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骨瘤康颗粒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秋艳 段佩利 +1 位作者 张海波 金燕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42-145,I0005,共5页
目的对骨瘤康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以芍药苷含量与干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对骨瘤康颗粒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实验得出的最佳水提工艺为煎... 目的对骨瘤康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以芍药苷含量与干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对骨瘤康颗粒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实验得出的最佳水提工艺为煎煮时间102.44 min,加12倍量水,煎煮3次,综合评分104.389。结论得出的骨瘤康颗粒最佳水提工艺合理、稳定,可用于制剂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瘤康颗粒 Box-Behnken响应面法 芍药苷 干膏率
下载PDF
骨瘤康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秋艳 段佩利 +1 位作者 金燕飞 张海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9期53-57,共5页
目的:建立骨瘤康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骨瘤康颗粒中的熟地黄、白芍、川芎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瘤康颗粒中的芍药苷含量。结果:熟地黄、白芍、川芎的薄层色谱鉴别主斑点清晰,专属性强,分离度良好,阴性... 目的:建立骨瘤康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骨瘤康颗粒中的熟地黄、白芍、川芎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骨瘤康颗粒中的芍药苷含量。结果:熟地黄、白芍、川芎的薄层色谱鉴别主斑点清晰,专属性强,分离度良好,阴性无干扰;含量测定芍药苷在20~2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n=6),平均加样回收率96.74%,RSD为1.48%(n=6)。结论:所建立的骨瘤康颗粒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以及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行、重现性好,专属性强,能够有效对该制剂进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瘤康颗粒 质量标准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芍药苷
下载PDF
骨瘤康颗粒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肾虚痰凝型骨转移癌痛疗效及对尿NTx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庄国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35-637,共3页
目的观察骨瘤康颗粒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肾虚痰凝型骨转移癌痛疗效及对尿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肾虚痰凝型骨转移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骨瘤康颗粒治疗,观察2... 目的观察骨瘤康颗粒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肾虚痰凝型骨转移癌痛疗效及对尿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肾虚痰凝型骨转移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骨瘤康颗粒治疗,观察2组盐酸羟考酮日用量,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卡洛夫斯基(KPS)评分、疼痛影响评估量表评分及NTx水平,统计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14,28 d盐酸羟考酮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和尿NTx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KPS评分、日常活动、情绪、步行能力、与他人关系及睡眠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瘤康颗粒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肾虚痰凝型骨转移癌痛可有效减少止痛药物用量,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下调尿NTx水平,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瘤康颗粒 唑来膦酸 骨转移癌痛 尿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