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骨诱导剂对拔牙创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俊良 单春城 +1 位作者 何芸 夏德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以明胶海绵为载体,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组成的成骨诱导剂对拔牙创愈合和牙槽嵴形态改建的影响。方法选用50只家兔,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右侧拔牙创内填入载有成骨诱导剂的明胶海绵,作为实验侧;左侧填入空载明... 目的探讨以明胶海绵为载体,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组成的成骨诱导剂对拔牙创愈合和牙槽嵴形态改建的影响。方法选用50只家兔,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右侧拔牙创内填入载有成骨诱导剂的明胶海绵,作为实验侧;左侧填入空载明胶海绵,作为对照侧。拔牙后第1、2、4、8、12周各处死10只动物,取双侧牙槽骨标本,拍摄X线片,并测量骨缺损区新骨密度;用组织学方法评价拔牙创愈合情况;并于12周时,测量拔牙区牙槽嵴高度吸收值。结果 X线片骨密度测量显示:术后2、4、8、12周,实验侧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侧拔牙创内成骨现象较对照侧早,成骨细胞分化和增殖更活跃。12周时实验侧牙槽嵴高度吸收值小于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组成的成骨诱导剂能促进拔牙创愈合,加速成骨和骨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诱导剂 拔牙创 明胶海绵
下载PDF
成骨诱导剂对兔拔牙窝愈合影响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彭春 何芸 陈俊良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观察研究由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组成的成骨诱导剂对兔拔牙窝愈合的影响。方法:50只新西兰兔,微创法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右侧拔牙窝为实验组,填入载有成骨诱导剂的明胶海绵;左侧拔牙窝为对照组,填入空... 目的:通过影像学观察研究由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组成的成骨诱导剂对兔拔牙窝愈合的影响。方法:50只新西兰兔,微创法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右侧拔牙窝为实验组,填入载有成骨诱导剂的明胶海绵;左侧拔牙窝为对照组,填入空载明胶海绵。术后第1、2、4、8、12周各处死10只动物,进行大体观察和CB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检查,分析比较拔牙窝愈合情况。结果:所有动物创口均愈合良好。实验组和对照组拔牙窝的骨密度(new 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随着时间均不断提高,前者在每个时间点均高于后者。统计学结果表明,除了在第1周,其余时间点2组BMD值,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窝牙槽骨宽度和高度均较拔牙术前减小。牙槽骨宽度的变化值,二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间高度变化值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骨诱导剂能促进拔牙创骨愈合进程,减少牙槽骨高度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诱导剂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拔牙窝 密度
下载PDF
成骨诱导剂缓释凝胶的研制及凝结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冬梅 罗永华 +3 位作者 万孝龙 曾春玉 李玲 何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5447-5453,共7页
背景:探索一种简单、方便、效果明显并广泛适用的局部缓释药物系统,局部应用于拔牙创,促进拔牙创愈合、减少牙槽嵴的萎缩和吸收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目的:通过检测凝胶性状、凝结时间和凝胶黏度,药物累积释放率,探究以聚乳酸-羟基乙... 背景:探索一种简单、方便、效果明显并广泛适用的局部缓释药物系统,局部应用于拔牙创,促进拔牙创愈合、减少牙槽嵴的萎缩和吸收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目的:通过检测凝胶性状、凝结时间和凝胶黏度,药物累积释放率,探究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成骨诱导剂为有效药物的成骨诱导剂缓释凝胶的各成分最佳配比。方法:按照正交设计简单对比法,检测N-甲基-2吡咯烷酮与三乙酸甘油酯体积比(5∶5,6∶4,7∶3,8∶2,9∶1)、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质量分数(20%,30%,35%,40%,45%,50%)、成骨诱导剂体积分数(5%,10%,15%,20%,25%,30%)对凝胶凝固时间、凝胶黏度、凝胶凝结后状态和药物累积释放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凝胶各组分不同比例配方的凝固时间和凝胶黏度,双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的药物释放量。结果与结论:①当成骨诱导剂含量为10%、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质量分数为20%时,随着N-甲基-2吡咯烷酮的增多与三乙酸甘油酯的减少,凝胶的流动性增加、凝结时间缩短、凝结硬度减小、黏度减小,在相同时间下的药物累积释放率增大;N-甲基-2吡咯烷酮与三乙酸甘油酯体积比为5∶5的凝胶性状与凝胶性能较好;②当N-甲基-2吡咯烷酮与三乙酸甘油酯体积比为5∶5、成骨诱导剂体积分数为10%时,随着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质量分数的增加,凝胶的流动性减小、凝结时间缩短、黏度增大、凝结硬度增加,相同时间下的药物累积释放量减少;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质量分数为40%的凝胶性状与性能较好;③当N-甲基-2吡咯烷酮与三乙酸甘油酯体积比为5∶5、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质量分数为40%时,如果成骨诱导剂体积分数大于20%,凝胶遇水无凝结;如果成骨诱导剂体积分数小于20%,各组凝胶凝结时间相似,质均软,相同时间下的药物累积释放量减少;成骨诱导剂体积分数为15%的凝胶性状与凝胶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诱导剂 PLGA 再生 缓释 拔牙创愈合 黏度 凝结时间 药物载体 释放
下载PDF
成骨诱导剂缓释系统对拔牙创骨改建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旭琳 张潇月 +2 位作者 田欣 陈俊良 何芸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3-827,共5页
探究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凝胶为载体的成骨诱导剂(OI)缓释系统对拔牙创骨改建的影响。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7只,随机分为PLGA+OI、PLGA和空白组各9只,拔除双侧下前牙后,各组拔牙窝内分别注入OI缓释系统,空载PLGA凝胶和不做... 探究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凝胶为载体的成骨诱导剂(OI)缓释系统对拔牙创骨改建的影响。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7只,随机分为PLGA+OI、PLGA和空白组各9只,拔除双侧下前牙后,各组拔牙窝内分别注入OI缓释系统,空载PLGA凝胶和不做处理。拔牙后2、4、8周每组各处死3只动物,取下颌牙槽骨标本行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2、4、8周PLGA+OI组新生骨密度大于PLGA组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8周时PLGA+OI组牙槽骨宽度(ABW)与牙槽骨高度(ABH)吸收值均小于PLGA组和空白组(P<0.001);PLGA+OI组术后新生骨形成早于PLGA组和空白组。OI缓释系统能促进拔牙创骨改建,减少ABW和ABH的吸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诱导剂缓释系统 拔牙创 改建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下载PDF
微创内固定联合骨诱导剂及中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张宏明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29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联合骨诱导剂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治疗方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与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联合骨诱导剂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治疗方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与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而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微创内固定联合骨诱导剂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确切,并发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内固定 骨诱导剂
下载PDF
上颌窦底黏膜下放置传统成骨诱导剂及人工骨粉提升上颌窦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章宏毅 周鑫才 +11 位作者 邓亚丁 刘美凤 毛杰 张清林 马理 田薇 张琼 李蔚 曾松 杨承 王全法 张卓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第9期553-555,共3页
目的: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探讨一种快速、高效的上颌窦底垂直高度增加骨的方法。方法:将需行上颌窦外提升的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实验组采用传统的骨诱导剂(地塞米松、β磷酸钠、维生素C)+人工骨粉填充上颌窦底;... 目的:在上颌窦外提升术中探讨一种快速、高效的上颌窦底垂直高度增加骨的方法。方法:将需行上颌窦外提升的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上颌窦底外提升术中,实验组采用传统的骨诱导剂(地塞米松、β磷酸钠、维生素C)+人工骨粉填充上颌窦底;对照组采用人工骨粉填充上颌窦底,分别在术后即刻、术后1周、1月、2月、3月、6月拍曲面断层X线片,了解骨生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X线片测量后作两组患者上颌窦增高值的比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影像学检查发现实验组成骨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实验组在3月时基本上即为成熟骨影像资料,对照组在3月时成熟骨基本形成,中间部分有少量低密度影,约占总面积15%,定位影像测量数据显示,实验组术中上颌窦底骨量平均增高11.0333 mm,对照组为10.0444 mm,统计学比较显示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传统成骨诱导剂+人工骨粉提升上颌窦底的方法,在快速成骨及成骨的有效性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的人工骨粉上颌窦底填充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外提升术 传统成骨诱导剂 人工 快速成
原文传递
多途径靶向给药系统在骨肉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章磊 流小舟 +1 位作者 孙畅 黎承军 《东南国防医药》 2016年第6期632-635,共4页
骨肉瘤是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恶性骨肿瘤,由于骨组织硬度大、渗透性差和生理生化过程的特殊性,抗肿瘤药物在骨组织很难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选择增加药物剂量不仅提高了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也给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带来心理及经济上的... 骨肉瘤是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恶性骨肿瘤,由于骨组织硬度大、渗透性差和生理生化过程的特殊性,抗肿瘤药物在骨组织很难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选择增加药物剂量不仅提高了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也给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带来心理及经济上的压力。实验研究发现了多种途径能使抗肿瘤药物通过自我导向或在外界环境诱导下选择性地与肿瘤组织结合,其中包括通过骨诱导剂(双膦酸盐类)偶联化疗药物、纳米药物载体封装化疗药物以及小分子核糖核酸结合化疗药物等方式。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抗肿瘤药物通过靶向给药系统治疗骨肉瘤的实验成果、理论机制及治疗方向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靶向给药系统 骨诱导剂 纳米载体 小分子RNA
下载PDF
注射用人骨形成蛋白纳米微粒的制备与性质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道澄 万明习 +2 位作者 张胜 吴红 胡蕴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13-616,共4页
用乳液聚合法制得注射用人骨形成蛋白 -2 (rh BMP-2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 ,考察其体内外生物活性 .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制备工艺 ;用电子显微镜测定纳米微粒的形态和大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rh BMP-2含量与包裹率 ;四唑盐比色法... 用乳液聚合法制得注射用人骨形成蛋白 -2 (rh BMP-2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 ,考察其体内外生物活性 .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制备工艺 ;用电子显微镜测定纳米微粒的形态和大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rh BMP-2含量与包裹率 ;四唑盐比色法 (MTT法 )测定细胞增殖情况 ,用碱性磷酸酶 (ALP)染色法测定rh BMP-2纳米微粒的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rh BMP-2纳米微粒形态规整 ,平均粒径 (1 0 7± 1 2 ) nm,rh BMP-2的包裹率为 78% . 4℃存放 6个月生物活性无变化 .体外缓释试验表明纳米微粒中 80 %的 rh BMP-2在前1 0 d释放 ,向培养基中加入 rh BMP-2纳米微粒可以明显提高骨髓基质细胞 (MSC)中的碱性磷酸酶水平且与rh BMP-2及空白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 .说明注射用 rh BMP-2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生物活性好 ,具有确定的缓释作用 ,可作为注射性骨诱导制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蛋白 聚氰苯丙烯酸正丁酯 包封 纳米微粒 生长诱导 注射性制 治疗 骼疾病 界面聚合法
下载PDF
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磊 王恒龙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病人时,配以自体红骨髓移植,观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16例各类已形成延迟愈合、不愈合的骨折病例,采用手术切开或局部注射方法,将患者髂骨处抽吸的自体红骨髓移植于骨折端,完成移植手术,定期随... 目的:治疗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病人时,配以自体红骨髓移植,观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16例各类已形成延迟愈合、不愈合的骨折病例,采用手术切开或局部注射方法,将患者髂骨处抽吸的自体红骨髓移植于骨折端,完成移植手术,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5例获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3个月,中位愈合数6个月,1例失访。结论:手术过程中有效地清除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可靠的断端固定,应用自体红骨髓或同时配以自体髂骨块(屑)移植是治疗延迟愈合、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愈合 不愈合 自体红髓移植 骨诱导剂
下载PDF
应用i-PRF联合Bio-oss骨粉及骨胶原在牙槽骨保存中的研究
10
作者 王芳 王熙 +2 位作者 杨智超 兰文娟 孙碧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38-41,共4页
探讨将i-PRF联合骨诱导剂Bio-oss骨粉和骨胶原进行牙槽骨的保存。方法 选用直接拔牙患者的拔牙窝进行研究,另外一组将i-PRF联合Bio-oss骨粉和骨胶原植入拔牙窝中,并分别观察牙槽骨愈合临床效果。结论应用i-PRF联合Bio-oss骨粉及骨胶原... 探讨将i-PRF联合骨诱导剂Bio-oss骨粉和骨胶原进行牙槽骨的保存。方法 选用直接拔牙患者的拔牙窝进行研究,另外一组将i-PRF联合Bio-oss骨粉和骨胶原植入拔牙窝中,并分别观察牙槽骨愈合临床效果。结论应用i-PRF联合Bio-oss骨粉及骨胶原进行牙槽骨的保存效果优于直接拔牙而未进行牙槽骨保存术的患者,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RF自体血小板血浆 骨诱导剂Bio-oss BIO-OSS胶原 牙槽保存
下载PDF
雷帕霉素与低频电磁场联合应用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效应的影响
11
作者 易智谦 宋明宇 +5 位作者 虞冀哲 刘阳 韦盛 杨勇 李峰 吴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2-347,共6页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与低频电磁场联合运用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15只,采用体外分离法培养大鼠BMSCs,传代3次后接种至细胞培养板中,将其分为对照组、雷帕霉素组、电磁场刺激组和联合应用...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与低频电磁场联合运用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15只,采用体外分离法培养大鼠BMSCs,传代3次后接种至细胞培养板中,将其分为对照组、雷帕霉素组、电磁场刺激组和联合应用组。对照组应用达尔伯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MEM)进行培养;雷帕霉素组在DMEM中加入浓度为5nM的雷帕霉素;电磁场刺激组则在DMEM基础上给予频率为15Hz、强度为1mT的脉冲电磁场刺激;联合应用组在加入浓度为5nM雷帕霉素的DMEM基础上给予频率为15Hz、强度为1mT,每天1h的脉冲电磁场刺激。分别于干预后7d、14d和21d,提取细胞的总RNA和总蛋白,采用茜素红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各组的成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骨诱导剂 电磁场 联合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