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骨膜牵张也具有促进成骨和微血管生成作用,但能否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目前尚未明确。目的:对骨膜牵张促进骨和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明确该技术用于糖尿病足治疗的理论基础,并介绍其在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初步应用。方法:计算机...背景:骨膜牵张也具有促进成骨和微血管生成作用,但能否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目前尚未明确。目的:对骨膜牵张促进骨和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明确该技术用于糖尿病足治疗的理论基础,并介绍其在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初步应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PubMed及Elsevier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牵张成组织技术、牵张成骨、胫骨横向骨搬移与糖尿病足、骨膜牵张、骨膜牵张成骨、骨膜牵张与糖尿病足”;英文检索词为“Distraction histogenesis,Distraction osteogenesis,Tibia transverse transport and diabetic foot,Perioste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Periosteal distraction and diabetic foot”。最终纳入42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基于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或牵张成组织原理,牵张成骨技术已用于治疗骨缺损、骨不连等疾病,而牵张成骨伴随的成血管原理催生了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治疗包括糖尿病足在内的下肢难愈性溃疡,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②研究发现对骨膜进行持续、稳定、缓慢的牵张可以促进骨和血管再生,即骨膜牵张成骨和成血管现象,该现象的机制可能与骨膜的结构和成分有关。③目前关于骨膜牵张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成骨功能,且主要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而极少用于人体。与胫骨横向骨搬移促进血管再生从而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类似,骨膜牵张促进血管再生也可能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此即骨膜牵张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理论基础。④该课题组已初步将骨膜牵张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足,且治疗效果良好,该文章通过展示用于骨膜搬移的器械、手术方法及典型病例。初步结果显示,由于骨膜牵张技术不需要截骨,手术操作要比胫骨横向骨搬移更加简单,手术时间更短;因为骨膜牵张技术缺少对胫骨钻孔和骨搬移的操作,缺乏对胫骨髓腔的“开窗减压”作用及骨组织的搬移,可能促血管生成和创面愈合的效果要弱于胫骨横向骨搬。未来还需对骨膜牵张促进骨和血管再生的具体机制以及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等进一步研究。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骨膜牵张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4月—2022年3月采用骨膜牵张技术治疗的2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及检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目的]探讨骨膜牵张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4月—2022年3月采用骨膜牵张技术治疗的2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及检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7±1.2)个月,患足愈合时间平均(31.5±2.2)d,保肢率100%。与术前相比,术后23 d和93 d VAS评分[(5.3±0.8),(3.1±0.7),(2.9±0.7),P<0.001]、踝肱指数[(0.6±0.1),(0.8±0.3),(1.0±0.4),P<0.001]、足部温度[(25.9±2.4)℃,(27.7±3.1)℃,(29.0±4.0)℃,P<0.001]、经皮氧分压[(24.7±4.2)mmHg,(36.2±3.8)mmHg,(45.7±5.3)mmHg,P<0.001]、赛姆斯-温斯坦单纤维感觉试验[(4.8±0.9)g,(5.4±0.8)g,(7.5±0.8)g,P<0.001]均显著改善。检验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10、24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骨膜牵张技术能够显著促进糖尿病足慢性难愈创面中的微血管再生和血管重建、促进患肢创面愈合。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骨膜牵张也具有促进成骨和微血管生成作用,但能否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目前尚未明确。目的:对骨膜牵张促进骨和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明确该技术用于糖尿病足治疗的理论基础,并介绍其在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初步应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PubMed及Elsevier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牵张成组织技术、牵张成骨、胫骨横向骨搬移与糖尿病足、骨膜牵张、骨膜牵张成骨、骨膜牵张与糖尿病足”;英文检索词为“Distraction histogenesis,Distraction osteogenesis,Tibia transverse transport and diabetic foot,Perioste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Periosteal distraction and diabetic foot”。最终纳入42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基于Ilizarov张力-应力法则或牵张成组织原理,牵张成骨技术已用于治疗骨缺损、骨不连等疾病,而牵张成骨伴随的成血管原理催生了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治疗包括糖尿病足在内的下肢难愈性溃疡,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②研究发现对骨膜进行持续、稳定、缓慢的牵张可以促进骨和血管再生,即骨膜牵张成骨和成血管现象,该现象的机制可能与骨膜的结构和成分有关。③目前关于骨膜牵张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成骨功能,且主要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而极少用于人体。与胫骨横向骨搬移促进血管再生从而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类似,骨膜牵张促进血管再生也可能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此即骨膜牵张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的理论基础。④该课题组已初步将骨膜牵张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足,且治疗效果良好,该文章通过展示用于骨膜搬移的器械、手术方法及典型病例。初步结果显示,由于骨膜牵张技术不需要截骨,手术操作要比胫骨横向骨搬移更加简单,手术时间更短;因为骨膜牵张技术缺少对胫骨钻孔和骨搬移的操作,缺乏对胫骨髓腔的“开窗减压”作用及骨组织的搬移,可能促血管生成和创面愈合的效果要弱于胫骨横向骨搬。未来还需对骨膜牵张促进骨和血管再生的具体机制以及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等进一步研究。
文摘[目的]探讨骨膜牵张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4月—2022年3月采用骨膜牵张技术治疗的2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及检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7±1.2)个月,患足愈合时间平均(31.5±2.2)d,保肢率100%。与术前相比,术后23 d和93 d VAS评分[(5.3±0.8),(3.1±0.7),(2.9±0.7),P<0.001]、踝肱指数[(0.6±0.1),(0.8±0.3),(1.0±0.4),P<0.001]、足部温度[(25.9±2.4)℃,(27.7±3.1)℃,(29.0±4.0)℃,P<0.001]、经皮氧分压[(24.7±4.2)mmHg,(36.2±3.8)mmHg,(45.7±5.3)mmHg,P<0.001]、赛姆斯-温斯坦单纤维感觉试验[(4.8±0.9)g,(5.4±0.8)g,(7.5±0.8)g,P<0.001]均显著改善。检验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10、24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骨膜牵张技术能够显著促进糖尿病足慢性难愈创面中的微血管再生和血管重建、促进患肢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