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骨盆盆底结构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治疗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航 夏玉军 金利新 《临床医学工程》 2011年第5期660-662,共3页
目的研究女性骨盆盆腔支持结构,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成年女性防腐标本10具,作正中矢状切形成20具半侧盆腔标本,进行观测。观察子宫骶韧带、圆韧带、主韧带及骨盆结缔组织的解剖形态,并测量其相关数据。结... 目的研究女性骨盆盆腔支持结构,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成年女性防腐标本10具,作正中矢状切形成20具半侧盆腔标本,进行观测。观察子宫骶韧带、圆韧带、主韧带及骨盆结缔组织的解剖形态,并测量其相关数据。结果子宫骶韧带分颈部、中间部、骶骨部。骶韧带自起点至直肠端的距离是(20.44±4.23)mm,子宫端的宽度为(11.38±1.12)mm,直肠端的宽度为(21.42±2.10)mm;主韧带内侧的长度为(36.49±2.45)mm,宫颈段的距离是(18.68±3.29)mm,阴道段的距离是(19.10±4.13)mm;圆韧带子宫端至盆侧壁之间的距离,其长度为(86.77±4.64)mm。直肠阴道隔有两层筋膜,其长度为(37.41±3.68)mm。结论子宫骶韧带、圆韧带、主韧带及骨盆结缔组织的解剖形态对临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韧带 直肠阴道隔 骨盆 功能障碍性疾病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鼻中隔及下鼻道黏骨膜瓣修复前颅底缺损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贡振扬 王延生 朱春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 利用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对前颅底部分骨质缺损和脑脊液鼻漏进行修补的研究。方法在 2 0具尸头上测量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相关径线的数值和面积。结果 鼻中隔黏骨膜瓣面积为 17.0 6cm2 ,下鼻道黏骨膜瓣面积为 6 .16cm2 ,鼻... 目的 利用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对前颅底部分骨质缺损和脑脊液鼻漏进行修补的研究。方法在 2 0具尸头上测量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相关径线的数值和面积。结果 鼻中隔黏骨膜瓣面积为 17.0 6cm2 ,下鼻道黏骨膜瓣面积为 6 .16cm2 ,鼻中隔和下鼻道黏骨膜瓣面积为 2 3.2 2cm2 ,即可覆盖前颅底约 5cm× 4 .5cm以下的骨质缺损。结论 在鼻腔、鼻窦肿瘤侵蚀到前颅底的手术病例中 ,对于骨质缺损较大和 /或形成脑脊液鼻漏时 ,可据此数据转移适当的鼻中隔黏骨膜瓣同步修补前颅底骨质缺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颅/解剖学和组织学 鼻中隔/解剖学和组织学 脑脊液鼻漏/外科学 黏骨膜瓣 修补术
下载PDF
后路重建钢板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红卫 赵钢生 +1 位作者 杨新东 潘俊 《临床骨科杂志》 2011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对重建钢板内固定在骨盆后环骨折治疗中的钢板有效固定区、置钉角度及深度进行测量,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21具成人骨盆标本,测量钢板有效固定区、耳状面距、腰骶干内缘距、腰骶干外缘距、骶椎间孔距、偏离角度。结果... 目的对重建钢板内固定在骨盆后环骨折治疗中的钢板有效固定区、置钉角度及深度进行测量,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21具成人骨盆标本,测量钢板有效固定区、耳状面距、腰骶干内缘距、腰骶干外缘距、骶椎间孔距、偏离角度。结果钢板有效固定区为(54.29±4.63)mm,近髂后上棘第1枚螺钉的耳状面距为(28.30±4.15)mm,腰骶干内缘距为(52.58±3.55)mm,骶椎间孔距(46.89±4.29)mm,第1枚螺钉偏离角度为>(13.80°±8.78°),<(30.19°±11.15°),近髂后上棘第2枚螺钉的耳状面距为(24.02±2.72)mm,近髂后上棘第3枚螺钉的耳状面距为(18.79±2.45)mm,近髂后上棘第4枚螺钉的耳状面距为(18.9±3.15)mm,腰骶干外缘距为(33.35±3.47)mm,第4枚螺钉偏离角度内偏9.24°±3.9°,外偏6.85°±3.1°。结论该研究对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提供了应用解剖学基础,在每侧髂骨翼置入4枚螺钉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后环 骨盆/解剖学和组织学 重建钢板
下载PDF
内窥镜下经鼻筛窦入路切除前颅底肿瘤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致飞 万经海 +5 位作者 冯春国 徐培坤 程宏伟 汪宇扬 张圣邦 吴德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相关的鼻窦前颅底区域应用解剖学,为鼻内窥镜前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10具(20侧)成人湿尸头标本按照Messerklinger术式开放前后组筛窦,暴露并磨开前颅底,并对涉及的结构进行鼻内窥镜解剖学观察、测量和拍照。选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相关的鼻窦前颅底区域应用解剖学,为鼻内窥镜前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10具(20侧)成人湿尸头标本按照Messerklinger术式开放前后组筛窦,暴露并磨开前颅底,并对涉及的结构进行鼻内窥镜解剖学观察、测量和拍照。选15例临床垂体腺瘤患者头颅CT导航数据导航下进行该入路相关的骨性结构测量。结果鼻小柱基点及基线与各解剖结构的平均距离和夹角分别为:筛前动脉58mm±4.0mm,52.0°±5.5°;筛后动脉65.8mm±3.5mm,41.5°±3.5°;筛板中部53.4mm±3.6mm,50.0°±4.5°;蝶筛交界处68.2mm±5.5mm,38.5°±3.5°;视神经管颅口76.4mm±3.3mm,33.5°±5.5;两侧眶内侧壁之间距离22.4mm±4.5mm;两侧视神经管颅口之间的距离17.3mm±2.4mm;额窦口与鞍结节之间的距离40.3mm±3.6mm。结论内窥镜下经鼻筛窦入路可以完全在内窥镜下比较容易到达前颅底区域,能够很好地暴露两侧眶内侧壁之间前达额窦口和后达蝶鞍的前颅底区域,能够充分显露和切除前颅底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窦/解剖学和组织学 肿瘤/外科学 自由词鼻内窥镜
下载PDF
上颌骨外旋颅底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储杨 刘业海 +1 位作者 杨永富 韩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为获得准确的颅底手术相关解剖学资料,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方法福尔马林浸泡过的10例20侧成人头颅,分别用红、蓝色乳胶分别进行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灌注;再去除颅盖骨和脑组织暴露颅底内面、行上颌骨外旋后进一步解剖依次暴露... 目的为获得准确的颅底手术相关解剖学资料,进一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方法福尔马林浸泡过的10例20侧成人头颅,分别用红、蓝色乳胶分别进行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灌注;再去除颅盖骨和脑组织暴露颅底内面、行上颌骨外旋后进一步解剖依次暴露前、中以及侧颅底,观察、分析解剖标志并测量相关的颅底解剖学数据。结果鸡冠前缘与筛板后缘连线中点的距离为21.6mm±2.28mm;鸡冠后部两侧筛板最大水平距离8.8mm±2.32mm,在鸡冠后缘基底部水平线以前、两侧筛顶外侧缘以内,行前颅底手术安全的;翼突根部内侧前缘与破裂孔前缘的距离为11.9mm±2.35mm(左)、12mm±1.85mm(右),翼突根部外侧前缘与卵圆孔前缘的距离14.4mm±1.87mm(左)、14.8±2.34mm(右),前鼻嵴至海绵窦颈内动脉前曲部的距离66.9mm±2.91mm(左)、67.6mm±2.23mm(右),翼突基底部对应的中颅底是蝶鞍两侧的海绵窦,两侧圆孔的连线相当于海绵窦的前界,同侧圆孔和卵圆孔的连线相当于海绵窦的外侧界,翼突及其毗邻的解剖结构是中颅底手术的重要标志,以翼突或其残端为标志行颅底手术不至于损伤海绵窦和颈内动脉;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也是中颅底手术的重要标志。结论上颌骨外旋后,可对前、中以及侧颅底充分暴露;正确认识颅底的鸡冠、筛板、翼突、视神经-颈内动脉隐窝、圆孔、卵圆孔及其各自的毗邻解剖结构这些临床标志,为颅底手术安全性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解剖学和组织学 /解剖学和组织学
下载PDF
旁中线颅底鼻内镜手术入路和应用解剖学研究
6
作者 卓木改 卢永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旁中线颅底鼻内镜手术入路及其应用解剖学。【方法】对60具成人鼻颅底CT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重建的模型上可以进行颅底的相关结构测量。对20具湿性头颅标本行鼻内镜下旁中线颅底解剖。联合鼻腔-上... 【目的】探讨旁中线颅底鼻内镜手术入路及其应用解剖学。【方法】对60具成人鼻颅底CT用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三维重建的模型上可以进行颅底的相关结构测量。对20具湿性头颅标本行鼻内镜下旁中线颅底解剖。联合鼻腔-上颌窦入路研究颜下窝、翼腭窝以及鼻咽部的重要神经血管、肌肉以及骨性解剖标志等旁中线颅底重要解剖结构,【结果】颈静脉孔内缘、翼管后端、颈动脉管外口内缘、破裂孔内缘到中线的距离分别为(28.67±1.50)mm、(13.2±1.37)mm、(28.99±1.73)mm、(11.59±0.96)mm;上前鼻棘到破裂孔的距离为(72.68±2.43)mm;犁骨后缘中点到破裂孔的距离为(13.71±1.14)mm。【结论】鼻内镜下联合鼻腔-上颌窦入路研究翼腭窝、颍下窝、鼻咽咽鼓管区等旁中线颅底解剖,具有更加广阔的视觉空间和手术空间,是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的一个较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和组织学
下载PDF
盆底自主神经丛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方长民 郑秀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3期8158-8159,共2页
关键词 骨盆底/神经支配/解剖学和组织学 人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和脑干腹侧面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安炀 刘运生 陈兵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为前方经斜坡入路提供椎基底动脉和脑干腹侧面相关显微解剖参数。方法 对 2 0具成人头颅标本 ,模拟经斜坡入路进行椎基底动脉和脑干腹侧面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经斜坡入路可充分显露椎基底动脉和延髓、脑桥腹侧面 ,而对基... 目的 为前方经斜坡入路提供椎基底动脉和脑干腹侧面相关显微解剖参数。方法 对 2 0具成人头颅标本 ,模拟经斜坡入路进行椎基底动脉和脑干腹侧面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经斜坡入路可充分显露椎基底动脉和延髓、脑桥腹侧面 ,而对基底动脉末端分支和中脑的显露 ,必须上抬垂体。右侧 6例脊髓前动脉缺失(30 % )。结论 经斜坡入路可以充分显露椎基底动脉和延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动脉 解剖学 组织学 脑干
下载PDF
典型膀胱外翻骨盆截骨手术前后盆底结构变化研究进展
9
作者 彭志炜 黄轶晨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80-683,共4页
典型膀胱外翻(classic bladder exstrophy,CBE)是一种严重的泌尿生殖系统先天畸形,患儿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为盆底结构异常,具体包括肛提肌增宽、外旋和扁平。截骨手术有助于纠正骨盆结构异常,重构肛提肌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正常的盆... 典型膀胱外翻(classic bladder exstrophy,CBE)是一种严重的泌尿生殖系统先天畸形,患儿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为盆底结构异常,具体包括肛提肌增宽、外旋和扁平。截骨手术有助于纠正骨盆结构异常,重构肛提肌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正常的盆底结构,但部分患儿术后仍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如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近年来,随着组织病理学和放射影像学的快速发展,CBE盆底结构研究越发细致,本文将主要从肛提肌及其附着的骨盆环结构两方面对CBE患儿盆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外翻/外科学 骨盆/解剖学和组织学 疾病 尿失禁
下载PDF
腹腔镜下间隙解剖观察阴道三水平理论的关键解剖结构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小峰 陈功立 +5 位作者 雷玲 吴晓梅 刘世凯 汪俊涛 胡滨 吕卫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9-337,共9页
目的:在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观察并验证阴道三水平理论的关键解剖结构,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手术提供依据。方法:20例宫颈癌患者C型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时在腹腔镜下基于自然间隙暴露阴道三水平理论相关解剖结构,观察分析其结构... 目的:在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观察并验证阴道三水平理论的关键解剖结构,为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手术提供依据。方法:20例宫颈癌患者C型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时在腹腔镜下基于自然间隙暴露阴道三水平理论相关解剖结构,观察分析其结构特征及承力方向。结果:Ⅰ水平主要的坚韧韧带样结构是子宫骶韧带,其作用力方向在骶骨方向,起主要的顶端固定作用,而主韧带区域主要是血管淋巴管及周围疏松结缔组织,缺乏坚韧结缔组织结构,其连接于髂内血管系统;Ⅱ水平阴道侧方未发现坚韧结缔组织连接于盆筋膜腱弓,盆筋膜腱弓是盆膈上筋膜的边缘,与闭孔内肌筋膜交界,表面光滑,紧贴肛提肌于近阴道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融合于阴道筋膜。游离输尿管隧道时可以发现输尿管子宫动脉交叉附近位置前后壁均有致密结缔组织结构,即膀胱宫颈韧带,固定膀胱三角的两个侧角,起自宫颈阴道而终止于膀胱肌层。结论:肛提肌上方的盆底筋膜韧带支撑主要围绕阴道而成,而肛提肌以上的筋膜韧带结构呈两个平行面,可基于"阴道核心"和"双层吊床"解剖特征进行盆底重建手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阴道/解剖学和组织学 骨盆底/解剖学和组织学 骨盆底/外科学 子宫脱垂/病因
下载PDF
女性肛提肌的解剖功能和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朱兆领 应涛 胡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9-1181,共3页
近年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类疾病的发生与盆底支持结构的异常有直接联系。肛提肌是盆底支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及功能的异常在PF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肛提肌的解剖、功能及影像学研究做... 近年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类疾病的发生与盆底支持结构的异常有直接联系。肛提肌是盆底支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及功能的异常在PF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肛提肌的解剖、功能及影像学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肛提肌 解剖学 肌肉骨骼系统 生理学 诊断显像
下载PDF
人脑基底核区的三维重建及显示
12
作者 陈强 李幼琼 +5 位作者 郭京丽 田勇 鲁澄宇 董国军 苏略 吕衡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5-586,共2页
目的 :为完成中国数字化人体及三维重建技术向教学和临床过渡奠定基础。方法 :对尸体头部行冰冻切片后 ,采用国内主流微机和数码摄影技术 ,利用自编软件 ,对基底核区的复杂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及显示。结果 :重建后的图像轮廓清晰 ,可任意... 目的 :为完成中国数字化人体及三维重建技术向教学和临床过渡奠定基础。方法 :对尸体头部行冰冻切片后 ,采用国内主流微机和数码摄影技术 ,利用自编软件 ,对基底核区的复杂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及显示。结果 :重建后的图像轮廓清晰 ,可任意旋转、剖割、拆分和透明处理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工程 计算机 神经节 解剖学 组织学 三维成像
下载PDF
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梗死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晓琳 王丽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8期1475-1477,共3页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87例作为脑梗死组,选取同期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iography,MRA)正常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87例作为脑梗死组,选取同期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iography,MRA)正常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基本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的关联性。【结果】脑梗死组糖尿痛、高血压、吸烟、基底动脉弯曲≥2级、椎动脉优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扭曲度数(tortuosity coefficient,Tc)、基底动脉理论长度(basilar artery length,BAL)、基底动脉弯曲长度(bending length,BL)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基底动脉弯曲≥2级、TC、BL是影响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梗死发生具有关联性,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为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液循环 动脉/解剖学和组织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浅谈足底筋膜炎
14
作者 张洫 《益寿宝典》 2022年第7期146-148,共3页
足底筋膜炎在 40~60 岁之间的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由于疼痛及疼痛带来的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文章简述了足底筋膜炎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点,从足底筋膜的解剖学、组织学角度分析了其生理、病理状态下在足底生... 足底筋膜炎在 40~60 岁之间的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由于疼痛及疼痛带来的活动障碍,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文章简述了足底筋膜炎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点,从足底筋膜的解剖学、组织学角度分析了其生理、病理状态下在足底生物力学中承担的作用。 对干预、预防本病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筋膜炎 生物力学 解剖学 组织学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扶晓明 陈智强 +1 位作者 温超轮 李严兵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测椎-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行程、起始处外径以及夹角,为临床高位颈椎手术和介入术提供解剖形态学依据。方法大体逐层解剖和注入过氯乙烯标本头颈部,观察椎-基底动脉的起始处外径及夹角、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伴行情况。... 目的观测椎-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行程、起始处外径以及夹角,为临床高位颈椎手术和介入术提供解剖形态学依据。方法大体逐层解剖和注入过氯乙烯标本头颈部,观察椎-基底动脉的起始处外径及夹角、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伴行情况。结果锁骨下动脉与椎动脉夹角左侧(91.70±0.90)°,右侧(115.80±1.60)。(P〈0.05)。2例标本小脑下后动脉从迷走、舌咽神经根上方走行占14.1%。小脑下后动脉与椎动脉夹角左侧(118.60±3.70)°,右侧(77.60±7.90)°(P〈0.05)。小脑前下动脉与面神经根接触占27.6%,小脑下前动脉与基底动脉夹角左侧(91.60±2.40)°,右侧(27.20±2.70)°(P〈0.05)。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根接触的比例为35.5%。小脑上动脉与基底动脉夹角左侧(89.50±4.10)°,右侧(100.20±4.90)°(P〈0.05)。大脑后动脉与基底动脉夹角左侧(93.90±3.40)°,右侧(130.80±3.20)°(P〈0.05)。结论椎动脉、小脑下前动脉起始处外径以及椎-基底动脉主要分支左、右起始处夹角呈不对称性,对实施血管介入和颈椎外科等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解剖学和组织学 椎动脉/解剖学和组织学
原文传递
女性慢性盆腔疼痛与盆底解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国庆 李杰荣 +2 位作者 张世林 李春景 谢旭敏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慢性盆腔疼痛与盆底解剖相关性。方法临床诊断慢性盆腔疼痛患者179例,年龄28~67(49.4±7.53)岁;病史8个月至9年,平均(2.8±1.76)年;167例有生育史,43例有盆部与会阴手术史,其中妇科手术3l例、泌尿手... 目的探讨女性慢性盆腔疼痛与盆底解剖相关性。方法临床诊断慢性盆腔疼痛患者179例,年龄28~67(49.4±7.53)岁;病史8个月至9年,平均(2.8±1.76)年;167例有生育史,43例有盆部与会阴手术史,其中妇科手术3l例、泌尿手术7例、肛肠手术5例,采取数字疼痛评分法,通过棉签或指压检查计数盆腔痛点分布状况,分析盆底损伤范围及程度与盆底解剖之间的关系。结果30~60岁为女性盆腔疼痛高发年龄(发病率54.8%),93.3%有生育史,24.0%有手术史,肌筋膜组织痛点密度高于器官,分别为87.4%VS12.6%(P〈0.01),前盆疼痛密度高于后盆,分别为65.6%V821.8%(P〈0.01)。结论慢性盆腔疼痛与女性盆底解剖及生理特殊性相关,会阴、尿生殖膈及前盆支持组织的原发性损伤与慢性炎症可能是慢性盆腔疼痛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痛/病因学 骨盆底/解剖学和组织学
原文传递
MRI三维模型用于健康未育青年女性盆底肌群的解剖形态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萍 陈若兰 +12 位作者 陈春林 黄璐 郭传家 陈兰 彭程 王俊 廖科丹 梁璇 王建平 任道坤 谭欢庆 唐雷 钟世镇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 利用MRI三维模型分析青年健康未育女性盆底肌群的形态及解剖学特点.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25例青年健康未育女性志愿者,采集其盆腔MRI数据集,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构建骨盆、盆腔器官及盆底肌群的三维模型,并对肛提肌进行相关指... 目的 利用MRI三维模型分析青年健康未育女性盆底肌群的形态及解剖学特点.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25例青年健康未育女性志愿者,采集其盆腔MRI数据集,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软件构建骨盆、盆腔器官及盆底肌群的三维模型,并对肛提肌进行相关指标的测量,包括:肛提肌体积(LVOL),肛提肌板角度(LPA),肛提肌裂孔横径(LH-W)及前后径(LH-L),肛提肌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LSG).结果 (1)成功构建25例MRI三维模型,包括骨盆、盆腔器官及盆底肌群(包括坐骨尾骨肌、肛提肌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会阴肌群),该模型形态逼真,直观、立体性强,能清晰反映盆底肌群层次.(2)肛提肌测量结果:LVOL为(34±6) cm3,LPA为(43±4)°,LH-W为(33±4) mm,LH-L为(54±5) mm,LSG左侧为(18.8±2.5) mm,右侧为(18.3±2.5)mm.结论 利用MRI数据集可重建出女性盆底肌群,是研究女性盆底肌群解剖的有效方法;对肛提肌三维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可评估盆底功能,有助于理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解剖学 局部 模型 解剖学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原文传递
重新认识阴道前壁结构及功能在前盆腔重建中的作用——合成网片修复阴道前壁后可不必加行抗尿失禁手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罗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326-328,331,共4页
女性盆底是由半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筋膜、韧带等构成的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其相互作用和支持,承托并保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阴道是盆底平衡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阴道/解剖学和组织学/外科学 骨盆/外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