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神经浅支与骨膜阻滞及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洋 王生 +1 位作者 韩庆波 王振华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研究对比桡神经浅支与骨膜阻滞及臂丛神经阻滞对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的麻醉效果。方法82例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则实施桡神经浅支与骨膜... 目的研究对比桡神经浅支与骨膜阻滞及臂丛神经阻滞对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的麻醉效果。方法82例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则实施桡神经浅支与骨膜阻滞。比较2组麻醉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麻醉后疼痛情况,一次性复位成功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比较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失败与成功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麻醉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2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一次性复位成功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失败患者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以及骨折分型为C型人数占比均高于复位成功患者(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60岁以及骨折分型为C型均是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桡神经浅支与骨膜阻滞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时间短于臂丛神经阻滞,但二者总体应用效果相当。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骨折分型为C型,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失败的发生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无痛手法复位 桡神经浅支 骨膜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比较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慧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实施无痛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实施无痛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予以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后VAS评分、一次性复位成功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麻醉操作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均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治疗,且总体应用效果相当,但采用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所需麻醉时间较少,在排除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作为首选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桡骨远端骨折 无痛手法复位
下载PDF
超声引导血肿阻滞联合近端骨膜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骨折急诊无痛复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陈斯昭 何俊杰 +1 位作者 陈建昌 肖章武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603-1611,共9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血肿阻滞联合近端骨膜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骨折急诊无痛复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09月~2023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急诊骨科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骨...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血肿阻滞联合近端骨膜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骨折急诊无痛复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09月~2023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急诊骨科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骨折断端血肿阻滞手法复位,实验组使用超声引导血肿阻滞联合近端骨膜神经阻滞手法复位。记录围复位期间情况比较2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前后疼痛VAS评分、复位失败转手术率,复位8周后使用Gartland和Werley腕关节评分评估腕关节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剔除病例1例,因随访丢失退出。两组基线数据均无统计差异(p > 0.05),实验组VAS评分麻醉前8.00 (7.00, 9.00),麻醉后2.00 (2.00, 2.00),石膏固定后1.00 (0.00, 1.00)。观察组VAS评分麻醉前8.00 (7.75, 9.00),麻醉后3.00 (2.00, 4.00),石膏固定后1.00 (1.00, 2.00)。实验组在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桡骨远端骨折血肿阻滞和桡骨骨膜阻滞能够在复位过程中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特别是对于骨折断端定位困难的患者,同时实时床旁超声引导有助于实时提供初次复位及调整复位时图像提高复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血肿阻滞 骨膜阻滞 超声引导 闭合复位
下载PDF
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赵聪 尹泓 +3 位作者 蔡敏 李红梅 易明亮 黄雪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9-573,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M-TAPA)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病态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择期行LSG患者60例,男15例,女45例,年龄18~64岁,BMI≥35 kg/m^(2),ASAⅠ或... 目的比较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M-TAPA)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病态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择期行LSG患者60例,男15例,女45例,年龄18~64岁,BMI≥3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单纯全麻组(C组)、TAPB组(T组)和M-TAPA组(M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前,T组和M组予0.25%罗哌卡因行神经阻滞操作,每侧30 ml。术后均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和术后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拔管后即刻及术后2、4、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和M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术后2、4、6、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C组比较,术后24、48 h M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48 h C组和T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均可为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不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经肋软骨膜入路胸腹神经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 袖状胃切除术 镇痛
下载PDF
穴位颅骨骨膜下阻滞治疗偏头痛53例临床观察
5
作者 任怀敏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1998年第6期23-23,共1页
近年来,笔者采用穴位颅骨骨膜下阻滞治疗偏头痛5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3例,均经辅助检查和多科会诊诊断为偏头痛。其中男23例,女30例。年龄16~48岁,病程2个月~18年。另设针刺对照组20例。... 近年来,笔者采用穴位颅骨骨膜下阻滞治疗偏头痛5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3例,均经辅助检查和多科会诊诊断为偏头痛。其中男23例,女30例。年龄16~48岁,病程2个月~18年。另设针刺对照组20例。对照组年龄、病程、病情与治疗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颅骨骨膜阻滞 治疗 偏头痛
下载PDF
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达锋 冯进益 +3 位作者 陈艺敏 林晓毅 刘复安 游戊己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5期524-525,共2页
目的比较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6-09—2017-09就诊的122例桡骨远端骨折,62例在桡神经浅支联合桡骨近端骨膜阻滞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60... 目的比较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6-09—2017-09就诊的122例桡骨远端骨折,62例在桡神经浅支联合桡骨近端骨膜阻滞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观察组),60例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对照组)。结果 1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6±1.8)个月。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出现头晕。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后疼痛VAS评分、一次复位成功率、治疗后8周腕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神经浅支联合桡骨近端骨膜阻滞麻醉操作简单,操作时间短,麻醉效果可靠,并且经济实用,可在骨科急诊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时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手法复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