关节面平整。观察组治疗前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4.57±1.16)mm、(12.83±3.25)°、(-21.17±3.36)°,治疗8周后分别为(10.10±1.75)mm、(24.30±3.16)°、(9.40±2.13)°;对照组治疗前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4.50±1.43)mm、(12.83±3.10)°、(-21.50±3.38)°,治疗8周后分别为(8.90±1.24)mm、(21.20±2.91)°、(6.16±2.94)°;治疗前两组桡骨高度、尺偏角和掌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桡骨高度、尺偏角和掌倾角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改良Green和O’Brien腕关节评分(90.97±7.92)分与对照组(84.77±9.1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7,P<0.05);其中观察组优18例,良10例,可2例;对照组优10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滑轮悬吊牵引复位结合自制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比传统手法牵引复位固定更具优越性,牵引稳定可靠,复位效果好,并能获得更好的腕关节功能,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牵引复位法 小夹板固定
下载PDF
布朗架牵引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志军 王贤月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39-140,14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布朗架牵引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应用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40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疗效。结果38例获得6~15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Harris功... 目的探讨应用布朗架牵引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应用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40例,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定疗效。结果38例获得6~15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Harris功能评分结果显示,所有病人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PFNA是目前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牵引复位法 折固定术 髓内 老年人
下载PDF
牵引与传统中医疗法治疗股骨干骨折189例
12
作者 冼卓杭 《湖南中医杂志》 1999年第5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药疗 骨牵引复位法
下载PDF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被引量:17
13
作者 朱治国 于远洋 +2 位作者 侯林俊 盖伟 杨勇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0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103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男76例,女27例;年龄19~55岁,平均36岁.按照AO分型:A型64例,B型27例,C型12例;开放性骨折1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103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男76例,女27例;年龄19~55岁,平均36岁.按照AO分型:A型64例,B型27例,C型12例;开放性骨折13例(Gustilo Ⅰ型5例,Ⅱ型8例).观察术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采用膝关节HSS评分标准对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中发生股骨颈骨折1例,股骨近端骨折1例,均于术中更换重建钉固定,术后骨折愈合.术中发生腓总神经损伤1例,营养神经治疗4个月后恢复.10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22个月.全部患者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5个月.髋关节功能全部恢复正常,术后1年膝关节行HSS评分平均90.89±5.06.结论:注重手术操作,力求闭合复位,减少并发症,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牵引复位法 折固定术 髓内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骨牵引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维嘉 麦敏军 +1 位作者 刘永坤 高根平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骨牵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4项临床结果,评价两种治疗方法优劣,为胫骨骨折治疗提供选择依据。方法:1989年11月至2000年12月应用骨牵引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A组)108例,男76例,女32例;年龄29~66岁,平均(40.3&... 目的:通过对比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骨牵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4项临床结果,评价两种治疗方法优劣,为胫骨骨折治疗提供选择依据。方法:1989年11月至2000年12月应用骨牵引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A组)108例,男76例,女32例;年龄29~66岁,平均(40.3±9.6)岁。按AO标准分型:A型48例,B型46例,C型14例;其中Gustio标准分型,Ⅰ型15例,Ⅱ型13例,ⅢA型2例。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B组)57例,男40例,女17例;年龄21~69岁,平均(38.1±8.9)岁。按AO标准分型:A型27例,B型22例,C型8例;其中Gustio标准分型,Ⅰ型7例,Ⅱ型6例,ⅢA型1例。对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屈膝活动度达到90°的时间、下床负重时间、并发症等4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骨折愈合时间A组平均(19.0±0.6)周,B组平均(14.0±0.5)周;关节活动度达到90°的时间A组平均(92.0±8.2)d,B组平均(39.0±6.1)d;下床负重时间A组平均(96.0±6.3)d,B组平均(38.0±6.5)d;并发症A组42例,B组6例,两组4项临床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骨牵引方法治疗。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症少,并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和负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固定术 髓内 骨牵引复位法 小夹板固定
下载PDF
牵开器辅助下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被引量:6
15
作者 高彦军 贾斌 +5 位作者 张勇 邱元洲 高迪 郑杰 马雪峰 刘彦勋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2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跟骨牵开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运用自行设计的跟骨牵开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9例(43足),其中男33例,女6例;年龄19~61岁,平均36.7岁。根据S... 目的:探讨运用跟骨牵开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运用自行设计的跟骨牵开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9例(43足),其中男33例,女6例;年龄19~61岁,平均36.7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9足,Ⅲ型24足。测量手术前后跟骨X线片,观察跟骨的高度、宽度、B觟lher角、Gissane角恢复情况,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AOFAS)评定跟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9例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4±3.1)个月。术后伤口均愈合,无皮缘坏死、感染病例。术前测量:跟骨高度平均(32.45±3.51)mm,跟骨宽度平均(41.60±2.42)mm,跟骨B觟lher角平均(8.64±13.2)°,跟骨Gissan角平均(136.35±15.23)°。术后测量:跟骨高度平均(43.62±1.02)mm,跟骨宽度平均(38.02±1.28)mm,跟骨B觟lher角平均(26.87±5.32)°,跟骨Gissane角平均(120.78±5.34)°,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功能和外观满意,AOFAS评分从术前(35.64±11.23)分提高到术后(76.18±9.87)分;优29足,良11足,可3足。结论:在牵开器辅助下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良好的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牵引复位法 折固定术
下载PDF
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 被引量:5
16
作者 邵荣学 陈宝英 +6 位作者 周辉 潘浩 乐军 陈惠国 杨贺杰 胡庆丰 全仁夫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8期698-702,共5页
目的:评价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2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2~56(42.4±8.6)岁。22例患者术前均... 目的:评价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2例单节段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32~56(42.4±8.6)岁。22例患者术前均采用自行研制的智能化充气复位仪体外复位,然后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特征进行评价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5年,平均18个月。22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断裂及脊柱后凸畸形等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分别为7.82±0.85,3.09±0.92,1.05±0.72;ODI评分为84.2±11.2,46.3±9.0,12.2±4.3;后凸Cobb角为(16.3±5.4)°,(3.7±2.2)°,(5.5±2.6)°;椎体前缘高度为(59.5±7.8)%,(86.9±6.0)%,(83.5±5.5)%。VAS评分和ODI评分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两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术后1周、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智能化体外充气复位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具有复位可靠、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较好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 骨牵引复位法 椎弓根螺钉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远武 胡广询 +5 位作者 王尔天 王锡三 王敏 黄曹 刘赫 易伟宏 《中医正骨》 2009年第7期8-10,共3页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8例。手术前后测量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后凸畸形C...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8例。手术前后测量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后凸畸形Cobb's角,定期随访并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Cobb's角明显恢复(t=9.26,P<0.01;t=7.35,P<0.01),伤椎后缘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t=8.32,P>0.05)。随访6~36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平均伤椎后凸畸形Cobb's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分别较术后丢失5%和8%。5例完全神经损伤者(Frankel A级)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24例不完全神经损伤者(Frankel A~D级)中21例(87.5%)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以上。断钉1例,钉道松动1例,过度牵伸复位致神经损伤加重1例。结论:后路减压、过伸体位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生理弯曲,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但也存在断钉、钉道松动、伤椎高度及矫正角度丢失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压缩性 骨牵引复位法 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外旋牵引指推法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 被引量:4
18
作者 郗海涛 黄海晶 辛景义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6期522-524,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的复位方法。方法: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用外旋牵引指推法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27例,男7例,女20例;年龄65~86岁,平均77岁;病程1 h^1 d。患者呈方肩畸形,Dugus征阳性,X线片示肩关节前脱位。...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的复位方法。方法: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用外旋牵引指推法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27例,男7例,女20例;年龄65~86岁,平均77岁;病程1 h^1 d。患者呈方肩畸形,Dugus征阳性,X线片示肩关节前脱位。术后采用Dugus位固定,3周后去除外固定行患肩功能锻炼。按肩关节损伤的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患者均1次复位成功,25例获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术后未出现再次脱位。按肩关节损伤的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22例,良2例,中1例。结论:外旋牵引指推法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具有简便、易行、痛苦小、可避免医源性损伤等优点,适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牵引复位法 肩关节 脱位 老年人
下载PDF
闭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和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学斌 赵吉堂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85-86,共2页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1]),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治疗相对棘手^([2])。近年来,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接受。但是,手术带来的术后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有文献报道跟骨外侧切口的皮瓣坏死率达10%~5...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1]),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治疗相对棘手^([2])。近年来,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接受。但是,手术带来的术后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有文献报道跟骨外侧切口的皮瓣坏死率达10%~50%^([3])。为了避免术后软组织并发症,我科采用闭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和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牵引复位法
下载PDF
中医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健 王飞 +3 位作者 刘兴华 赵志彩 赵明君 石金柱 《河北中医》 2017年第8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接受PKP手术治疗且随访1年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1例实施PKP,研究组5... 目的观察中医复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接受PKP手术治疗且随访1年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1例实施PKP,研究组51例在中医复位的基础上予PKP,比较2组临床治疗优良率、疼痛评分、后凸角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醋(PMMA)渗漏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4.12%,对照组76.47%,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上部后凸角度及下部后凸角度均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上部后凸角度及下部后凸角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MMA渗漏发生率3.92%,对照组PMMA渗漏发生率19.61%,研究组PMMA渗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复位结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止痛,降低后凸角度,改善椎体活动功能,并能降低PMMA渗漏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 骨牵引复位法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