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ICU谵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萌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第11期14-14,共1页
目的调查统计我院骨科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并针对调查结果展开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骨科ICU收治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入住ICU期间的谵妄发生率、收集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骨科ICU谵妄发生率为46.2%... 目的调查统计我院骨科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并针对调查结果展开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骨科ICU收治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入住ICU期间的谵妄发生率、收集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骨科ICU谵妄发生率为46.2%。主要危险因素有患者病情、疼痛、机械通气时长、低钙血症。结论骨科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谵妄发生率相对较高,护理人员应当采取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积极纠正低钙血症的措施来降低谵妄发生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 ICU谵妄发生率 危险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综合气道护理在肿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相关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2
作者 丁丽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01-0004,共4页
研究综合气道护理对肿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作用影响。方法 从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之间接收的肿瘤术后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为患者实施手术后,建立人工气道并使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不同... 研究综合气道护理对肿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作用影响。方法 从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之间接收的肿瘤术后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为患者实施手术后,建立人工气道并使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不同的气道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护理结束后,从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展开综合比较,评估综合气道护理干预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在ICU治疗的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呼吸频率以及心率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发生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评分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为肿瘤术后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应用综合气道护理可以缩短干预时间,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水平,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气道护理 肿瘤术后患者 机械通气 气道相关并发症
下载PDF
ICU机械通气患者行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的护理配合
3
作者 彭娟 甘海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40-0143,共4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ICU机械通气患者选择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然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作为一种血管穿刺的微创技术,因其不可直视、盲操作,在困难气管切开应用中受到局限。总结ICU机械通气患者行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吸痰效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ICU机械通气患者选择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然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作为一种血管穿刺的微创技术,因其不可直视、盲操作,在困难气管切开应用中受到局限。总结ICU机械通气患者行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的吸痰效果。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气切切开术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护理配合贯穿于整个过程,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及观察监测、及时的术后观察处理,确保了一次置管的成功,保障患者的呼吸顺畅和气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患者 机械通气 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 护理配合
下载PDF
脚踏车运动在ICU腹部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加速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季建红 陈玉婷 +5 位作者 赵春红 张银美 李露露 黄志东 赵云峰 王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脚踏车运动在ICU腹部术后患者加速康复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传统床上运动;观察组在传统运动基础上加脚踏车运动,每次20 min,每天2次。结果观察组46例,对照组4... 目的探讨脚踏车运动在ICU腹部术后患者加速康复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传统床上运动;观察组在传统运动基础上加脚踏车运动,每次20 min,每天2次。结果观察组46例,对照组40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术后48 h内运动实施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期间实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未实施原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导管移位、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出院时下肢肌力、床边坐立例数和床边站立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ICU腹部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对脚踏车运动依从性较好,且不增加术后不良事件。脚踏车运动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机械通气 腹部术后患者 脚踏车运动 加速康复 早期运动
下载PDF
经皮旋转气管切开术在ICU机械通气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左祥荣 曹权 +2 位作者 郑崇明 张萍 徐鑫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022-1023,共2页
关键词 ICU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 危重病患者 长时间机械通气 并发症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文华 冯辉斌 杜燕丽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3期541-543,共3页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5例)给予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n=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及病情缓解时...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5例)给予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n=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及病情缓解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1/L、FVC/L和FEV1/FVC)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ICU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疗效显著,患者肺功能恢复快,症状缓解时间及ICU住院天数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泡灌洗 哮喘患者 通气治疗 疗效观察 重症 机械 肺功能指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气管切开术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药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鲁金胜 方明星 +2 位作者 张华伟 张丽霞 黄庆生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5期401-401,共1页
关键词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 行气管切开 镇静药 用量 机械通气时间 气道护理 活动受限 危重患者 前后 观察研究
下载PDF
充氧—吸痰双腔管吸痰在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鲁英 梁家立 +2 位作者 姜冠华 张维青 姜贯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充氧-吸痰双腔管 机械通气患者 心脏直视术后
下载PDF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解建 李涛 +4 位作者 邱洁 徐拥庆 朱贵月 姜志明 张子强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598-600,共3页
目的 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Portex气管切开器械.为158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了PDT,并对PDT适应证、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等进行了探讨。结果 1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切口愈合后... 目的 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Portex气管切开器械.为158例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了PDT,并对PDT适应证、操作要点及并发症等进行了探讨。结果 1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切口愈合后瘢痕小,并发症发生率仪3.2%(5/158)。结论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需要气管切开的机械通气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机械通气 并发症发生率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PDT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 时间 切口愈合 瘢痕 中出血
下载PDF
综合气道护理模式在肿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相关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亚 宋玉敏 赵彩霞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3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分析综合气道护理模式在肿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相关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肿瘤术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均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 目的分析综合气道护理模式在肿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相关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肿瘤术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均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综合气道护理,分析2组患者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ICU入住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15±4.73)、(7.54±3.07)d,均短于对照组的(13.29±7.31)、(9.57±4.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7,P=0.004;t=2.438,P=0.017)。观察组患者气道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4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69±3.09)分,高于对照组的(81.25±3.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90,P<0.001)。结论综合气道护理模式在肿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可有效缩短患者临床干预时间,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气道护理 肿瘤术后患者 机械通气 气道相关并发症
下载PDF
呼吸机三通连接管行肺灌洗术在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一凡 《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第9期1734-1734,1739,共2页
目的探讨经呼吸机三通连接管行肺灌洗术在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拟行肺灌洗术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0例):纤支镜经呼吸机三通连接管行肺灌洗术;对照组(n=30例)纤支镜经气管导管行肺灌洗术。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经呼吸机三通连接管行肺灌洗术在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拟行肺灌洗术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0例):纤支镜经呼吸机三通连接管行肺灌洗术;对照组(n=30例)纤支镜经气管导管行肺灌洗术。观察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收缩压、不良反应和操作耗时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SaO2、心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收缩压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挣扎和憋气、喷溅及中断操作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操作耗时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基础上经呼吸机三通连接管行肺灌洗术具有安全有效,操作容易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患者 肺灌洗 连接管 呼吸机 三通 价值 应用 治疗
下载PDF
预防性机械通气联合镇静镇痛对术后肺部并发症高危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付黎明 彭艳玲 +3 位作者 陈叶柔 辛可可 葛建琳 李兰香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4期262-263,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机械通气联合镇静镇痛对术后肺部并发症(PPC)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将上腹部及剖胸术后PPC高危患者214例分为治疗组(预防性机械通气联合镇静镇痛组)和对照组,对两组PPC发生率,术后24 h APACHEⅡ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PP... 目的探讨预防性机械通气联合镇静镇痛对术后肺部并发症(PPC)高危患者的影响。方法将上腹部及剖胸术后PPC高危患者214例分为治疗组(预防性机械通气联合镇静镇痛组)和对照组,对两组PPC发生率,术后24 h APACHEⅡ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PPC发生率及术后24 h 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机械通气联合镇静镇痛可通过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24 hAPACHEⅡ评分,改善PPC高危患者肺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术后肺部并发症 高危患者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术后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13
作者 刘勇 殷桂林 +3 位作者 朱水波 刘孟丽 胡建才 王荣平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术后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0例体外循环术后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转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种与治疗失败比例之间的关系;统计失败病例心外脏器功能障碍频数与分布。结果:...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术后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0例体外循环术后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转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种与治疗失败比例之间的关系;统计失败病例心外脏器功能障碍频数与分布。结果:治愈组与失败组间转流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两者之间正相关。病种与失败比例无明确联系(P>0.05)。失败病例功能障碍的心外脏器或系统依次为肺、肾、脑、胃肠、代谢、肝。结论:体外循环术中转流时间延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提示预后不良,这与病种无明确关系。单纯心、肺功能不全者预后良好,心、肺功能不全合并肺出血、肺部感染或者第二脏器功能不全者愈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长期机械通气 术后 患者 转流 治疗 预后因素 存在 时间 失败
下载PDF
3例开胸术后肺部重症感染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亚峰 穆松惠 王秀军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4年第1期48-50,共3页
俯卧位通气是指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协助患者采取俯卧位,以改善患者氧合状态的治疗性体位的措施。近年来,俯卧位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已经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及关注。开胸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表现为严重的呼吸窘迫、顽固... 俯卧位通气是指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协助患者采取俯卧位,以改善患者氧合状态的治疗性体位的措施。近年来,俯卧位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已经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及关注。开胸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表现为严重的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积极的呼吸支持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患者 俯卧位通气 肺部重症感染 开胸术后 治疗性体位 护理 辅助治疗手段 肺部感染患者
下载PDF
老年患者腹部术后机械通气不同脱机方式的比较和护理
15
作者 楼奇峰 蔡丰林 姚松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9期1470-1471,148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采用不同脱机方式对机械通气一次性脱机成功率和脱机时间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腹部术后需机械通气的患者按住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脱机模式,观察组采用直接拔管加无创机械...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采用不同脱机方式对机械通气一次性脱机成功率和脱机时间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腹部术后需机械通气的患者按住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脱机模式,观察组采用直接拔管加无创机械通气辅助的方法。结果观察组一次脱机成功率为89.58%,对照组一次性脱机成功率为72.72%,两组脱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脱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直接拔管加无创机械通气辅助的方法可增加老年患者腹部术后机械通气脱机的成功率,缩短脱机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腹部术后 机械通气 脱机方式 护理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预防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医源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敏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08年第12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医源性皮肤损伤 机械通气患者 心脏术后 循证护理 预防 先天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护理实践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术的护理
17
作者 杨波 王丽范 李静 《中国伤残医学》 2007年第6期102-103,共2页
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长期卧床,痰液粘稠,呼吸机送气易使痰液向支气管深部移动,同时由于疾病的原因使咳嗽排痰功能降低或消失,使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于支气管内不易咳出,致使气管阻塞和感染难以控制。随着危重症医学的发展... 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长期卧床,痰液粘稠,呼吸机送气易使痰液向支气管深部移动,同时由于疾病的原因使咳嗽排痰功能降低或消失,使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于支气管内不易咳出,致使气管阻塞和感染难以控制。随着危重症医学的发展,纤维史气管镜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可在直视下迅速观察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机械通气患者 吸痰 呼吸道分泌物 呼吸系统疾病 护理 痰液粘稠 危重症医学
下载PDF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合并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肺氧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江东 杜学柯 +2 位作者 陈丽妮 冼海燕 赵秀霞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717-72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合并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合并轻中度COPD的90例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容量控制通气(VCV)组、压力控... 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合并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合并轻中度COPD的90例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容量控制通气(VCV)组、压力控制通气(PCV)组和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组,每组30例。3组患者术中采用相应的机械通气模式进行呼吸调控。比较3组患者的术中输液量、术中尿量、术中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及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记录3组患者麻醉前(T_(0))、拔除气管导管后30 min(T_(1))、术后第1天(T_(2))、术后第2天(T_(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及PaCO_(2)。结果3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V组和PCV-VG组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均短于VCV组(均P<0.05),而PCV组与PCV-VG组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MAP、心率、氧合指数及Pa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的MAP、心率及氧合指数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P<0.05),PaCO_(2)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P>0.05),其中3组患者T_(1)时的MAP和心率均高于T_(0)时,VCV组患者T_(1)、T_(2)时的氧合指数均低于T_(0)时,而PCV组和PCV-VG组患者T_(1)时的氧合指数均低于T_(0)时(均P<0.05);3组患者的MAP、心率及PaCO_(2)的分组与时间均无交互效应(均P>0.05),氧合指数的分组与时间有交互效应(P<0.05)。结论术中采用PCV模式或PCV-VG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有利于合并轻中度COPD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肺氧合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 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老年患者 氧合功能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套管移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霞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年第6期110-110,共1页
气管切开术常见并发症有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出血、套管脱出、气道食管瘘等,但机械通气患者气切术后3—5天出现因套管移位,远端压迫气管壁致气道黏膜水肿,堵塞套管出口,出现呼吸道梗阻的临床报道尚不多见.我院ICU病房2004年... 气管切开术常见并发症有皮下气肿、气胸、纵隔气肿、出血、套管脱出、气道食管瘘等,但机械通气患者气切术后3—5天出现因套管移位,远端压迫气管壁致气道黏膜水肿,堵塞套管出口,出现呼吸道梗阻的临床报道尚不多见.我院ICU病房2004年~2005年共行气管切开术22例.其中5例经支气管镜检查,符合上述原因导致的呼吸道梗阻,分析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后 机械通气患者 套管 临床分析 移位 呼吸道梗阻 支气管镜检查 行气管切开
下载PDF
73例肺癌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肺泡灌洗治疗
20
作者 肖红 张广华 李锦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68-,共1页
  部分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或感染导致的肺不张,临床治疗比较困难.……
关键词 肺癌术后 纤支镜 气管镜 机械通气患者 肺部感染 肺泡灌洗 支气管镜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治疗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