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腓骨骨膜移位法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李永恒 吴卫国 朱云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1期2315-2319,共5页
目的观察腓骨骨膜移位法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97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腓骨骨膜移位法组(n=51)和短肌腱移... 目的观察腓骨骨膜移位法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97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腓骨骨膜移位法组(n=51)和短肌腱移位法组(n=46)。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操作角度、手术时间、固定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节形态[内侧关节间隙(MW)、下胫腓间隙(TBCS)、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骨代谢指标[β-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β-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踝关节活动度[外翻、内翻、跖屈、背伸]、踝关节功能[Baird评分、Maryland评分、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足踝功能障碍指数(FADI)]、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腓骨骨膜移位法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均少于短肌腱移位法组,操作角度大于短肌腱移位法组,手术时间长于短肌腱移位法组,固定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短肌腱移位法组,术后1个月VAS评分低于短肌腱移位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骨膜移位法组患者的MW、TBOL、BALP、骨钙素水平均明显高于短肌腱移位法组,TBCS、β-CTX水平均明显低于短肌腱移位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骨膜移位法组患者的外翻、内翻、跖屈、背伸、Baird评分、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FADI评分均明显高于短肌腱移位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骨膜移位法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短肌腱移位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骨膜移位法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短肌腱移位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骨膜移位法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短肌腱移位法,更能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增大操作角度,缩短固定时间,缓解患者疼痛,提早患者完全负重时间,改善患者骨代谢,增大患者踝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提升临床疗效,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胫骨 下胫腓联合分离 腓骨骨膜移位 短肌腱移位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骨膜移位法在改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踝关节功能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定涛 李双军 《空军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71-73,89,共4页
目的探讨骨膜移位法在改善踝关节骨折(ankle fractures,AF)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inferio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separation,ITSS)患者踝关节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保定法医医院确诊治疗的AF合并ITSS患者100... 目的探讨骨膜移位法在改善踝关节骨折(ankle fractures,AF)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inferior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separation,ITSS)患者踝关节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保定法医医院确诊治疗的AF合并ITSS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短肌腱移位法治疗,B组给予骨膜移位法治疗。结果 B组手术、住院、骨折愈合时间低于A组,B组术后3个月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得分、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AOFAS得分、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短肌腱移位法比较,骨膜移位法对AF合并ITSS患者并发症和远期踝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但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和术后恢复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近期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移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骨膜移位修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5
3
作者 梁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骨膜移位 修复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带血管筋膜蒂第1掌骨骨膜移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4
作者 张金海 王占义 张勇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23-324,共2页
带血管筋膜蒂第1掌骨骨膜移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732750兰州解放军第513医院张金海,王占义,张勇进腕舟骨骨折后常并发骨不连。作者利用带血管筋膜蒂的第1掌骨骨膜移位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4例,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4例均... 带血管筋膜蒂第1掌骨骨膜移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732750兰州解放军第513医院张金海,王占义,张勇进腕舟骨骨折后常并发骨不连。作者利用带血管筋膜蒂的第1掌骨骨膜移位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4例,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1.5岁,病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舟骨 骨不连 骨膜移位 筋膜蒂
下载PDF
带血管蒂骨膜瓣移位修复肱骨骨折及骨不连 被引量:7
5
作者 喻爱喜 陈振光 +1 位作者 余国荣 谭金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10-311,共2页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的肱骨远端骨膜瓣移位修复肱骨难愈性骨折及骨不连。方法  1995年以来应用该骨膜瓣修复肱骨难愈性骨折及骨不连 2 3例 ,其中粉碎性、多段骨折等难愈合性骨折 12例 ,骨不连 11例 ,合并桡神经损伤 7例。手术方式为开...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的肱骨远端骨膜瓣移位修复肱骨难愈性骨折及骨不连。方法  1995年以来应用该骨膜瓣修复肱骨难愈性骨折及骨不连 2 3例 ,其中粉碎性、多段骨折等难愈合性骨折 12例 ,骨不连 11例 ,合并桡神经损伤 7例。手术方式为开放复位 ,内或外固定及应用带血管蒂骨膜瓣移位覆盖骨断端。结果 术后经 6~2 4个月随访 ,除 2例骨不连患者对关节活动不满意外 ,其余病例均获得良好的效果 ,骨膜瓣成骨好。难愈性骨折愈合时间为 2~ 3个月 ,骨不连愈合时间为 3~ 5个月 ,桡神经功能均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不连 带血管蒂骨膜移位 修复
下载PDF
腓血管为蒂的胫腓骨远段后面骨膜瓣移位术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振光 陈秀清 +3 位作者 余国荣 李国文 喻爱喜 谭金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为胫骨中、下段骨不连合并胫前区软组织条件极差者提供一种新的疗法。方法:应用经小腿后路以腓血管为蒂的胫腓骨远段后面骨膜瓣移位予以修复。结果:临床应用6例,效果满意。结论:本骨膜瓣移位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安全。
关键词 胫骨不连 腓血管 骨膜移位 胫骨骨折
下载PDF
胫前动脉踝上支骨膜(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发惠 刘经南 +1 位作者 钟桂午 陈日景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312-314,共3页
为带血供胫骨下段外侧骨膜(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胫骨下段外侧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表明,胫前动脉踝上支是胫骨下段外侧骨膜血供的主要血管,于踝间连线上方(3.... 为带血供胫骨下段外侧骨膜(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胫骨下段外侧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表明,胫前动脉踝上支是胫骨下段外侧骨膜血供的主要血管,于踝间连线上方(3.1±0.8)cm始于胫前动脉,紧贴骨面前行至胫骨前缘分出升支和降支。升支沿胫骨前缘上行,达踝间连线上(6.3±1.3)cm处与胫前动脉肌骨膜支吻合;降支下行与内踝前动脉吻合。踝上支长(2.2±0.7)cm,外径(1.1±0.2)mm,伴行静脉两条。以踝上支或踝上支与肌骨膜支的吻合关系,可在胫骨下段外侧设计8cm~10cm×4cm~5cm骨膜瓣,为修复胫骨中下段骨不连、距骨骨折、踝关节融合等提供了一种新的骨膜(骨)瓣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动脉 骨膜移位 骨折不愈合 胫骨骨折
下载PDF
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3 位作者 谭金海 郑和平 方成 祝少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5-326,共2页
目的 :为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对肱骨中段前内侧面和部分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进行观测 ,并在 4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 ... 目的 :为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对肱骨中段前内侧面和部分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进行观测 ,并在 4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 :旋肱前动脉主干行经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深面 ,绕肱骨外科颈外进至结节间沟外侧缘处分出升支和降支 ,升支上行分布于肱骨头及小结节部 ,降支有 2条分别沿胸大肌止腱内、外侧紧贴骨膜下行 ,为内侧降支和外侧降支。肱动脉肌间隙支自肱动脉发出后向外上走行至三角肌止端内侧发一升支即直接骨膜支上行连接旋肱前动脉的内侧降支。结论 :以旋肱前动脉内侧降支和肱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肱骨上、中段骨不连、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骨膜移位 解剖学
下载PDF
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9
作者 谭金海 陈振光 +1 位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 :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在 3 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旋肱后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 ,设计了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术。结果 :旋肱后动... 目的 :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在 3 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旋肱后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 ,设计了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术。结果 :旋肱后动脉在出四边孔即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 5 .6± 0 .9cm处发大结节骨膜支和三角肌肌支 ,本干循肱骨外科颈后面向前行并与旋肱前动脉吻合。大结节骨膜支起点管径为 1.2± 0 .2mm ,向大结节顶点走行 ,沿途分 4~ 5条侧支呈扇形分布于大结节后外侧面骨膜 ,供骨面积可达 3 .0cm× 5 .0cm。结论 :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坏死 ,方法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旋肱后动脉 骨膜移位 肱骨头缺血性坏死
下载PDF
带血管蒂髂骨骨膜移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朱盛修 周谋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股骨头 骨膜移位 骨坏死
原文传递
鼻内窥镜下行改良式鼻中隔黏骨膜瓣移位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永汉 黄纪逸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11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行改良式鼻中隔黏骨膜瓣移位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效果。方法使用0°,30°鼻内窥镜行改良式鼻中隔黏骨膜瓣移位修补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海绵作为贴补材料,不必缝线。结果7例鼻中隔穿孔病例一次性修补愈合。...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行改良式鼻中隔黏骨膜瓣移位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效果。方法使用0°,30°鼻内窥镜行改良式鼻中隔黏骨膜瓣移位修补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海绵作为贴补材料,不必缝线。结果7例鼻中隔穿孔病例一次性修补愈合。结论鼻内窥镜下行改良式鼻中隔黏骨膜瓣移位修补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海绵治疗鼻中隔穿孔是行之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窥镜 改良式鼻中隔黏骨膜移位修补术 医用生物蛋白海绵 鼻中隔穿孔
下载PDF
国内带血管蒂骨、骨膜瓣移位术近况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振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四肢骨缺损、骨不连和骨缺血性坏死等病损的治疗历来是骨科医生十分关注的课题。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已使这一难题的解决初现曙光。在早期阶段,因仅有少量供区可供选择,所采用的多为吻合血管的骨或骨膜瓣游离移... 四肢骨缺损、骨不连和骨缺血性坏死等病损的治疗历来是骨科医生十分关注的课题。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已使这一难题的解决初现曙光。在早期阶段,因仅有少量供区可供选择,所采用的多为吻合血管的骨或骨膜瓣游离移植,而游离组织瓣移植则存在着手术创伤大、费时长和难度较高等不足之处。此后,由于显微外科的进展,遂涌现出许多骨移植供区,使带血管蒂的骨、骨膜瓣局部移位植骨的应用日益增多,逐渐超过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原先应用主干血管为蒂的骨、骨膜瓣也多由非主干血管蒂所替代,后者为供肢保留着原有的主要血供,此种选择是非常合理的。在这个领域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1999年,笔者曾为之作一概述。本世纪以来,随着解剖观测与临床应用的深入,国人开拓并筛选出更多具备操作简易、安全,疗效可靠和易于推广的优良供区,遍及四肢骨骼的大多数部位,而对同一组织瓣还可采用不同的血管蒂,让我们有充裕余地为患者选择最佳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移位 带血管蒂 游离组织瓣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临床应用 国内 骨缺血性坏死 游离移植
下载PDF
带蒂骨膜瓣移位修复手舟骨骨不连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杰 申彬 +3 位作者 钟桂午 闫毅 范少地 周凤金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带蒂骨膜瓣在手舟骨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带骨间前动脉腕背支血管蒂的骨膜瓣转位治疗26例手舟骨骨不连患者,并做临床观察。结果本组术后随访4个月~18个月,优19例,占73%;良7例,占27%。结论以骨间前动脉腕背... 目的探讨带蒂骨膜瓣在手舟骨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带骨间前动脉腕背支血管蒂的骨膜瓣转位治疗26例手舟骨骨不连患者,并做临床观察。结果本组术后随访4个月~18个月,优19例,占73%;良7例,占27%。结论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转位修复手舟骨骨不连,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骨膜移位 修复 手舟骨骨不连 治疗
下载PDF
带血管蒂的髂骨膜瓣移位修复股骨头关节软骨缺损的应用解剖
14
作者 吴樾 李崇谦 田奉宸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目的:研究用带臀上深上支血管蒂的髂骨膜瓣移位的方法,修复股骨头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0侧红色乳胶灌注标本,对臀上动脉进行观测。结果:发现有3种类型,(1)在梨状肌上缘,臀上动脉分浅、深支。(2)在臀中、小肌之间,深支可分... 目的:研究用带臀上深上支血管蒂的髂骨膜瓣移位的方法,修复股骨头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0侧红色乳胶灌注标本,对臀上动脉进行观测。结果:发现有3种类型,(1)在梨状肌上缘,臀上动脉分浅、深支。(2)在臀中、小肌之间,深支可分为上、下支。(3)深上支。结论:带血管蒂的骼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股骨头关节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蒂髂骨 股骨头 骨膜移位 修复 关节软骨缺损
下载PDF
骨膜瓣移位术治疗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乾 《北方药学》 2011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评价骨膜瓣移位术对骨折术后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89例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患者采用骨膜瓣移位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8个月)。13例(86.7%)患者骨折愈... 目的:评价骨膜瓣移位术对骨折术后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89例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患者采用骨膜瓣移位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8个月)。13例(86.7%)患者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最短2个月,平均3.5个月。有2例骨折不愈合再另行手术,无感染发生。结论:对于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患者,骨膜瓣移位术是一种损伤性小、风险性小、效果明显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不连 骨膜移位
下载PDF
以桡动脉返支为蒂的桡骨骨膜骨瓣移位治疗舟骨骨不连 被引量:9
16
作者 闫毅 钟桂午 +2 位作者 任朝霞 胡万华 许丁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93-294,共2页
目的 介绍带蒂桡骨骨膜骨瓣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术式。方法 自 1986年 3月以来 ,选择 2 6例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 ,设计并应用带蒂桡骨骨膜骨瓣移位植入 ,骨瓣为 1.0 cm× 0 .4cm× 0 .5 cm,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2 6例腕... 目的 介绍带蒂桡骨骨膜骨瓣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术式。方法 自 1986年 3月以来 ,选择 2 6例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 ,设计并应用带蒂桡骨骨膜骨瓣移位植入 ,骨瓣为 1.0 cm× 0 .4cm× 0 .5 cm,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2 6例腕舟骨骨折骨不连患者切口均 期愈合 ,骨不连在术后 2~ 3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 ,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骨瓣移位 舟骨骨不连 桡动脉返支
下载PDF
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骨)瓣移位术的手术配合
17
作者 洪发兰 《解剖与临床》 2003年第3期192-192,共1页
关键词 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移位 手术配合 治疗 骨科 临床资料
下载PDF
以膝降血管为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膜(骨)瓣移位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振光 陈秀清 +3 位作者 余国荣 喻爱喜 谭金海 王斌 《解剖与临床》 1998年第4期198-199,共2页
目的:为股骨中、下段骨不连、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疗法。方法:应用膝降血管关节支为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膜(骨)瓣移位术予以修复。结果:临床应用11例,效果满意。结论:本骨膜(骨)瓣移位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安全、疗效可靠和易于推广等优点。
关键词 膝降血管 血管蒂 股骨内侧 骨膜(骨)瓣移位
全文增补中
带血管蒂骨膜瓣移位修复及预防胫骨折骨不连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云聚 孙世山 +2 位作者 卢明江 陈中杨 付京尧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的骨膜瓣移位修复及预防胫骨折骨不连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膝下内侧血管、胫后动脉肌间隙支、胫前动脉骨膜支、腓浅血管、腓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创用了 5种以上述血管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术 ,并总结临床应用情况...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的骨膜瓣移位修复及预防胫骨折骨不连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膝下内侧血管、胫后动脉肌间隙支、胫前动脉骨膜支、腓浅血管、腓血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创用了 5种以上述血管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术 ,并总结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临床施术 43例 ,效果满意。结论 根据骨折愈合的机制 ,肯定了带血管蒂的骨膜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其适应证为①新鲜胫骨折 ,骨折线上、下的软组织及骨膜严重损伤超过 2cm ,估计已失活 ;②新鲜胫骨粉碎性骨折 ,粉碎部位超过周径 1 / 3 ;③陈旧性胫骨折骨不连 ;④陈旧性胫骨折畸形愈合矫形术。 5种骨膜瓣移位术各有其适用范围 ,也可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血管蒂骨膜 胫骨折 骨不连 骨膜移位
下载PDF
骨膜瓣移位术治疗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疗效分析
20
作者 陈立兵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1期155-156,共2页
目的对采用骨膜瓣移位术对患有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观察。方法抽取74例患有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7例。分别采用理疗方式和骨膜瓣移位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 目的对采用骨膜瓣移位术对患有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观察。方法抽取74例患有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7例。分别采用理疗方式和骨膜瓣移位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1个月和3个月的骨愈合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骨膜瓣移位术对患有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移位 骨不连 骨延迟愈合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