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骨骼肌减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玫月 姚明 +1 位作者 时悦 温有锋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207-1209,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肌肉减少症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为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工作以及骨骼肌减少症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取锦州年龄范围20~70岁汉族成人作为研究对象,样本例数1682例。利用体成分仪、骨密度仪测定其四... 目的:探讨成人肌肉减少症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为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工作以及骨骼肌减少症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取锦州年龄范围20~70岁汉族成人作为研究对象,样本例数1682例。利用体成分仪、骨密度仪测定其四肢骨骼肌含量和骨强度,对成人骨骼肌减少症与骨质疏松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女性群体中,少肌症是骨质流失的一个危险因素,少肌症人群发生骨质流失的情况是非少肌症人群的1.676倍。结论:肌肉减少症对女性骨质状况有一定影响,加强运动、增加身体肌肉含量对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减少症 骨质疏松/病理学 危险因素 成年人
下载PDF
1.8 mT不同频率正弦电磁场对青年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延峰 高玉海 +1 位作者 甄平 陈克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1-567,共7页
目的:研究1.8mT不同频率的正弦交变电磁场对青年大鼠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32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Hz组、25Hz组和40Hz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均每日给予1.8mT不同频率的正弦电磁场干预,干预时间... 目的:研究1.8mT不同频率的正弦交变电磁场对青年大鼠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32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Hz组、25Hz组和40Hz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均每日给予1.8mT不同频率的正弦电磁场干预,干预时间均为90min。干预后第4、8周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全身骨密度,并在第8周骨密度检测之后处死实验大鼠,分离骨组织,检测股骨与腰椎骨的骨密度,测量股骨长度、直径、内外两髁外侧间距,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检测股骨和腰椎骨的生物力学指标,显微CT分析胫骨松质骨的骨微结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Hz组、40Hz组大鼠的全身骨密度、股骨骨密度、股骨最大载荷、屈服强度以及腰椎骨最大载荷、弹性模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股骨的长度、直径、两髁间的宽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显微CT分析结果显示,10Hz组、40Hz组大鼠胫骨松质骨的骨小梁数量、分离度、骨体积百分比较对照组均增加(均P〈0.01)。25Hz组全身骨密度及股骨生物力学性能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0、40Hz的1.8mT正弦交变电磁场可提高青年大鼠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和骨生物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Sprague—Dawley 电磁场 胫骨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病理学 物力哮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与骨密度关系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彬 李玉坤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1455-1457,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功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关系。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46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及40例对照组(NC组)正位腰椎(L2~L4),双侧股骨(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的骨密度,并测定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 目的:探讨胰岛功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的关系。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46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及40例对照组(NC组)正位腰椎(L2~L4),双侧股骨(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的骨密度,并测定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BMD)较健康者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第2腰椎、左侧股骨颈、右侧股骨大转子、粗隆间及右侧股骨均值的BMD下降具有显著差异;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与糖尿病非骨质疏松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C肽和餐后2h血清胰岛素、C肽低于非骨质疏松患者;糖尿病患者的BMD与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和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与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且骨密度降低与胰岛素缺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病理理学 骨质疏松/病理学 骨密度/分析 胰岛素/分析 C肽/分析
下载PDF
维生素D对糖尿病大鼠骨代谢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戴斌 苏文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4期66-69,共4页
目的:应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1,25(OH)2D3对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10在天津医科大学完成。30只雄性SD大鼠全随机设计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链脲佐菌素组,1,25(OH)2D... 目的:应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1,25(OH)2D3对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10在天津医科大学完成。30只雄性SD大鼠全随机设计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链脲佐菌素组,1,25(OH)2D3干预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及链脲佐菌素组:花生油0.05mL/d灌胃。1,25(OH)2D3组:1,25(OH)2D31μg/(kg·d),溶于0.05mL花生油灌胃。后两组于实验第5周开始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直至链脲佐菌素组全部成模。成模2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在处死前第14天和第4天,给大鼠口服四环素以标记骨组织和进行动力学研究。制备大鼠胫骨不脱钙骨切片,应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各组胫骨骨计量学参数的变化。结果:实验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1,25(OH)2D3处理组糖尿病的发病数明显低于链脲佐菌素组(8,10只,P<0.01)。②链脲佐菌素组的单位面积骨量、平均骨小梁宽度、平均骨小梁接点数、骨形成表面、骨形成速率、四环素单标记面、四环素双标记面、骨矿化表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骨小梁间距、矿化延迟时间显著增加(P<0.01)。③与链脲佐菌素组相比,1,25(OH)2D3处理组的单位面积骨量、平均骨小梁宽度、平均骨小梁接点数、骨形成表面、骨形成速率、四环素单标记面、四环素双标记面、骨矿化表面均增加,平均骨小梁间距、矿化延迟时间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25(OH)2D3减少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D大鼠糖尿病的发病率,能增加骨量、促使骨矿化、改善骨结构,促进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病理学 糖尿病 1型 疾病模型 动物 链脲菌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