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PRP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探讨其作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二...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PRP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探讨其作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二、四前磨牙,3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制备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并植入相应骨移植材料。A组植入PRP/OAM,B组植入PRP/磷酸三钙,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种植术后8、16周各处死2只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周时,实验A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实验B组种植体边缘可见新骨形成,但量较少;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16周时,实验A组可见哈佛系统,实验A、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能谱分析显示,8、16周时各组间钙含量百分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实验A组最高,实验B组其次,对照组最低。结论:PRP及PRP/OAM应用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可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并形成理想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二前磨牙,将每只犬的两侧实验牙位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二前磨牙,将每只犬的两侧实验牙位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拔牙后3个月植入种植体,建立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模型。实验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植入OAM,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于植入后第8、16周分别处死2只动物,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测量骨密度,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8周时,实验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实验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22.1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3.13±2.44)(P<0.05)。16周时,实验组新生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实验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42.23±6.20)显著高于对照组(10.40±3.12)(P<0.05)。结论:OAM能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并促进种植体—骨界面形成较完善的骨整合。展开更多
目的从组织学角度评价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下颌1、2、4前磨牙。每只犬左右两侧实验牙位随机分为实验...目的从组织学角度评价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下颌1、2、4前磨牙。每只犬左右两侧实验牙位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实验侧第4前磨牙牙位为实验A组,第1、2前磨牙牙位为实验B组,对照侧第1、2前磨牙牙位为对照组。3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制备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实验A组骨缺损区植入OAM/PRP;B组植入OAM;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8、16周分别处死动物2只,进行组织学观察,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含量。结果8周时,A、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各组间种植体-新骨界面Ca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16周时,实验A、B组可见哈佛氏系统,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实验各组C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OAM及PRP/OAM能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PRP复合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探讨其作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二、四前磨牙,3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制备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并植入相应骨移植材料。A组植入PRP/OAM,B组植入PRP/磷酸三钙,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种植术后8、16周各处死2只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8周时,实验A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实验B组种植体边缘可见新骨形成,但量较少;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16周时,实验A组可见哈佛系统,实验A、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能谱分析显示,8、16周时各组间钙含量百分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实验A组最高,实验B组其次,对照组最低。结论:PRP及PRP/OAM应用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可以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并形成理想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
文摘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一、二前磨牙,将每只犬的两侧实验牙位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拔牙后3个月植入种植体,建立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模型。实验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植入OAM,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于植入后第8、16周分别处死2只动物,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测量骨密度,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8周时,实验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实验组与对照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22.1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3.13±2.44)(P<0.05)。16周时,实验组新生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实验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种植体—新骨界面Ca2+含量(42.23±6.20)显著高于对照组(10.40±3.12)(P<0.05)。结论:OAM能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并促进种植体—骨界面形成较完善的骨整合。
文摘目的从组织学角度评价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Beagle犬4只,拔除下颌1、2、4前磨牙。每只犬左右两侧实验牙位随机分为实验侧和对照侧,实验侧第4前磨牙牙位为实验A组,第1、2前磨牙牙位为实验B组,对照侧第1、2前磨牙牙位为对照组。3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制备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实验A组骨缺损区植入OAM/PRP;B组植入OAM;对照组植入磷酸三钙。8、16周分别处死动物2只,进行组织学观察,能谱分析种植体-新骨界面Ca含量。结果8周时,A、B组新骨与种植体形成区段性骨结合,对照组种植体边缘为纤维性界面。各组间种植体-新骨界面Ca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16周时,实验A、B组可见哈佛氏系统,新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整合,对照组为纤维性结合。实验各组C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OAM及PRP/OAM能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