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动物模型研究的逐渐深入,动物模型已然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及实验基础,因此了解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目的:分析国内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背景: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动物模型研究的逐渐深入,动物模型已然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及实验基础,因此了解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目的:分析国内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方法:以“主题词=绝经后骨质疏松AND主题词=鼠+兔+犬+猪+羊+猴+鱼+实验动物+动物实验”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同时以“TS=(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AND TS=(mouse OR mice OR rat OR rabbit OR dog OR swine OR pig OR sheep OR monkey OR fish or flies OR“laboratory animal”OR“experiment animal”)”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以及文献共被引量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分析后筛选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共纳入1238篇文献,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共纳入3419篇文献。自1999年来,该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是美国,发文量最高的是中国,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机构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②去除与文章主题直接相关的关键词,综合共现频率及中心性,“生物力学”“左归丸”“阿仑膦酸盐”“乳腺癌”“生化指标”处于该研究领域较为核心的地位。③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被引频次前10位的文献中有5篇文献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有关。④综合关键词与共被引文献分析显示,探究成骨细胞的形成以及骨形成的机制、代谢组学的作用机制、中药复方的治疗、信号通路、甲状旁腺激素治疗及硬骨素抗体治疗等方面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的研究趋势。展开更多
背景: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既往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肠道菌群对骨骼组织具有调节作用,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有着重要关系,但是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目的: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索肠道菌群与骨质疏...背景: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既往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肠道菌群对骨骼组织具有调节作用,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有着重要关系,但是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目的: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索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数据库和芬兰数据库R9中分别获得了肠道菌群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GWAS数据集,以肠道菌群作为暴露因素,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结局变量,采用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型法以及加权模型法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来评估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通过敏感性分析来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并进行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来进一步验证正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中确定的因果关系。结果与结论:①此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表明,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放线菌目(OR=1.562,95%CI:1.027-2.375,P=0.037)、放线菌科(OR=1.561,95%CI:1.027-2.374,P=0.037)、放线菌属(OR=1.544,95%CI:1.130-2.110,P=0.006)、丁酸球菌属(OR=1.781,95%CI:1.194-2.657,P=0.005)、粪球菌属-2(OR=1.550,95%CI:1.068-2.251,P=0.021)、Family ⅩⅢ UCG-001属(OR=1.473,95%CI:1.001-2.168,P=0.049)、产甲烷短杆菌属(OR=1.274,95%CI:1.001-1.621,P=0.049)、罗氏菌属(OR=1.429,95%CI:1.015-2.013,P=0.041)的丰度升高,会增加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②拟杆菌纲(OR=0.660,95%CI:0.455-0.959,P=0.029)、拟杆菌目(OR=0.660,95%CI:0.455-0.959,P=0.029)、克里斯滕森氏菌科(OR=0.725,95%CI:0.529-0.995,P=0.047)、瘤胃球菌科(OR=0.643,95%CI:0.443-0.933,P=0.020)、肠杆菌属(OR=0.558,95%CI:0.395-0.788,P=0.001)、直肠真杆菌属(OR=0.631,95%CI:0.435-0.916,P=0.016)、毛螺菌科-UCG008(OR=0.738,95%CI:0.546-0.998,P=0.048)、瘤胃梭菌属-9(OR=0.492,95%CI:0.324-0.746,P=0.001)的丰度升高,会降低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③文章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发现了16种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的肠道菌群,即以肠道菌群为暴露因素,骨质疏松性骨折为结局变量,8种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呈正向因果关联,另外8种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呈负向因果关联。④此研究结果不仅为临床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早期预测及潜在治疗靶点确定了新的生物标志物,还为骨组织工程中研究通过肠道菌群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与预后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近年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动物模型研究的逐渐深入,动物模型已然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要手段以及实验基础,因此了解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目的:分析国内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参考依据。方法:以“主题词=绝经后骨质疏松AND主题词=鼠+兔+犬+猪+羊+猴+鱼+实验动物+动物实验”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同时以“TS=(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AND TS=(mouse OR mice OR rat OR rabbit OR dog OR swine OR pig OR sheep OR monkey OR fish or flies OR“laboratory animal”OR“experiment animal”)”为检索式,对1999-01-01/2023-10-01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文章进行主题词检索。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以及文献共被引量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分析后筛选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共纳入1238篇文献,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共纳入3419篇文献。自1999年来,该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是美国,发文量最高的是中国,研究中心性最高的机构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②去除与文章主题直接相关的关键词,综合共现频率及中心性,“生物力学”“左归丸”“阿仑膦酸盐”“乳腺癌”“生化指标”处于该研究领域较为核心的地位。③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被引频次前10位的文献中有5篇文献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措施与临床疗效有关。④综合关键词与共被引文献分析显示,探究成骨细胞的形成以及骨形成的机制、代谢组学的作用机制、中药复方的治疗、信号通路、甲状旁腺激素治疗及硬骨素抗体治疗等方面是当下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文摘背景: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既往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肠道菌群对骨骼组织具有调节作用,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有着重要关系,但是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目的: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索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IEU Open GWAS数据库和芬兰数据库R9中分别获得了肠道菌群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GWAS数据集,以肠道菌群作为暴露因素,骨质疏松性骨折作为结局变量,采用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简单模型法以及加权模型法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来评估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通过敏感性分析来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并进行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来进一步验证正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中确定的因果关系。结果与结论:①此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表明,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放线菌目(OR=1.562,95%CI:1.027-2.375,P=0.037)、放线菌科(OR=1.561,95%CI:1.027-2.374,P=0.037)、放线菌属(OR=1.544,95%CI:1.130-2.110,P=0.006)、丁酸球菌属(OR=1.781,95%CI:1.194-2.657,P=0.005)、粪球菌属-2(OR=1.550,95%CI:1.068-2.251,P=0.021)、Family ⅩⅢ UCG-001属(OR=1.473,95%CI:1.001-2.168,P=0.049)、产甲烷短杆菌属(OR=1.274,95%CI:1.001-1.621,P=0.049)、罗氏菌属(OR=1.429,95%CI:1.015-2.013,P=0.041)的丰度升高,会增加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②拟杆菌纲(OR=0.660,95%CI:0.455-0.959,P=0.029)、拟杆菌目(OR=0.660,95%CI:0.455-0.959,P=0.029)、克里斯滕森氏菌科(OR=0.725,95%CI:0.529-0.995,P=0.047)、瘤胃球菌科(OR=0.643,95%CI:0.443-0.933,P=0.020)、肠杆菌属(OR=0.558,95%CI:0.395-0.788,P=0.001)、直肠真杆菌属(OR=0.631,95%CI:0.435-0.916,P=0.016)、毛螺菌科-UCG008(OR=0.738,95%CI:0.546-0.998,P=0.048)、瘤胃梭菌属-9(OR=0.492,95%CI:0.324-0.746,P=0.001)的丰度升高,会降低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③文章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发现了16种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的肠道菌群,即以肠道菌群为暴露因素,骨质疏松性骨折为结局变量,8种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呈正向因果关联,另外8种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呈负向因果关联。④此研究结果不仅为临床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早期预测及潜在治疗靶点确定了新的生物标志物,还为骨组织工程中研究通过肠道菌群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与预后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