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PVP术前磁共振信号特征与手术效果的相关性
1
作者 屈志强 刘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1284-1287,1291,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前磁共振信号特征与手术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PVP术前MRI信号特征(骨髓...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前磁共振信号特征与手术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PVP术前MRI信号特征(骨髓水肿信号特征)分为完全骨髓水肿组(n=35)、部分骨髓水肿组(n=33)、无骨髓水肿组(n=24)。比较三组手术情况、疼痛、腰椎功能及腰椎解剖学参数情况,统计两组随访期间再发骨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骨髓水肿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低于部分骨髓水肿组、无骨髓水肿组(P<0.05),部分骨髓水肿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均低于无骨髓水肿组(P<0.05)。完全骨髓水肿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差值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差值均高于部分骨髓水肿组、无骨髓水肿组(P<0.05)。三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伤椎高度比差值、Cobb角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再发骨折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PVP术前磁共振信号特征与手术效果有关,有骨髓水肿患者PVP治疗后疼痛缓解效果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学 椎体成形术/方法 磁共振成像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21例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建华 邓亚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68-69,7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21例(36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均采用C形臂X线机监测下经皮经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用球囊扩张使骨折塌陷椎...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21例(36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均采用C形臂X线机监测下经皮经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用球囊扩张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注入骨水泥、填充由球囊扩张所形成的椎体腔隙。结果:2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每节椎体手术时间约为30~40min,疼痛于术后1~2h症状明显缓解,术后1~2d开始下地,平均住院日5~6d,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凸畸形矫正6~20度、平均矫正13度,有1例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发现少量骨水泥外溢,但无脊髓神经损伤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皮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创伤小、安全,可迅速有效缓解其所引起的疼痛,恢复椎体的高度,维持脊柱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外科学 骨折/外科学 腰椎 胸椎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1例 被引量:8
3
作者 仇志学 钟生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916-916,共1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外科学 脊柱骨折/病因学 脊柱骨折/治疗
下载PDF
骨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5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斌 刘丹 +4 位作者 杨浩杰 刘峰 闫相斌 崔国锋 曾玉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81-582,共2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骨质疏松(OP)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将90例RA并发OP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未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组55例给予关节置换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疗效,调查生活质量评分,关节...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骨质疏松(OP)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将90例RA并发OP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未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组55例给予关节置换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疗效,调查生活质量评分,关节疼痛、肿胀等情况。结果:RA并发OP患者55例,关节置换术102个关节,术后0.5~1年,发生不良事件5个关节,发生率为4.9%(5/102)。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术后评分优于术前(P<0.05)。结论:RA并发OP患者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生活质量优于术前,但也存在术后不良事件,包括钢丝断裂、再发骨折及不明原因的关节肿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并发症 骨质疏松/病因学 骨质疏松/外科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载PDF
经皮后路椎弓根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重度压缩性骨折43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昌震 高文杰 +2 位作者 郭华 刘海平 胡雄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椎弓根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重度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重度骨折患者4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术...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椎弓根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重度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重度骨折患者43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局部后凸Cobb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50~130min,平均72min;术中出血量30~80ml。全部患者均完成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4个月(12~2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的(41.61±5.37)%恢复到术后(88.91±3.95)%和末次随访时(86.69±3.39)%。局部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31.69±6.11)°纠正到术后(11.91±2.66)°和末次随访时(13.04±2.40)°。VAS评分由术前的(6.57±0.95)分改善到术后(2.91±0.79)分和末次随访时(1.12±0.67)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无明显差异。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内固定失败及神经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后路椎弓根钉道强化合并伤椎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的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重度骨折,同时具有创伤小,高度恢复满意,远期后凸进展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学 骨折 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腰椎 胸椎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骨质疏松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132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闫玉明 徐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12-1113,共2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的特点和不同处理方法。方法:对132例168髋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单髋关节置换96例,双髋同期置换36例72髋。原发疾病分别为骨关节炎87例,类风湿关节炎21例,强直性脊柱炎24例。所有病...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的特点和不同处理方法。方法:对132例168髋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单髋关节置换96例,双髋同期置换36例72髋。原发疾病分别为骨关节炎87例,类风湿关节炎21例,强直性脊柱炎24例。所有病例经检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原发骨质疏松症82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43例,特发性骨质疏松症7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骨水泥人工假体置换。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最短1年5个月,最长6年3个月,平均4年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法)术前平均为37分,术后平均随访4.25年,平均评分89分。优良率为93%。结论:对于骨质疏松的病例,骨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用骨水泥固定,能够使假体增加稳定性,而且术后假体松动的可能性将减少。假体选择的个体化,手术操作的精细化以及术后康复治疗具体化等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诊断 骨质疏松/外科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骨质疏松患者 临床疗效分析 继发性骨质疏松 人工假体置换 髋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动物骨质疏松模型椎体成形术中复合应用骨水泥与同种异体骨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贤森 王志坤 +2 位作者 谢文伟 李再学 余颖锋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2024-2028,共5页
目的比较在动物椎体骨质疏松模型椎体成形(PVP)术中使用骨水泥与同种异体骨效果差异。方法2019年1—5月从医院动物中心获得10个生长状况良好小牛,选择位于T9-L4椎体层面胸腰椎体标本40个制作成小牛椎体骨质疏松模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 目的比较在动物椎体骨质疏松模型椎体成形(PVP)术中使用骨水泥与同种异体骨效果差异。方法2019年1—5月从医院动物中心获得10个生长状况良好小牛,选择位于T9-L4椎体层面胸腰椎体标本40个制作成小牛椎体骨质疏松模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单一骨水泥组、骨水泥+同种异体骨组,两组均有20个小牛椎体骨质疏松模型,在PVP术中单一骨水泥组使用Mendec骨水泥,骨水泥+同种异体骨组则使用Mendec骨水泥与Bio-gene同种异体骨1∶1组合物。对两组模型骨水泥填充率,注入前后椎体高度与科伯(cobb)角度以及生物力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模型不同层面骨水泥填充率:第4层面<第1层面<第3层面<第2层面,骨水泥+同种异体骨组第4层面与其他三层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29±8.34)%、(45.59±13.46)%、(56.32±15.67)%、(52.54±15.81)%;P<0.05],单一骨水泥组第4层面与第2、3层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20±6.34)%、(43.54±10.24)%、(40.22±9.46)%;P<0.05],骨水泥+同种异体骨组不同层面骨水泥填充率显著高于单一骨水泥组;两组模型注入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与注入前比较明显增大,Cobb角与注入前比较明显减小[单一骨水泥组:(43.36±3.71)%比(7.45±4.27)%,(32.35±4.33)%比(28.62±2.53)%,(25.36±4.59)°比(30.69±3.51)°;P<0.05。骨水泥+同种异体骨组:(50.33±6.14)%比(37.52±4.36)%,(36.34±3.62)%比(28.46±2.35)%,(20.13±4.24)°比(30.34±3.26)°;P<0.05],注入后骨水泥+同种异体骨组椎体前后缘与Cobb角变化高于单一骨水泥组(P<0.05);两组骨水泥注入后刚度、强度显著和骨密度明显上升[单一骨水泥组:(206.33±12.73)比(84.94±11.79)N/mm,(2.93±0.53)比(2.15±0.76)kN,(0.51±0.15)比(0.31±0.19)g/cm2;P<0.05。骨水泥+同种异体骨组:(156.22±36.25)比(86.61±12.53)N/mm,(2.59±0.42)比(2.18±0.72)kN,(0.63±0.20)比(0.33±0.18)g/cm2;P<0.05],注入后骨水泥+同种异体骨组刚度、强度与骨密度变化显著优于单一骨水泥组(P<0.05)。结论动物椎体骨质疏松模型PVP术中采用骨水泥+同种异体骨复合组可以明显改善疏松椎体力学性能和后凸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学 骨水泥成形术 骨移植 同种异体骨
下载PDF
VP与KP治疗伴裂隙样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佘远时 杨惠林 +1 位作者 陈广祥 邹天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3787-3788,共2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KP)治疗伴裂隙样变(IVC)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VP、KP分别治疗21例(21椎)、15例(15椎)伴IVC的OVCF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术前、术后疼痛VAS评分...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KP)治疗伴裂隙样变(IVC)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VP、KP分别治疗21例(21椎)、15例(15椎)伴IVC的OVCF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术前、术后疼痛VAS评分、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VP组与KP组术后疼痛缓解改善明显(P<0.05);两组间术后疼痛缓解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obb角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与KP均能明显缓解伴裂隙样变OVCF患者的疼痛;KP对术后Cobb角的改善及骨水泥渗漏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方法 骨质疏松/外科学 脊柱骨折/外科学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26例分析
9
作者 胡大鹏 刘沂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76-176,共1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34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 26例患者穿刺均成功,有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无临床症状,无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检...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34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 26例患者穿刺均成功,有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无临床症状,无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检查骨水泥填充满意,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且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方法 骨质疏松/外科学 脊柱骨折/外科学
原文传递
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术后骨融合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奠伟 李章献 戴哲浩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 评估新型二膦酸盐制剂唑来膦酸(密固达)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骨融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需要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单节段)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术... 目的 评估新型二膦酸盐制剂唑来膦酸(密固达)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骨融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需要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单节段)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术后第3天给予5 mg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和对照组(术后第3天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滑脱复位、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每日常规1 000mg钙剂和800 IU活性维生素D3的治疗.术后第3、6、9及12个月,通过摄取X线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并CT腰椎扫描,评价屈伸过程中的旋转活动度、植骨融合情况(分为3个等级)和内固定是否松动断裂.在术前和术后第3、6及12个月行股骨颈双能X线扫描,测定骨密度.在术前及术后第10天、3、6、9及12个月检测患者的骨转换指标水平(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和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运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在术前及术后第3、6、9及12个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69例患者最终完成本研究并纳入统计分析.术后第3、6及9个月时,观察组A级和B级植骨愈合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个月,两组的植骨融合情况及坚固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临近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对照组6例(16.7%)临近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和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水平显著下降(P<0.01),股骨颈骨密度得到改善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对照组ODI评分仅在术后第3个月内迅速下降,在3个月之后达到平台期,下降不明显;观察组ODI评分直至术后第12个月仍在降低.结论 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接受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应积极使用唑来膦酸(密固达)治疗骨质疏松症,既能改善股骨颈骨密度,又增加了植骨融合的速度,防止了椎体压缩性骨折,其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类/治疗应用 膦酸类/治疗应用 骨质疏松/外科学 腰椎 骨折固定术 脊柱融合术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华锋 王静成 +3 位作者 张圣飞 施晓明 肖振 颜连启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657-659,共3页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对3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治疗,其中闭合复位28例,切开复位3例。结果2例术后3个月内死于非内植物相关原因,另29例获5-28...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对3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PFNA治疗,其中闭合复位28例,切开复位3例。结果2例术后3个月内死于非内植物相关原因,另29例获5-28(14.2±7.5)个月随访,其中26例患肢基本恢复到伤前功能,3例较伤前减退。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11.9±1.6)周。1例术后早期出现大腿近端疼痛,1例肺部感染。末次随访时Harris髋关节评分(85.8±5.4)分。结论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问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内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髓内 股骨/外科学 骨质疏松/并发症/外科学 股骨骨折/外科学
原文传递
不同球囊扩张压力在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殷浩 李强 +1 位作者 王聪杨 贺学军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753-7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球囊的扩张压力不同是否对疗效造成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行PKP治疗的68例单节段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在行PKP术治疗过程中将扩张压力为100 psi的定义为A组(...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球囊的扩张压力不同是否对疗效造成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行PKP治疗的68例单节段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在行PKP术治疗过程中将扩张压力为100 psi的定义为A组(不完全扩张组),150 psi的定义为B组(适度扩张组),200 psi或未达200 psi球囊已平行于伤椎上下终板的定义为C组(完全扩张组)。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椎体平均高度、Cobb角变化、VAS评分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观察患者的疼痛缓解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A、B、C三组患者术后椎体平均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均有恢复(P<0.05);术后三组间椎体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比较,A组与B组(P=0.026)及A组与C组(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三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术后分值较术前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现2例骨水泥渗漏患者和1例邻近椎体骨折。结论 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适度的球囊扩张压力能够增加压缩椎体的复位率,但球囊压力过大对压缩椎体复位并没有帮助;采用不同的球囊扩张压力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因伤椎所导致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学 脊柱骨折/外科学 胸椎/外科学 腰椎/外科学 椎体成形术/方法 压力
原文传递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29例分析
13
作者 洪克建 丁健 +1 位作者 唐亮 房红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1期7753-7754,共2页
目的观察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9例椎体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所致压缩性骨折,其中胸椎12个椎体,腰椎35个椎体,术前均有明确胸腰部疼痛。经X线、CT和MRI检查和核素扫描[1],术中经C-臂机定位,... 目的观察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9例椎体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所致压缩性骨折,其中胸椎12个椎体,腰椎35个椎体,术前均有明确胸腰部疼痛。经X线、CT和MRI检查和核素扫描[1],术中经C-臂机定位,经皮单侧穿刺至骨折的椎体,术中注入PMMA 4~7.5 ml,术后24 h下床活动。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疼痛均有所改善。结论经皮单侧椎体成形术安全、有效、省时,对骨质疏松症尤其合并有新鲜骨折的患者镇痛效果好,有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外科学 人类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9例的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时敏秀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726-726,共1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者日益增多,轻微损伤即可造成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通过球囊扩张,抬升压缩椎体的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椎体压缩前的排列,并加固椎体,减轻或解除疼痛。现将我科2009-05-2011-04收治39例患... 随着社会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患者日益增多,轻微损伤即可造成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通过球囊扩张,抬升压缩椎体的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椎体压缩前的排列,并加固椎体,减轻或解除疼痛。现将我科2009-05-2011-04收治3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学 骨质疏松/并发症/外科学 脊柱骨折/病因学/外科学/护理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1例的护理
15
作者 王玉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3期8298-8299,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11例施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重点进行心理、并发症的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本组护理效果良好,心理状况稳定,未发生并...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11例施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重点进行心理、并发症的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结果本组护理效果良好,心理状况稳定,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术前心理护理及体位训练,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发症的观察,术后功能锻炼的训练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正确的出院指导可减少椎体的再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方法 骨质疏松/外科学 脊柱骨折/外科学/护理
原文传递
单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骨折6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中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466-1467,共2页
目的:探讨单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01/2009—02采用单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骨折6例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JOA评分由术前1... 目的:探讨单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01/2009—02采用单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骨折6例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JOA评分由术前18分升至术后26分,平均椎体高度前、中、后均有所恢复。平均注射骨水泥5.3ml。均无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5个月,平均10.3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单侧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学 骨质疏松/并发症/外科学 脊柱骨折/病因学/外科学
原文传递
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96例并发症原因分析
17
作者 付秀信 孔凡磊 《慢性病学杂志》 2010年第8期882-882,885,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96例骨质疏松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有10例出现骨水泥的渗漏,有6例出现穿刺部位疼痛,1例出现疼痛缓解差。结论经皮椎...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96例骨质疏松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有10例出现骨水泥的渗漏,有6例出现穿刺部位疼痛,1例出现疼痛缓解差。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并发症可防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学 骨质疏松/并发症/外科学 脊柱骨折/病因学/外科学 老年人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复杂肱骨近段骨折15例分析
18
作者 董同宝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1186-1186,共1页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复杂肱骨近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淄博职业学院医学技术学院2008-12-2010-12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段骨折15例,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健...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复杂肱骨近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淄博职业学院医学技术学院2008-12-2010-12应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段骨折15例,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健侧、患侧肩关节进行评分。结果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显示优良10例,满意3例,优良率为76.9%。结论应用锁定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复杂肱骨近段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并发症/外科学 肩骨折/并发症/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18例分析
19
作者 胡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4005-4006,共2页
近年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PKP可迅速止痛和稳定脊柱,被认为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骨科通过改进穿刺复位方法和控制球囊扩张压力,提高了PKP... 近年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PKP可迅速止痛和稳定脊柱,被认为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骨科通过改进穿刺复位方法和控制球囊扩张压力,提高了PKP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外科学 脊柱骨折/外科学
原文传递
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肖琦科 魏玉珊 +1 位作者 赵轶男 白峰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98-300,共3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和Inter Tan髓内钉系统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共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间81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所有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骨质...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和Inter Tan髓内钉系统治疗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共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间81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所有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FNA内固定(41例)和Inter Tan内固定(40例),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内固定失败率的差异。结果除PFNA组2例患者术后半年因心脏病去世,1例患者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随访。两组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明显高于PFNA组(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其中PFNA组6例,Inter Tan组3例。术后共有7例患者出现内固定失败,其中Inter Tan组2例,PFNA组5例,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内固定失败率明显高于Inter Tan组(P〈0.05)。结论Inter Tan髓内钉系统操作相对PFNA组复杂,但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内固定失败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势,更适合合并骨质疏松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髓内 股骨/外科学 骨质疏松/并发症/外科学 股骨骨折/病因学/外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