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骨肿瘤缺损腔的修复(32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君健 蔡华秀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443-444,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外科手术 骨缺损腔 儿童
下载PDF
吻合血管节段性腓骨移植修复邻近关节巨大腔性骨缺损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兴炎 甄平 +1 位作者 高秋明 李旭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9期860-861,T002,共3页
目的 :邻近关节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切除后的修复。方法 :依据腓骨血供的特性 ,设计吻合血管腓骨多节段移植 ,修复胫骨上端、股骨下端及股骨近端骨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 10例 ,经术后 3个月随访 ,移植骨愈合良好 ,关节功能恢复令人满意... 目的 :邻近关节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切除后的修复。方法 :依据腓骨血供的特性 ,设计吻合血管腓骨多节段移植 ,修复胫骨上端、股骨下端及股骨近端骨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 10例 ,经术后 3个月随访 ,移植骨愈合良好 ,关节功能恢复令人满意。结论 :采用该方法 ,修复邻近关节骨肿瘤切除后巨大腔性骨缺损 ,远优于吻合血管或单纯松质骨植入 ,从根本上避免或替代了异体半关节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切除 移植 吻合血管腓移植 缺损
下载PDF
多孔型颗粒羟基磷灰石填充颌骨腔性骨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志平 俞刚 +1 位作者 韩菲 傅其宏 《科技通报》 1997年第4期260-262,共3页
应用多孔型颗粒羟基磷灰石(ParticulateHydroxyapatite,PHA)人工骨填充颌骨腔性骨缺损32例,术后随访1~6年,31例获得良好疗效,1例失败.观察结果表明,PHA填充颌骨骨腔,有利止血和消灭死... 应用多孔型颗粒羟基磷灰石(ParticulateHydroxyapatite,PHA)人工骨填充颌骨腔性骨缺损32例,术后随访1~6年,31例获得良好疗效,1例失败.观察结果表明,PHA填充颌骨骨腔,有利止血和消灭死腔,减少术后感染,加快骨缺损修复,增加患区牙齿稳固性和咀嚼功能恢复.并且PHA生物相容性良好,术后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操作简便,病员无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缺损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不同粒径植骨材料在犬腔隙性骨缺损骨修复中的作用比较
4
作者 黄家亮 杨臣杰 钱玉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粒径的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人工骨颗粒材料对犬腔隙性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影响。方法将10只24周龄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4组,即整块植骨组(3只)以及大粒径组(3只)、小粒径组(3只)和空白对照(1只)。用外科手术... 目的探讨不同粒径的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人工骨颗粒材料对犬腔隙性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影响。方法将10只24周龄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4组,即整块植骨组(3只)以及大粒径组(3只)、小粒径组(3只)和空白对照(1只)。用外科手术方法制备上颌单侧牙槽突裂。大粒径组采用粒径3—4mm的多孔β—TCP人工骨颗粒材料进行植骨修复;小粒径组采用粒径1.5—2.0mm的多孔β—TCP人工骨颗粒材料进行植骨修复;整块植骨的人工骨材料为圆柱状多孔β-TCP材料,大小与骨缺损大小相似。分别于术后4、8、12周采集骨样本,对骨样本进行影像学和显微(micro—CT)检查,组织学检测,观察骨愈合修复及植骨材料的降解情况。利用显微(micro—CT)检查新骨生长情况;利用生物力学方法检测骨缺损处的抗压强度。结果第12周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测,小粒径组骨修复率为(75.54-18.6)%,与整块植骨组骨修复率为(84.94-19.7)%和大粒径组骨修复率为(83.54-18.2)%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粒径组材料降解率在第12周与大粒径及整块植骨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骨密度大粒径组各监测时间点较小粒径组及空白对照高,在第4周较整块植骨组骨低,第8周无差异,第12周较整块植骨组骨高,具有显著性差异。生物力学监测发现第4、8周整块植骨组抗压强度优去其他各组,第12周大粒径组抗压强度与整块植骨组持平,均优于小粒径组。结论较大粒径的β-TCP材料(3—4mill)较较小粒径的β—TCP颗粒材料(1.5—2.0mm)在对犬腔隙性骨缺损骨修复中修复率较高,降解较少,比较稳定,修复后可获得较好的骨新生和抗压强度,对腔隙性骨缺损犬的骨修复作用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隙性缺损 材料 修复
下载PDF
新型多孔β-磷酸三钙对羊腔隙性松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李平 王臻 卢建熙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5期4063-4069,共7页
建立一种新型松质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和评价新型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对该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成年中国青山羊双侧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制备腔隙性松质骨缺损(直径10mm、深20mm),以颗粒型多孔β-TCP(A组)、粉末型多孔β-TCP(B组)进... 建立一种新型松质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观察和评价新型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对该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成年中国青山羊双侧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制备腔隙性松质骨缺损(直径10mm、深20mm),以颗粒型多孔β-TCP(A组)、粉末型多孔β-TCP(B组)进行修复,同时设立冻干异体骨(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术后4周、12周、24周进行X线片、CT及组织学以观察和评价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表明D组不能自行愈合;X线、CT示24周时A、B、C组均骨性愈合,图像数据分析示A组和C组、B组和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示A、B、C三组4周新骨开始长入,24周骨缺损基本修复,4周、12周、24周三组新生骨面积比分别为(6.82±0.84)%、(6.68±1.13)%、(19.98±1.32)%,(16.32±2.21)%、(16.88±2.43)%、(38.63±3.31)%,(37.67±5.52)%、(39.11±6.43)%、(55.67±4.38)%,统计学分析示C组修复效果好于A组、B组(P<0.05),A组、B组间无差异(P>0.05)。该骨缺损模型稳定、可靠,可较好得模拟一些临床中的腔隙性骨缺损环境;新型多孔β-TCP可良好修复该腔隙性松质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隙性缺损 多孔β-磷酸三钙 冻干异体
下载PDF
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修复兔胫骨腔隙性骨缺损 被引量:6
6
作者 林山 芮钢 +3 位作者 胡义 黄晓梅 尹庆水 尤元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评价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人工骨在兔体内成骨效应和降解性能。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别于双侧胫骨上端制备直径5 mm、深15 mm的腔隙性骨缺损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植入数字化CHA人工骨,... 目的评价数字化珊瑚羟基磷灰石(CHA)人工骨在兔体内成骨效应和降解性能。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分别于双侧胫骨上端制备直径5 mm、深15 mm的腔隙性骨缺损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植入数字化CHA人工骨,空白对照组旷置,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进行双侧胫骨Lane-sandhu放射学及组织学评分。结果实验组术后第4周纤维组织包裹数字化CHA人工骨试件,试件变得较松软并降解;术后第8周试件继续降解,表面有新骨形成;术后第12周试件周边有新骨包绕,与周缘骨质连接紧密,被新生骨质替代。实验组术后4、8、12周放射学及组织学评分逐渐增高,而且实验组术后4、8、12周放射学及组织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CHA人工骨具有良好成骨效应和合适的体内降解性能,显示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可个性化定制的人工骨材料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隙性缺损模型 数字化人工 珊瑚羟基磷灰石 左旋-聚乳酸
原文传递
采用吻合血管节段性腓骨移植重建邻近关节腔性骨缺损
7
作者 刘兴炎 甄平 +4 位作者 葛宝丰 高秋明 文益民 李旭升 傅晨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4-294,共1页
关键词 移植 关节缺损 吻合血管
原文传递
整体填充和颗粒填充β-TCP植骨材料对修复腔隙性骨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军琳 朱皓东 +5 位作者 马许宁 高严鹏 孙龙 吕荣 王军 万海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9期1648-165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植骨方法对于β-TCP(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植骨材料修复兔股骨腔隙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24只成年家兔,被随机分为整体填充组(12例)和颗粒填充组(12例)。以膝关节外侧切口入路,在双侧股骨髁部制备6 mm(直径)... 目的:探讨不同植骨方法对于β-TCP(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植骨材料修复兔股骨腔隙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24只成年家兔,被随机分为整体填充组(12例)和颗粒填充组(12例)。以膝关节外侧切口入路,在双侧股骨髁部制备6 mm(直径)×10 mm(深度)骨缺损,按照事先随机分组结果,分别进行整体填充植骨和颗粒填充植骨。分别于术后3至6周处死动物,取材标本进行生物力学分析,Micro-CT检测和组织学观察。结果:3周时,整体填充组的最大抗压强度明显优于颗粒填充组(P<0.05),而Micro-CT检测发现新生骨密度(tissue mineral density,TMD)和新生骨体积百分比(bone volume fraction,BV/TV)在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组织学在两组均表现为少量新骨形成;6周时,两组之间的最大抗压强度无明显差异,而Micro-CT检测显示颗粒填充组的TMD和BV/TV均优于整体填充组(P<0.05),组织学上颗粒填充组较整体填充组可见较多的新骨形成。结论:整体填充组提供了更好的生物学强度,颗粒填充组更有利于诱导新骨形成,二者各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TCP 隙性缺损 整体填充 颗粒填充 修复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在促进智齿拔除后下颌骨腔隙性缺损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吕敏 雷志敏 +5 位作者 严加林 伍爱民 廖开禹 王晖 姚琴 陈函宏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第9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促进下颌埋伏阻生智牙拔除后下颌骨腔隙性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水平中位下颌埋伏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手术组牙拔除后常规处理;PRF组使用团块状PRF填塞拔牙窝。术后1个月、2个月、3...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促进下颌埋伏阻生智牙拔除后下颌骨腔隙性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水平中位下颌埋伏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手术组牙拔除后常规处理;PRF组使用团块状PRF填塞拔牙窝。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复诊,检查创口愈合情况,评估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情况,X线检查评估拔牙窝骨质修复情况。结果:PRF组术后愈合情况较常规手术组好,术后反应轻,无术后感染病例。术后3个月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情况评价,PRF组无牙龈红肿情况,3例出现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附着丧失,无临床症状;常规手术组,22例出现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附着丧失,3例患者出现深牙周袋,且牙周反复感染,均经再次手术治愈。术后3个月两组牙周附着丧失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在下颌埋伏阻生智齿拔除后下颌骨腔隙性缺损修复中具有良好促进成骨及促进牙周组织修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 智牙拔除 隙性缺损 再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