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99)Tc^(m)-MDP全身骨断层显像较全身骨平面显像在探测颅底骨质侵犯中的增益价值,并比较两种方法间不同医师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一致性。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初诊为鼻咽癌并行^(99)Tc^(m)-MDP...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99)Tc^(m)-MDP全身骨断层显像较全身骨平面显像在探测颅底骨质侵犯中的增益价值,并比较两种方法间不同医师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一致性。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初诊为鼻咽癌并行^(99)Tc^(m)-MDP全身骨平面显像及头颅部断层显像的患者171例,其中男性125例,女性46例,年龄为51.9±10.4岁,以鼻咽部MRI及临床随访≥6个月作为诊断标准,^(99)Tc^(m)-MDP全身骨平面显像及骨断层显像由两名主治及以上的医师进行判断,若同种方法二者结果不一致,则由两位医师进行协商讨论得出最终影像诊断结果,计算并比较两种显像方法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效能,并比较两种显像方法间不同医生诊断的一致性。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四格表χ^(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间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分析评估两名医师间诊断一致性。结果通过鼻咽部MRI及随访≥6个月最终诊断为颅底骨质侵犯者118例,其余53例患者未发生颅底骨质侵犯。(1)鼻咽癌患者发生颅底骨质侵犯组与未发生颅底骨质侵犯组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36、χ^(2)=0.077,P=0.218、0.782、0.312)。(2)^(99)Tc^(m)-MDP骨断层显像诊断鼻咽癌患者颅底骨质侵犯的灵敏度、准确度、假阴性率优于全身骨平面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0、4.212、11.030,P=0.001、0.04、0.001);而两者之间诊断的特异性、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33、3.433、1.070、2.259,P=0.064、0.064、0.301、0.133)。(3)^(99)Tc^(m)-MDP骨断层显像两位医生间的诊断一致性优于全身骨平面显像两位医生间诊断一致性(Kappa=0.820 vs 0.668)。结论^(99)Tc^(m)-MDP骨断层显像在探测鼻咽癌颅底侵犯时,相较全身骨平面显像提升了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及降低了假阴性率,导致其诊断效能优于全身骨平面显像,对诊断此类患者侵犯范围及指导后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99)Tc^(m)-MDP骨断层显像不同医师间诊断一致性优于全身骨平面显像,使其增强了医师的诊断信心及减少了诊断分歧。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磁共振零回波时间(magnetic resonance zero echo time,MR-ZTE)序列在诊断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38例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鼻咽癌初诊患者,进行MR-ZTE和CT检查。对两种成像方法的图像质量进行评...[目的]探讨磁共振零回波时间(magnetic resonance zero echo time,MR-ZTE)序列在诊断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38例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鼻咽癌初诊患者,进行MR-ZTE和CT检查。对两种成像方法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计算这两种方法检出颅底骨质结构侵犯例数及侵犯结构数目,分析比较MR-ZTE与CT诊断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率的差异。[结果]MR-ZTE与CT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位阅片者之间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95和0.89,P均<0.001。MR-ZTE和CT检出有颅底骨质侵犯的阳性例数分别为31例(81.58%)和32例(84.21%),两者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种成像技术对颅底单个骨质结构受侵犯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ZTE的图像质量与CT图像质量相当,两者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检出能力一致;MR-ZTE在评价仅骨髓侵犯而无明显骨皮质破坏的早期骨侵犯方面优于CT。因此,MR-ZTE有望作为鼻咽癌磁共振分期扫描的常规序列之一。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氟-氟化钠(^(18)F-Na F)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PET/CT)、;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及磁共振成像(MRI)对鼻咽癌患者颅底骨质受侵及骨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48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目的分析;氟-氟化钠(^(18)F-Na F)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PET/CT)、;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及磁共振成像(MRI)对鼻咽癌患者颅底骨质受侵及骨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48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接受^(18)F-Na F PET/CT、^(18)F-FDG PET/CT、MRI检查,统计不同检查方法检出颅底骨质破坏及骨转移情况,比较三种方式对鼻咽癌诊断效能。结果^(18)F-Na F PET/CT、MRI诊断鼻咽癌颅底骨质受侵、骨转移效能均优于^(18)F-FDG PET/CT(P<0.05),但^(18)F-Na F PET/CT、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侵犯病灶分布:^(18)F-Na F PET/CT、^(18)F-FDG PET/CT、MRI检出颅底骨质受侵部位以枕骨斜坡受侵为主,检出率分别为84.62%(22/26)、69.23%(;/26)、80.77%(21/26);骨转移病灶:以椎体分布为主,其次为胸肋与骨盆。结论^(18)F-Na F PET/CT、MRI对鼻咽癌颅底骨质受侵、骨转移诊断效能优于^(18)F-FDG PET/CT。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99)Tc^(m)-MDP全身骨断层显像较全身骨平面显像在探测颅底骨质侵犯中的增益价值,并比较两种方法间不同医师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一致性。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初诊为鼻咽癌并行^(99)Tc^(m)-MDP全身骨平面显像及头颅部断层显像的患者171例,其中男性125例,女性46例,年龄为51.9±10.4岁,以鼻咽部MRI及临床随访≥6个月作为诊断标准,^(99)Tc^(m)-MDP全身骨平面显像及骨断层显像由两名主治及以上的医师进行判断,若同种方法二者结果不一致,则由两位医师进行协商讨论得出最终影像诊断结果,计算并比较两种显像方法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效能,并比较两种显像方法间不同医生诊断的一致性。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四格表χ^(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间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分析评估两名医师间诊断一致性。结果通过鼻咽部MRI及随访≥6个月最终诊断为颅底骨质侵犯者118例,其余53例患者未发生颅底骨质侵犯。(1)鼻咽癌患者发生颅底骨质侵犯组与未发生颅底骨质侵犯组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36、χ^(2)=0.077,P=0.218、0.782、0.312)。(2)^(99)Tc^(m)-MDP骨断层显像诊断鼻咽癌患者颅底骨质侵犯的灵敏度、准确度、假阴性率优于全身骨平面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0、4.212、11.030,P=0.001、0.04、0.001);而两者之间诊断的特异性、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33、3.433、1.070、2.259,P=0.064、0.064、0.301、0.133)。(3)^(99)Tc^(m)-MDP骨断层显像两位医生间的诊断一致性优于全身骨平面显像两位医生间诊断一致性(Kappa=0.820 vs 0.668)。结论^(99)Tc^(m)-MDP骨断层显像在探测鼻咽癌颅底侵犯时,相较全身骨平面显像提升了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及降低了假阴性率,导致其诊断效能优于全身骨平面显像,对诊断此类患者侵犯范围及指导后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99)Tc^(m)-MDP骨断层显像不同医师间诊断一致性优于全身骨平面显像,使其增强了医师的诊断信心及减少了诊断分歧。
文摘[目的]探讨磁共振零回波时间(magnetic resonance zero echo time,MR-ZTE)序列在诊断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38例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鼻咽癌初诊患者,进行MR-ZTE和CT检查。对两种成像方法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计算这两种方法检出颅底骨质结构侵犯例数及侵犯结构数目,分析比较MR-ZTE与CT诊断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率的差异。[结果]MR-ZTE与CT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位阅片者之间一致性较高,Kappa值分别为0.95和0.89,P均<0.001。MR-ZTE和CT检出有颅底骨质侵犯的阳性例数分别为31例(81.58%)和32例(84.21%),两者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种成像技术对颅底单个骨质结构受侵犯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ZTE的图像质量与CT图像质量相当,两者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检出能力一致;MR-ZTE在评价仅骨髓侵犯而无明显骨皮质破坏的早期骨侵犯方面优于CT。因此,MR-ZTE有望作为鼻咽癌磁共振分期扫描的常规序列之一。
文摘目的分析;氟-氟化钠(^(18)F-Na F)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PET/CT)、;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及磁共振成像(MRI)对鼻咽癌患者颅底骨质受侵及骨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48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接受^(18)F-Na F PET/CT、^(18)F-FDG PET/CT、MRI检查,统计不同检查方法检出颅底骨质破坏及骨转移情况,比较三种方式对鼻咽癌诊断效能。结果^(18)F-Na F PET/CT、MRI诊断鼻咽癌颅底骨质受侵、骨转移效能均优于^(18)F-FDG PET/CT(P<0.05),但^(18)F-Na F PET/CT、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侵犯病灶分布:^(18)F-Na F PET/CT、^(18)F-FDG PET/CT、MRI检出颅底骨质受侵部位以枕骨斜坡受侵为主,检出率分别为84.62%(22/26)、69.23%(;/26)、80.77%(21/26);骨转移病灶:以椎体分布为主,其次为胸肋与骨盆。结论^(18)F-Na F PET/CT、MRI对鼻咽癌颅底骨质受侵、骨转移诊断效能优于^(18)F-FDG PET/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